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蔡确《送将归赋》原文-译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2 19:14:15

蔡确《送将归赋》原文_译文_赏析作者:蔡确

【原文】:昔人之言秋意也,曰: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此其平日游子之所悲,怨慕凄怆,尚不能自支,而况於予乎?恋高堂之慈爱,积三岁之违离。余亲属子,以侍我行,且复命于庭闱。其送子也,乃在粤岭之南,溟海之西,洗亭之侧,泸水之湄。出门踯躅以将别,仰天涕泗之交颐。浮云为我变色,行路为我赍咨,而况于余乎?

余方省愆念咎,藿食布衣,发如秋霜,形如槁枝。子见吾亲,勿以告之。明明二圣,仁如天也,雷霆雨露,固有明也,孤臣放逐,久当怜也。晨夕定省,归可期也。子告吾亲,其以斯也乎?天下之险,处乎人迹之稀。触氛雾以深入,仗忠信而不疑。以余之故,而两走乎万里。嗟如子者其谁?周楚之郊,余亲所栖。瞻彼白云,予留子驰,安得借翰於鸿鹄,径从子而奋飞也?

【译文】:古人形容秋天的意境时常说:好像是远行在外的客子,登上高山临近河畔送别将要回归家门的人。这是平素日子里客居在外的游子们所悲哀的。那种怨恨思慕,凄怆感伤的情形尚且不能忍受,何况对于我处在这种境遇中的人呢?我留恋高堂老母的慈祥仁爱,已经有三年多时间违心地离开她的身旁。我的母亲嘱咐我的儿子,(让你)前来贬所侍奉我这个远在外地的行人,且让他回去向家中的老母亲汇报这里的情况。我送儿子将归家远行的时候,是在粤岭的南方,东海岸的西面,洗亭的侧畔泸水的岸边。出门将别时犹豫彷徨,欲走不前又徘徊感伤,仰天长叹而两行热泪流下了脸庞。天空中的浮云为我而变得渗淡无光,路上的行人也为我叹息咨嗟,何况正当要离别亲人的我呢?

如今我正在反省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的错误,吃的是粗粮野菜,穿的是粗布衣裳。头发斑白,若秋天里的霜一样,身体瘦弱枯槁,如干枯的树枝一般。你回去见到我的母亲,不要把这种情形告诉给她老人家。如今的皇上、太皇太后两位君主非常圣明,仁义如天。其治裁臣子的雷霆之威和爱护人才的雨露般的恩泽,本来是非常圣明的。被放逐的孤臣,时间长了也会得到怜悯。这样,我被恩赐归乡的日子就有了指望,这样就可早早晚晚按时去看望高堂老母了。你回去要告诉我母亲的,大概就是这些吧!天下奇险的美景,往往在于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要敢于接触通过那些妖氛雾气而深入到险要的地方去,倚仗忠实诚信而毫不怀疑地直道而行。因为我的缘故而使你两次奔波于万里之途,能有如此孝心的儿子除了你还有谁呢?家乡陈地是周代楚国的郊区,是母亲居住的地方。抬头瞻望高空中那些白白的浮云飘然移动,你也将要远行而去,可是我却要滞留在这里,真令人伤心啊。怎样才能向鸿鹄借来长满羽毛的双翅,径直随着你一起奋飞回到家乡呢?

【评介】:蔡确是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当代就有很大争论。《宋史》则将其归入《奸臣传》并列在首位。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他基本站在王安石的立场上,属于变法派。但此人的个人品质多有亏缺,他善于偷机钻营,在王安石失势时,曾攻击倾夺,并经常夺他人之位而自己居之,故为当世所不耻。神宗死,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起用司马光等保守派大臣,尽费新法,蔡确被罢,其后又被放逐到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四年后死于贬所。在贬所时,他母亲打发他的儿子来探望他,他送子返归时写了这篇赋。又考知蔡确籍本晋江(今广东境内),他父亲时迁徙到陈(今河南睢阳),故赋中有“周楚之郊,余亲所栖”之句。

