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高考全国卷二唐诗鉴赏解析,注意方法,九分题,至少得七分

大道家园 2023-07-07 19:10:34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希望得到赏识重用的一首自荐性质的诗歌。这样的诗歌在唐代其实也算比较普遍,比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上李邕》,等等。不过有的恭敬,有的狂傲些。

这首自荐诗歌,言辞恳切,又不卑不亢,没有谄媚之态。既表达了对裴侍郎的崇敬之情,又树立了自己道品高洁、志向高远的形象。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是说自己虽然身份低微,但是心怀道义。此次来拜谒不是因为你是权贵,而是因为你也是心怀道义之人。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说明自己的来意,语言委婉、隐晦。明面上说自己此次来不是求官的,只希望你能读读我的书卷,和你一起谈谈为文著书方面的事情。但是听的人自然心知肚明。作者巧妙、隐晦了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没有阿谀奉承的谄媚之态。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诗人用雨中垂钓的钓鱼翁、夜里风中飞翔的鸿雁,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自己孤高的性情和远大的志向;结构上也缓和了前面直陈式的叙述,自荐文有了诗歌的意境。

“男子受恩须有地”,是说大丈夫要凭自己的才华受恩,意指自己是有才华才学之士。“平生不受等闲思”,是说自己不接受可怜的施舍,间接抬高了拜谒对象。

答案解析

14.D

首先,诗人并没有说“受恩必报”这个意思,属于无中生有。

其次,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自荐的人肯定不会在诗文中表达这层意思,那显得多蠢。

只要不是蒙题,这个三分一定可以得到。

15.请注意,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要分开回答,分值分配是3分+3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写了渔翁雨中垂钓、鸿雁乘风飞翔两个场景,这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和高远志向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先简单描述原诗场景,再分别说出两个场景的蕴意。一切景语皆情语,既然是自荐,肯定是表达自己的某个特质,而且肯定是好的方面的。

至少应该得2分。

②结构安排:这句描写舒缓了诗歌全篇直抒胸臆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要学会利用题干中的信息答题。题干告诉我们,三句诗是直抒胸臆,只有这一句是描写。如果都是直抒胸臆,全诗岂不平淡无奇又直白,反过来想,答案就出来了。

可以得2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11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