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书法界,提到明清时代的“馆阁体”,有不少的人,特别是那些专业搞书法的人表示鄙视。我要讲的是,其实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我们没有多少理由去鄙视明清时代科举考试常用的那种“馆阁体”。因为,说实话,在那个时代,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馆阁体”,肯定都是当时的“学霸”。所以他们才能够在“高考”或者说“国考”中高中状元,从而进入仕途。我还想讲一句,如果让当时的“学霸”们真正的搞书法艺术,不去学“馆阁体”,学其他有点个人风格的书法,甚至是“丑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没有几个会学得差的。但是,那不一定是他们所需求的。
所以,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当今的人不应该对“馆阁体”书法,表示那么大的反感、鄙视乃至厌恶。
看看清代乾隆五十八年状元潘世恩“馆阁体”楷书就知道:要写出这样的楷书,非一日之功可致,还是有常人不能过及的一番功力所在。因此,我们没有多少理由来鄙视这样的“馆阁体”楷书。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期间,一些有新思潮的人开始从旧的文化桎梏中解放出来,结合西方艺术中的造型理念,对“馆阁体”楷书予以排斥,是可以理解的。那时的国学“大师”们,承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已经是待飞的雄鹰了,再插上西方艺术思潮的翅膀,高飞远翔,自然之理。而当下的人们,对传统继承不足的条件限制下,就没有多少理由鄙视、嘲笑“馆阁体”了。
再说了,民国时期的先贤们所不屑的,可能在当时是正确的;放在今天,又不一定合适。比如;民国时期,有不少人,包括鲁迅在内,还要“汉字消亡”呢!在今天看来,显然就不被人们接受了。
所以,凡事得分时代与背景看,才能不入歧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16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