由于处在贬谪时期,又送前来探望的儿子归籍,心情之伤痛不难想知,故本赋的感情极为缠绵悱恻。开篇以他人之悲秋起笔,引出自己在这种特殊情境下的悲怆之情。作者将深情寓于叙事之中,怀念高堂的母子之情,送子回归时留恋的父子之情,都是最为普遍的人类情感,故最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其送子也”几句先满含凄楚地点出天涯送子的地点。再描绘送别时“涕泗之交颐”的悲伤情形,最后用“浮云为我变色,行路为我赍咨”作为侧面衬托,烘托自己悲不自胜的情景,层次非常清晰。

“余方省愆念咎”以下为第二段,有几层意思。开始写自己在贬所进行痛苦的自我反省的情形及身体的憔悴样态。并嘱咐其子不要把此种情形告诉自己的母亲。自处逆境犹挂念高堂,其情也很感人。“明明二圣”以下八句是说皇帝圣明仁慈,自己久被放逐,可能会被赦免,这样就有希望回去看望母亲了,并告诉儿子用这些话来安慰年迈的母亲。二圣指哲宗和临朝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接着又表示坚信自己的正确性,将要“仗忠信而不疑”,最后表现对儿子为自己两次往返奔波感到愧疚及急切思归的心情。全篇以情贯之,缕缕情丝缠绕于行文之中,很有感染力。

本赋小巧玲珑,笔墨十分简约,描写极为集中。全篇所写只是在贬所送别儿子时的瞬间感受,一切思念叮咛皆为此时之活动,言简情深。词语也洗炼生动,仅用“余方省愆念咎,藿食布衣,发如秋霜,形如槁枝”,十八字就将自己在贬所的精神活动、物资生活、身体状况形象地表现出来,显示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办。为了强调自己的悲伤情怀,在开头一段中连续两处用侧面陪衬的手法,先用他人之悲秋惜别、后用浮云行路来烘托自己的悲愁,再用“而况于予乎”两语进行间隔反复,一唱三叹,极大地增强了抒情效果。

面对怀才不遇、仕途险恶,北宋文人怎样何调整心态?立功、立德、立言是大夫们终极的人生追求,然而,仕途险恶似乎是历来不变的定律。

北宋以文治国,网罗了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多自负其才,相处在朝廷内部,因政见不合而经历了升沉不定的仕宦风波。

由于他们所长各异,见解难免分歧,因此对于改革的步调有所不同,最后竟形成了君子小人互相倾轧的党派之争。

文人们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遭遇了仕途浮沉,常怀“有志难伸”的感慨。因此,“悲士不遇”便成为他们赋中的主题,而这大抵是因为现实终难符合理想。

王曾与宋祁:咏物抒情, 感慨万端

北宋的文人多出身寒门,他们原不以今生的困顿、寂寞为意,而以不能留千秋之名为憾,他们往往选择以“赋”来咏叹自己仕途的彷徨与苦难。

例如,王曾的《矮松赋》咏物抒情,表达了在仕途上的无可奈何之情。

他虽然生活在宋太宗、宋真宗天下太平时期,也两度参知政事和入相,但因个性耿直,一生仕途仍有颇多波折,故托心于“矮松”形象,此中蕴含了强烈曲折的政治意识和人生感受。

此赋写青州矮松园的两棵卑枝四出、树干不直的矮松树,作于宋仁宗天圣七年。

此时,五十二岁的王曾受到排挤,罢相出知青州(今山东青州),离别了此地近三十年,又故地重游,所以他于序文中说:“邑居风物,触目迁变,惟彼珍树,依然故态。”

他见园里的两棵矮松依然如故,不仅感慨万端,遂描摹矮松之貌,抒发沧桑之情,道出“直末先伐”之理。细品此赋,有一点罢相后的苦愤之味。

《清平乐》王曾剧照

又如宋祁的《石楠树赋》。他借石楠树材质俱美,却种在远地,不为世人所知,抒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叹。

此赋写于宋祁为复州(今辽宁大连)军事推官时,此乃因其兄宋庠与之同试礼部,本来宋祁第一,宋庠第三,时章献太后说:“弟不先兄。”遂降宋祁为第十,宋庠为第一。

宋祁远调复州,自负才华而不显,与其心志抱负差异甚大,故作此赋,流露出自负与自怜之情。

复州既远离京畿,推官职位又小,与他自我期许不符,但在失望之中,仍希望知音的到来,如松柏之佳逢。与此赋旨趣相近的还有《怜竹赋》,赋中写竹的高风亮节和虚心自得,抒发他怀才不遇之思。

