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裳《蜡梅花赋》原文_译文_赏析作者:贺裳
【原文】:余观世之可好者,唯山川、图史、卉木而已。故屈平颂橘,沈约弹蕉,张衡奏忆桂之篇,宋玉制泛兰之曲。至若卢伤梨病,王惜梧寒。周颙答诏,止言紫蓼绿葵;王勣裁书,唯论黄精白术。潘岳板舆,日依芳枳;嵇康锻灶,时拂长杨。问蓝田之公事,哦句松间;索彭泽之闲情,漉巾菊下。凡以寄幽怀于香草,抒艳思于名花,古今一也。
余家小楼三楹,悉植蜡梅其下。每葭灰乍起,槐火初移,垂帘则疏影逾明,闭户而暗香自至。凌晨吐萼,非关武曌诗催。入夜舒荣,无待王琼药拥。嗟呼!莲称君子,菊名隐逸,然皆经霜即殒,望雨先零。若其涉凝冱而方开,不与苇萧同败。避艳阳以先去,耻从桃李争妍。斯真有烈士艰贞之节,达人高蹈之风者也!余尝恨法曹丽句,徒夸庾岭之枝,凤阁英词,止重孤山之种。兹花颂述不及,为小赋以歌之:
伊造物之敷葩兮,至隆冬而愈奇。秉幽贞之至性兮,赋娟洁之殊姿。信朝荣为不久兮,唯晚节为可持。于时,琼霰零,玄冰结,愁云起而昼昏,惊飙鸣而暮急。萎芭蕉之翠心,碎茱萸之紫菂。柳枝憔悴,损张绪之腰肢;蓉叶离披,褪文君之脸色。尔乃含芳酿馥,散艳传芳,垂头唾雪,耸干凌霜。怜林樾之萧条,更裁蝶幔;怨芳菲之销歇,独愧蜂粮。漠漠幽香,逐轻风而入幕;离离倩影,携素月以登墙。玉貌涂金,冰肌喷沉。嫌傅粉之太白,笑怀椒之不馨。效葵妆于秋坂,窃兰气于春林。清露晨流,似隋殿之甲煎朝沃。苍烟暮起,岂魏宫之石叶宵焚。
若夫积阴乍晴,微和荐薰。蕊已苏而犹困,枝既倦而难伸。倚檐牙兮欲寐,偎栏角兮如颦。苞惹轻尘,赵合德脐藏麝屑;萼濡残雨,薛瑶英舌拥檀津。遂有折归幽阁,贮以冰壶。增绮窗之窈窕,助琼座之芬敷。客去而妄猜荀令,梦回而疑授蘅芜,固宜!雀喜偷尝,莺羞早避,何岩桂之足俦?谅庭萱之难比。
岂若分寒枝于陇上,空染啼痕。传艳魄于罗浮,唯沾醉腻。重曰:云为幄兮月为茵,露盥容兮风拂尘。交劲柏兮友贞筠,驱寒冱兮引阳春。终当移根游上苑,宁甘寂寞委荒榛?
