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崔国栋:童言三味

大道家园 2023-07-08 02:39:56

童言无忌,是因为孩童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儿童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因而,他们口中常常说出了大实话,让具有多重面具的成年人,不免多了几分惭愧。若说做人求真,学做真人,大可不必舍近求远,身边黄发垂髫皆可为师。概其言亦真,其言也善,仔细咂摸,别有三味。

大侄振岳是父亲的长孙,因而格外得到全家人的喜爱。我在张掖师专读书的时候,他刚刚上小学,对身边的文字总是有天然的好奇。有一天,他指着我家书房里墙壁说:“那个画画子上的‘人’字都写偏了,还不如我写的!”说完又瞥了一眼,以表示他的不满。我一看,原来是本地书家写得一幅书法作品,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白云深处有人家”里边的那个“人”字。单一个字来看,确实写得不怎么样,不但偏了,而且撇太长太重,捺太短太轻,摇摇欲倒。“人”字能不能写好,有多少种写法,那是书家们的事情。一般的人只要认真一点,写得四平八稳是没问题的。但是“人”能不能做好,不要“偏”了,那就是个问题,是个大问题。这个话题太大太沉重,我只从书法的角度感受到一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书法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艺术”,真草隶篆,行楷魏碑各有千秋,各擅胜场。相较而言,我最喜欢行楷魏碑,欧颜柳赵的字,苏黄米蔡当中只喜欢苏东坡,因为我认得!也能体会出汉字的横平竖直四平八稳的本真美来。至于别具一格独成一体的作品,也许只供内行互相欣赏,当然也不乏互捧与自我吹捧,像我等外行人就完全成了两眼摸黑一窍不通。字都认不得,又怎能体会其“美”呢?更不要说去理解文字后面的意思了。写字要端正大气清明阳光,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振声少时机敏好学,常有奇特发现。有一天,他看到了“朋”字,认不得,就告诉我说:“尕爹,这里有两个‘月’字”!“朋”在汉语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名词,“朋”的象形文字,是古代的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两贝为一朋。“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这里的“朋”就是货币单位。及到后来,就有了同学、朋友、同类的意思了。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朋故,朋伴,朋类,朋党等等,都是同一个“朋”。“朋”也可以当动词,就有勾结,群聚,合伙等意,倾向于贬义的味道了。如“世并举而好朋兮”(《楚辞·离骚》,“向闻杨虞卿兄弟朋比贵势,妨平进之路”(《唐书·选举志》),皆为贬义。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只有志同道合,心气相投之人才可能成为朋友。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与人为善,八面来风,朋友故旧遍天下,未尝不是一件人生快事!只是朋友遍天下,知己有几人?我们在交友的时候,更应该本着一颗纯洁之心,以心交友,以情交友,平等交友,而不是带着功利性、目的性。尽管人们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针见血指出人性的弱点,但毕竟也有很多很多超越利益的友谊存在,如高山流水、管鲍之交的故事。近代鲁迅和瞿秋白,相识于1932年春夏之间,彼此一见如故,十分默契。白色恐怖中,瞿秋白避难于鲁迅家中,后来鲁迅为他安置居所,让他用“白之”的笔名发表杂文。鲁迅曾亲笔题写由瞿秋白拟撰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给瞿秋白。瞿秋白就义后,鲁迅毅然抱病编印《海上述林》以此表示对瞿秋白的深切怀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年四季,草死草活,也是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因为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不知不觉中发生,所以我们体会不到那种时光无声的流逝,也就不会为了一棵草的枯萎,一朵花的凋零而心动,那是文人笔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说辞罢了。相反,大多数人借此看到的是生机,是希望。可是人的生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轮回,就不免让人产生困惑。我的二爹去世的时候,我的女儿还很小,可把二爹埋进土里这件事情,却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甚至可以说是无意中留下了一个心结,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件事情对她有什么影响。有一年的清明节,我领着她去祭祖,她问我:“爸爸,二爷爷埋进土里都多长时间了,怎么还没有长出来啊?”天籁般的嗓音,令人心疼的发问,像一发炮弹击中了我,让我震惊,让我思考。我的灵魂在那一刻颤抖了。人的生命消失了,变成了一堆黄土。他的物理的生命消失了,已经回归于尘土。可人毕竟“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他的精神生命,他的灵魂思想会长久地流传在后人的言行之中,这可以说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我无法用准确的语言回答女儿提出的这个具有终极意义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引起的思索却伴随了我后来的每一天。我始终在思考着,人死后怎么才能“长”出来?