《清平乐》章献太后剧照

宋祁生活的时代,面对改革与保守两派的势力对峙,承平气象已渐打破,一生起落多次,故写下许多述说仕途坎坷和心中不平的赋作。

如《悯独赋》以“闵前人之抗志兮,虽有适而遂迷;恃我心于皆醉兮,矜独是于众非”立意,接着以议论抒情,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把内心的复杂情感一一道出,可看出他出世、入世的矛盾心情,充满感伤的情调。

宋祁的感情丰富,虽身处太平之世,但因无所作为,心中总抹不去对仕途的空虚感,因而写下了许多对自身充满怜悯,对环境无可奈何的作品。

梅尧臣:屈居下僚,有志难伸

在诗文革新运动兴起之际,梅尧臣是较早把经世致用思想引入辞赋创作的文人。关切时弊与穷愁潦倒的内容,同时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具有历经科场险恶的沧桑感,也富有深刻的理性思维。

梅尧臣虽早有文名,但在仕途上却很不如意,长期在地方上做主簿、县令等小官,五十岁才经宋仁宗面试,赐同进士出身。

《清平乐》宋仁宗剧照

他的赋多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环境的关心与不满,如《灵乌赋》抒发“凤不时而鸣”犹如“贤不时而用”的感慨。

梅尧臣和范仲淹是多年的朋友。宋仁宗景祐元年,范仲淹献百官图讥切吕夷简,梅尧臣显然是站在范仲淹这一边的。

梅氏作此赋以寄范氏,指出了范氏所受的委屈。他在字面上劝诫范氏明哲保身,做一个能屈能伸的官员,也暗喻了他对小人塞途、直士被贬的谴责。换言之,他感慨之余,也以富于理性的思维,指出了朝政的荒谬。

这篇赋作大大地感动了范仲淹,因此他也作了一首《灵乌赋》,表达自己的感受。

《清平乐》范仲淹剧照

可是,在范仲淹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时候,梅尧臣颇为踌躇满志,但范氏对梅氏的志愿置之不理,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疏远。

宋仁宗庆历三年,范氏入京任参知政事,仍未启用梅氏,他们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梅尧臣在失望之余,作《后灵乌赋》以斥范氏。

此段讥刺范仲淹得意忘形,任用小人,压抑贤才,梅尧臣抒发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

梅尧臣一生仕途坎坷,屈居下僚,抱负始终未能施展。唯欧阳修与他相知甚深,欧阳修曾说:“予友梅圣俞……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不得奋见于事业。”此言梅尧臣欲为有用,却又怀才不遇,有志难伸。

梅尧臣的赋作中还有一些抒发穷愁之叹的,如《雨赋》。他把自己的仕途比作在雨地里苦苦挣扎的行人,对仕途心灰意冷之情,溢于言表。

《清平乐》欧阳修剧照

刘攽与蔡确:讥刺时政,反思党争

北宋中叶以后,随着党争的加剧,文人们饱尝仕途辛酸。不管新党或旧党,辞赋都能积极反映现实政治,表现了文人们在政治斗争中的意绪,因此,讥刺时政和发愤抒情的作品不断涌现。

刘攽曾助司马光编《资治通鉴》一书,其政治思想受司马光的影响很大,因而对王安石的新法有颇多非议,所以在熙宁中为王安石所排斥,通判泰州(今江苏泰州)等地,仕途一直很不顺利。

他的《秋怀赋》即对仕途坎坷发出惆怅之情。

他本来想为国效力,可是却事与愿违,不能一展抱负,到了年老而一事无成。时不我与的空虚感和志不得伸的苦闷郁积心头。

但他接着又写道:“信天命之有在兮,非智勇其孰勿疑。”对于官场的不顺,推究其因,乃才华过人而遭嫉,因而劝说自己应服从命运的安排,以达观的态度来化解心中郁闷。

《清平乐》司马光剧照

又如蔡确在《送将归赋》中表达了对政治仕途多舛的感慨。此为他晚年贬新州(今广东广州)后作。

由于蔡确人品不高,《宋史》将其列入《奸臣传》。他在宋神宗元丰二年因推行新法而迁参知政事,后又因旧党进用,遭到贬谪之苦。

赋中假借秋意的寒冷、游子的孤独、高堂的慈惠和远行的苦闷,来抒发“浮云为我变色,行路为我赍咨”的人生离恨,而暗寓对新旧党争的反思,寄托自身放逐流离的悲哀。

陆游云:“予读《送将归》之赋,为之流涕,不为蔡氏也。”

