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诗宋词,想必每个人都能背诵几首。
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苏轼:“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些名句千古流传,无人不知,换到元曲,想必很多人说不上来。搅破脑汁估计也就一首《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最近翻看《元曲三百首》顿感一种被忽视的文字魅力。
曲是金、元以来的一种新文体,可以配合音乐演唱,一般称为元曲。因它从词演变而来,故又称“词余”。
按照一定宫调的典牌,填写出来能唱的曲词,可以入乐,故当时人们又称其为乐府、北乐府等,是元代的新诗,也是词的续声,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唐诗、宋词之后又一影响巨大的文体。
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曲分南曲和北曲,而北曲最为盛行,我们现在所说的元曲,多指北曲,北曲又分剧曲和散曲。
剧曲是叙事文学,只要指元杂剧,由故事情节、曲词、宾白等组成,例如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以代言体裁搬演一段故事。
散曲属于抒情文学,是我国北方民间新兴起的口语比较浓厚,雅俗共赏,可和乐而唱的新体诗。
从文学角度,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并列的《元曲三百首》中的元曲,主要指元散曲。
唐诗典雅,宋词绮丽,而元散曲艺术特点是通俗易懂,清丽自然。文而不俗,俗而不俗。
姚燧“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24个字写出思妇矛盾心理,全是口语白描,自然真实。
《元曲三百首》最早版本为任二北先生1926年编撰,收录元人小令305首,侧重曲与诗词不同,而后还有史良昭(上海古籍)、解玉峰中华书局等版本,但无论哪个版本,在民间流传都不广,与现在对散曲认识度不够有关,但文字组合以散曲形式,依然写出了人们心中共有的愿望、思念、哀伤。
《元曲三百首》第一首为元好问 【人月圆】
重冈已隔红尘断,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唯有 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元好问(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金灭亡后,蒙古军攻破元好问故乡忻州,他不得已逃离家园,这首曲写他20年后重回故里。乱后还乡,亲友凋零,悲从中来。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成丘。元曲的精妙在于读后的意味深长。
抹抹读书:看过很多唐诗宋词,如今闲品元曲,也有所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89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十首元曲,写尽了世间的所有道理
下一篇: 阅读欣赏:十首绝美的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