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僧人怀素:他是古今第一狂人,李白的好友,一个最不像和尚的和尚

大道家园 2023-07-14 15:23:15

李白斗酒诗百篇,那是大唐盛世,那是灯火通明的夜晚,琼楼玉宇,楼台高阁,人潮熙攘,李白醉酒疏狂,挥毫泼墨,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描写李白,说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但你是否知道,李白有一个好朋友,和他一样爱喝酒,但是比他更狂,豪放洒脱,写意人生,那个人就是僧人怀素,一个最不像和尚的和尚。

怀素是出家后的名号,他本名姓钱,名讳不祥,都以怀素来称呼,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很多厉害的人物包括李白都是生前诸多不顺,去世后才名扬天下,流传千古,但怀素不是,怀素是在当世就已经名满天下了。

以书法狂草闻名于世的怀素,是怎样练习书法的?想必大家也清楚,书法这种东西,虽然有那么一点天赋在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靠练,书圣王羲之小时候拿水缸里的水练习书法的故事就很有名,那个怀素是怎么练习的呢?

据说早年怀素之所以选择出家,就是因为家里贫穷,生活困苦,买不起笔墨纸砚,到了寺庙里之后,怀素的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可以想象,练习书法对于纸笔的需求量有多大,尤其是对于怀素这种爱书法爱的成痴的人来说,一天可能就要上百张纸,更何况那时候的纸可一点都不便宜,算是小小的奢侈品了。

所以没过几日,怀素承担不了大量的纸笔墨等的花销,就开始想办法,最后找了一块木板和圆盘,在上面涂上白色的漆,然后去写字,写满了就再涂上一遍漆,再写满就再涂……纸省下了不少。

但是这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毕竟一块木板反复地上漆又能上多少次?何况漆面相对比较光滑,和纸材料不同,触感也不同,写字时着笔的感受不同,墨水还不容易上色,怀素于是开始想新的办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怀素发现了芭蕉树,别人赏花赏景,怀素盯着芭蕉树的叶子还在琢磨着自己的练字大计,芭蕉树叶子宽而大,写字岂不是正合适,这么一想,怀素干脆找了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棵芭蕉树。

本以为这一万多棵树长起来,总该够拿来练字了吧?没想到,摘了芭蕉叶铺在桌子上练字,舒服是舒服了,竟然还是不够用!成熟的大叶子已经摘完了写完了,想再去摘,但是看着芭蕉树上孤苦伶仃的小叶子,也不忍心摘,还想等它长大。

没办法,怀素只能拿着笔墨去树下写,就写在树上长着的叶子上,写满了一片芭蕉林。那样的画面可以想象,浩浩荡荡一大片芭蕉林,没有大叶子,只有嫩绿的小叶,一个一身粗布僧袍的小和尚端着笔墨,站在一棵树下正对着叶子奋笔疾书。

没错,是小和尚。怀素拿芭蕉练字已经是历史上的名场面了,后来许多画家画过这一场景,但场景中的人物怀素大多总是一个仙风道骨的中老年和尚。可是事实上怀素出家很早,练字更是很早,根据一些零星的记载推测,怀素种植芭蕉树练字那段时间大概应该是十五岁左右的年纪。

圆盘和芭蕉讲完了,接下来就是笔冢和墨池了。笔冢,顾名思义,埋笔的坟冢,怀素为什么要埋笔?这个和《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有那么点相似的意思,怀素练字刻苦无比,夜以继日,笔耕不辍,毛笔写着写着,上面的毛都磨秃了。

秃了毛的毛笔自然不能再用,怀素用秃了毛的笔又太多,于是他干脆收集起来,把所有的秃头毛笔都一起埋了起来,还给它们立了个小牌子,写着“笔冢”。就以此纪念为自己练字而牺牲奉献的笔们。

而这个埋笔之处的旁边就是一个水池,既然练字,用墨水,自然少不了洗笔啊,怀素就在旁边的水池里就近洗笔,笔上的墨洗到水里,一次两次、十次八次不显,洗个成千上万次呢?水池都被染黑了,像是一池墨水一般,于是被人们称为“墨池”。

那么怀素是如何和李白成为朋友的呢?怀素爱酒,虽然他是个和尚,但是他出家当和尚的理由实在值得人怀疑,有的说法是因为贫穷,家里穷,而唐朝繁盛,盛行佛教,僧人地位颇高,寺院有田产,和尚收租就可以过活,于是怀素就出家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唐朝的寺庙并不是大家所以为的“佛门清净之地”,晨钟暮鼓,寂静悠然,青烟袅袅,诵经声悠扬,灰衣僧人安静的来往……彷佛红尘之外。事实上当时的寺庙反而是滚滚红尘中最喧嚣热闹的地方。

因为盛行佛教,寺庙建造恢弘,好多文人也爱与和尚交朋友,那时候请朋友们一起出游,就去寺庙,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女眷们上香游玩,也都是去寺庙,名声好听,轻松自在。而怀素来到这样一个红尘之中又寂静又喧嚣的地方,就是为了在这样的环境里观察芸芸众生,提高自己的书法感悟。

相比之下,还是第一种说法听起来靠谱一点。不管具体原因如何,怀素是那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人,说白了就是个酒肉和尚。爱酒的怀素听说了爱酒的李白,听闻了李白的名声,就奔波到了李白的住处,去找他交流感情。

