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见到的王羲之作品均为唐人摹本,唐人的双钩填摹法不仅能表现笔画的连丝映带,亦能表现墨的枯、湿、浓、淡,其效果堪比当代电子映印,经唐人双钩填摹的王羲之作品能更大程度地保留了王书原有风貌,才能让我们得以一睹王羲之随意挥墨时留下的书法神韵。
相传,千百年来流行的最佳版本《兰亭序》是冯承素受李世民之命用双钩填摹法保存下来的,俗称“神龙本”,也许是李世民见冯承素填摹得与原作分毫不差,不仅在字形上字字逼俏羲之,在神韵上如影随形,他便将王羲之真迹《兰亭序》永远地带在了自己的身边。
这只是个传说,王羲之书法大象无形,《兰亭序》实在是小陋且简,唯一的书法之美就是飘逸,《兰亭序》太出王羲之书风了,从书写风格有惯性这一方面来说,王羲之并非《兰亭序》书写者。
首先是用笔方面。《兰亭序》起笔大多以尖侧露锋起笔,给人以轻浮之感,纵观王羲之各尺牍和怀仁《集王圣教序》,这一点从来都是王羲之忌讳的,他老人家用笔千变万化,怎么可能会让整篇出现大幅雷同的尖侧之笔?这是最值得怀疑的一点。王羲之尺牍里上下字均忌讳雷同用笔,单字里也根本找不到相同的用笔,篇章组合上更是错锋避同出神入化,他老人家怎么单单在《兰亭》一篇里大违自己、大犯书法之忌呢?《兰亭序》出自王羲之之手实在可疑。
其次单字结构方面。自王羲之始,汉字真正楷、行、草定型,从王羲之能把汉字书体定型的能力来看,《兰亭序》单字结构处理得实在是一般,有的转折不明不白,随意轻挑行笔、横撇交待不清、提笔轻燥无敛等,这在《集王圣教序》里通篇找不到一字。至于能将简单的三笔之字“之”变化出有明显区别的二十多种“形”来,我想在书法方面有所臻化者都有如此功力,这一点不独是王羲之才能所为,这一点更不能说明《兰亭序》就是出自王羲之之手。
最后章法组合方面。行书,已出汉字楷架的束缚,字形笔画方面可以根据章法的需求有所夸张,而在《兰亭序》里,字间距、笔距、字与字的避让穿插变化不大,更无连丝映带,但在王羲之其它行草作品里,他根据章法的需求把汉字变化到了极致,那些律动中变化又顾盼的线条所拉伸的汉字真有神化之感,令人耳目一新外连心灵都受到极大震撼!比如《二谢帖》的轻重缓急、《远宦帖》的小大避就、《丧乱帖》的密与疏,在这些帖里,王羲之把章法处理得神乎其神,怎么他老人家单单在《兰亭》一帖里思遏手蒙了呢?
疫情期间,哪也不能去,我把王羲之所有作品通临了几遍,对王书的用笔、间架结构、章法组合等方面又有不少新发现新感悟,总觉得《兰亭序》出格王羲之书风太多,本人认为《兰亭序》书写者并非王羲之。
《兰亭序》实属一般之作,“天下第一行书”冠之,就是传说为《兰亭序》裁成的“皇帝新装”!以名作行事在本人看来都很牵强,米芾、王铎诸作论神韵皆不输《兰亭》,这拙作到底出自谁手,我想绝对不是把楷、行、草定型的书圣王羲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17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画,|,赵孟頫《二羊图》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