【译文】:我观察人世间可以喜好的,只有山岳河川、画卷史书、百草树木罢了。所以屈原以《橘颂》来赞颂橘树的美德,沈约以《修竹弹甘蕉文》来写芭蕉,张衡以《四愁诗》进献君王,其中有怀念桂树的篇幅,宋玉写《招魂》篇,摹写倚山生长的兰花随风摇动的美姿。至于卢照邻作《病梨树赋》,是来哀伤梨树的病态,王昌龄见那梧桐清寒冷落,作《段宥厅孤桐》一诗来表达怜惜之情。周颙回答王俭询问,只说喜食紫蓼菜与绿葵菜,王勣写信回复只谈论黄精、白术草药,看重服食养性。潘岳借用板舆这一代步工具,每日前来依偎芳香的枳树。嵇康鼓灶火扬锤锻铁,热浪不时地拂动着头顶上细长的柳树枝条。有人问事于蓝田县丞崔斯立,他答复说正有公事,这种“公事”实际是对着松树吟哦诗文。探寻彭泽令陶渊明《闲情赋》的情趣,葛巾漉酒,忘怀得失,东篱之下,采菊自娱。凡是对着香草把那深远、高雅的感情来寄托,向着名贵的花朵抒发爱慕的恋情,古今是一致的。
我家有小楼三间,在它的下面都种上了蜡梅树。每当占气候的葭莩灰刚刚从律管中飞出,随着季节的变化,冬季使用的槐木取火开始改变为其他木柴取火,垂下门帘,于是蜡梅树枝干稀疏的影子更加清楚,虽然关上了门,蜡梅花清幽的香气自然飘来。清晨它吐放花萼,不是由于武则天皇帝《腊日宣诏幸上苑》一诗催促造成的。到了夜晚舒展花朵,不是依靠王琼用药来围裹。啊!莲花被赞许为君子,菊花被赋予象征隐逸的名声,然而都经历霜寒就殒命,冷雨未至而花叶先凋零。至于蜡梅进入结冰时期才开放,不和芦苇、艾蒿同时枯败。它回避春天的明媚风光而先离去,羞耻于跟桃树李树争夺艳丽。这真有坚贞不屈刚强之士处境艰危而能坚守不屈的节操,有通达知命者避世隐居的风度。我曾经遗憾法曹郑谷秀丽的诗句,仅仅夸耀庾岭的梅枝,中书省的官员喜爱的美妙篇什,仅仅偏重杭州西湖隐士林逋的咏梅之作。此梅花仍有赞颂陈述不到的地方,所以作小赋来歌颂:
此是万物创造者所创造的盛开的花朵,到了隆冬季节更加奇特。你持有沉静、坚定的纯厚情感,禀承有美好、清洁的特异姿质。你相信早开的花朵会不长久的,但唯一的是晚节可以保持。到了一定季节,美玉般的雪珠飘落下来,厚冰凝结,惨淡的云彩浮起,白天而天色昏暗,烈风呼叫,暮色降临得疾速。枯萎了芭蕉青绿色的蕉心,破碎了茱萸的莲子。柳树枝条瘦弱萎靡,就像损伤了美风姿的张绪的腰身;荷花茎叶散乱,失去了如美女卓文君花容般的艳彩。你于是含蕴芬芳酿造馥郁,散射艳彩传播香气,垂下枝头唾弃残雪,高耸躯干凌傲严霜。怜惜林阴的凋落,另外裁制蝴蝶的帐幔;怨恨花草减损殆尽,独自馈赠蜜蜂的口粮。寂静无声的暗香,追逐轻柔的风儿进入帐篷;繁茂妩媚的蜡梅影子连同洁白的月光爬上墙壁。如玉的容貌涂抹上了金色,莹洁光润的枝条像喷射了汁液。嫌弃搽粉,不然就会显得太白,嘲笑怀藏香椒,那样也不会增加香味。效仿在秋天山坡上的葵花妆扮,偷偷地吸取在春天树林中兰花的馨香,其气如清澄的露滴在早晨流动,好像隋朝殿堂上甲煎之香在清晨弥漫得到处都是。又如青色烟霭傍晚腾起,或许如魏王宫室内石叶之香在夜里焚烧。
至于说到长期以来的阴天忽然放晴,微风温和地送来香气。蜡梅花蕊虽然苏醒但还显得困倦,蜡梅枝条已经疲倦又难舒展。靠在屋檐边一种高翘如牙的建筑装饰旁昏昏欲睡,依偎在栏干角端像皱眉头。花苞沾染轻飘的尘埃,就如赵合德肚脐内藏放着麝香的碎末;花萼湿润在将要停止的雨中,就像薛瑶英舌头围裹着檀香味的口液。于是就有人折梅回到幽静闺阁,把它储存在洁净的玉壶中。增加了雕绘窗户的漂亮美观,是辅助雅致座席的美好摆设。客人离去,然后胡乱猜疑是衣带有香气的荀彧,梦醒,然后怀疑有李夫人赠送给汉武帝的蘅芜香草,本来是很自然的推断。麻雀喜欢偷偷品尝你,春莺羞于晚至却早早避开,木犀怎么可以与你匹配为伴?庭院中的萱草确实也难与你相比。
或许如果分开耐寒的蜡梅枝到陇山之上,陡然地沾上杜鹃鸟啼叫时所吐的血痕。移魂魄化做美人到罗浮山与人饮酒,会沾濡醉意肥腻。再强调:以云彩与月亮作为自己的帷幕,以露滴盥洗容颜,以清风拂拭灰尘。交结不畏风霜、经严寒不凋谢的柏树与青竹,驱散寒冷凝冻,引来温暖的春天。终归应当移置蜡梅树根去游览观看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怎么甘心寂寞地委身寄托在荒芜的丛林之中?
