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洛河岸边的那个黄昏,永远定格在千古流传的诗画中。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奉诏回到京城洛阳,向皇帝哥哥曹丕汇报思想,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讽喻已让兄弟之情薄如蝉翼,亲兄弟还得明算帐,好在有母亲卞氏庇护,弟弟的鄄城侯变成了鄄城王。其实变不变没区别,都是没有实权的外藩荣誉称号。经过几个月的学习班教育,曹植被准许离京,但此时他的心情不好,因为嫂嫂甄宓“有怨言”,被曹丕“遣使赐死”,已“葬于邺”(《三国志·魏书》)。更奇怪的是哥哥把甄宓生前用过的玉缕金带枕当作纪念品送给了弟弟。
曹植和甄宓有没有外传的恋情还真不好说,记录事故的正史没写,编写故事的野史写了,看故事的人总比查事故的人多,何况是敏感的姐弟恋。曹丕和甄宓是相差五岁的姐弟,曹植又比曹丕小了五岁,也就是说,甄宓是曹植的大姐姐。
据《三国志》裴松之的作注里记载,甄宓是甄家最小的女儿,生于东汉光和(汉灵帝第三个年号)五年,也就是公元182年。那时天下大乱,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甄家虽是大门大户,也经不起来来回回的折腾。好在这个小女儿吉人天相,曾有个算相师看了以后说:“此女贵乃不可言。”既然有富贵可求,就先嫁个潜龙在渊的主儿,当时最厉害的袁家四世三公,兵强马壮,大有气吞山河之势。甄宓成了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
天有不测风云,官渡大战(200年),曹操硬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直接把袁绍打吐了血,以后几年便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穷寇之追了。公元204年,曹操攻下袁军残营邺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令疾召甄(《世说新语》)”,因为甄氏“惠而有色”,早已美名远扬。曹操是乱世枭雄,文武全才,自然在英雄之列,但他有个不好的毛病,总是惦记别人的老婆,早年战张绣就因这种事失去了长子曹昂,牺牲了大将典韦,自己也差点赔了性命。性命性命,性在命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曹操的爱好读书人都知道,有诗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不都是别人的老婆吗?曹操攻打邺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今年破贼,正为奴。”也就是说,只是为了得到甄氏。
强中自有强中手,有道是虎父无犬子。曹操的左右听到疾召甄,尴尬地告诉主公:“五官中郎将已将去。”有个部下先下手为强,已把甄氏纳为己有了。曹操听闻,没了脾气,因为这个五官中郎将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儿子曹丕。曹丕那一年十七岁,老爸把他带在身边本想历练历练、涨涨见识,不曾想学啥像啥,进步还挺快。就这样,甄宓又成了曹丕的妻室。
那一年曹植还小,没有随父出征,二三年后,他才会加入到父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行列中,毕竟他年幼,留守的机会较多,留守就会产生留守妇女儿童问题,小弟弟不免要靠大嫂嫂照顾,曹植有文学天赋,将来是要被冠以才高八斗的(谢灵运语),而这个大嫂也是个才女,九岁喜书,曾幼有豪言:“不知书,何由见之(《三国志·裴松之注》。”在《玉台新咏》里收录了她写的《塘上行》,诉弃抒愁可谓字字入心。年轻的曹植能懂大嫂的心吗?曹植有诗云:“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七哀诗》)文化人讲的话大老粗好像是听不太懂的。
转眼之间,曹丕因汉献帝的禅让变成了魏文帝,文帝有很多弟弟,同母所生的是曹彰和曹植,不知曹丕是怎么想的,他不希望弟弟们留在身边,一个个的都打发到外地,看起来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实际上是限制流动变相劳改。顺便说一句,曹丕的这个决定后果很严重,后来他的孙辈们面对司马家族的威逼根本没有曹家人作援手,眼睁睁地把皇位继续禅让给司马炎(公元265年)。司马家吸取教训,给同姓外王以实权,结果一场八王之乱搞成了晋室南渡。历史里的事,不是也不是,是也不是,真不知道什么才是。
曹丕从本质上说也算文人,曹操对子女的素质教育还是抓得比较紧的,记得还有个称象的神童,名字一下子忘记了。曹丕的文章也不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典论》就出自他手,可惜的是这部书在宋朝失传了,好在南北朝时有位太子编了本《昭明文选》,曹丕《典论》里的一篇文章《论文》被保留下来。不得不说,写得真好,他开宗明义地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有这种思想,看轻弟弟曹植,便在情理之中。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尔有觌于彼者乎?若此之艳也。”
下面就长话短说了。曹植被打发回鄄城,一路颠簸,“日既西倾,车殆马烦(《洛神赋》)”洛河岸边的那个定格的黄昏到了。人累了,马也走不动了,那就下车休息片刻吧。曹植好像喝了酒或磕过药,东汉末年,仕子文人流行“五石散”,据说这种药有养颜的功效,所以当时的文人都很美。五石散性热,吃了以后要快步散热,所谓行散,这就是散步的由来。散步中的曹植状态有点恍惚,毕竟那个枕头还在行李箱里放着。曹植“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仰之间突然发现河边的岩石上站立一位丽人,于是他马上告诉随行的马车驾驶员说,你看那里有个美女,怎么这么漂亮?(“尔有觌于彼者乎?若此之艳也!”)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驾驶员其实什么也没看见,但他给老板驾车估计有年头了,是个老司机,所以他不说看不见,而是婉转地回答,我听说洛河有位女神,名叫宓妃,你看到的那个人也许就是她吧,你看见她长什么样?这个司机太厉害了,他告诉曹植洛河之神的小名叫宓妃,基本上是把人往沟里带的。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好了,曹植完全上路了,他兴奋地告诉驾驶员,“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如芙蕖出渌波。”没什么好说了,赶快背诵吧,语文老师敲黑板说这是考试的重点。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驾驶员和一帮随从默默地呆在一旁,曹植已进入神飞的状态,人和人的境界就是不一样。一段神人问答让曹植迫不及待地解下玉佩想要定情,神女也同样举起含香玉赠答,还不忘约定了地点,“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什么意思?神女准备和曹植在水府(潜渊)相聚。估计曹植当时被冷风吹了一下,那地方现在还能去吗?于是“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淡定,别冲动,该糊涂的时候千万别糊涂。
