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是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作品。全文28行、324字。
《兰亭序》被称“天下第一行书”,它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的文人书法。经过大量的考证,此作仍为后代书法大家冯承素双钩填墨而成,并非王羲之真迹。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天下第四行书: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
杨凝式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 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
柳公权书,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所以字如惊鸿击空。墨迹纸本,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此帖气势磅礴,痛快酣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宏,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
天下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
《张翰思鲈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共10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天下第八行书《蜀素帖》
《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三十八岁)于元祐三年(1088年),在蜀素上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
《土母帖》是台北故宫《宋十二名家法书》册之一,名李建中书咨,行书墨迹,纸本。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凡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零四字,后有萧引高、王严实、王称等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04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天下第一的真迹行书,你却欣赏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