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在海外工作。
远离故土,漂泊无依。
最痛苦不过的,莫过于薪资歧视。
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作,但薪资比人家少很多。
公司里所有的中国人,工作量不亚于任何人,但收入比人家少一大截。
这叫收入天花板——意思是说,中国人就比人家矮一头,你收入的上限,不过是人家的下限。海外职场是个冰冷的世界,你住在人家楼下,被人家踩在脚底。不服可以去死,敢多事,就等着扫地出门吧。
这位朋友说:不开心,要公平。
——可如何做,才能够获得公平呢
这位朋友去找高管。
他对高管说:我想问个问题,为什么公司里的中国人,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人,在薪资制订上,比别人都要少一大截
高管摇头:这不是你的岗位职责,不是吗
他说:错,这正是我的职责,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做为公司的员工,都要关心公司的未来。如果出现歧视现象,这是法律不许可的。做为一个忠诚的员工,我有责任提醒公司这一点。
高管:……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词以对。但你有证据吗 证据
当然有!他把自己的薪资情形往前一摊,再把他知道的几名中国员工的低收入资料,递交给高管。
高管:我们会讨论这件事情的。
——几天之后,他的薪资调整到与当地人相同的水平。
不只是他,公司里的中国人,薪资统统与当地人拉平了。
高管们摇头叹息道:唉,早就感觉这事儿不对大头,嗯,这些中国人的薪资,咋就给订这么低呢 都感觉不对头,可一直这样,没人管没人问,最重要的是中国人自己也不吭声。虽然不合理,可就一直这样了。幸亏这次有个人提出来了,要不这个问题还解决不了。
明明这么不合理,又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为什么此前公司里的中国人,没人提出来呢
——
!
这位朋友说,中国人的能力,其实是很强的。
就是有个弱势心理的结,解不开。
打小家居教育,只要求乖巧、听话,服从,不鼓励他们表达自我要求。学校教育又是以老师为主,课堂上唯一允许学生说话的机会,是回答老师指定的问题。这就养成了中国人一种极为被动的性格,没有学会表达自我。凡事听别人的,更不懂得如何维护权益。
这些孩子进入社会,就会持一种期待之心——期待别人的肯定,期待着社会给自己一个公平,然而,这很弱势。
为什么在那家海外公司,中国人的薪资比人家低 只是因为第一个进公司的中国人,弱势心态太强,被人家给了个低薪。此后进入的中国人,公司都按第一个人中国人划线,谁都知道不合理,但普遍性的弱势者心态,长时期无人敢吭声。直到我们所说的当事人出来,才发现此前人们所恐惧的一切,不过是个幻影。
想要摆脱这个弱势者的心理,就要向金融大家索罗斯说学习,他说,他在孩子时代,就发现这世界的规则,是主动者掌控一切。
没有主动能力的人,只能咬牙忍耐,没有办法......
公交车上,您抱着个孩子,还挺着个肚子,好不容易找了个座位坐下来。这时候,上来一老人,一看没人给他让座,冲着你大吼,“看不见老人家吗?不知道让座吗?”很多人说这是一种流氓行为,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弱者心态。因为觉得自己弱,所以才去欺负 认为 比自己更弱的人。
尼采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是强者的逻辑,因为强大,他们更关注未被发现的机会,因此强调创造,拒绝平庸,特立独行,不畏牺牲,带着积极向上的一面;另一种是弱者的逻辑,因为弱小,他们只看眼前的利益,因此强调公平、强调平等、强调仁爱,带有保守的一面 。
这个描述或许不够全面,不过,我们大概可以从中看到一丝弱者心态的影子。
拥有弱者心态的人,只会按自己的既定路线行事,不会换位思考,不愿意承担责任,是阻拦我们前进的障碍,总结起来,大约有以下五种表现:
1.玻璃心,一碰就碎
什么是玻璃心,就是 批评不得,一旦受到批评或是接收到不同意见,就一副很受伤的样子,有时候会恼羞成怒,而丝毫不去思考他人的意见是否正确 。
玻璃心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 遇到点事情就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处处不行,到处散播负能量 。人之所以会玻璃心,很大程度上还是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而一个人之所以如此过分看重自己,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从小生长在顺境中,没有遇到过挫折,或者所有的风雨都有人挡着,自己没有真正直面过问题,因而一旦遇到挫折,很快就被打趴下;另一种则是从小受尽家人或周围的人冷嘲热讽、无情打击,失去了动力,再也爬不起来 。
拥有玻璃心的人,习惯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忽视了向前看的重要性,既不愿意接受现在,也对未来丧失了希望 。他们缺乏一种重新选择出发,或重头来过的勇气,缺乏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因此,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悲观叹气,而这种没有排解的情绪反而使他们陷入旧情绪中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2.缺乏自信,害怕学习,容易放弃
