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十四年前的腾讯,马化腾QQ惨遭“海尔”拒绝

金樱子 2023-07-23 00:04:07

最近在网上流传一个2004年的视频————中央电视台“年度十大经济人物”揭榜,马化腾作为候选之一并未获评,只是拿到了新锐人物奖。

那时候的腾讯远不是现在的腾讯,正处在创业初期,主打业务QQ,主要用户也只有青少年。

在颁奖礼上,主持人问马化腾,你能说服一位评委(海尔总裁张瑞敏)与腾讯合作吗 马化腾反应非常快,思路也很清晰,立刻就用简练的语言开始推销。

先是简单介绍QQ的特质,是即时通讯产品,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然后再针对海尔,介绍QQ能为企业带来的各种便利,譬如能够加强内部交流,方便企业管理等。

不过很遗憾,听完小马哥的介绍,张瑞敏不为所动,直言“现在还没有说服我”。

现场顿时哄堂大笑,马化腾也只能赔着笑脸,只是笑得实在有点尴尬。

主持人立马圆场:看来今天马化腾会一直陪伴着你,直到说服你为止。

......

看完这个视频,有网友感慨:12年过去了,海尔还是海尔,然而QQ早就不止是QQ了。

14年前,腾讯刚刚在香港上市,而海尔正如日中天。

14年后,腾讯身价大约抵得上25个海尔。

有意思的是,除了马化腾,在这段视频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大佬——马云。

在第42秒,有一个镜头扫到了在评委席后方的马云,并且定格了两秒。

当时,创业五年的马云获得了年度经济人物,但不同于别人的“理所应当”、“实至名归”,马云被认为是“花钱公关”来的。

而且,即便拿奖,马云也没被人当作一回事。当时的中国还是制造业和地产的天下,坐在舞台前面的评委,才是那个时代的大佬:张瑞敏(海尔董事长)、王石(万科董事长)、陈彤(新浪副总裁)等。

现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论当时在台上推销QQ惨遭拒绝的马化腾,还是台下只能当观众鼓鼓掌的马云,现在已经不需要用什么奖来证明自己,更不需要再低声下气求人办事。

被拒绝被轻视的创业者们,你需要知道这些事:

被张瑞敏拒绝只是小事,马化腾在OICQ创立之初,为了提高活跃度,常常通宵达旦假扮女生陪人聊天。后来QQ发展不顺,马化腾走投无路,甚至想过100万卖掉QQ。

马云,30岁之前曾四次创业失败。那时他背着个黑色单肩包敲门找人,逢人就讲“我是来推销中国黄页的”,大家都觉得他是个骗子,被狗咬、被保安赶都是家常便饭。

刘强东,多次创业失败后,终于带领京东走上电商之路,却遇上了2008年金融危机。因为融不到资,京东眼看就要倒闭,刘强东几个月内头发全白了,那时他才34岁。

柳传志,40岁还在摆地摊,在中关村倒卖电子表、冰箱甚至运动裤衩。后来创办联想,因为缺少经验,20万资本不到半年就被骗走了14万,他发誓要让公司起死回生,结果又被骗了200万。

王健林,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为了公司借过高利贷,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鸽子,他前后找了银行行长50多次,每次在行长办公室外面走廊一站就是一整天,这才拿到贷款。

潘石屹,24岁辞职南下深圳,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只剩下80多块。因为没有边境通行证,潘石屹花了50块请人带路,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偷爬进了深圳特区。

柳传志曾经说过:真正的创业者,都是从“被拒绝”的坑里爬出来的。

不只是马化腾、马云,每一个想要创业的人,一定不甘心做一个平凡人。无论最后成功与否,这些人已经被贴上一个标签,那就是:百折不挠,越挫越勇。

今天的你,可能要低声下气求人办事,可能一遍一遍寻找融资却徒劳无功,可能被质疑自己所做得一切是否有价值,但是这又算得了什么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比别人拥有更强大的内心!

越是被拒绝,越是不能放弃。一旦认准了自己的方向,就要咬紧牙关继续走下去,成功和失败,痛苦和幸福,只要你不放弃,属于你的时代一定会到来!成功本来就不会来得太容易,记住一句话:

所有成功的背后

都是尴尬和失败堆积的高墙

所有尴尬的背后

都是日积月累的坚持......

