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歌吹古扬州,八怪特独行

大道家园 2023-07-14 17:19:25

徜徉在扬州古城,穿行在曲里拐弯的小胡同里,终于找到这个扬州八怪纪念馆。如果你不了解明清书画史,就不知道扬州八怪是什么东东,是丑八怪吗?同样,那明末八大山人也只是叫朱耷的一个而非八个著名画家。望文生义,知识浅薄是最不该取的。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门口 洛钊文图

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经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早春二月的扬州八怪纪念馆洛钊文图

纪念馆设在金农曾寄居的西方寺内。西方寺原是隋代建于江边的避风庵。1993年在西方寺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同年 11月22日对外开放,这一天正是郑板桥诞辰300周年纪念日。纪念馆由门厅、回廊、大殿、展厅、金农寄居室及东园六部分组成。门厅背面是郑板桥的书法“歌吹古扬州”。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群雕 洛钊文图

进入大殿,可见扬州八怪群雕像,扬州八怪是指活跃在清代画坛上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前后共产生十五位有代表性的画家。当时在扬州卖画为生的也不仅仅是这十几位。这里的“八”只是一个概数。“怪”是指这群画家打破常规,勇于突破,开创崇尚自然,贴近生活的一代新风。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正厅群雕 洛钊文图

在扬州八怪生活的年代,在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宫廷画家,八怪画风与正统画派格格不入,他们就拿八怪这个词鄙视这群在扬州的民间画家,称他们是书画界的丑八怪,但现在的“八怪”已成为人们对他们的最高褒奖。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金农寄居室 洛钊文图

扬州八怪的传奇与才情,更是让扬州这座古城增添了不少的文采与风雅。世人之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规矩,敢于打破种种传统绘画规则的怪异画家。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群雕 洛钊文图

“扬州八怪”离经叛道,奇奇怪怪,再加上他们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扬州八怪”是一个中国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画派,他们以明清扬州为中心,北至齐鲁,南达浙粤,形成一个热爱艺术,敢于创新的另类艺术家群体。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篆刻群雕 洛钊文图

扬州八怪生活在清代康乾盛世,扬州富甲天下,成为两京之间最重要的经济城市。经济繁荣也促进文化的兴盛,再加上清代官吏崇文,盐商养士,形成天下文士,半集维扬的文化景象。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展牌 洛钊文图

但扬州八怪却大都是一介布衣,无权无势,其中只有郑板桥、李方膺、高凤翰等做过小官。贫苦的生活,失意的科举,使八怪的诗画更加贴近生活,富有哲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扬州八怪只有罗聘和高凤翰是扬州人,其他都是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注定了他们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创作方式。一边大量创作,一边不断寻求艺术上的突破,成为领异标新的佼佼者。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院落 洛钊文图

扬州八怪虽逢盛世,却命运多舛。三位少年丧亲,四位中年丢官,多人晚来残疾,十几位流寓扬州,但他们坚持笔耕,大胆创新,无古无今的八怪创新精神耸起了中国画坛的一代奇峰,他们以八怪之名成为古城扬州一张富有文化魅力的名片。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碑廊金农作品 洛钊文图

当时“扬州八怪”们的生活比较清苦,他们深知官场的腐败,从而形成了其孤傲高标,蔑视权贵,行为怪异的性格。他们都是借助书画抒发内心对于权贵们的愤懑。而其中郑板桥的名气最大,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成为清代画风独特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和扬州文人的标志。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碑廊作品 洛钊文图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碑廊作品 洛钊文图

卖画的日子也是郑板桥艺术生涯对于绘画创作探索追求的过程,他从自己的性情和爱好出发,多以兰、竹、菊、石为题材,采用写意手法,融入它对社会、时代和人生的感悟,使其笔下的花草竹菊一改单纯的表现对象,而成为一种光明磊落、严正绝俗的人格象征。从那一刻起,大清王朝少了一个庸庸碌碌小县令,中华民族多了一个铮铮大画家。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碑廊罗聘作品 洛钊文图

此外如罗聘,年少丧父,一生布衣,是扬州八怪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擅长画人物,有一幅《鬼趣图》曾轰动一时,罗聘也被称为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漫画家。其他人也是各有独到之处,如汪士慎嗜好喝茶,李方膺以画四君子为主等。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碑廊郑燮(板桥)作品 洛钊文图

纪念馆里有八怪长者金农寄居室。当时金农流离失所寄居庙中,寺庙已经非常破败了。他曾题诗“无佛又无僧,空堂一点灯”。七十多岁的老人住在这么破败的庙里,也没什么奢望,便自云“妄念都绝”,就和出家一样,金农给自己取了个号“如来最小弟子”。金农住在寺庙,一边卖画为生,一边念佛、写经,还画了大量的佛像。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碑廊作品 洛钊文图

金农生于杭州,年少时非常聪明,深受前辈期待,但后来因父亲去世,家境骤变,30岁那年又生了一场大病,生活更加拮据,又屡试不第。一幅自画像中,金农穿着红鞋,手中又撑着一竿竹子,也有撑破苦海,踏破红尘的意思。两边还有一副楹联“恶衣恶食诗更好,非佛非仙人出奇”,是金农赠给双目失明的好友汪士慎的,意思是说穿的不好,吃的不好,但诗却越写越好;不是佛不是仙,但人很出奇。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碑廊作品 洛钊文图

如今,当八怪的才情,随着街巷的闲谈,传为民间的故事,那难得糊涂的情怀,随着宣纸挥毫的自如,在一缕清新的墨香中,以特立高标的品行,将扬州的传奇娓娓道来。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碑廊作品 洛钊文图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郑板桥作品《歌吹古扬州 》 洛钊文图

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走出八怪纪念馆,早春时节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约而至,滴滴答答荡涤着古城的灰霾和污浊,一股莫名的离愁别绪涌上心头。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群雕 洛钊文图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群雕 洛钊文图

回首遥望那一尊尊塑像,不禁想起郑板桥的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支清秀竹,秋风江上作鱼竿”。让我们永远铭记“八怪们”那种正直、顽强的品格和献身艺术勇于创新的精神!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群雕 洛钊文图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扬州八怪纪念馆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还提到了...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 任伯年 、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 潘天寿 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洛钊 更新:2019.04.01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06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