弱者心态,很容易导致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作出不公正的评价,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不自信 。例如文化不自信:到日本买马桶盖,在圣诞节穿旗袍抵制圣诞却用着外来 科技 ,穿着自己所谓的“正宗汉服”,训斥改良版为“山寨”而不知与时俱进等等。
如果说强者心态认为学习是前进的自我进步的最好方式,那么弱者心态正好是相反的 。 他们之所以害怕学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自信 。
因为缺乏自信,弱者心态的人遇到一点事,很容易放弃,坚持不了多久,害怕吃苦,但他们不会去思考怎么面对问题,怎么改变,怎么适应环境,而是选择放弃或者逃避。即使是这样,问题仍然在那里,并没有跨越,只不过,对于强者心态而言,困难是一种历练;对于弱者心态而言,困难是一种障碍,甚至灾难。
心理学上说,你的聚焦在哪里,你的行动就在哪里。然而,对于弱者心态的人而言,他们聚焦于自己的情绪,因而丧失了对生活目标的追逐和前进的动力。
3.没有责任心,喜欢呆在自我舒适区,发生问题只会外归因,不会真正认错
弱者心态害怕学习,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意离开自我舒适区。 所谓自我舒适区,就是我们已经熟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由于多年沉积已经固化成为脑回路,它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处理起来轻车熟路 。一个人在舒适区呆久了,很多事物都是熟悉的,对于我们而言有一种安全感,放松、稳定、能掌控。在强者心态看来,人要居安思危、不断进步,在弱者心态看来,这一切理所当然,不会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而由于长期的舒适区生活,人很容易缺乏对危机的应对,遇事容易手足无措。
弱者心态的人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抱怨,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因 ,例如自己的家庭出身、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的学历或别人的好背景等等。他们总是充满抱怨,却不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忽略个人潜能的重要性。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是人的一种 补偿心理。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人们习惯性的去寻找外因,而不是反思自身。这种思维往往让我们以偏概全,很难真正认识自己 。在这种心态下,我们会看到一些人今天抱怨邻居挡了他阳光;明天抱怨邻居炒菜声音太大,影响自己胃口;后天抱怨邻居改了Wifi密码,影响他家娃学习……总之,一有机会,他即丑化别人,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的怨念。
4.恃强凌弱,只会欺负比自己弱的,或者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
拥有弱者心态的人,本质上有些奴性思维 。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他们不敢欺凌,但会想尽各种办法赖上对方。一旦遇到比自己弱的,或者感觉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就会趁机宣泄自己心中的恶气。
例如前面说过的公交让座事件。在类似的事件中,那些强调自己需要让座的,往往仗着自己年纪大,为所欲为。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老人,某次开会,大家决定把一个项目的负责权交给另一位年轻的,这位老人就不乐意了,当场说这位年轻人不尊重老人。另一个事件中,则是一位年过50的职校教师,经常面对某个年轻女士出言不逊,年轻女性一忍再忍,给足了他面子,他还不知收敛,最后在某次自己不尊重他人的事情中,年轻女士提醒了他一下,结果他当面诬蔑年轻女性指责他,还言辞藻藻,“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再怎么样也不会不尊重人。”大街上见到的原配和小三互撕,其实也是一种弱者心态。
他们为什么欺凌在自己看来比较弱小的人,因为骨子里自卑,不敢挑战,有气又没地方出,只能拿其他相对弱势的人出气。
5.只知索取,不知付出,总想靠别人解决问题,“我弱我有理”
“我弱我有理”是最常见的强盗逻辑,也是一种弱者心态 。类似的逻辑诸如,我穷我有理,我老我有理,我生病我有理,我诸事不顺我有理,我没文化我有理等等。拥有这类心态的人, 往往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总想靠别人解决问题 。
例如,有一位年轻人,肝脏出了点问题,去医院看病后,从此不再工作,整天在家里上网撩妹,逢人就像办法开口要钱,家里的哥哥嫂嫂都劝他出去找份工作,他一句“我生病了”就不再回话(其实他的病根本不影响找工作),并且经常到各处混吃混喝,嫂子说了他几句,他就说嫂子不是省油的灯;教堂里的神父劝他找工作,他说神父没爱心;父母叫他不要好吃懒做,他说父母偏心;在网上撩了个妹子,说,我们结婚后,你负责赚钱,我什么都帮不上,被妹子抛弃,就说妹子物质……
