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扬州有八怪,为什么现在郑板桥独享盛名

大道家园 2023-07-14 16:51:59

“扬州八怪”的名头,想必中国的读书人无人不知,不读书的人大概也略知一二,不像其它大多数古代书画或文学流派那样只被业内研究者熟知,而是在民间流传颇广。

“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一带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较为公认的“八怪”指:金农、郑燮(郑板桥)、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志向、有感而发。 因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因此称作"八怪"。他们的书画作品数量非常之大,散佚的不算,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多幅。

名列“扬州八怪”的这八位画家,当时就已经非常有名。据史料记载,李鳝、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乾隆十三年,弘历南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这些记载告诉我们,他们在当时就是相当惊艳的人物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当时他们皆负盛名,为什么到了今天,提起“扬州八怪”,我们非专业人士就只知道郑板桥呢?其实,解开这个疑问也不难。

第一、郑板桥除了书画,还有很多诗文传世

有人说,一个作家写作一辈子,能留下20个字(五言绝句)传世也可以无憾了。郑板桥不仅留下很多名画,传世的诗文也有四十多首,其中有一些诗作还十分有名。比如: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课本中的题目是《墨竹图题诗》。这首诗是说自己虽然官职卑微,只是一个小县吏,但是也要关心民间疾苦,百姓的每一件小事情都牵动着他的心。可见郑板桥是一个爱岗敬业、体恤民苦的清官廉吏,也很符合我们当代的价值观。

还有一首《竹石》也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和《墨竹图题诗》一样,这也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

仅凭这两首选入课本的诗,哪个小学生不得背得滚瓜烂熟?

第二、郑板桥写了无人不知的四个字

可以说有很多书法家很有名,但是你不知道他都写了哪些书法作品。而郑板桥呢,很多人都见过他书法作品,尽管有可能不知道是他写的。郑板桥有四个字最为市井所熟悉,那就是“难得糊涂”这几个字。这几个字尤为文人所喜欢,挂在书房里表明自己与世无争的态度;也有老板挂在店铺里以装点门面。不管是真的需要装糊涂的人,还是本身就是一个糊涂蛋,总之喜欢这四个字的人很多。还有一种酒,也用这几个字作标签,我对任何酒没感觉,就不多说了。

郑板桥的书法,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 穷极变化,自称六分半书。观之如乱石铺路,颇有自然天成之美!

第三、郑板桥民间传说多

郑板桥作为诗、书、画三绝的才子,不管是确有其事还是后人穿凿附会,总之少不得一些传说故事,有些故事流传相当之广。下面就是郑板桥的几个传说:

颇有骂名

郑板桥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儒风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个人润例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好吃狗肉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赠画娶妻

传说雍正十三年(1735年)早春二月的一天,郑板桥到郊外踏青赏花,信步走进一个花树掩映的小院。抬头一看,只见亭壁上贴着自己写的词。小院的主人是一位老妇人,当她听说眼前这人正是郑板桥时,万分高兴,忙给他准备午饭,又将自己17岁的女儿饶五姑娘喊出来,拜见这位她仰慕已久的大艺术家。饶五姑娘果然是郑板桥的铁杆粉丝,一见面就高兴地说:“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时年43岁的郑板桥对这位美丽的姑娘也一见钟情,不但为她书写了《道情十首》,还题了一阕《西江月》赠给她:

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蒙腾,窗外鹦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母女俩将题词收下。老妇人听说郑板桥丧偶,又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郑板桥见这姑娘年轻貌美,聪明伶俐,心里自然高兴,说了两句客气话后,便愉快地答应下来,并相约两年后他中了进士,再来迎娶。

这件事被商人兼诗人的程羽宸知道了,他对郑板桥非常崇拜,便拿出500两银子替他作聘金交给饶家。雍正十五年(1737年)郑板桥自京城回来迎娶时,他又拿出500两银子送给郑板桥,作为娶新妇的费用。

程羽宸所要的报酬,就是郑板桥的张幅字画。

第四、郑板桥的书画市场价值高

说到书画的市场价值,就有点俗了,不过,也不仿略知一二。

在"扬州八怪"中,郑燮的作品存世量较多,不论从成交量来讲还是从成交额来说都在八怪中占有较多的份额,一直处于市场的前端。自2003年之后,不但郑燮的作品价格涨幅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他几位"八怪"的作品价格也得到抬升,真正带动了整个板块的上扬。2004年度在拍卖市场中该板块成交价的分化趋势渐趋明显,郑燮、金农的价格涨幅居前,八怪中其他画家的精品尚能创出较好成绩,但一般性的作品则价格平平。从郑燮个人作品成交指数走势图来看,其价格从2004年底开始急速攀升,至2005年又有所涨幅,精品价格基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至2006年,郑燮的作品价位又抬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作品的上拍量为133件,成交量为68件,成交率为51%,总成交金额为3651.235万元。成交价达百万元以上的拍品达11件,其中北京嘉宝春季拍卖推出的《幽壑兰泉图》镜心成交价达836万元,创郑燮作品历史价格的最高纪录。

【结语】

扬州有八怪,为什么到现在郑板桥独享盛名?读了上面的分析,是不是觉得板桥先生独享盛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06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