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清代“馆阁体”的书法之美

大道家园 2023-07-14 13:40:39

满整端直、安静敦重的方正之美 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对“方正”作出定义:

清代的朝廷诏书、官员奏折、国家图书编撰、各级官府的文书等,所有的官方场合皆用“馆阁体”书法书写,以彰显国家的庄严和权威。因此,方正之美贯穿了“馆阁体”书法风格的整体线路。讲求法度严谨和结构工整,是体现方正之美的途径。章法上,“馆阁体”遵循“无论字体长短狭阔,尽纳入规矩之中,丝毫无溢出者”(白寿彝《中国通史》)的原则,在整体方正的视觉效果中呈现了端直和静雅之美。

清末书法家黄自元,初学颜真卿,再学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以工整端直、静雅内敛为主调,撰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黄自元楷书《正气歌》(局部)

观其《正气歌》楷书,用笔与结字皆透显出严谨的唐法。起笔虽有逆锋入纸,但仍显方笔意味,同时横竖间的连接以方折用笔为主,整体遵循方正严谨的唐楷笔法,视觉上给观者以明晰而悦目的美感享受,整体彰显出清逸端直、安静敦重的方正之美。

爱新觉罗·永瑆楷书《赵文敏公观音大士赞》(局部)

再观爱新觉罗·永瑆的楷书《赵文敏公观音大士赞》,在笔法方面,起笔与收笔、字体的转折处理,方笔尤为明显;在结体方面,均以方整端正为主要形态。永瑆是乾隆皇帝十一子,封成亲王,初学赵孟頫,后取法欧阳询,并广泛临摹晋、唐、宋、明等法书经典,形成了端正清丽的风格,在用笔和体势方面体现了方正的书法美学意蕴。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说:“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表达的意义是方正之形与势,在人的视觉中会产生安定静穆之感。因此,成亲王的楷书,用笔俊峭劲健,结体清秀方峻,在点画提按之间散发着端正静重的美学意蕴。

装束严密、展蹙敛放的紧结之美 “紧结”作为一种美学范畴的风格特征,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有分析阐述,其认为“紧结”是与“宽博”相对的,并以柳公权《金刚经》《神策军碑》等为例,论述

基于明清时期进仕制度以及科举文化的推动及影响,“馆阁体”书法审美风格及呈现面貌,是与当时的制度和主流文化密切相关的。规整、端严的中和之美,是政治上主流的审美取向,而“紧结”实质上是这审美取向的其中一种风格呈现。在清代“馆阁体”书法的众多书迹中,结体上皆体现了“紧结”这一美学特征。

翁方纲楷书《心经》

清代书法家翁方纲,乾隆时期官至内阁大学士。其书学欧阳询、虞世南等,谨守法度。清政府设立四库全书馆,翁方纲当时亦担任《四库全书》编修。其楷书《心经》,书写结构严密,中宫偏于收紧,兼有欧柳之笔意,在一些字体的撇画上虽有展放的态势,但基本通篇均体现了严密敛致的紧结之美。马宗霍《霋岳楼笔谈》评曰:“覃溪以谨守法度,颇为论者所讥;然其小真书工整厚实,大似唐人写经,其朴静之境,亦非石庵所能到也。”翁方纲这类紧结的“馆阁体”书风,给人以沉稳严谨而又不失灵巧变化的审美效果。

《礼记·曲礼上》中有“德车结旌”的文词,东汉学者郑玄有注:“结,谓收敛之也。”因此,“紧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字体结构的紧密收敛之美。

孙毓桂楷书(局部)

出身名门的孙毓桂,为道光年间名臣,其楷书呈现出明显的“紧结”特征。观其楷书字体,结构以方正偏修长为主,中宫稍严结,字内笔画细节处理不乏灵动笔意,具有金学智所阐述的装束严密、展蹙敛放的紧结美。

圆浑和润、流转融通的圆融之美 对于“圆融”的书法美学意蕴,金学智在《中国书法美学》里分析:“在书法创作的鉴赏接受领域里,‘圆’也可和多种多样的风格因素相结合。”他提到“圆秀、圆厚、圆浑、圆健、圆润、圆劲、圆韵,都是可以成立的”。圆融之美,在本质上是“中和”儒家思想在美学精神上的体现。在清代,“馆阁体”书家在书写过程中,均在方正的整体效果中体现圆融的美学意蕴。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是书家希望藉此反映自身道德和修养高度,而且也能契合统治阶级倡导的一种精神理念。清代“馆阁体”书法在用笔上强调中锋的使用。中锋行笔时,笔锋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的角度,线条会呈现出厚实、凝练的效果,此种视觉效果会有圆厚之美。在字法结构上,“馆阁体”书法在笔画转折之处,皆体现了圆融的书写效果。

清代“馆阁体”代表书家张照,历仕康、雍、乾三朝,官至刑部尚书。书法初学董其昌,中年出入颜真卿、米芾等。乾隆时期的“御书”牌匾和书画题跋多由其代笔,被康熙誉为“羲之后一人”。启功《论书绝句》:“有清八法,康、雍时初尚董派,乃沿晚明物论也。张照崛兴,以颜米植基,泽以赵董,遂成乾隆一朝官样书风。”

张照楷书《武侯祠记》(局部)

张照的楷书《武侯祠记》,笔法上存有颜鲁公之笔意,横竖间的转折基本以圆转为主,形成外圆内方的形态。字体结构以方正为主,略显纵势。整体章法重视纵横字列之间的匀衡疏朗,于九宫格内书写的楷书,呈现着圆浑和润、流转融通的圆融之美。阮元评之曰:“笔力直注,圆健雄浑,如流金出冶,随范铸形,精彩动人,迥非他迹可比。”

再如,清代乾隆时期的名臣梁国治,其官至东阁大学士,是当时精习“馆阁体”的书家。《四朝书录》中有对其书法特征及影响的记载:“戊辰会试中式,廷试卷丰妍圆润为通场冠。直南书房盖无日不以挥毫为事,而八法日益进,一时奉为模楷。”乾隆时期的“馆阁体”以点画厚重、雍容为典范,以此彰显国家的盛大气象。梁国治的书写与受乾隆皇帝的审美趣味以及因此所带来的一系列朝廷主流书风追求的影响有关。其“馆阁体”点画和结体追求圆秀雅正一路之风,如《评书帖》,通篇均体现了圆浑和润的圆融之美。

梁国治《评书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03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