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用我法”——邓石如篆书《周易彖辞立轴》赏评

大道家园 2023-07-08 08:48:36

尺寸:115.1 厘米 x 42.6厘米

释文:

柔以旹升, 顨而順,剛中而譍,是以大亯;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周易彖辭 古皖鄧琰篆書

注:“旹”,同“時”;“ 譍”,同“應”;亯,同“享”

“用我法“是邓石如自镌印章中的一枚,表现出邓石如对自我的肯定与自信。

从这件作品来看,并不像邓石如所说的真正的“用我法”,而是庚续了“李阳冰法”。

邓石如篆书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其高足包世臣在自己所著的《国朝书品》中,将清代书法分为“神、妙、能、逸、佳”五品,并将邓石如的篆书列为“神品”。虽然这种评价里面掺杂有师生情分,但这样评价邓石如篆书,也并不为过。

邓石如篆书分为两种风格,即“玉箸”“铁线”。“玉箸”笔画圆润,而“铁线”笔画纤细。

邓石如这件“铁线”风格的作品,从整体上来看,工整雅致,布局均匀妥当,笔画纤细有力。如果近距离仔细看这件作品,你会发现许多笔画的粗细并不一致,在行笔过程中有抖动的现象,如“用”“见”“中”等字。

产生这种抖动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用大笔书写。用大笔书写“铁线”篆书这种纤细的笔画时,由于笔尖太粗,不太好驾驭。二是由于身体的原因使其难于控制手腕的力度。

从作品来看,不像是故意为之。

邓石如曾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这是邓石如自谦的说法,还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邓石如师承有自,“如木有本,如水有源”却是事实。

从现在的展览来看,写“铁线”篆书者不多,写精者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可能:一是许多书家不屑于“铁线”篆书,认为其是“雕虫小技”。二是写“铁线”篆书需要有较深的古文字功底,稍不注意就容易写错字。三是在书法展览中,写“铁线”篆书一路者几乎不可能获大奖。四是认为“铁线”篆书在书写当中需要非常理性,从而难于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很难写出自己的书法面貌。

种种原因表明,精于“铁线”篆书者注定会曲高和寡。

“铁线”篆书看似简单易学,但要学好、写精,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吉”字,初学者写50遍未必能写得与原帖一模一样,因为“铁线”篆书笔画除了直线,几乎都是圆弧且字形讲究对称,要想把每一个字都写好,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有一种观点认为,“铁线”篆书是工艺化的“产物”。我认为,此种观点并不正确。不可否认,“铁线”篆书极具装饰性,具有工艺化的特点,但“铁线”篆书是用毛笔写出来的,并不是用其它工具画出来的,它依然具有书法的特质,依然能够写出自己的性情,只是我们并没有把它真正掌握而已。

邓石如在酒后曾放言:“何处让冰斯?!”也许这才是邓石如内心真实的写照。

这是“自信人生三百年”的豪言,而并非狂言,也是作为艺术家应该具有的寻求自我超越的人生态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21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