【评介】:梅,因其花形、花色以至枝干有差,分同心梅、朱梅、紫蒂梅、粗枝梅等,但都能在凛冽的霜雪中傲然怒放,显示了不畏强暴的坚强性格;都能在万木凋零之际散发缕缕幽香,透露着春的信息,具有先驱者先知先觉的特征,赢得了骚人墨客的交口称誉。在我国文学园地里,咏梅作品实在是数不胜数,有的作家甚至一生便以咏梅而驰名,如宋代林逋,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成为千古咏梅的绝唱。“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渊鉴类函》卷四百引《石湖梅谱》)所以历来都把咏蜡梅归于咏梅一类,苏轼、陈师道、晁补之都有咏蜡梅之作。贺裳的《蜡梅花赋》所以能有一定影响,因为它饶有自己的特色,在他笔下的蜡梅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与风韵。
《蜡梅花赋》有一段序文,与赋结成有机整体,不可分离,说明作者爱蜡梅与作赋的原因。为了避免平铺直叙,序文的第一段采用了欲擒先纵法,欲写蜡梅,先从卉木说起;欲说卉木,先从喜好说起;欲写自己喜好,先从他人喜好说起,跌宕曲折,层层推进,最后才归结到自己爱蜡梅。作者列举了几位作家的一些作品,他们分别写过橘、蕉、桂、兰、梨、梧等,也列举了一些文人的轶事逸闻,涉及到了紫蓼、绿葵、黄精、白术、芳枳、长杨、松、菊等。卉木之特性与人之性情在情理上有勾通的地方,所以卉木才能激发、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味香色美的卉木能曲折表现人的高尚品格和典雅的志趣,所以作者说:“凡以寄幽怀于香草,抒艳思于名花,古今一也。”为自己在蜡梅花上寄托情思所张本。
序文第二段要刻画的蜡梅,已不是泛泛概念上的卉木了,而是实实在在地生长在作者住楼之下的蜡梅,它开花在“葭灰乍起,槐火初移”之时。“垂帘则疏影逾明”,是写它疏落身姿;“闭户而暗香自至”,是写它浓郁芬芳;“清晨吐萼”、“入夜舒荣”,是写它花蕊灿然盛开。作者从蜡梅生长的空间、时间略加渲染,对蜡梅的枝形花状气味粗线条勾勒,为进一步刻画蜡梅的神韵作了铺垫。为使蜡梅的神韵突出,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与众口传诵的莲花、菊花相比,以高标格相见。莲,美而洁,素比君子。孟浩然诗中道:“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大禹寺义公禅》)周敦颐文中有:“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子全书》卷十七)菊,幽居独放,可比隐逸者。袁崧写道:“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菊诗》)陶渊明解印归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诗之五)莲虽有一尘不染、清高的君子情操,菊虽有不慕富贵、恬淡幽居的风度,“然皆经霜即殁,望雨先零”。蜡梅则一身铮铮傲骨,“涉凝冱而方开,不与苇萧同败。避艳阳以先去,耻从桃李争妍。”严寒之中,群芳花凋叶零,独有梅花凌寒斗霜,它不待艳阳,不与百卉争妍,片片花叶显示着倔强与高沽。那冰肌玉骨的奇姿,那气宇轩昂的神态,那顽强坚毅的性格,那自甘幽独的襟怀,正是蜡梅的标格。“斯真有烈士坚贞之节,达人高蹈之风者也!”谁能与时穷见节的高士心心相印?谁能与通达知命的隐者情投意合?只有蜡梅!作者喜爱蜡梅独绝的标格,尽管前人咏梅篇什甚多,然仍有不足,如有的仅夸耀庾岭之梅,有的只偏爱林逋的咏梅之作,对梅还有陈述不到的地方,为此作者作赋来歌颂蜡梅。
赋的第一段描摹了蜡梅花神清骨秀的绰约风姿与雪洁冰清的纯真逸态。先正面述写蜡梅:这是世上奇特的花木,它不是愈寒愈萎,而是“至隆冬而愈奇”。它的“至性”是“幽贞”,它的“殊姿”是“娟洁”,它的花开虽不长久,但傲寒的晚节可一直保持。然后又把蜡梅放在一个冰天雪地的背景之下,放在一个万木凋零的环境之中,通过与其他卉木的比较,映衬蜡梅不同凡响的高洁幽艳。在“琼霰零,玄冰结”的日子里,“愁云起而昼昏,惊飙鸣而暮急。”此时,芭蕉经受不住寒冷的摧残,枯萎了蕉心,朱萸也冻裂了莲子,柳枝像张绪伤损了的腰肢,荷花茎叶零乱,也失去了以往娇美的色彩。在一派萧索的景象中,蜡梅傲然特立,它“含芳酿馥,散艳传芳”,它“垂头唾雪,耸干凌霜。”它对凋零的卉木有怜有怨,独自负起晚至的千卉万木的重担,“更裁蝶幔”,“独馃蜂粮”。正由于此,才显得它“愈奇”。高蹈自守的节操,不随世俗的性格,默默装点世界的情怀,就是蜡梅精神所在。为了深掘蜡梅不屈不挠、娇美不争春的精神境界,作者又一次围绕蜡梅的气、影、色、形展开描述:蜡梅芬芳馥郁,其“漠漠幽香,逐轻风而入幕”;它枝干清癯,其“离离倩影,携素月以登墙”;它冰肌玉骨,晶莹剔透,其“玉貌涂金,冰肌喷沉,嫌傅粉之太白”;它绿萼衬黄苞,“效葵妆于秋坂”。作者特别反复写它如兰之馨:“清露晨流,似隋殿之甲煎朝沃。苍烟暮起,岂魏宫之石叶宵焚”。突出了蜡梅苾勃的内质。作者重彩描绘蜡梅独有的天姿国色与春情勃郁的神韵,展示了蜡梅的外形美与内在美。