女儿喜欢读书,完全得益于我们家庭读书氛围的陶冶。她常常会突发奇想,她说海里的水叫海水,河里的水叫河水,井里的水将井水,那么碗里的水叫碗水,“拉子”里的水就叫“拉”水。(“拉子”是老家的方言,大体专指铁皮做的水桶)一时让我语塞,不知该怎样解释。她上幼儿园之前,和爷爷奶奶一块的机会很多,她就记下了许多的方言土语,但对其意有不甚明白。有一天,她就问她妈妈说:“妈妈,妈妈,什么是八叉?”她妈妈就似是而非地解释了一番“八叉”的意思,她好像明白了,脱口就说:“我奶奶是个八叉!”她妈一听,吓坏了。这样的话可千万不能传到奶奶耳朵里,那可是大逆不道的话,“葫芦爷”抓头里!她妈妈就给她耐心地解释,八叉几乎是一句骂人的话,不能随便说,更不能对长辈说。女儿稚气的脸上写满了莫名其妙。她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能说,小朋友就不能说呢?那“葫芦爷”又是什么东西呢?他抓上我的头干什么去呢?她妈妈陷入了挣扎之中,才知道学好语文,讲好普通话是多么重要啊!

随着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语言也在一天天变得文明起来,而且语言“下沉”的现象非常明显。小朋友的语言大人化、成人化,老同志们也与时俱进,网络语言也能够应用得得心应手。尤其是小孩的语言,常常会让大人们大吃一惊。这对孩子来说,对教育而言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值得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警惕。

外甥女玲玲小时候,那可是伶牙俐齿,不免让人对其刮目相看。有一天,奶奶家切了一盘卤肉,做的是面条饭。几个孩子们一看有肉吃,早已有些迫不及待了。饭点到了,家里来了个串门的张爷爷。邻居之间自然要客气一番,奶奶就请张爷爷留下用餐。那时候,对一般农民家来说,切一盘卤肉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张爷爷一见到有肉吃,自然也就不客气了。谁知这一吃,就好像把所有的馋虫都唤醒了,再也停不下来。几个小孙子眼看着奶奶给他们准备的肉,让张爷爷吃得差不多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婶不可忍!于是,玲玲俏生生地站了出来,只见她不温不火地说到:“张爷爷,你把肉吃完去吧!你把汤喝完去吧!你把盘子也吃掉!”说完之后话锋突变,喳得一声大哭起来。这一哭,不论是奶奶一家人,还是张爷爷,都一下子噤声无言,面面相觑。那张爷爷一见此情此景,放下筷子脚不沾地就走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她的三句话句句说到点子上,那就是三颗子弹,把自己的委屈愤怒表达得淋漓尽致。若非亲眼所见,还真不敢相信此言出自一个黄口小儿。最后一句,更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任谁在此刻都会无地自容。此可谓不见一个脏字,却把人骂得溜之乎也的经典桥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气势恢宏引经据典舌战群儒,让人觉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但比起骂死王朗一段,还显逊色。有人把语言比作投枪,比作匕首,不无道理啊。

孙子康康今年已经上了幼儿园,一年不到,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词汇大大丰富,语言表达明显提高。女儿下班回家,因为晚上要加班,为了赶时间,就对康康说我们俩来赛跑,看谁跑得快。跑了两程,康康不跑了,对着他妈妈说道:“妈妈,我们俩跑得真快,比狗跑得都快!”女儿一听,满脸的黑线,也是无语。现在的年轻人,在我们眼里看起来过得很潇洒快活自在,其实,几乎是每一个岗位,每一种职业都有紧迫感,压力山大。在单位上领导一句话,上级单位一份文件,下面的人就开始加班加点。不知何时,这样的加班加点在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竟然成了常态,甚至提出五加二白加黑的口号,什么休息、个人权利完全被无视,更不能有任何怨言,不能要任何报酬,否则说你一个站位不正确,就够你喝一壶的了。因此,起得比鸡还早,把自己累成狗一样,就成了当下大多数年轻人的工作常态。

