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宣示表》】现在所见的《宣示表》为唐代所传王羲之临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荐季直表》、《贺捷表》、《调元表》、《力命表》合称五表。虽是临本,但也体现了钟繇书法的艺术性。
《宣示表》始见于《淳化阁帖》,后刻入《大观帖》、《东书堂帖》等,单帖有贾似道刻本、廖莹中刻本等。其字体端整古雅,尚存古拙方扁之气,笔画已脱八分古意,法度更加严密。
与钟繇其他作品相比,此帖在笔法、结体上,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字体宽博,充分表现了魏晋时楷书走向成熟的艺术特征。
《宣示表》小楷风格不但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还是元、明、清小楷创作的取法对象,如赵孟頫、王宠、黄道周等均渊源于此。点画法则、结体规律等楷书标准的确立也促进了唐楷的到来。因此,钟繇《宣示表》可称之为楷书艺术的鼻祖。
【《宣示表》临写的方法】
《宣示表》用笔沉实古朴,虚和简净,充溢着恬淡安详的气氛。
首先,执笔宜浅。以指端贴笔,做到指实掌虚,运笔适意,更好地表现小楷的提按、取势。
其次,书写时要注意腕平掌竖,使笔锋中正、四面取势。当然,这种运笔并非始终与纸面保持垂直之状做平行运动。而是强调以直为圆心,笔管随笔势往来左右,唯意所使。收笔时,端若引绳,持之以正,笔势自然圆活。
第三,临习时要注重笔意交代、笔画呼应。帖中仍存在着隶书笔意,如对竖画的交代,时以隶书笔意收尾,应对此多加体会。由于该帖字形取扁,在结构上应注意行笔走势,对笔画间的呼应关系多加留心。
最后,《宣示表》在章法上具有“纵有行,横无列”的独特性。通篇字距几乎消除,行间较大,形成了疏朗与茂密的对比。上下字之间因势生形、因形生姿,避免了“平直相似,状若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呈现质朴自然之美。
(图为宋代《宣示表》原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23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