梅花傲雪盛开,清香沁骨,前人描述多矣!在这方面难以写出新意。作者于是在第二段推开常境,又开一面,翻进一层,另换角度,写蜡梅萼片未展与离枝贮于玉瓶时的嫣然之态。冬春之际,阳气刚刚回转,蜡梅内在的、美的生命力就开始萌动,乍看上去,它还像在困倦、昏昏欲睡,然而实际早已默默在“含芳酿馥”。作者用“麝屑”、“植津”这有形的香物比喻蜡梅花苞、花萼内无形的香气,奇特新鲜。广泛使用拟人法,用了“困”、“倦”、“寐”、“颦”等字眼,把蜡梅从复苏到含苞欲放这一过程的动态美描摹得活灵活现。蜡梅的至性不仅在寒冷的野外不能改变,即使离开母枝,也顽强地把自己蓄积的芬芳全部吐尽,倘有一息生存,也顽强地把自己的花蕾全部展示,真有百折不屈的执著意志,其顽强的生命力就来自这种坚贞的意志。作者抓住蜡梅不同于其他卉木的这一特征,写了折回幽室、贮以冰壶的香美:“增绮窗之窈窕,助琼座之芬敷”。绮窗固美,因有蜡梅而更窈窕,琼座固雅,因设蜡梅而更美观,瓶内一枝蜡梅使幽阁熠熠生辉。“客去而妄猜荀令,梦回而疑授蘅芜”。字面上写荀彧衣带之香和李夫人所授的蘅芜之香,然一个“猜”字与一个“疑”字,就转喻为蜡梅之香。香气如此浓烈,真是沁香入骨,爱之欲餐,难怪麻雀也喜欢偷偷来品尝;花蕊如此早放,春莺也羞于晚至。千卉万木之中,梅为魁首,木犀、萱草确难与它相提并论。这部分变换手法,全以他物作衬,笔在他物,意在蜡梅,另辟意境,曲尽其意。
就此结笔,未尝不可,然作者驰骋想像,在第三段中把蜡梅又移到几种想像的境地中,继续刻画蜡梅的美姿香质。“岂若分寒枝于陇上,”那么因其色美味香而引来杜鹃鸟在枝上啼鸣。如“传艳魄于罗浮”,蜡梅之魂化作一位绝代佳人,淡装素服,笑迎雅客,共进席酒,定会沾濡上醉意与肥腻。蜡梅,不论在枝头,在冰壶,在想像幻境地,都香艳绝伦,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作者还要强调:“云为幄兮月为茵,露盥容兮风拂尘。交劲柏兮友贞筠,驱寒冱兮引阳春。”实际不是重复,是倾诉蜡梅的心愿。天空阔,可作帷幕;露清洁,可洗容颜;劲柏、贞筠不畏寒,可作同伴。多么美好的环境!驱散严寒迎来艳阳春天,多么神圣的职责!蜡梅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终当移根游上苑,宁甘寂寞委荒榛?”它有非凡的抱负,梦想能在上苑一展芳容,使自己的国色天香得到帝王的赞赏,不能在荒芜之中自开自落,委身于丛林而老死。
贺裳主张写诗作文应重视比兴、寄托,他反对“敷衍多于比兴,蕴藉少于发抒。”(《载酒园诗话》)此赋就有比兴、有蕴藉,语短意长,寄托深远。赋题虽为咏蜡梅花,但作者移情于物,咏物也是写人,物乃人格的化身。所咏之境是有我之境,所咏之物是有我之物,写蜡梅不仅抓住了物性特征,更写出了其精神特征,可谓摄梅之魂。蜡梅的处处传神之笔,都是作者性格的写照,那高标绝俗的形象是蜡梅还是作者,已经浑然难分。结尾处写蜡梅不甘淡泊虚静,似与前面所写不谐,这纯是作者欲用于世的心绪反映,也暗暗吐露了他才美运蹇的牢骚。
古代诗人对梅花的雅称1、暗香
梅花的代称。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诏暗香。”
2、百花魁
喻梅花。宋 王十朋《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又借喻美女。明 无心子《金雀记·掷果》:“午夜漏声催,行踪问者稀。天街游乐处,看尽百花魁。”
3、冰魂
梅花的别称,谓其冰清玉洁。清 江炳炎《淮甸春·自题纸帐梅花》:“闲门客里,叹年年辜负,西溪游屐。约与冰魂同小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芳心恐负,正酒醒天寒时候。唤鸦鬟招鹤归来,请与冰魂守。”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4、第一香
梅花代称。陆游《初春书怀》:“清泉冷浸疏梅蕊,共领人间第一香。”
5、国香
本指兰花。《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 黄庭坚《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又借指多种花卉,也成了梅花代称。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6、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唐 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柳永《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明 何景明《二月见梅》:“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宁与艳阳期!”
7、寒英
指梅花。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8、寒客
腊梅的异名。宋 程棨《三柳轩杂识》:“腊梅为寒客。”
9、花魁