陆游“不为蔡氏”乃无意偏袒蔡确为人,而“为之流涕”显然是受到赋中所述朋党倾轧的时代窘况,和人生遭遇的悲凄所致。

赋末以“安得借翰于鸿鹄,径从子而奋飞也!”一语作结,反将前面的悲情化为一股豪气,这又展现了宋人以达观之心消融一切悲哀的特色。

陆游画像

玲珑说

历来文人在宦海之中若有不如意,常发咏为哀叹之声。以“赋”来抒情写志,乃自古不变的定则。然北宋文人所抒之情志,不仅独一己的仕途失意而已,还包括忧君、忧民等种种情思。

这种抒发“不遇”的作品,或抒写被贬后的感慨,或观物度己、借物抒怀,或有扼杀才士之叹,或直接描写人之遇与不遇……

矫激刚烈之性,经世致用之心,在北宋文人中比比皆是。他们虽心存用世,然世则未必纳之。

但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文人虽常有“不遇”之情,却往往能化抑郁为超脱旷达,这和其他朝代的文人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赋文总览屈原
离骚 涉江 哀郢 怀沙  湘夫人

山鬼 国殇 渔父

宋玉

九辩  风赋  高唐赋  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

荀况  赋篇

贾谊  吊屈原赋  鸟赋

枚乘  七发

淮南小山  招隐士

刘彻  秋风辞

司马相如  子虚赋  上林赋  长门赋

东方朔  答客难

王褒  洞箫赋

扬雄  逐贫赋  甘泉赋  解嘲

刘歆  遂初赋

班彪  北征赋

班固  两都赋  西都赋  东都赋

傅毅  舞赋

梁鸿  适吴赋

张衡  西京赋  归田赋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

马融  长笛赋

蔡邕  述行赋  青衣赋

赵壹  刺世嫉邪赋

边让  章华台赋

祢衡  鹦鹉赋

王粲  登楼赋

曹丕  柳赋  寡妇赋

曹植  节游赋  洛神赋  九愁赋  蝙蝠赋

阮籍  猕猴赋  大人先生传

嵇康  琴赋

向秀  思旧赋

成公绥  啸赋

傅咸  纸赋

木华  海赋

仲长敖  覈性赋

张华  鹪鹩赋

张敏  头责子羽文

潘岳  萤火赋  秋兴赋  哀永逝文

左思  三都赋  白发赋

束晳  劝农赋

鲁褒  钱神论

陆机  文赋  吊魏武帝文

郭璞  江赋

孙绰  游天台山赋

陶渊明  闲情赋  归去来兮辞  感士不遇赋

傅亮  感物赋

谢晦  悲人道

谢惠连  雪赋

鲍照  芜城赋  尺蠖赋  飞蛾赋

谢庄  月赋

沈约  愍衰草赋

江淹  恨赋  别赋  江上之山赋

孔稚圭  北山移文

谢朓  临楚江赋

吴均  吴城赋  八公山赋

李谐  述身赋

卢元明  剧鼠赋

何逊  穷鸟赋

沈炯  归魂赋

萧纲  悔赋

萧绎  采莲赋  荡妇秋思赋

徐陵  鸳鸯赋

萧子晖  冬草赋

周弘让  山兰赋

庾信  春赋  荡子赋  哀江南赋

          小园赋  伤心赋

颜之推  观我生赋

魏徵  道观内柏树赋

王绩  游北山赋

卢照邻  狱中学骚体

骆宾王  荡子从军赋

王勃  涧底寒松赋  春思赋

东方虬  蟾蜍赋

徐彦伯  登长城赋

富嘉谟  丽色赋

张说  江上愁心赋赠赵侍郎

苏颋  长乐花赋

张九龄  荔枝赋

李邕  石赋

王维  山中人

李白  大鹏赋  悲清秋赋  剑阁赋

萧颖士  登宜城故城赋

李华  吊古战场文

杜甫  雕赋

岑参  招北客文

元结  演兴·闵岭中

顾况  茶赋

张嵩  云中古城赋

乔潭  裴将军剑舞赋