马化腾在腾讯早期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有哪些?

腾讯公司总部--广东深圳南山科技园
1997年,马化腾接触到了ICQ,亲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感觉到了它的局限性: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这使得ICQ在国内始终不是特别普及,仅仅局限于“网虫”级的高手群体。
1998年11月11日,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在广东省深圳市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当时公司的业务是拓展无线网络寻呼系统,为寻呼台建立网上寻呼系统,这种针对企业或单位的软件开发工程是所有中小型网络服务公司的最佳选择。
2000年4月,QQ用户注册数达500万。2000年5月28日《人民日报》报导:5月27晚20:43分,QQ同时在线人数首次突破十万大关。6月QQ注册用户数破千万,“移动QQ”进入“楚游”移动新生活。
2001年1月31日,NetValue宣布了亚洲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网站及实体的排名,包括中国香港特区、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的数据,在中国排名第6。

腾讯QQ图标

2001年2月,腾讯QQ在线用户成功突破100万大关,注册用户数已增至5000万。
2002年3月,QQ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7月,倡导行业自律,签署《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同年10月—12月,首届“Q人类Q生活”QQ之星选拔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将QQ形象融入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当中。
2002年12月,经过深圳市科技局、深圳市国家税务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财政局等9个机关评定,腾讯公司被认定为“2002年度深圳市重点软件企业”。
2001年到2002年,在互联网产业低迷时,MIH先后从电讯盈科、IDG和腾讯QQ主要创始人手中购得腾讯46.6%的股权,成为腾讯最大的股东,也成为MIH集团在海外迄今最成功的一笔投资。MIH持有的腾讯股权为34.47%(数据摘自腾讯公司公布的截至2010年4月30日的股份信息),价值数十亿美元。

正版的ICQ却干不过模仿的QQ?马化腾的“谋略”,远超大众想象

坊间有言:“一本腾讯传,半部QQ史!”

马化腾于1998年11月创建腾讯公司,仅仅三个月之后,也就是1999年2月,腾讯公司就推出了他们的著名产品——腾讯QQ。

可以说,腾讯公司的起始 、发展和壮大,都和腾讯QQ有着莫大的关系。

然而,为什么当初如日中天的正版ICQ,后来却逐渐没落,干不过模仿的腾讯QQ了呢?

在这其中,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马化腾的“谋略”,远超大众想象!

那么,马化腾的“谋略”,到底厉害到了何种程度?从这件互联网 历史 往事中,我们或许可以窥探一二。

1996年,三个以色列人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开发了一款著名的互联网社交通讯软件,即“ICQ”。

ICQ一经推出,就引爆了整个国际互联网,全世界的用户人数开始疯狂增长。

而一个新的行业——互联网社交通讯行业,也由此诞生,并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1998年6月,ICQ被美国著名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OL(中文名“美国在线”)收购,ICQ也因此开启了新的全球化征程。

而1999年2月份,马化腾在参考了ICQ之后,照着ICQ的样子,模仿开发出了腾讯公司自己的互联网社交通讯产品——OICQ,也就是后来的腾讯QQ。

1999年10月,就在OICQ席卷中国互联网社交通讯市场之时,一纸律师函发到了刚刚成立1年的腾讯公司。

这是正版的ICQ与模仿的腾讯QQ第一次交手,以马化腾的完败而告终。

当时的马化腾刚刚成立公司不久,可以说是初来乍到,并没有多少商场经验,所以很快就认怂了。

但随着QQ发展得越来越好,腾讯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马化腾也在长时间的商场历练中变得沉稳老道起来,其“谋略”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深,远非一般人所能及。

截至2004年,腾讯QQ的注册用户已经成功突破三亿,经常使用QQ的用户可以占到其中的三成,长期登陆在线的人数也创造了5000万人的纪录。

与此同时,腾讯的年纯利润已经突破1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当年在香港上市之后,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团队在扩张之路上仍然未能顺风顺水。

ICQ的母公司AOL,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腾讯,于是便着手对腾讯公司发起第二波进攻。而AOL此次进攻的由头,就是腾讯公司的域名注册问题。

