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十灰部中古语音考(兼答赵开宝诗友2)

大道家园 2023-07-07 22:42:57

赵开宝诗友的问题:

空蝉老师:有个问题请教一下。宋代张道洽的七律《梅花》诗押《平水韵》上平声十灰韵,韵脚分别是:苔、开、媒、回、来,普通话中苔、开、来同韵母ai,媒、回同韵母ei,显然五个字放在一首律诗里不押韵。我查了《康熙字典》和《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古音(广韵)苔(徒哀切),开(苦哀切),媒(莫杯切),回(户恢切),来(洛哀切)依据"反切"的概念(前一字的声母与后一字的韵母相拼)我读也不押韵。不知道还应该查什么韵书才能找到它在唐宋的正确读音,使它们读起来押韵。或现在根本无法知道古人是怎么读音的。请您在百忙中回复!谢谢!

还有两个问题:1、苔,开,媒,回,来,既然在灰韵,可不可以都押"ei"韵,而不是"ai"韵?2、《平水韵》一个韵部中的汉字在唐宋时期都只押一个韵母,譬如灰韵中的汉字都押ai韵?

.

赵开宝君:

盛夏安康!

君评论问题相询,上次的回复,多有疏漏谬误,现在一并订正。谢谢您的指正。

您问到十灰部的韵字发音不统一的现象,不仅仅是这一韵才有的现象,因为根据普通话音韵,平水韵中很多的字古今音韵都有了变化。这种现象是汉语音韵不断发展变化造成的。要完全恢复出中古语音是很难的,不过,也不是一点也不知道,它的音韵是有迹可循的。这就是历代的韵书和当时的诗人的诗歌给我们留下了汉语语音发展变化的痕迹。

.

一、 隋唐(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

这个时期是多久呢,我认为是从隋唐一直到近代1905年,为什么呢?因为科举考试,官方科举取士钦定用韵是一个有力的推手。隋朝的《切韵》在唐代被定为官韵,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其选拔人才的考试中,就有作律诗,而且还要限韵,如果出了韵(也叫落韵,就是不用同一韵部的字),无论诗意怎样高超,都算不及格。其用韵的标准就是隋朝音韵学家陆法言于隋文帝仁寿元年( 公元601年)编写的《切韵》。比如唐朝贞元进士的试题就是《赋得春风扇微和》,限用五微部。由于官方科举考试的钦定和严格约束,文人们平时作诗也养成了近体诗遵从官韵严格一韵到底,不出韵的习惯。大量的唐诗可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近体诗出韵的情况低于2‰

学界普遍认同,《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广韵》甚至《 集韵》等书中。因此将依据两者复原出来的语音系统称为"切韵音″,它折衷了南北的音系,作为中古汉语的代表,《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 唐韵》《广韵》(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的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的正统。

《切韵》在唐代被定为官韵,也就是科举考试作诗的用韵标准。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后孙愐编著《唐韵》,《唐韵》改造《切韵》,主要是加字和增训,《切韵》训解简单,有的字没有义训,《唐韵》字字有训解,比较详实。《东斋记事》上说:“自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自《唐韵》问世,基本上代替《切韵》成了官韵。但是,它并未改变《切韵》的语音系统。所以,可以肯定地说,隋唐时期的中古语音以《切韵》《唐韵》最为准确详实。,可惜的是,二者均已失传。后来的《平水韵》(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是更早的陈彭年的206韵《广韵》的一种略本)的语音系统也是据此而修订的。(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敦煌唐写本《切韵》残卷三种,是目前所存最古的,与陆法言编辑的《切韵》最相近的版本)

由此,我们可以肯定,由于科举考试的大力助推,《切韵》《唐韵》,乃至《平水韵》它们的语音系统是一脉相承,相对稳定的。

.

二、 一般来说,一个韵部中的汉字都只押一个韵母,同一个语音系统中韵部不重复。

这个不用说,韵文(包括诗歌)能够历经时空的洗礼而流传下来,它的形式美是一个重要原因,其中的押韵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韵文押韵,它才能在诵读和歌唱的时候,形成一种琅琅上口的愉悦感。人们才乐意反复诵读和传唱。韵文才得以流传下来。而只有同韵的字才有这样的效果。(现在我们考察平水韵,发现只有欣(in)韵,文(uen韵在平水韵中被合并为一个文部了。由于它们都是鼻辅音n,结尾,所以,读起来仍然有琅琅上口的音韵美感,我们的古人对音韵是非常敏感的。)

现在,我们来看平水韵平声的韵母,我前面说过,要完全恢复出中古语音是很难的,有的语音仍然保留在方言当中,而这些方言也不是完全保留中古语音。据我的观察,其中有一部分能够确定他们的韵母(用普通话韵母标识)

上平

一东(ong)、二冬(iong)、三江(iang)、四支(i,其中的”儿”在粤方言中就发yí)、五微(?)、六鱼(ǖǘ、其中的“车”在象棋术语中还读jū,“ 如”在吴方言中仍然读yú)、七虞(u,其中表示心里舒服的意思的“愉”(比如说“我心里不愉”,表示心慌,想呕吐),在北方方言的渝方言中仍然读“i+ú”,)、八齐、九佳(ai,街(gāi)道、鞋(hái)子,阶(gāi)沿等词语,在北方方言的渝方言中仍然读ai,诗词大家叶嘉莹教授也对此作过论证,恕不赘言。)、十灰、十一真(en)、十二文(in,uen)、十三元(ǖan)、十四寒(an?)、十五删(uan)。

下平

一先(ian)、二萧(iao)、三肴(?)、四豪(ao)、五歌(o)、六麻(a)、七阳(ang)、八庚(eng?)、九青(ing)、十蒸(?)、十一尤(ou,iou)、十二侵(?)、十三覃((an? )、十四盐((an?)、十五咸((an?)。

.

三、从当时的诗人的诗歌中寻找彼时汉语语音的痕迹。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此诗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此诗的创作时间恰好在《切韵》和《唐韵》成书之间。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十灰部的发音特点,根据诗歌押韵的特点,开、回、来一定是同一个韵部的字。

我原来推测应该是ai韵母,但是根据同一个语音系统中韵部不重复的原则,它绝对不会是ai韵,因为九佳部可以确定是ai韵,所以,它有可能是uei(即汉语拼音方案简写的ui)和ei。(之所以不确定,因为有一个相近的五微部,还需要进一步结合文献资料和方言古音来确定)。

此为个人平时的一些小积累而得出的个人之见,仅供您参考,也欢迎头条方家指正。

您的诗友:空蝉lan

2018.7.28

《骑驴图》(明:徐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14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