多指梅花。以其开于百花之首,故称。宋 卢炳《烘堂词 汉宫春》:“向暖南枝最是他潇洒,先带春回。因何事向岁晚,搀占花魁。”
10、寄春君
梅的拟人之称。谓其能传递春的信息。元 龙辅《女红馀志·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11、九疑仙人
绿萼梅的别名。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梅谱》:绿萼梅,北之九疑仙人。”
12、九英梅
蜡梅的一种。亦简称为“九英” 。《广群芳谱·花谱二十·蜡梅》引《梅谱》云:“子种,不经接,花小香淡,其品最下,谓之狗蝇,后讹为九英。”
13、冷金
指腊梅。其花瓣色黄如金。耶律楚材《谢王巨川惠腊梅因用其韵》:“雪里冰枝破冷金,前村篱落暗香侵。”
14、冷蕊
寒天的花。多指梅花。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张元干《十月桃》:“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明 张祥鸢《水边梅》:“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15、冷香
梅花的代称。曾巩《忆越中梅》:“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绝向谁开?”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明 高启《梅花》:“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陈维崧《二郎神·咏梅子》:“算颗颗冷香松脆,想尔料难胜口。”
又指花、果的清香。唐 薛能《牡丹》:“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干雨正开时。” 王建《野菊》:“晚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另外,还借指美女。清 侯方域《梅宣城诗序》:“‘昔年别君秦淮楼,冷香摇落桂华秋。’冷香者,余栖金陵所与狭斜游者也。” 纳兰词《齐天乐·塞外七夕》:“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
16、玲珑
梅花的美称、喻指。韩愈《春雪间早梅》:“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
17、罗浮梦
梅花代称。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罗浮山遇一女郎。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后因以借指梅花。唐 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文征明《千叶梅与方山人同赋》:“罗浮梦断情稠叠,瑶圃风生佩陆离。”
18、罗浮魂
元·岑安卿《次韩明善题推蓬图》:“江南烟色正愁绝,一枝唤醒罗浮魂。”
19、梅钱
指梅花瓣。孔尚任《桃花扇·传歌》:“你看梅钱已落,柳线才黄,软软浓浓,一院春色,叫俺如何消遣也。”
20、梅妻
对梅花的戏称。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为乐,故有梅妻鹤子之谓。后以梅妻指代梅花。陈维崧《八六子·枫隐寺感旧》:“渐舞榭成坟,歌台作寺,松雏已老,梅妻都嫁,只剩乱涧间腾鼯鼬。”
21、梅朵
梅花。韦庄《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
22、梅兄
对梅花的雅称。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枚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杨万里《烛下和雪折梅》:“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元 戴良等《对菊联句》:“缔芳笑兰友,论雅傲梅兄。”
23、梅英
梅花。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宋 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媚脸未匀新泪污,梅英犹带春朝露。”
24、木母
“梅”字可拆出木、母二字,故以称梅。《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贵显·称旨除官》:宋神宗问叶涛曰:“‘自山路来木公、木母如何?’ 涛曰:‘木公正傲岁,木母正含春。’木公,松也;木母,梅也。” 元结《演兴·初祀》:“山之乳兮葺太祠,木孙为桷兮木母榱。”
25、奇友
蜡梅的别称。《事物异名录·花卉·蜡梅》引明彭大翼《出堂肆考》:“曾端伯以蜡梅为奇友。”
26、清友
梅花的别称。因其清香淡雅,又为“岁寒三友” 之一。明 都卬《三余赘笔·十友十二客》:“梅花为清友,栀子为禅友。”