神女其实早就考虑到曹植的犹豫退缩,马上淋漓尽致地展示她的魅力和风采,那简直就是视觉轰炸,“竦轻驱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嘉兮,声哀厉而弥长。”接着,女神的后援团也上场了,有潇湘二妃,有汉水游女,美女如云,气场庞大。有了后援团,神女的表演就更加精彩,“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连最上乘的武功凌波微步也展示出来了。最后,她“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她的婀娜花容,“令我忘餐”,曹植饭也不想吃了。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神女的表演结束,风神、水神、冯夷、女娲,大大小小有名的神和无名的神都加入到送行的行列中,文鱼鸣鸾、六龙驾车、鲸鲵护道、飞禽翔卫,神女终于要走了。临走时,她回眸再三,不忘送上告别的寄语:“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人神有别,请别想得太多。“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我回去以后还会一直想你的。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洛河平静了,只是曹植不平静,他一会儿登上高坡,一会儿随舟追赶,绵绵思念,翻腾到第二天的黎明。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未曾拥有,已经失去,不愿忘记,再难相遇。现在,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将来,想起了也就想起了。
曹植把洛河边的感受汇成了《感鄄赋》,鄄指的是他的封地鄄城。第二年,他又一次进京述职,他的同母兄弟任城王曹彰在和皇帝哥哥下围棋时,吃了放在一旁带有记号的红枣(有记号的枣曹丕是不吃的),暴毙身亡。曹植和异母兄弟白马王曹彪悲伤离京,洛河岸边重寻故地,河水汤汤,神女已无,这一次的心情更加沉重。曹植留下了一首千古送别诗《赠白马王彪》,“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请多保重,一路走好。
曹丕在位七年,英年早逝,儿子曹睿继位,魏明帝追封自己的生母甄宓为皇后,当年算命先生也算一语成谶。曹睿找来叔叔曹植,要求把《感鄄赋》改成《洛神赋》,理由是鄄这个字和甄很像,赋里的女神名叫宓妃,太巧合了,这让寡人情何以堪,脸往哪放?其实这篇赋不管叫什么名字,都会因为它的内涵而不朽。
一百多年后,南渡的晋室也到了风烛残年,当时的权臣桓温手下有位参军名叫顾恺之。小顾是无锡人,以“三绝”闻名当时,才绝、画绝、痴绝,才绝、画绝都好理解,有学问,善绘画,唯有痴绝令人不解,源于他为人率真,认准的事绝不回头,根本不在乎旁人的评说,看似痴癫的行为反而保全了他的真爱,面对动荡的社会,他一方面结交权贵多得实惠,另一方面纵情山水实现理想,物资和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他就成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奠基人,东汉纸张发明以后到了他这里极大地丰富了用途。
顾恺之既画人物,又画山水,以神韵见长,当时的老前辈谢安在关注他以后发了这样一条微博:“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世说新语》)什么是神韵?这个估计和中医一样,西方“主流”世界是绝不认可的。有一次,顾恺之画裴楷肖像,裴楷生活在西晋,顾恺之按众人的描述画成裴公像,大家看了以后都说像,画成后顾恺之又提笔在裴公的脸颊上增添了三根毛,众人不解,顾恺之说,裴公俊朗有才识,这三根毛代表才识。大家细细一品,果然看上去有了才识。
顾恺之名垂青史的画作是《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可惜的是他的原画都没能保存下来,今天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都是后人的临摹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馆藏的是宋代摹本,它们都保留了顾恺之时代的古朴风格,比较接近原画。
《洛神赋图》情景再现了曹植的文学内容。画中曹植雍容华丽,宓妃飘逸清婉,人物在山水背景中各显独特的魅力。画作以长卷形式,串成一幅幅前后关联的连环画,这种设计手法,表明佛教已深入当时社会,因为中原的传统艺术表现并没有同一个人物在画面中多次出现的情况,而在佛教的壁画中经常出现一人多现的形式。两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也是宗教大融合,顾恺之从佛教绘画中汲取灵感,这也间接地表明“南朝四百八十寺”已为期不远。
顾恺之有句名言:“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这其实是从外在到内心的探求。真不该忘记历史上曾有过那样一个时代,有过那样一群人,他们在大动荡中坚守自己内心的适意,由内而外地去发现美、表现美、传递美,他们把美留给历史,留给未来。请记住他们的名字,曹植、顾恺之……
《洛神赋图》邮票
引文出处
《三国志》
《世说新语》
曹植《洛神赋》
曹植《赠白马王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02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一日一画丨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