这是一种很明显的索取心理,就像专门吸营养的病菌,没有任何贡献,只会不停的霍霍,还认为自己没错,总想着空手套白狼。
主要和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1.资源分布的不平均
人类 社会 的发展 历史 告诉我们资源分配不平均是必然的。这种必然随着 社会 的飞速发展而日益突出,最明显的就是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字塔式的资源分配不均, 社会 的财富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于是处在底层的老百姓由于各种资源缺乏和困境,可能衍生出一种认命、无助的心理,甚至发展为仇富。
2.个人的职业和易感性
有的人本身缺乏主见,很容易受暗示。例如人家说中国人不学英语,他就真的不学;人家说他是弱势群体,他就真的当自己是若是群体;人家说吃凉水会拉肚子,他就不喝凉水……这类性格的人由于易感性高而容易产生弱者心态。
另一方面,如果这个人的职业容易接触到 社会 上的抱怨、负面情绪等等,例如出租车司机,也是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的。
3.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发展缺陷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心态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从小生长要多顺遂,不曾遇到挫折的人,由于缺乏动手能力,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灰心丧气,产生一种弱者心态,究其原因是抗挫力太差。
而一个总是在被批评、否定、指责的环境中成长的人,内心由于得不到支持而极度自卑,渐渐习得了无力感,形成了一种没有动力的弱者心态。
这两种极端成长环境都是弱者心态滋生的温床。
4.未经证实的谣言的飞速传播
人们普遍认为“强”和“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事实上未必如此。如果我们所说的强和弱指的仅仅是资源方面的分配,的确是很难调和,但如果我们所说的强和弱指的是心态,就未必不可调和。
5.奴性思维的影响
奴性思维,本质上也是一种弱者心态。奴性思维除了文化原因,成长于受控制的环境,也是一大催化剂。一个人一旦形成一种受控的奴性思维,潜意识里会不断的否定自己。这种受奴性思维影响的弱者心态有一个特征,就是往往欺负比自己弱的或者和自己差不多的人。
弱者心态很容易使人放弃努力,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甚至自暴自弃。一个人若躲在“弱者心态”下,就谈不上自强和发展。那么,我们要怎么改变这种心态呢?
1.认识自己
任何时候,认识自己永远是跨出成功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先留意自己和弱者心态相关的一些想法,分析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想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需求。找到了根源,你就知道如何针对性的实现自我蜕变。
2.发掘自己的优点
当你了解了自己之后,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如果一时之间找不到,可以试着从每一个决定开始,学会主动做选择,而不是被动的等待。主动选择的好处,是让你学会主动承担。当然一下子做到是很难的。
3.和不同层次的人,尤其是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
这就需要你多与不同的人交流,有助于拓宽个人视野。对比一下别人的意见,分析利弊,学会采纳别人的优质意见,进而学会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问题。因为不管你怎么逃避,问题总不会消失,反而可能越积越多越严重。
4.学会照顾别人
如果你还是觉得不知道怎么承担责任,可以试着学习怎么照顾别人,比如说当义工,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观察别人需要什么,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一方面有助于让自己变得更积极,另一方面,随着主动提供帮助的日渐积累,你会渐渐增加自信,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5.把尼采请出去
如果尼采活到现在,他会认为这个世界平庸了,什么最低保障、五险一金、劳工合同、未成年保护法……都是弱者的保护伞。然而在我们看来,世界更文明了,正因为有了这些保护措施,才使得 社会 制度和法律更加完善,使每个人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即使我们大部分的时间看起来都无足轻重,但只要你有那么一两回点燃生命的能量,去释放闪电,为自己争取,这一辈子就不算白活。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你被炒鱿鱼了,心中有一千个暴跳的理由,可最终没说出口,虽然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是在同事和老板眼中总是最差劲的一个。看着口若悬河的同事,或许你也心里暗暗的羡慕过,可是你更多是埋怨自己的无能和懦弱。
你有做这样的经历吗?因为你有,你会做些什么?
