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墨韵写人生——论杨俊明先生诗书兼谈书法的技与道文/曹明生最近,书法家杨俊明先生的诗词集《秀容摭翠》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现代人写旧体诗词者不少,但能避开“老干部体”,真正按古诗词的要求,合辙押韵、起承转合又情文并茂者不多。况作者是一位以书写名世的书法家。
我与杨俊明先生相识,缘于一次书展,一本杂志。早在2011年他的个人书法展在忻州市艺术馆展出,前去观展,未见其人,但颇具个性的书法作品,尤其是自书自作诗印象深刻。后来有朋友送我一本《中国美术家》杂志,上面赫然写着:主编杨俊明。于是就想拜访此人。一次书友相邀,在他的“明墨轩”见面,一口岚县土话快人快语,诗词歌赋谈吐不俗。其实彼此早有耳闻,他取笔名“庄户人”,我乃一介“草民”,彼此共饮黄河水,自然是相识恨晚,一见如故。从此,频道相同,相处不累,成了无所不谈的文友书友酒友朋友。
杨俊明先生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却一直从事司法工作,是忻州公证处的创始人、主任,高级公证员。曾编著出版《中国法制之最》,《互联网+公证实用操作模板》等专著。我常戏言:“你如不公,天理难容!”为了爱情背井离乡从吕梁调忻州,做与学业无关的司法工作,或许也是为了践行大学女同学的一言之诺?公道自在良心。杨俊明先生侠骨柔情,为官半生不媚上,不折腰,不畏邪,不欺弱,不负友,是一条具有黄河襟怀的汉子。虽然官没他同学高,权沒他爱人大,但忻州公证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享誉全国。
他不仅“铁肩担道义”,还“妙手著文章”。作为中文系高材生,工作之余,写诗填词作赋练书法,业余爱好几十年,竟然妙笔生花,爱好出了专业水平,令职位比他高的大学同学为之羡慕。可他却常自嘲:“涂两笔少规没矩的臭字,吟两句不伦不类的歪诗。无经天纬地之大才,却有虫雕鸟篆之小技。”可见其“板桥式”的率真性情。
杨俊明先生学书五十余载,师承钟天铎先生,书室高悬大师墨宝,心摹手追,顶礼膜拜。人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这用在他身上恰如其分。尤其草书书写,是功夫与性情的完美结合,也是情感宣泄和精神抚慰的良方。在挥毫舞墨中,尽显作者创作时的真性情。他的草书铁钩银划,弯金屈铁,颜筋柳骨,棱角分明,我戏称为“骨多肉少,瘦硬枯藤”。他不以为然,拿出杜甫论书“书贵瘦硬方通神”佐证。我说:可苏轼不同意此说,还专门写诗表明态度:“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平。”我俩常以笔法方与圆、刚与柔各执一端相争不下,他认为自已是“刚中有柔,柔中带刚”,这也正如他的秉性和为人处世。他的大草既有王铎的奔放洒脱,又有米芾的沉着超迈,用笔提按顿挫转折自然,轻重缓急节奏鲜明,浓淡枯润变化多姿,时而跌宕起伏,时而行云流水,笔笔到位,字字入法,法度严谨,诸家笔法融于一炉,形成了黑格尔“这一个”的鲜明风格。
其实,真正见功夫的还是他的行书。对于书家而言,称之“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无疑是一条走向成功的进阶之路。从古至今,多少书法家在《兰亭序》里找到了自己。才子帝王李 煜《评书》云:“善书法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於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於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於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於俗,李邕得其气而失於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於狂,献之俱得之而失於惊急无蕴藉态度。”古代大家尚且如此,可见书法之难。杨俊明先生自幼临贴,师法古人,书法从古典碑贴入手,《兰亭序》、《圣教序》自然是入门功课,尤喜临王羲之《十七帖》,常年坚持不懈。
他所临碑帖始于篆隶,有《袁安碑》、《史晨碑》、《礼器碑》。后从两晋至明代,诸如《三希宝帖》、《书谱》、《祭侄文稿》、《寒食帖》等。尤其是对米芾《蜀素帖》、《浓墨秋山诗帖》、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王铎《五言古诗轴》《唐诗十八首》下过笨功夫。临读名家之帖,遍览古今之变体,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应于手,如蜂采花,在吸取更多古典养份的同时,最终选择了临写赵孟頫、米芾、王铎三人的书法作品,作为自己深入传统的切入点。朋友们每到他的书室,总见他伏案临贴,而且能做到临贴和写参展作品一样,一丝不苟。行书长卷《心经》、《赤壁赋》、《桃花源记》等作品,常常被朋友们索取收藏。书家普遍认为,忻州行书,无出其右。
