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怀素《草书千字文》结字浅析(下)

大道家园 2023-07-08 06:05:46

视觉上,线条上下紧密连接的,我们理解是相对闭合的单一空间,容易看成一个整体,有“密不透风”之感,这在保持书写的连贯性、贯气方面是做得比较出色的,但在整体的空间布白上,是相对工整的三列,与外部空间发生的关系不强,审美上稍觉单一。

《小草》中,独体字的结构处理非常有怀素独特的手法。而在复合结构中,各种不同的字形,所呈现的是不同的视觉效果。复合结构首先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一般来说,草书都是在注重草法的前提下,越来越变得简化、减省,甚至符号化,结体雄奇,跌荡起伏,大小变幻,捉摸不定,这是草书的共性特征,但是《小草》中却有着不一样的追求和风格取向,总体感觉更多的是从《自叙帖》那种激昂奔放转为《小草》的古朴淡雅,看似漫不经心,无意为之,实则法度规矩,行云流水,风度自如。从字形布局上,怀素做到了上下参差、挪位错落、大小有致、协调相间,创作出其自身的风格化意象。

图2-9 怀素《草书千字文》字例

图2-9中,“叶”“楚”“照”都是上下结构,在草书结体上,怀素在字的偏旁和部首的大小、方圆、正斜等元素对比上都进行夸张和变形,可以看到这几个字从“完形理论”中得到的这些基本图形,内部空白都是以平稳为主,面积均匀相当,这种在变化之中依然能达到“统一”与“和谐”,正是变化多样又协调统一。在怀素的中晚年时期,年轻时豪放洒脱蜕变为老年时恬静稳健,其书风由“担夫争道”“惊蛇入草”之美,转向古雅静穆的含蓄内敛美。用书法阐述佛学禅宗,由禅悟书,怀素用他那独特的造型结构,表达出内心的审美渴望与追求,平静的内心、从容的心态信手拈来,只要能够确保每个字的草法是正确的,那么结体、取势都是可以自由控制,随心所欲。赵孟頫说:“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说明结体、取势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变化。正是这样,每幅书法作品中才表现出不同的结体、取势,这与书法家的艺术审美和个人修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不同形状的内部空白会唤起观者不同的视知觉心理感受。字内部空白形状的形成受汉字固有的笔画结体的束缚,这些笔画对空间的分割可以分为圆形与方形两大种类。在圆形中,由于视觉感知到是向各个方向均匀地发射着的,所以这些力都可以看作是互相抵消,结果就造成了圆形式样的静态特征。在方形中,由于垂直轴和水平轴上的力和两条对角线上的力都是均衡的状态,由于形体完满,张力呈四周均匀发射状。因此,力量感会相互抵消,具有稳定性;而处于不规则圆形时,变形的圆形的运动发生了变化。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中心的力量—一视觉艺术构图研究》中说:“当与圆形相比较,椭圆形因为失去了中心的对称性而使张力增大。”而这种倾斜感显示出来的张力就好像是一条拉紧了的橡皮筋,表现出一种随时都要“反弹”回原来的正方形的强大趋势。方形中有三角形的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有近似于圆形,也有椭圆,或者不规则的大大小小的圆弧形,这些形状可以组合成无数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唤起不同的视觉感受。在《小草》中,由于对于曲线的使用远远多于直线、折线的使用,因此在整体的空间结构上,内部空白也多是以圆形或不规则圆形为主。清刘熙载《艺概》称“直则刚,曲则柔”,包世臣也云“曲直之粗迹,在柔润与硬燥……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作不同书家名迹的对比,王铎、黄庭坚他们就以直线为主,以方为主,空间内部以三角形为主,这样就导致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图2-10

认真揣摩挑出来的几个范字,都有这样的感觉,单字的重心都是明显发生了微妙的调整,不激不厉,不露痕迹,但又不是像大草、狂草那样,单字在中轴线上下两个部件忽而向左偏,或者向右偏,偏离中心线,造成很大的视觉冲击力,视知觉就产生特别强烈的“完形”心理,结果产生极大的对比反差,夺人眼球。如果我们都是以竖直方向作为参照线,纵势的线与参照线不会超过300,“楚”“叶”都是非常明显地符合这种造字法则,不单单是这样,“楚”字还错位地变成了左右结构。图2-10,从书法字典上选取的“楚”的很多写法,把它按左右结构处理的书法家,怀素应该是独树一帜。李世民书写的“楚”字,我们很容易看到“林”字的两个竖是由外向里书写,很有视觉表现力,因为其较大角度地偏离了竖直线,那么视知觉感受的“完形”马上要我们感知到其回归竖直方向的心理感应,那么动感就自然产生了。《小草》恰恰很微妙地处理好这种关系,含蓄地隐藏这些竖直线,让其在平稳、静穆中诠释,稳定和谐的内外空白就这样营造出来了,禅意油然而生。

此外,据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所描述的:“凡是规则的简单几何图形,其重力要比那些形状相对不规则的图形大。”在上面的范字中,找到的简单规则的图形能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较重的重力感,并且圆形、方形规则的形状,面积较大的,它的重力就比那些相对不规则的、零碎的、没有固定内白形状的面积要小的重力要大一些。现在我们也可以很清晰看到怀素的《小草》都是重心在字的中上部,让整个字形都有一种上升感,在知觉空间感知上,我们必须承认:上面部分承载的重力要比下面部分承载的重力大,那么怀素是怎么有效巧妙地平衡这些复合结构的字的呢?还是以“楚”字为例,第一个“木”字右边的“木”和下面的“疋”,造成的重力也是明显偏离中心线,这种平衡又是如何达到的?首先就是“木”字的墨色变化上也较其他部分要重些,线条也显得厚重些,造成视觉上的不平衡感,但是总体面积与右边的组合部分是达到平衡的,并且有意识地将结构错位,将它们写成是一个统一的结构,一气呵成,这种在视知觉上的“紧凑感”,其实就是书法上的疏密对比,恰恰又是和谐统一的。其次,在鲁道夫·阿恩海姆的构图平衡图式中,位置决定的“图底”理论,“凡是被封闭的面,都容易被看成‘图’,而封闭这个面的另一个面总是被看成‘基底’”。当字内出现封闭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空间的时候,便会形成一个较小的张力的重心,使视觉更加集中于此。图2-11中,“夜”“永”“武”都是这样,通过同样面积大小的封闭,让观者的视觉中心更加集中,当这种复合结构的处理方法不断在《小草》里面反复出现,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独特的方式。

图2-11 怀素《草书千字文》字例

《小草》的结体方式方法很多,尽管变化很多,但对收放、欹侧、松紧、互让等基本矛盾统一关系的遵循,是一种有章法、规矩的过程,不是过分地搞怪、夸张、矫揉造作,对中国传统中和美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完备的;二、在每个结体的内白与外白的空间分割中,均可以简约的几何图形进行分割,而其中必定有三角形部分,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运用得较多;三、善于处理笔画呼应、连断关系,笔势、字势的相互相成运用恰当;四、对于字的重心处理得巧妙,如左右结构的处理方式为粗短搭配细长,上下结构的处理方式为宽紧搭配窄长等,整体协调统一;五、取消或者说减少了过多的提按,更多以平动方式来书写,线条粗细变化、跌宕起伏不强烈,较为舒缓。总体而言,《小草》的结字极具特色,超然物外,一任自然,内化了技法表现而融为简洁的书写,通透、简洁、空灵,取奇趣,得自然,有疏野之风。“疏野”出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是指艺术的风格特点,疏略简易,质朴天然,形容从作品的精神内容到语言形式,一任自然:

(文/李林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19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