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荀子名言·多闻曰博,多见曰闲

大道家园 2023-07-12 20:01:47

荀子名言·多闻曰博,多见曰闲多闻曰博,多见曰闲

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修身》)

【鉴赏】 古代社会的信息传递能力极其低下,掌握知识的途径除了向贤师求教学习,阅读典籍效法古人之外,最根本的就是依靠自身的社会经历,多听多看,乃至多思多想,通过自己的阅历与识见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论语·为政》载:“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又《论语·述而》载:“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孔子在日常生活与国家政事中都强调要多闻多见,以此消除疑虑与危机,掌握知识与技能。这即是常言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阅读典籍之外,生活经历中的所闻所见亦是对自身知识的重大补充与实践凝练。孔子又曾提出“益者三友”的概念,而“友多闻”这一条,正被他列入其中。荀子说“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就是表明了他对“闻见”这一行为的重视态度。博,意为广博,多闻之人能以所听闻之事与自己所学所知相互启发参证,引起思索,以广博的信息、知识消除自己的疑惑与忧虑。孔子说“言寡尤”,就是指能避免罪患从外部加至自身。闲,指娴熟,多见所行之事就能对此娴熟了解,从而行事感觉宽大舒泰,毫不迫遽。与闲博相反,浅即谓浅薄、肤浅,陋即指鄙陋、寡陋,我们若说某人“浅陋”,就是批评他“少闻少见”的缺点,故而“浅薄”一词也能算作是“孤陋寡闻”这一成语的注解了。古人多将“孝悌”与“闲博”二词对举,前者是儒家强调的“为仁”之本,而后者经孔子提出,又由荀子强调后发扬光大,亦能称作“为学”之本,这两者互相影响,是古代君子修身处世的根基所在。今人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知识对我们而言不再是困难,然而“多闻多见”的要求却显得更为迫切,因为所知愈远,未知弥多,我们所需认识的世界与古人相比,更为广袤未知,对自身识见与技能的要求也变得更高。我们处于当下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最为急切的要求之一,或许就是在无比纷杂繁冗的信息海洋里挑选和获取个人所必需的知识吧。荀子提出“多闻多见”的学习方法与要求,自古以来便是人们立身行世的金玉良言。

荀子云:“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 何解???多闻多见则广博,但只能去博古而无以去博未来,盖因为古代时空虽然消失,却非空白之存在,就看你有无归返之缘分。所谓“未来”尚未来临,故而是真正的空白。好古者去博“古”,也是很无奈的,因为人寿不如物寿,博古之人终将做古,于是乎无可奈何地臻于至境,怏怏不乐地大彻大悟。一旦觉悟遂修成正果,万物皆可圆融,又岂能斤斤计较于得之乎、失之乎,天地万物一切皆不能私有于我,那里还在乎几件古物。统统拿出来捐赠,让社会百姓所共有。 ;

多见曰闲是什么意思多见曰闲出自《荀子·修身》中的一句“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
这里的这个闲不是清闲的意思而是个通假字。此处的“闲”通“僴”(xiàn),意思指宽大,这里指见识广博。
这个“僴”字古又同“僩”字,意思就是胸襟开阔的样子。
所以说呢,“多见曰闲”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见到的事物多了就叫做开阔。
而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听到的东西多叫做渊博,听到的东西少叫做浅薄。见到的东西多叫做开阔,见到的东西少叫做鄙陋。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或给您以参考,如果还有问题就追问我,我会耐心给您讲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87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