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赤壁赋》是古文中的佳品,各种古文文选中,这篇文章总是会入选,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能绕开的内容。
“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
这是董其昌在《赤壁赋》卷尾的题跋,足以说明苏轼《赤壁赋》的经典与重要。董其昌赞美苏轼的《赤壁赋》,从文章的角度来说,它与“楚骚(离骚)”一样精彩;从书法的角度来说,它与“兰亭”一样重要。
众所周知,苏轼是宋四家之首,宋代文化的领军人物,宋代尚意书法的代表人物。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既然《寒食帖》是第三行书,那理所当然是凌驾于《赤壁赋》等其他的苏轼书法作品之上。
那么问题来了,《赤壁赋》既然文书俱佳,为何没能入选十大行书的行列呢?《赤壁赋》又能算是天下第几呢?
我们知道宋四家的书法作品大多数都是行书作品,苏轼亦如此,楷书虽然也有一些,但总体没有行书作品多。这一方面与苏轼不善楷书,因此楷书作品较少有关;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元祐党人”的缘故,很多刻着苏轼书法作品的石碑都被毁掉了。虽然行书入碑也有,但总体来说,碑版书法讲究庄重,因此楷书刻碑的情况要多于行书。
《黄州寒食帖》就是典型的行书作品,这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三”主要是因为作品表达了苏轼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于书写的时候,着力于笔端就演变成不同粗细的线条和不同大小的空间分布。
《黄州寒食帖》
而天下第一、第二的《兰亭序》和《祭侄文稿》都是作者在情感极其丰富的情况下创作完成的。
苏轼的《赤壁赋》是以楷书笔法而作的行书作品,多了一份稳重,少了一份激情,简单来说,就差了一口气。不过,即使如此,此卷行楷书笔墨丰润沉厚,也是苏轼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
传说王羲之在写完《兰亭序》的第二天,酒醒之后,重新抄录手稿的时候,发现怎么写都无法写出之前的《兰亭序》的面貌和气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的艺术品是很难复制的,哪怕是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同一书家也很难复制自己的手迹。
因此,黄庭坚在《寒食帖》尾部的题跋中云:“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黄庭坚《寒食帖》题跋
《赤壁赋》也是苏轼的得意之作,因此后面多次书写。如今我们看到的此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赤壁赋》就是在文章完成一年之后复写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赤壁赋》也是不如第一版的《寒食帖》。
苏轼的书法学颜真卿,因此书法风格以肥壮为典型特征。《赤壁赋》虽然是行书作品,但却一片楷法。因此,初学行书《赤壁赋》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参入楷法的《赤壁赋》,虽然是行书作品,却有苏轼楷书的一个毛病:左秀右枯。因为,苏轼的书法有一个特点,就是清一色地向左倾斜,因此后世评论他这种书风为“左秀右枯”现象。
这种现象偶尔一为,可认为是一种创新的表现,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但是,如果反复出现这种习惯性架构,就只能说明这是书写的顽疾了。
苏轼《赤壁赋》左秀右枯的毛病也是其楷书书法孱弱的一个表现,这也是苏轼的楷书无法超越蔡襄的一个重要原因。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作为后来的学习者,我们临习的时候不能将错就错。因为,有的临习者就很容易将这一次病态当作特点,还有意识地放大、刻意表现,这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文征明补写
此卷《赤壁赋》卷首原本有些文字的残缺,明代的文征明将这些残缺的文字进行了补写,因此,大家临习的时候也要清楚作者,不要把这段字当作苏轼的字看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20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苏轼书法《金刚经》欣赏
下一篇: 竟然有这么多名家学过苏轼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