27、清客
梅花的别称。以花拟人,以其开于冷清的冬季,故称。宋 姚宽《西溪丛语·十客》:“梅花为清客。”
28、琼英
梅花代称。元 无名氏《一枝花·惜春》:“春阴低画阁,梅瓣琼英落。”宋璟《梅花赋》:“若夫琼英缀雪,绛萼着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
29、癯仙
骨姿清瘦的仙人。指梅花。陆游《射的山观梅》:“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那有此癯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凝情待久,无限恨、癯仙知否?”
30、寿阳花
梅花的别名。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元 杨维桢《香奁八咏·黛眉颦色》:“索画未成京兆谱,欲啼先学寿阳妆。”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待明朝,端整寿阳妆,眉梢晕。”
31、腊花
腊梅的别称。姜夔《浣溪沙》词序:“丙辰腊,与俞商卿銛朴翁同寓新安溪庄舍,得腊花韵甚,赋二首。”
32、疏香
梅花的代称,谓其清雅淡香。宋 李元膺《洞仙歌》:“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金 赵伯成《蜡梅》:“冷艳疏香寂寞滨,欲持何物向时人。”
33、疏影
本写梅姿,后因以指称梅花。范成大《古梅二首》:“压倒嫩条千万蕊,只消疏影两三枝。”
34、酥花
指梅花。苏辙《戏赠李朝散》:“后堂桃李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陆游《朝中措》:“彩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 陆游《冬至》:“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斗开。”
35、霜女
即青女,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借指梅花。张先《南乡子》:“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宋 张耒《明道杂志》:“霜女遗灵长着素,玉妃余恨结成酸。”
36、香雪
梅花的代称。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轩左种老梅一树,花时香雪霏拂几榻。”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湖壖杂记》:“湖墅有三胜地,西溪之梅名曰香雪。”龚自珍《虞美人·陆丈秀农杜绝人事移居城东之一粟庵暇日以绿绡梅花帐额索书因题词其上》:“笛声叫起倦魂时,飞过蒙蒙香雪一千枝。”
37、雪友:
梅花的喻称。梅尧臣《读吴正重台梅花》:“龙沙雪为友,青女霜作媒。”
38、雪肌
梅花的喻称。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宋 吴师孟《蜡梅香》:“正绛跗初吐,秾华将茂,国艳天葩,真澹伫,雪肌清瘦。”
39、雪梅
梅花色白,故称。唐 孙逖《宴越府陈法曹西亭》:“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杜牧《代人作》:“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范成大《代儿童作立春贴门诗》:“雪梅同雪鬓,相对两凌寒。”
40、雪霙
梅花的喻称。清 褚人获《坚瓠十集·西湖观梅》:“番阳张彦实兄楚材,为秘书监,约彦实观梅西湖。彦实作诗云:‘天上新骖宝辂回,看花仍趁雪霙开。’”
41、艳魄
梅花的喻称。清 贺裳《腊梅花赋》:“分寒枝于陇上,空染啼痕;传艳魄于罗浮,惟沾醉腻。”又美女的魂魄。皮日休《太湖诗·练渎》:“艳魄逐波涛,荒宫养麋鹿。”明 高启《吴女愤》:“渔灯照艳魄,夜冷珠衣薄。”
42、一枝春
梅花的别称。《太平御览》:“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为梅花的别名。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宋 陈师道《和豫章公黄梅》:“寒里一枝春,白间千点黄。”清 余梦易《一萼红》:“算消息、江南较早,也不须、遥寄一枝春。”
43、驿使
梅报春信息,故称。但用得太死太多,曾被陆游批之。陆游《老学庵笔记》:“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
44、玉蝶
指玉蝶梅。清 秦朝釪《消寒诗话》:“玉蝶横斜树,金泥小画屏。”玉蝶梅是梅花中珍品。宋 王世懋 《学圃杂疏·花》:“曾于京师许千户家,见盆中一绿萼玉蝶梅,梅之极品,不知种在何处。”元 王逢《杂题》:“藻池岸匝水仙井,满面香飘玉蝶梅。”清 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康熙六巡江浙》:“次日,﹝康熙﹞幸虎丘,登万岁楼。时楼前有玉蝶梅一株盛开,芳香袭人。”
