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首关于中秋的古诗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2][3]、坡仙[91],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我手举金杯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仙宫宝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真长风飞向月宫,又怕那碧玉楼阁太高,耐不得那里的严寒。还不如在月下起舞和影子嬉戏,天上怎能比得上人间呢。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轻轻洒落在雕花的门窗上,照得窗内人彻夜无眠。月儿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人别离时才圆?人生一世多有悲欢离合,那么,月有阴晴圆缺也在所难免,两全之事自古以来就少见。但愿人们能健康长寿,在千里之外共赏明月婵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正是丙辰年的中秋节,苏轼在密州任太守,他与弟弟苏辙已是七年阔别,再加上政事上的不顺心,于是尽抒情怀,乘醉而歌,写出了这首传颂千古的名篇赏析
赏析 上片写词人对月遐思,幻游仙境。以问句起首,开篇奇崛,而问的又是明月、青天,一下子就把人们的思绪牵引到浩渺无边的太空、仙境,意境深邃幽远。“不知天上宫阙”几句回环跌宕,一唱三叹,妙笔生花,是词人在“出世”与“人世”之间徘徊不定的表现。“我欲”三句,是词人对仙境的想象,其中的担忧,是词人矛盾心理的体现。“何似在人间”,是词人最后给出的答案:还是人间的美好更值得留恋!
下片情景交融,抒发对亲人的思念。“转朱阁”三句,写人间之景,月下之人,此人徘徊不定,心事重。“不应”两句,上接“照无眠”,运笔酣畅,明是写对月圆人不圆的怨恨,其实是写对亲人的思念。人有”三句,是词人自己的解答,是他经历人生风雨之后的了悟。是啊,在这天地之间,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不是我们所能够左右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遵循大自然的崇高法则,体味“道”的精神,去珍惜身边的美好,凡事都积极乐观地对待,这充分反映了词人的旷达胸怀。最后两句是对兄弟苏辙的劝勉,更是对天下所有人的祝福,情真意切,昂扬乐观。
这首词以“月”贯穿全篇,上天入地,笔势纵横,是首蕴涵深刻哲理的佳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89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10首治愈诗词,读懂了就释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