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科技并不像如今这么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常都是琴棋书画,而书法好的人可以得到更多的赏识机会。在《临池管见》中还有着这样的记载:“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意思是指,书法是人心理的描绘,所以古人认为“字如其人”。
因此,书法在古代对于很多文人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修行。在历史上,王羲之被后世称之为“书圣”,尤其是他写的《兰亭序》,被后世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影响力和他比肩的则是他的儿子王献之,两人被合称为“二王”。
黄庭坚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并且还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所以他在后世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后世有人收藏过黄庭坚的一幅书法,堪称是黄庭坚的巅峰之作,因为这幅书法拍出了4.3亿,因此,曾有网友将黄庭坚与他们两人相提并论,认为黄庭坚的功力不输二王。
王羲之(303年-361年),他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7岁的时候在书法就有一定的造诣。王羲之曾经在参加祭祀时,在一块木板上写过祝词,刻字者前去雕刻时,将木头削进三分深,才将墨迹削去,木工为之感叹万分,后世也就有了“入木三分”这个典故。
还有一个“东床快婿”的典故,指的也是王羲之,太尉郗鉴为了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女婿,在和王羲之的父母进行了沟通以后,就派了管家去王羲之家挑选,只有王羲之无动于衷。王羲之袒腹仰卧在东墙的床上,太尉郗鉴听闻以后,找到了王羲之,和其交谈了一番,于是当场就下了聘礼,可见王羲之不仅书法造诣高,同时也是才貌双全的人。
王献之(344年-386年),他小的时候就有着“小圣”的称谓,并且为人放达不羁。王献之自幼就跟着王献之进行书法的学习,所以深得王羲之的真谛,而且他还和他的父亲一样,能够“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再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王献之的传世墨宝《鸭头丸帖》受到了后世的推崇,在《书画记》中曾对其有着这样的赞誉:“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王献之的《中秋贴》则备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将其收入了《三希贴》,被乾隆奉为“国宝”。
黄庭坚(1045年-1105年),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造诣,江西诗派就是他开创出来的。他不仅擅长行书,在草书和楷书方面也自成一家,“宋四家”之一就是黄庭坚;他的诗有着杜甫的影子,但是却从不模仿杜甫,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宋史》中曾记述了苏轼对其的赞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可见黄庭坚诗词的造诣有多高,苏轼竟然如此看重黄庭坚。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黄庭坚在后世不仅诗词备受追捧,他的书法作品同样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砥柱铭》就是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也是他巅峰时期的作品之一,这幅书法作品长达11米,全文一共只有600多个字。《砥柱铭》在后世流入民间以后,从广东流传到了日本,随后又到了台湾,在时隔了915年之后,才在2010年现身于北京。
2010年,《砥柱铭》现身于北京的一家拍卖会上,它对于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财富,同时也是我国的文化精髓,所以很多的书法爱好者,都希望将其留在内地。
黄庭坚的《砥柱铭》刚开始的底价只有8000万,不过由于有很多的国内外人士参与竞拍,最后进入一路上升到了3.9亿,而且由于竞拍还需要支付主办方百分之一十二的佣金,所以黄庭坚的这幅书法作品,最终的成交价居然达到了4.368亿。
黄庭坚巅峰时期的这幅书法作品,《砥柱铭》在这次拍卖中,创造了我国书画拍卖史的新纪录。也难怪网友会将黄庭坚和二王进行比肩,不知道大家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24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庭坚的草书,真是酒不醉人书醉人
下一篇: 黄庭坚如何弃“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