他一惯奉行“书不宗晋,终入野道”的书写理念,一直追求“多力丰筋者圣”的观点,重点学赵孟頫的点画华滋道劲,结体宽绰秀美的书法特点;学米芾的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的运笔特点;学习王铎的顿笔入纸,激荡跳跃,折笔劲挺的特点。临赵孟頫、米芾、王铎的尺牍名帖成为每天的必修课。草情隶韵,行书流美,无所不学,从而达到书法生命艺术的升华,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
书法艺术是技与道的完美结合。《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何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书法之道,乃阴阳法则,蕴含着天地大道,闪烁着圣人的思想襟怀。尺幅之上,挥毫之间,其大与小,轻与重,肥与瘦,巧与拙,欹与正,疏与密,枯与润,浓与淡等等,无不体现阴阳之道。书者得其道而成大家,玩技巧只能是谋生小技。杨俊明先生深谙此道,应用自如。他书写多用逆笔,取逆势,以拨蹬法欹侧取势,长笔短画,多姿多态,用笔轻重徐疾,枯润相间,结体方圆相间,大小错落,沉酣矫变,涨墨浓墨干湿并用,追求的是意态和韵律,极力渲染视觉艺术效果。
杨俊明先生的书法成就,还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古代没有书法家之说,书写是文人必备的一项基本功。自己作诗填词,自己伏案书写。《兰亭序》首先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文学佳作。苏东坡书法居“苏黄米蔡”之首,词赋更是千古绝唱。杨俊明读的山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写诗填词作赋是他毕生爱好。几十年来,他沉潜诗文,滋养心灵,平仄韵律,乐在其中。我与他常有唱和,偶得半联,求教杨兄,合成一首,即兴书之,戏墨遣怀。除了文友唱和、媒体发表之外,有朋友公司开张,或庄园、大厦落成,求他撰联作赋,他便欣然命笔,书写誌贺。也有求祭文、碑文、墓志铭者,他总是有求必应。这些诗文日积月累,桌盈柜满,失之可惜。经整理送出版社严格审核,诗词集《秀容摭翠》于2021年8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由他的同学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长江学者乔全生作序。全书分四辑,诗(五绝七绝五律七律)131首,词69阕,赋14篇。其作品有对亲情的眷恋,对恩师的敬仰,对同学朋友的怀念,对生养他这片黄土地的热爱,对自然风物的礼赞。如“沁园春-叙旧岚县”、“忻州赋”、“碑集赋”,无论诗歌还是词赋,处处体现了一位黄河水孕育成长的赤子大爱,一位颇俱文学功底的才子情怀。正如他同学马世豹先生“水调歌头.明墨轩印象”赞曰:“学友多才俊,文豪明墨轩,腹有诗书万卷,笔下涌波澜。赞美江山锦绣,咏唱黎民喜乐,珍爱溢其间。词赋书法册,炫目动心弦……”
书法作品的高下,初级阶段看技法,高级阶段比的是道法,最后拼的还是文学艺术修养。而今书法失去了实用功能,人们提笔忘字,人文缺失,只能抄写古人诗文,如杨俊明先生自书自己诗词者有几人?放眼近现代书法大家,于佑任、林散之皆工诗文,鲁迅、郁达夫、郭沫若旧体诗作的好,书法自成一格,而伟人毛泽东更是诗文翰墨写豪情,每首诗词都是自作自写。因此,对当代书家而言,强调书写自作诗,达致“艺文兼备”不是高标准,而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提升发展之路。现在书法家多如牛毛,鱼龙混杂,倡导书展写自作诗,也是提高书法门槛的有效举措。退而求其次,具备文学修养的书法家,自然敬畏艺术,起码不会随意“乱书”,亵渎书法艺术。
现在书坛“展览体”盛行,不强调文学内涵素养,一味追求形式和技法,把书坛搞得乌烟瘴气。有的人打着“创新”的旗号,抛开汉字的基本结构胡编乱写,丑书、乱书、吼书、针管书大行其道。一些所谓名家大家也抛弃传统,审美情趣扭曲变异,提出“书法六级论”、“写意论”,妄言他们已超越王羲之。展厅里“创新”之丑书独霸天下。最近刘晓庆书法展又引发国人围观热议。每当看到这些书坛乱象,厌恶生气之余,感叹自己真的老了?“审美观缺失”?常与杨俊明先生谈此困惑,他一语中的:“不写丑书就入不了展览,进不了书协。”此言击中要害。当今社会人心浮躁,有多少人能静下心去提升文化素养,研习古典碑帖?尤其是年轻人,心浮气躁,热衷于剑走偏锋,以怪取胜,投其所好写“展览体”,以求参展入会,换取名利。
杨俊明先生临池五十余年,弘道守正,坚持传统,潜心练功,深悟神韵,成绩斐然。早在2011年,忻州市艺术馆就成功举办了首次个人书法展。2018年在澳大利亚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书展,其书法作品在《中国书画家报》多次登载。2011年入选韩国亚细亚美术招待展,同年年入展首届“黄河杯”国际书画大奖赛并获奖,入展纪念徐悲鸿诞辰15周年国际书法美术展,2012年入展徐悲鸿真迹展暨国际美术作品展,2013年入展中美建交35周年国际书画展并获金奖。2019年在全球华人龙字榜书大展中获金龙奖。目前他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徐悲鸿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促进会副会长。