康康的话不但能引出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对我们成人的处世行为也有启迪。对康康来说,每天都是好日子,每天都有好心情。有一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他就说:“我的妈妈,对我好的时候,就像一只小猫;不好的时候,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非常形象的语言,把一个母亲对待孩子冰火两重天的态度,描摹的惟妙惟肖。虽然他是说他妈妈,但是对我们的灵魂也是一种冲击。我们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何尝不是如此!对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节点上,我们往往就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会起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和风细雨,一辈子老好人的老师并不是好老师,就连孔圣人也有发怨发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狂风暴雨也不是一无是处,重病还需猛药,响鼓还需重锤,但肯定不能成为教育方式的主流。所以我始终坚信,教育方式只有适合不适合,没有对与错的简单分野。“教育的真谛在于尊重学生”,但这种尊重绝不是现在许多的专家和家长们所说的一味纵容,无原则的退让,“尊重”是一个很讲究的词语。“尊重”肯定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题制宜、因事制宜。所以说教无常态、教无定法,要教学有法,教学得法。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最柔软的一部分,不经意间,也许一句话,一个举动就被触动了。妻子已经很久不为生活琐事而感戴莫名了。可在有一天晚上睡下不久,又起身来到客厅里。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到有嘤嘤嗡嗡的哭声飘进耳朵里。我起来到客厅里,却见她在客厅里默默的在流泪。我马上回想自己这一段时间的表现,认真工作、按时回家、偶尔喝酒也不过量、也没有言语冲突,悬着心算是放下来了。我一问,她原来是被康康感动了。临睡前,康康都要听奶奶讲故事,两三个故事后康康就会安然入睡。可今天康康睡着前却清楚的说了一段话:“奶奶,等我长大了,你就去天堂了;我要赶紧长大,长大以后,就娶个媳妇,给你做饭饭吃!”康康不知出于什么思想说的一段话,却在奶奶的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是啊!当孙子长大的时候,我们确实也就老了,或是在去天堂的路上,或是已就在那里安家落户。我们还能等到孙子娶上媳妇的那一天吗?孙子的饭吃上吃不上都也无所谓,也说不上,但是这句充满孝心、充满童真的话,就不能不让人感动。儿女不说这样的话,但父母总会陪伴着儿女长大。父母和儿女总能陪伴得更久一些,因此父母总能给儿女赡养报答的机会,可孙子就不一定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不论孙子将来如何,爷爷奶奶都会尽其所能,在油箱里加满了油,帮助孙子成长,把他们的千般情万般爱倾注到孙子身上。至于前路如何,也就只能是心存期望,听天由命了。

比起康康来,娇娇的经典语言就少多了,毕竟她还小。她说:“爷爷是熊大,奶奶是熊二,我是光头强!”熊大熊二保护森林,保护家园,而光头强只想着去砍树,倒也与我们的身份同构。孙子孙女让我们享受天伦之乐,两个人到一起,打架吵嘴,为一个玩具争道不公,或是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一地鸡毛,那个“破坏力”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等把他们安顿到床上,我们在去打扫战场,还真像熊大熊二。

娇娇还未过两岁生日的时候,她表达亲密的举动是掐人,来到我们家,我就经常拿戒尺吓唬她。有一天,正在吃饭,她的椅子就在我边上,她又习惯性的伸出两个小指头来掐我,看我拿起了尺子,她意识到了危险,把伸出的手一下子收了回去,嘴里却说:“石头剪子布”!手型变成了小拳头。这种灵活机智确实让一桌人都有些吃惊。一个核桃大的的小孩,怎么能有如此的思想呢?人真不愧是万物之灵,人也是最难搞懂的一种生物。哪怕他仅仅是一个婴儿,一个还在妈妈怀抱里的婴儿!

小儿口中透天机。许多蕴含哲理的话,打动人心的话,不一定要去经史子集当中去找,也不用去听百家讲坛。只是从孩子的话中,就可以感悟到许多生活的大道。我们也只有在这样的不断感悟中,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睿智、更加简约、更加通达。

【作者简介】崔国栋,甘肃省武威二中数学正高级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省级骨干教师,武威市优秀园丁,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古浪县作协会员,武威市作协会员。先后有100多万文字发表于《飞天》《甘肃日报》《武威日报》《西部人文学》等纸媒和多家微信文学平台,出版散文集《窗前,那盏明灯》。教书育人是事业,吟诗作文是癖好,数学使我衣食无忧,文史使我精神愉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16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