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不但楷、行造诣颇深,而且草书独树一帜。山谷草书初学北宋周越,然最终炉火纯青、臻于化境,主要得益有三:一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二是“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三是“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由此可见,黄庭坚能成为上承唐代张旭、怀素,下启明朝祝允明、王铎的关键人物,绝非偶然因素,当属时物造化。点评近代草书,他认为:“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黄庭坚草书的巨大成就,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长卷大放异彩。作为山谷51岁时的成熟代表作,此帖已走出了早期《花气诗帖》用笔生硬、少圆转的起步状态,更加完善了中期《杜甫寄贺兰铦诗帖》笔法圆劲、笔势连绵的特点。丰富多样的掠笔、带笔、蹲笔,尤其是独创的颤笔技法,让线条极富振荡感,洋溢着活跃跃的韵律之美,赋予了草书以崭新的境界。
释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
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
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
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
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
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
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
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
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
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
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
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於是王召见蔺相如
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
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
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
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
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
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
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
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
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
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
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
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
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
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
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
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
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
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
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
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
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臣乃
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
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
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24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庭坚大字,这是最美的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