马化腾在成立了腾讯公司之后,立即着手做的事情就是为公司注册了域名,这项工作当时也很顺利。

当时马化腾注册了两个域名,分别是oicq.com和 oicq.net ,注册时间分别在1998年和1999年。

这段时间马化腾主要开发的产品就是互联网社交通讯工具——OICQ,因此,他理所当然地为公司网址选择了这两个域名。

但是AOL不这么想,他们认为oicq.com、oicq.net和他们公司相关网站的域名icq.com过于近似,有恶意注册的嫌疑。

AOL是世界范围内著名的互联网企业,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因特网服务商,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于2006年发布的“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位列第139位,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亨。

AOL之所以这么认为,也是事出有因。当时的国际环境是,AOL花费巨资收购了ICQ,正在全面推向国际市场。

由于ICQ产品本身的巨大魅力和AOL的大力吹捧,ICQ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模仿风潮。

AOL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对于任何一家有模仿嫌疑的企业,他们几乎都不惜与之对簿公堂。对他们来说,国际互联网社交通讯领域已经是草木皆兵。

但随着在国际互联网社交通讯市场的势力蔓延,AOL已经将发展的触角伸向了中国,于是,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2004年初,正当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团队整军待发之际,忽然收到了一封AOL的投诉函,上面的措辞非常激烈。

他们指责腾讯公司的QQ软件侵犯了ICQ的知识产权,并要求腾讯将公司主要网址oicq.com、oicq.net域名无条件转让给AOL。

AOL的强大是身为中国互联网社交通讯领域老大的腾讯也无法比拟的,当时在国际“战场”上,势力强于腾讯的几家推出互联网社交 通讯产品的企业也都最终败给了AOL。

而另一方面,因为QQ的开发当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功能和模块也确实大多是参照ICQ来设计完成的,基本上可以算作是ICQ的中文翻版。

因此,腾讯在这件事上面十分被动。

在接到这封投诉信时,马化腾并没有太在意,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AOL为进入中国市场刻意制造的噱头,以求壮壮声势,做一次另类广告。

在国内,很多企业都惯用这种伎俩。因此马化腾认为,只要自己保持克制和低调,AOL自然会罢手,于是他也就没有对此事做出回应。

但是很快,马化腾就接到了国际仲裁机构的传票,原来,在马化腾未做回应之后,AOL真的将腾讯告上了国际法庭。

腾讯的管理层随即陷入一片慌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对国际法庭没有一点了解。

这时,腾讯的大股东南非MIH集团也胡乱发来指令,毕竟,腾讯刚刚走向国际市场,这次事件如果应对不好,势必影响士气。

此时,马化腾再次面对艰难的抉择,是妥协还是抗争?

几乎所有人都规劝马化腾低调处理此事,按照AOL的要求将腾讯公司的主要域名oicq.com和oicq.net交给AOL以寻求庭下和解。

只不过当时我国人民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相关制度也不健全,因此腾讯在用OICQ经营出一定品牌之后一直在使用它,直到AOL找上门来才不得不做出反应。

也就是说,马化腾选择反抗,要交出域名;不反抗,也要交出域名。问题已经超出域名本身,而是马化腾究竟要摆出什么样的姿态回应AOL。

马化腾一方面不忍自己辛苦经营起来的OICQ品牌就这样付诸东流,另一方面,AOL也实在嚣张,他们四处叫嚷,根本没把腾讯放在眼里。

马化腾虽然知道迎战必败,但他还没有失去奋起一战的勇气,他顶住各方面压力,苦苦思索着对策。

马化腾之所以如此,首先是为了争取时间,使腾讯团队做好更换域名的准备工作,毕竟当时使用OICQ的网民数量已经相当庞大。

而更换域名必然会造成客户流失,马化腾在确认无法保留域名的情况下,必须要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

同时,马化腾也在期盼奇迹能在最后关头出现,他全力寻找绝地反击的机会,希望可以绝处逢生。 通报的日期越来越近,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马化腾身上。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马化腾已经选择了妥协甚至放弃的时候,马化腾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迎战!

