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古往今来的书法家一字儿摆开,褚遂良的书法艺术成就可以用“孤峰独立”来比喻。他的楷书典雅刚劲、沉着峻拔,自成一体、独领风骚。其书品既深得汉隶精髓又突围求变,成为人们绕不过去的高地。把历史上的宰相一字儿摆开,褚遂良同样风采照人,名望掷地有声。他把忠诚干净作为人生资本,让同朝为伍的不少官员得望其项背。
褚遂良跟着父亲一路走到了李世民的门下,在主管弘文馆期间,他潜心研读书法,深得虞世南、欧阳询等人的书法真传。也就是在这一阶段,褚遂良完成了进身官场的知识储备。
于褚遂良而言,他的做官生涯的起步与自己的一手好字有关。
玄武门之变的三年后,李世民安排修建慈云寺,让褚遂良为寺院碑石书丹。皇帝钦点,褚遂良自然很是上心,事情办理得扎实靠谱,得到了好评。
636年,四十岁的褚遂良走到了李世民的身边,担任大唐的起居郎。那时候没有录音录像,起居郎靠的是笔杆子。他的主要职责是记载皇帝的日常言行。起居郎像影子一样参与皇帝的各种公开活动,记录的内容包括皇帝私生活之外的言行,在朝堂之上、礼仪安邦、日常交往、圣旨撰写、奏折批示、题本处理等等政务处理中,皇帝说什么、干什么都是起居郎要记录的东西。《起居注》作为警示后王、修撰国史的基本依据,必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两年以后,李世民非常崇拜的书法家虞世南离开了人世。酷爱书法的李世民心里空落落的,他给魏徵说:虞世南一走,没有人能够和我谈论书艺了。“有一个人笔力遒劲,很有王羲之的味道。”魏徵推荐了起居郎褚遂良。
此后,褚遂良成为 “侍书”,专门负责李世民的各种文案工作,成为了大唐“第一秘书”。虽然级别不高,但是这个位置非常重要。
就是在这个位置上,褚遂良渊博的文史知识和严谨细致的作风深深感动了李世民。
于褚遂良而言,他职业生涯的成就注定是因为诚信和可靠。君明臣贤,臣贤君清。历史往往让贤明的君主和忠实的大臣互相成就。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子,李世民一朝君臣关系是历史的一股清流。正是这股清流让贞观之治来得更早。
李世民曾经问褚遂良:你记录我的那些东西,能不能让我看看?
我记录这些东西是给史官提供修史依据和提醒后来的皇帝,一是一二是二,好坏都得记,我没有听说过以前的皇帝看过这东西。
褚遂良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李世民。
“如果我什么地方不好,你会不会记下来?”
“我靠笔吃饭,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都会如实记录。”
诚实是人生的资本,褚遂良赢得了李世民的高度信任。他被任命为谏议大夫。每有大事,李世民便要和褚遂良探讨交流。不久,李世民要强征高丽,褚遂良提出了不同意见,李世民没有采纳。但是,皇帝拍板了,褚遂良二话不说跟随出征。征讨失败后,李世民后悔当初没有听信褚遂良的建议。
太子李承乾被废之后,把谁确立为接班人?李世民听取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建议,晋王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接替了太子之位。
他们君臣关系更加密切。
褚遂良真正走向前台,是644年他出任黄门侍郎之后的事情。这一年,他被李世民派往各地巡察,对于那些拿着俸禄不干事的官员可以直接黜陟。648年,他出任中书令,成为魏徵之后,大唐的一名重臣。
649年,李世民走到了人生的最后日子。他在病榻之前精心地给太子李治传授了治国之道后,依然对大唐的将来依然心里不踏实。
他要把江山托付给自己信任的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你们两个忠实可靠,我的心里很是明白。西汉武帝让霍光辅政昭帝,刘备让诸葛亮辅政刘禅。我离开后,委托你们辅佐太子。太子是一个仁心孝悌的人,你们要尽心尽力,永保江山社稷的长久安定。”李世民同时给太子李治交代,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对你的帮助,我就放心了。
这是一个千斤重担,不是谁都能够挑得起来。
李世民死亡后,李治继位皇帝。褚遂良的人生经历了一个先贬后升的波折。653年,在大唐的洪流中初试身手之后,李治决定起用老父亲非常信任的褚遂良。他出任尚书右仆射,成为李治身边的首席宰相。
褚遂良走向了职业生涯的顶峰。
然而,在宰相的光环下,一场让他始料不及的危机正在悄悄到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20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