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志书记载: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曾任邹县知县

大道家园 2023-07-08 13:12:07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据邹县旧志记载,黄庭坚曾任邹县知县。

黄庭坚与苏东坡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深受苏轼影响,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倡导诗学杜甫,文学韩愈,强调诗人应当博学等。他的著述,常见的有《豫章先生文集》30卷,诗文兼收;有《四部丛刊》本;《山谷全集》39卷,只收诗赋,宋任渊、史容等笺注,有《四部备要》本。

关于黄庭坚任邹县知县,明代于慎修行主修的《兖州府志·宦迹志》有记载,原文没有查到;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胡继先纂修《邹志》之《卷二·职官志》有记:“知县在汉者,......在宋者,四人,......黄庭坚,(有传),.....”;清康熙十二年(1673)朱承命修、陈紫芝纂《邹县志》之《名宦志》有记:“黄庭坚,任本县知县。公字鲁直,洪州分宁人。举进士,调叶县尉,历知太和、邹县。以平易为治,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招为校书郎。累至秘书丞,出知宣鄂二州。庭坚文学天成,与张来、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尤长于诗。蜀江西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举坚自代。称其讳之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其重之如此。”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娄一均纂修《邹县志》记载胡志基本相同。

黄庭坚被祭祀在邹县名宦乡贤祠。据明嘉靖四年(1525)《邹县地理志》载:“名宦乡贤祠,在文庙西,嘉靖二年钦差巡抚山东地方都御史陈凤梧之所建也,每年春秋有司致祭焉。”“名宦凡六,汉:邹令郑弘(政有仁惠,蝗不入境)。宋提举东路学士程振(奏立孟庙,纳以门人配之),县令黄庭坚,元邹县尹司居敬(勤政爱民,民感其惠),邹县尹宋璋(勤于抚字,去思有碑),邹县儒学教谕颜瑜(骂贼不屈,全家死难)。”

黄庭坚谪居邹县令约在元丰年间(1078~1085),时间很短,《戒石铭》直接证据就是邹县留有黄庭坚所刻《戒石铭》。明张岱所著《夜航船》中写到: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高宗颁黄庭坚所书《戒石铭》于州县,令刻石。”黄庭坚在邹县留下的《戒石铭》在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镌刻成《戒石铭碑》。高1.39米,宽0.63米,厚0.14米。碑圭首,题“戒石铭”3字,下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4行16字,均为楷书,内容摘自五代蜀主孟昶所撰《令箴》。意思是说,县令等人的俸禄,都是民脂民膏。老百姓或许好欺负,但是上天难欺。最下跋12行,行10字,小楷书,为明嘉靖六年(1527)邹县知县陆佶所作题识,题识为:“考之传志,庭坚尝谪居邹县令,所书盖其时”,陆佶“感亭石之摧剥,慨古迹之几湮,摹勒揭构,不日更新,因叙铭书之颠末,并勒诸下方云”。称此为黄庭坚谪居邹县令时所书。碑阴篆书“忠爱”大字,为邹县知县黄炌拜刻。两侧为纪年和题名各1行,楷书。

《戒石铭》石碑原立于明代邹县县署,后移至孟府,现移立在邹城市孟子书院。

黄庭坚与峄山“一线天”。一天,黄庭坚和书童来到峄山,二人流连山中美景,却在东华天街冰凌湾迷了路。为了寻找出路,二人好一阵钻、爬、滚、卧,累得精疲力尽。在湾边休息时,忽然看见有光亮直泻湾中,射入水面恰似一条金线;再仔细看朝天的洞孔,四壁凿有盘旋而上的脚印。这一发现令他们顿时忘却疲惫,沿着孔壁攀援而上。洞孔深约半里,攀上洞顶,豁然开朗。原来是,孔窍虽长很有限,洞中虽小连着天;孔窍中天只一线,孔窍之外无限大。兴奋之余,黄庭坚写下“一线天”三字,为此奇洞题咏。黄庭坚在峄山留下的题刻很多,至今只存卧虎石上的“凌虚直上”和风烟石上的“云蒸霞蔚”。可惜,黄庭坚在峄山的书法题字,都没有题写落款。迄今在邹峰山一带还流传着一首关于黄庭坚的民谣:山谷道人姓黄,苏门学士名响。邹峄山不落款,气冲斗牛屈量。性豪气壮情爽,上上下下窝囊。天大朝中无席,愈贬名声愈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24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