而今退休了的杨俊明先生,了却公家事务,书法回归“正业”。置一椽书室,聚三五好友,品茗谈诗论道,临池墨舞大风,不亦乐乎!往往时至中午,杨兄就大喝一声:“收工,喝酒去!”他是性情中人,广结善缘,朋友圈有文友、书友、道友、乡友,也有三教九流草民百姓,但他交友也有原则,爱憎分明:投缘者入他法眼,不分身份高低一见如故,长期相处;无缘者一面而终。常有陌生的慕名而来求字撰文者,他都有求必应,分文不取。有时换一桌小酌,也呼来朋友们分享。他曾创办《中国美术家》杂志,搭建了书画家朋友们走向全国的平台,扶持新人,成就名人,广交朋友。毕竟书画界浸淫有年,圈内朋友多,曾多次成功策划组织大型书画活动,全国征稿书画朋友一呼百应,足见其组织能力。“近墨者黑”。这几年来我与他学书练字,吟诗唱和,耳濡目染,居然也时有拙作忝列全国、省市书展,荣登各类书画简册。每次出手首先让他把关方可参展示人,亦友亦师也。
墨田守望,笃行致远。对于诗人书法家而言,年逾六旬正值创作盛年。我们有理由期待杨俊明先生:人书俱老,墨韵飘香。
作者曹明生简介曹明生,笔名草民,1959年生,山西省保德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工作之余进行文学、书法创作,曾出版散文集《爱的荒原》、《走过荒原》、《老子西行》等,书法作品入展“全球华人善文化书画大展”并荣获优秀奖,多次入展全国、省、市书画展。
杨俊明,笔名庄户人,号明墨轩,男,1957年生于山西省岚县庄户村,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公证员,中国法律文书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杂志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徐悲鸿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促进会副会长,忻州市老年书协副主席。于2011年在忻州市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2018年在澳大利亚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其书法作品在《中国书画家报》多次登载,2011年入选韩国亚细亚美术招待展,同年入展首届“黄河杯”国际书画大奖赛并获奖,入展纪念徐悲鸿诞辰15周年国际书法美术展,2012年入展徐悲鸿真迹展暨国际美术作品展,2013年入展中美建交35周年国际书画展并获金奖。2019年在全球华人龙字榜书大展中获金龙奖。编著《中国法制之最》,《互联网+公证实用操作模板》,出版诗词集《秀容摭翠》。
杨俊明作品欣赏仁伦堂主——郭新民《仁伦堂语》吾之大学同窗挚友杨俊明,公务之余,潜心修文习艺,擅诗词撰歌赋,主攻书法,工临法帖,四十余年奋发踔厉,躬耕笃行,博学多识,谦恭虚己,开朗豁达,攸攸以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俊明之颇为吾钦佩,正如人常道:德艺双馨,道法自然也。他以金石可镂、铁棒磨针、水滴石穿之执着追求,以铁骨柔肠、肝胆相照、幽默风趣之襟怀气度,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之精神境界,潇洒而坦然地活在自己构筑的理想梦幻和自由自在的人生臻境之中,正可谓超凡脱俗,高贵典雅,卓尔不群,魅力四射……我为他由衷的高兴和点赞!
曹明生先生之美文,妙笔生花,行云流水,纵横捭阖,激情澎湃,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对全面了解俊明之翰墨风华、卓越人生大有裨益,令人思绪纷纭,感慨潮涌,故有此赘言,亦欣然转之。
郭新民简介郭新民,号宁武关人、仁伦堂主。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系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书协第六届维权鉴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山西省书协原副主席、顾问、山西省总工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等,在当代文坛艺苑享有盛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16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有宋四名家,笔行如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