45、玉妃
指梅花。皮日休《行次野梅》:“茑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徘徊。”宋 汪元量《越州歌》:“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妃。”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粲粲江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
46、玉奴
本指美女,后成了梅花的喻称,谓其高洁如美女。吴文英《天香·腊梅》:“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淡薄,偷分寿阳纤巧。”王沂孙《花犯·苔梅》:“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月地雪阶漫一樽, 玉奴终不负东昏。” 周紫芝《浣溪沙》:“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东昏觑得玉奴羞。”
杨贵妃小名。”唐 郑嵎《津阳门》:“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自注:“玉奴乃太真小字。” 杨万里《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玉奴何必减花奴,省识春风作画图。”
又泛指美女。苏轼《四时词》:“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 元 萨都剌《送友人之金陵》:“楼中子弟皆年少,玉奴行酒吹鸾笙。” 明 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
47、玉玲珑
梅花的别名。谓其高洁如玉。毛滂《玉楼春·定空寺赏梅》:“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元 刘炳忠《江边梅树》:“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48、玉梅
白梅花的美称。苏轼《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范成大《樱桃花》:“借暖冲寒不用媒,匀朱匀粉最先来。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49、玉面
梅花喻称。以其冰清玉洁,如美人之面。宋 魏杞《虞美人》:“冰肤玉面孤山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50、玉霄神
梅花别称。谓其高洁,似天仙一般。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释明本《梅花试》:‘朵中飞下玉霄神,仙韵娇姝一粉真。’”
51、状元花
梅花的别称。谓梅花为花中魁。宋 徐清叟《净明院和御制诗》:“冲冻细寻梅信息,枝头喜见状元花。”
梅花的代名词是什么 1、梅花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春落梅枝头。陈志岁微型诗《梅花》这样写道:“为使与严寒搏斗之俦侪坚持下去,便把春消息透露给人。”
2、梅花是隐者高士的象征,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它的傲雪精神,它的孤独,它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
3、梅花是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的代名词,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
4、梅花代表高风亮节的人,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
5、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6、梅花是有骨气的象征,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7、梅花是长寿的象征,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作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86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晚春江晴寄友人,/,晚春别
下一篇: 班固《幽通赋》原文-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