都是爱酒之人,又都是豪放旷达疏狂的人物,洒脱风流,秉性相投,这两人自然聊得来,话语投机,相见恨晚。怀素倾慕李白的才华性情,本来就是慕名而来,李白也欣赏怀素的才华,为他写了《草书歌行》。当然,怀素本身去找李白就有求诗的意向。

为了更好地练习学习草书,也为了让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怀素就从李白开始,离开寺庙四处游行,到处寻师访友,经行万里,遇到高人就虚心求教,遇到文学大家就与之交好,求其作诗,这样一来,怀素的名气在当时就传开了。

当时他的书法风格还不算高明,只能说是入门,因为如此决心四处学习,又在游行途中遍览山河风格,心胸开阔,还曾和颜真卿讨论过书法,后来书法成就才逐步提升。

当代有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叫张旭,爱草书几近癫狂,性格率真爽朗,不拘小节,也是尤其爱喝酒。有记载说,张旭此人惯爱喝酒,还爱喝得酩酊大醉,醉了之后呼号喊叫,笔走龙蛇,写草书一气呵成,气势绝佳。

甚至张旭还在醉中拿头发蘸墨挥洒书写,更是疏狂率性,写出的字迹书法更是绝迹真品,他自己醒来后看着那醉酒时写出来的书法,都说自己再不能写出这种水平的字。

而怀素也与这位张旭的情况类似,怀素爱酒已经说了多遍了,但是爱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他曾经一天内九次喝醉,然后在醉酒之后写字,写出了水平极高的作品。

张旭喝醉了之后的状态实在是癫狂,于是大家以“颠”来形容张旭,后世之人称呼张旭时常用“张颠”来说,而怀素是疏狂,有点像是现在人们说的行为艺术,他喝醉之后写字就像是表演,姿态豪放疏狂,宽袖僧袍,一气呵成一笔写书,被人们以“狂”来形容,也被人们称为“醉僧”。

张旭和怀素虽然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但还是差了十几二十年的,怀素有心四处求学时,还没走到张旭所在之地,张旭就去世了,这同一时代的两大狂草书法大家最终没有缘分见上一面,实在是一件遗憾之事。

但是怀素还是跑到了张旭的家,见到了张旭的徒弟,然后为了向张旭学习,就拜了他的徒弟为师,虚心求教学习(也有记载说邬彤是怀素的表哥,我们暂且不纠结于这种关系)。

邬彤也是得了张旭的真传,见怀素虚心好学,又勤奋苦练,有此天赋,于是也认真教他,将自己所学一一都给怀素讲解,最后给了他一句改变他一生的话。邬彤说,他师父教他,书法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悟”。

怀素冥思苦想,看到天边的晚霞随风而动,形状变幻,突然如醍醐灌顶一般,幡然醒悟,从此以后书法水平明显提高,写草书如行云流水,似晚霞随风而动,似灰尘随风而扬,手法连贯自然,提笔在粉墙上随意挥就,气势如惊蛇走虺,似狂风骤雨。

写了满满一墙之后,一目望去,就像沙场上的千军万马在奔腾驰骋,可见其书法气势的雄浑大气。后来,人们说怀素和张旭的关系是“以狂继颠”,就是说怀素的狂继承了张旭的颠,又把二人合成为“张颠素狂”,这两位写书法的草书大家合在一处,真真是无人能及。

怀素的书法还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出现在一段舞剑之后。唐代开元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舞剑家,姓公孙,人称公孙大娘,也传授了几个厉害的弟子。有一次怀素有缘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居然从中又获得了启发,在别人注意公孙大娘的剑法舞姿身影的时候,怀素的眼睛里看到的仿佛是公孙大娘执着一杆大笔在挥写草书。

从此之后怀素的草书在以往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画形分布,笔势中加强了高昂回旋的姿态,就仿佛是公孙大娘的舞剑一样。如此醉心于一件事,眼里看什么都能想到狂草,可见怀素对狂草的挚爱与痴狂,这样的人专心于这样一件事,怎么会不能成功。

怀素的书法作品有很多,最最有名的还是他临终之前写的《自叙帖》,内容上记录了他一生遇到的良师益友,字体上通篇狂草,上下呼应,一气呵成,据说现在原迹的前六行有所遗失,是宋代收藏此贴的人补写上的,一眼就能看出前后的天差地别,更凸显了怀素的草书成就之高。

晚年的怀素草书风格由曾经的骤雨疾风转换为了平和古雅,笔迹变得更加浑朴苍劲,就像是返璞归真的意思,越是这种经历了张扬洒意之后的平淡,像瓢泼大雨电闪雷鸣之后的温和宁静,向来被历代书法家重视。

怀素的狂草特点是瘦劲,怀素也是千年间书法史上的领军人物,宋代黄庭坚称其是“草书冠冕”,米芾也对他的字大加称赞。历朝历代诸多学者书法家,对怀素的草书都赞叹不已,多次称之为草书第一人。

这样一个喝酒吃肉的和尚,一个一生追究探索书法核心的和尚,怀素虽然没有做一个多像模像样的僧人,但这个赫赫有名的“第一狂人”可比一个默默无闻的僧人的历史价值要高得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05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