薛胜  拔河赋

韩愈  祭田横墓文  送穷文  进学解

吕温  由鹿赋

柳宗元  瓶赋  牛赋  骂尸虫文

              哀溺文  囚山赋  起废答

刘禹锡  山阳城赋  砥石赋  秋声赋

白居易  赋赋

李绅  寒松赋

杨敬之  华山赋

舒元舆  牡丹赋

李德裕  大孤山赋  项王亭赋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

贾岛  太阿如秋水赋

杜牧  阿房宫赋  晚晴赋

李商隐  虱赋  蝎赋

皮日休  桃花赋  霍山赋

陆龟蒙  蚕赋  后虱赋

罗隐  后雪赋

宋言  渔父辞剑赋

司空图  诗赋

王棨  江南春赋

孙樵  大明宫赋

黄滔  馆娃宫赋

无名氏  燕子赋  晏子赋

梁周翰  五凤楼赋

张咏  声赋

王禹偁  吊税人场文  诅掠剩神文

路振  祭战马文

叶清臣  松江秋泛赋

宋祁  僦驴赋

梅尧臣  针口鱼赋

欧阳修  秋声赋

周敦颐  拙赋

文同  石姥赋

王安石  思归赋

沈括  怀归赋

蔡确  送将归赋

王令  山中词

苏轼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黠鼠赋

黄庭坚  毁璧

秦观  黄楼赋  郭子仪单骑见虏赋

米芾  参赋

晁补之  江头秋风辞

张耒  鸣鸡赋  雨望赋

苏过  飓风赋

李纲  江上愁心赋  南征赋

李清照  打马赋  陈与义  觉心画山水赋

刘子翚  哀马赋  溽暑赋

王十朋  民事堂赋

晁公溯  朝山堂赋

陆游  红栀子华赋  丰城剑赋

范成大  馆娃宫赋

杨万里  海鳅赋

朱熹  感春赋

王炎  石菖蒲赋

梁安世  乳床赋

刘过  独醒赋

刘克庄  诘猫赋

洪咨夔  烘蚤赋

李曾伯  避暑赋

王寂  岩蔓聚奇赋

赵秉文  海青赋  游西园赋

元好问  秋望赋

李俊民  驯鹿赋

郝经  怒雨赋

刘因  苦寒赋

朱德润  幽怀赋

虞集  画枯木赋

杨维桢  些马赋

刘基  伐寄生赋

王翰  闲田赋

方孝孺  友筠轩赋  吊茂陵文

薛瑄  黄河赋

吴宽  哀流民辞

杨循吉  折扇赋

徐献忠  布赋

唐寅  惜梅赋

王守仁  太白楼赋

李梦阳  疑赋

徐祯卿  述征赋  丑女赋

何景明  东门赋

杨慎  蚊赋

王廷陈  左赋

薛蕙  孤雁赋

黄省曾  射病赋

王世贞  登钓台赋

汤显祖  哀黄生赋

黄尊素  壮怀赋

骆文盛  怜寒蝇赋

吴应箕  雪竹赋

黄淳耀  顽山赋

朱鹤龄  枯橘赋

陈子龙  释愁文

黄宗羲  雁来红赋  海市赋

施闰章  粤江赋

尤侗  田夫祷  反招魂

王夫之  蚁斗赋  霜赋

汪琬  丑女赋

陈维崧  看奕轩赋  铜雀瓦赋

夏完淳  端午赋  大哀赋

吴兆骞  秋雪赋

蒲松龄  屋漏赋

袁枚  笑赋  秋兰赋

张九钺  登天井关赋

汪中  哀盐船文  经旧苑吊马守贞文

洪亮吉  七招

张惠言  黄山赋  望江南花赋

管同  哀邹阳赋

彭兆荪  苦寒赋

董祐诚  桂花赋

龚自珍  哀忍之华赋

金应麟  藕花赋

王闿运  嘲哈密瓜赋

章炳麟  哀山东赋

后记

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系列工具书

历代辞赋

鉴赏辞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87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