我的答案是:马上行动同时试着去寻找人生的方向。
饿了你会干什么?你会立马行动起来弄吃的,如果单纯的只是幻想一堆的实物,那只能等着饿死。
幸福来源于哪里?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
也许有些人会说:不知道要做什么?的确,当我们迷茫的时候大概率会认为做什么都是无趣的,于是慢慢的到什么都不做,到最后就是陷入自卑的怪圈。每当看到别人的成功就会更加的感觉到自己的弱小。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无事可做的时候,随便找一个事情去做,做的久了信心自然就会恢复。
方向是动力的来源,也是我们最终奋斗的目的。当我们有了想法以后,就会调动所有的资源去实现它。
这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你或许会接触到不同的人群,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不同的本领;你或许也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不同的感悟从而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也或许仅仅只是收获了一点的成就感,但是开始积累了丁点的自信,要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遍人间故事:
时间久了,自信和成功会让你感觉到愈发的强大,因为你已是强者。
首先,弱者心理是很正常普遍的一个现象。
因为作为一个婴儿,我们首先就是以弱者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上,在成长的10多年的过程中一个人需要逐步的剥离弱者的身份和体验,可是很多人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去剥除这个部分,所以一直带着这样的心态。
意识到这一点就是变化的开始。
其次,我们的文化也倡导弱者文化,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白毛女系列等传统文化,都在谴责强者,同情弱者,这样做的结果是让我们逐渐认同了弱者的文化,觉得这个 社会 不公,自己也是弱者。
要摆脱的话,首先需要认清我上面的说的原因。其次:
1,留意自己的和弱者相关的那些想法,比如觉得别人比自己强,自己的命运控制在别人手里。留意下当自己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如何把自己主动置于弱者的地位的?
2,重新审视 社会 的主流文化,多接触那些励志的、主动的文化,比如《篮球教练》这样的影视作品,培养自己的主动性。
3,从每一个决定开始,做主动的选择,记住,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主动的选择和改进。让自己逐渐的看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自己的地位和命运都是自己选择的。
4,做义工,学着去照顾别人。
5,多承担事情,多与人交流和碰撞,从而逐渐修正自己的信念。
1:面对一切
2:无谓一切
3看淡世间万物
中国有句话叫 :人穷志短!其实,做人是要有底气的 ,人正,努力工作 ,踏实做人,辛苦才能收获果实 。人不可能一口气吃成大胖子 ,随着能力的增强,心理会越来越强大的 。
不管你认为不认为自己是弱者,至少在你是穷人的时候,要学会低头,不管是在朋友,老板面前,因为你需要钱的帮助,看在钱的面子上,学会放弃面子,因为是穷人,所以面子不值钱,当你的面子值钱的时候,你已经不再是穷人了,至少现在我个人是穷人,所以我宁愿低头,也要去挣钱,因为钱不只是我需要,还有我的家人也需要钱,我不能因为自己,让家人饿肚子
不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弱者,已经是成人了,遇到生活的困难应该用成人的鞭子打回去。
多谢激请。觉得除非是本来就胆小,要不然就应该不是弱者了。要不然也不会有什么好汉不吃眼前亏,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和以退为进之类的话了吧?是吧?不过当然啦,如果还是要摆脱的话,那就要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多跑步和学一些基本防身术)和一个灵活的头脑(谈判时会用到)。如果再加上信心的话,那就更好了。你最大的武器不是刀,也不是抢。是你的心,加上你的头脑。应该就是这样了。
感觉有自我带入的倾向在,不想让周围的人与自己遭遇同样的事情。也有基于本身的情况,内心感觉不公平,但又无可奈何弱者何以为弱者?因为强者的存在,由于面对强势力量的一种无力或者对比之下的一种直观印象使然,才有了这个词——“弱者”。所谓的强、弱,所谓的大、小,所谓的冷、暖,所谓的亲、疏,都是对比产生的词汇。如果没有对比,就没有了意义可言,也就没有了所谓的两性。对比本身的意义姑且不谈,先从对比之下的强弱出发来讨论——为什么要同情弱者?什么人在同情弱者? 当他人指出你的弱点的时候你的反映是什么样的呢?你是反感还是高兴。当别人无意中把你当作为弱者来同情时,你是高兴还是反感。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的很多感受吧,比如是厌恶还是感激,是自卑还是自信,是内疚还是引以为豪,等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996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真正的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