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诗至唐而众体悉备,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唐诗是古典诗歌艺术发展至唐代而成的精华,题材广阔,风格多样,名家名作层出不穷,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诞生于唐,兴于五代,在宋代发展成熟。宋词作为词体文学之冠,取得了独立于诗体的文学地位,更因为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拥有了不亚于唐诗的众多拥趸。唐诗和宋词并驾齐驱、各领风骚,不仅在文学史上双峰并峙,更分别代表了“一代之文学”的典范,成为唐与宋乃至古代中国的文化名片。 《全唐诗》与《全宋词》以“全”著称,堪称收录唐诗与宋词的集大成之作,两部巨著分别汇辑有唐一代诗歌与有宋一代词作,将五万首唐诗、两万首宋词网罗无余。有此“全本”在手,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唐诗宋词的完整风貌,亦得以揽其菁华、识其源流。可以说,这两部总集自成书以来,就一直是诗词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必备之本,成为古典文学的传世经典。 《全唐诗》与《全宋词》的编纂成书
唐诗和宋词总集的编纂,经历了不同的历史,但都凝聚了数代学人的心血。《全唐诗》为清康熙年间官修唐诗总集,由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曹雪芹祖父)奉康熙皇帝之命主持,起用当时退居扬州的彭定求、杨中讷等十位翰林编纂而成。该书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成于次年十月。康熙四十六年(1707)于扬州诗局刊印。唐诗作为被公认的经典,在唐宋时已有多种总集,但都不够全备,至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唐诗》,遂有收录较广的唐诗总集。《全唐诗》的纂修即以此二书为基础,并用内府所藏唐人诗集参校,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拾遗补缺。“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撷荟萃于一编之内。”全书网罗赅备,义例谨严,校注周密。它继承了此前各种唐诗汇辑本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搜罗了唐五代三百多年间或编于集中或断句零章的诗歌,是古人所编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大、收诗最全、影响最广的一种。《全宋词》系当代著名词学家、“词学泰斗”唐圭璋先生(1901—1990)所编。宋人词集的编纂最早始于南宋,《全宋词》编纂主要依据的就是单行词集、汇刻词集及宋元时期的宋词选本。唐先生在综合诸家辑刻的基础上,广泛搜采,凡宋人文集中所附、宋人词选中所选、宋人笔记中所载词作,俱一并采录,更旁求类书、方志、金石、题跋、花木谱等书中所载之词,统汇于一处,编为《全宋词》。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在长沙出版。后此书又经作者改编增补,校勘断句,并经王仲闻先生(王国维次子)订补加工,于1965年由中华书局重印出版。《全宋词》是继《全唐诗》之后又一断代文学巨编,填补了几百年来宋词研究的一大空白。中华书局版《全唐诗》《全宋词》:
唐诗宋词权威读本
清代官修《全唐诗》因仓促编成,存在着误收、漏收,作家作品重出,小传、小注舛误,编次不当等诸多疏漏;亟需修订增补,加以重印。中华书局版《全唐诗》(全25册)据扬州诗局刻本校点,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总900卷。首列帝王后妃及宗室诸王等诗;次乐章、乐府;次为历朝诗人,按时代先后编排,并附作者小传;殿以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外国、仙神、鬼怪、谐谑及诸杂体;而以补遗、词缀于末。书后附录日本上毛河世宁纂辑的《全唐诗逸》三卷。除增补逸诗外,还改正了原书明显的错误。全书以卷划分,前加卷次、作者目录,每一分册前又加诗篇目录,便于查阅。自1960年出版以来,受到诗词研究者和爱好者一致好评,已风行学林数十年。《全唐诗》(全二十五册)初版《全宋词》诞生于抗战期间,受时代和条件的限制,遗漏、错讹之处亦在所难免。中华书局1965年版《全宋词》(全5册)在材料和体例方面较旧版均有很大提高:比勘底本,择善而从,替换原有底本;增补词人240余家,词作1400余首;删去可考的唐五代、金元明词人和作品;重新考订词人行实,改写小传;调整了原先首以“帝王”“宗室”,而殿以“释道”“女流”的编排方式,一律以作者为纲目,以时代先后为顺序;增加了若干附录;书前列引用书目,后附作者索引,以便查检。全书共收录两宋词人1330余家,词作19900余首,残篇530余首。该版在排校过程中所作新的增订,以《订补附记》的形式收入附录。后来,编者又续作修订补正,写成《订补续记》,附于1979年重印本卷末。该书收录齐备,考订精审,改正了不少前人的不足之处,是一部趋于完善的宋词总集。《全宋词》(全五册)简体横排增订本:内容更全、便于阅读
原先点校本《全唐诗》《全宋词》均保持古籍繁体竖排的面貌,为了使基本的文学典籍更方便广大读者阅读,《全唐诗》《全宋词》在增订重印时,一律改为现代读者更为习惯的简体横排的方式。同时,新版印刷更加清晰,排版更加大方美观,无论用于研究、阅读还是收藏,新版《全唐诗》《全宋词》都是上佳之选。 点校本《全唐诗》《全宋词》面世后,学界对《全唐诗》《全宋词》的辑佚和校订工作仍在继续,最新成果集中体现在增订本中。1982年,中华书局曾将王重民先生的《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孙望先生的《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先生的《全唐诗续补遗》几部著作合编为《全唐诗外编》出版。后陈尚君先生又对此作了全面的校订和续补,共增补作者800余人,逸诗4600余首。1992年,中华书局以《全唐诗补编》为名出版了王、孙、童、陈等人的辑佚、校订之作。增订本《全唐诗》(全15册)正是在前一版《全唐诗》的基础上,将《全唐诗补编》全部列于书后,书末附《全唐诗作者索引》,呈现出更加完善、全备的新面貌。 《全唐诗(增订简体本)》(全十五册) 增订本《全宋词》(全5册)的订补工作主要为:一、将原书附录的《订补附记》《订补续记》中有关排印、标点、底本的错误,失注之处及增补小传与新词等修订内容,纳入正编的相应位置;二、对原书中的讹误加以修正;三、将孔凡礼先生从明抄本《诗渊》及其他书中辑录遗佚而编成的《全宋词补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一书,重加订补,收入本书正编之后,共增补词作430余首。增订版《全宋词》相较前书,收词更加齐全,考订更加精确,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全宋词(增订简体本)》 (全五册)经过全面修订重印的《全唐诗》《全宋词》增订本,无论在网罗资料,还是在整体质量上,都有明显提高,版式亦作了更新,在图书面貌上更加美观。增订本《全唐诗》《全宋词》是迄今为止最“全”的唐诗和宋词总集,而且最大程度上便于阅读和检索,将为广大读者欣赏和研究古典诗词提供更大的便利。对于唐诗宋词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值得藏于家中、时时翻阅的精品佳作。(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99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十四首极品宋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