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怀素:32岁名动京城,却急流勇退;偶然得2位名师点拨,终成大家

大道家园 2023-07-08 10:36:23

怀素家境微寒,既无显赫之家世,亦无陶朱之富。因此,他自幼便出了家。

30岁之前,怀素曾居住在家乡零陵。他虽为和尚,然性好酒与草书,且勤学草书至不能自己的地步。此为其勤学时期。

后因张谓识其才,携其入京,寻师访友,怀素自此眼界大开,又专精狂草,因而名动京邑,文人雅士作歌颂之者众矣!

然而,南人不习北方之生活,其《食鱼帖》中即透露出饮食之不便——北人多食肉,南人喜食鱼。

于是,约在大历七年,怀素便南下返乡,途经洛阳,拜张旭之高徒邬彤为师,受张旭笔法;又偶遇颜真卿,向颜真卿请教书艺。此为其精进时期。

回乡之后的怀素,行迹多在湘境与江浙一带。他时而结交文士僧友,时而归乡。此为其云游时期。

怀素画像

勤学时期《自叙帖》中,怀素自言道:

可见,少年时期的怀素除了学习佛事之外,最大的兴趣便是书法,此项兴趣可能是受到其伯祖惠融禅师的启迪。

怀素的好友陆羽云:

惠融禅师的书法今虽已不传,可是据此可知他是学欧体的,并且学得十分神似。至于怀素是否也学过欧体?没有史料可以证实。

《自叙帖》局部

学习书法必须具备文房四宝,纸张耗费尤多。当时纸张不易得,而家贫的怀素无纸可书,于是他在家乡“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

后来怀素还嫌不过瘾,便“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至再三,“盘板皆穿”。

可见,怀素学习书法的精神,可与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相媲美。

由此观之,怀素对书法之专注是始终如一的,其书法之成就应当是得力于孜孜不倦的努力。

然而,欧阳修却对怀素提出了批评。

他对怀素以学书法为终生事业,颇不以为然,这是从儒家观点来看的。在欧阳修眼中,书法是小技,“致远恐溺”,无益于明道致用。

欧阳修剧照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欧阳修的批评此亦透露出怀素对于草书的狂热——他穷年疲弊精神,而不以为苦。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唯有专注投入一项事业,才有成功之可能。而专于一技而名留万世者,更是凤毛麟角。

怀素与张旭皆不治他技,钟情于狂草,号为“颠张醉素”,成为狂草之代表,除了天资之外,勤学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精进时期少年时期之怀素,书名已名扬乡里,又得到韦陟赞扬:

一般人常会沉醉在赞美之中,沾沾自喜,以此自满。然而,不知何时,怀素忽然体会到——独学而无师,则孤陋而寡闻。

他感觉自己到了瓶颈,摸不到要领,他说:

怀素画像

当时徐浩任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于是在大历二年,怀素离乡前往广州谒见书法大家徐浩。

苏涣有《怀素上人草书歌兼送谒徐广州》一诗赠别,诗云:

唐人称御史大夫为“亚相”,诗中的亚相即指徐浩。不过,怀素是否有见到徐浩,已无史料可考。即使他见到徐浩,似乎也未达成“求大名”的目的——他此行未能得到徐浩的青睐,甚至连只字片语亦未见记载。

后来,怀素得到潭州刺史张谓之赏识,大历三、四年间,随其北上长安。

怀素游寓长安的目的,一来是为了增广见闻,二来自觉“能书堪入贡”,期待“君王必是收狂客”,而名扬京邑。

怀素画像

怀素谒见当代名公,参与文士雅集,于是有机会亲睹“前人之奇迹”。例如今传《曹娥碑》后,有怀素观款;另南朝张僧繇所绘之《醉僧图》,亦见怀素题诗。

凡此种种,可以推知怀素于长安所见古帖多矣!他“增广见闻”之目的,业已达成。

由于张谓曾任礼部侍郎一职,因此当时俊彦与之交游者甚众。而受张谓提携之怀素,书名渐显。

于是,怀素出入王公贵族宅邸,结交文人墨客。从诗人所赠之诗,可见当时之盛况。其中,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的描写最为生动。

诗中说,王公大人架设素屏、涂刷粉壁、备美酒与佳肴,期待怀素的狂草表演。而怀素,挥毫时而如飞沙走石,弥漫天地;时而如发如丝,似绝而不绝。这种即兴演出,感动了在现场的许多诗人,引发了众人的共鸣。

据《舆地纪胜》记载,曾赋诗赞颂怀素者,有39人,实际上可能超过此数。至此,怀素赴京的第二个目的──“名扬京邑”也已完成。

怀素画像

怀素寄寓长安五年之后,便离京南返。他为何如此?

他离乡客居京邑数年,生活不能适应,身体也出了状况,不由得想念起家乡的亲人们。然而,他并未直接返家,经洛阳时,还拜张旭高徒邬彤为师。

对于邬彤之指点,怀素似有所悟。临去之时,邬彤更以所藏二王书帖临本相赠,尚不忘叮咛勉励:

怀素在入京之前,曾求见徐浩,可惜一无所获,在洛阳却巧遇颜真卿。陆羽、黄庭坚皆认为能继承二王笔法的,自欧、虞之后,就属徐浩与颜真卿。

颜真卿《自书告身》

颜真卿尝学于张旭,与邬彤为同学,因此当下怀素把握这个机缘,向其请教。怀素有《藏真帖》记此事云:

这是怀素与颜真卿初相识。之后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怀素曾在其幕府中居住,颜真卿更进一步点拨怀素,提醒他在师授之外,更要有个人体悟。

此时,怀素终于悟得“夏云多奇峰”、“壁折之路”的道理,颜真卿亦不由得赞美道:

能得到当代书法大家之赞美,这对怀素而言,真是莫大的鼓舞!

怀素画像

​云游时期大历八、九年,怀素归乡之后,时而云游,结交寺僧,诗墨往来;时而又归乡,可能与其患脚气病有关。

怀素虽然四处云游,但创作仍未停歇。他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有许多是在此时期创作的。

如大历十二年所书《自叙帖》、《大草千字文》;大历十三年在雁荡精舍草书《四十二章经》;贞元九年草书《东陵圣母帖》……

怀素回到零陵后,于贞元十五年草书《小草千字文》。此后,便无任何作品出现,可能他不久就圆寂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ici/322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