不仅要迎战,而且要真真正正地迎战,要大张旗鼓地迎战,要全方位地迎战,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腾讯对AOL的迎战,这就是马化腾给出的最终答案。

腾讯内部哗然,AOL哗然,全世界哗然,马化腾却笑了——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看到马化腾成竹在胸的笑容,腾讯管理层的各位高管知道,这绝对不是他一时冲动而作出的决定,但他们还是充满担忧。

马化腾没有作过多的解释,他只是淡淡地说:“形势逼人,要想使腾讯有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马化腾首先找到了曾经与他们有过合作的IDG,IDG与AOL一样身处美国,马化腾请求他们帮忙,是想借助地利。

IDG有感于和腾讯的良好合作,随即出面,全力帮助腾讯运筹。随后,马化腾又发动全部力量,搜集对己方有利的证据,并针对AOL提出的诉讼内容做足了准备。

最后,马化腾还大造舆论声势,大有一副要为自己讨回公道的架势。AOL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禁发出冷笑,在他们看来,马化腾正在做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3月21日,双方的庭辩正式开始。AOL首先发起诉讼,指责腾讯恶意注册域名oicq.com和 oicq.net,侵犯AOL公司合法权益。

腾讯针锋相对,指责AOL诽谤,要求AOL向腾讯公司公开致歉并赔偿相关损失。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辩论,仲裁官最终宣布仲裁结果。

马化腾的腾讯同人们,以及腾讯此时最大的股东南非MIH集团,包括此刻正在帮助他们的IDG,都在望眼欲穿地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然而,最终的仲裁结果使幻想破灭,腾讯败诉,oicq.com和oicq.net域名的所有权也随即判归AOL。

然而,AOL却没有在马化腾脸上看到他们所期望看到的沮丧。

相反,在面对全世界的媒体时,马化腾不但无比坦然,而且大说特说,从腾讯取得的成就到腾讯将来的发展说个不停。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马化腾吸引过去了,而将胜利的一方AOL晾到了一旁。

至此,战无不胜、算无遗策的AOL终于如梦方醒,在咒骂了戏耍他们的马化腾之后,他们也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的中国企业家由衷地发出赞许和感叹。

这是中国主流舆论当时对于此次腾讯与AOL之争的评述。

其实只有马化腾知道,他之所以奋起反击,一方面是迫于无奈,另一方面也是想以此为契机宣传腾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听到腾讯的声音,知道腾讯的存在。

这实际上是一种经营策略,是一种火中取栗、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

事实证明,马化腾的这一做法果然奏效,腾讯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经此一役非但没有出现下跌的趋势,反而强力上涨。

后来马化腾透露,此时的投资有不少来自境外。 大张旗鼓地迎战AOL是为了提高知名度,败诉之后痛痛快快地交出域名所有权是为了结束纠纷,避免和AOL的无休止缠斗。

可以说,在2004年所有和AOL过招的互联网企业中,腾讯不是最强的,却无疑是最抢眼的。

此事过后,全球几乎所有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都知道了“腾讯”这个名字,而随着互联网对世界影响的日益加深和加重,全世界知道腾讯的人也势必越来越多。

马化腾和他的团队也乘着这股浪潮,全面登上了互联网行业的“国际舞台”,成为世人瞩目的一颗新星。

国内方面,腾讯公司也全面做好了域名更替的准备,虽然出现了万人掉线的意外情况,但总体上来说,更替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大的纰漏。

马化腾再接再厉,将之前的头像全部更换成更具流行元素和 时尚 感的卡通形象。

吃一堑,长一智,新的卡通形象全部由腾讯公司自主设计完成,可以说,马化腾在避免出现同样错误的问题上做得非常出色,这一点也是他和他的团队能飞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头像更换之后,整个聊天工具焕然一新,广大网友不但没有因为它的变化心生反感,还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新鲜和刺激,从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QQ聊天的队伍之中。

这次转变QQ的行动,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团队做得堪称完美。

而马化腾沉稳老道的“谋略”,在这次与AOL之争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众以为,腾讯公司只是一直受人欺负的“小绵羊”;殊不知,它其实是傲视和睥睨所有竞争对手的“大灰狼”。

正版的ICQ之所以干不过模仿的QQ,腾讯公司之所以能够从小微企业一跃成为互联网巨头,在这其中,创始人马化腾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马化腾也在长时间的商场历练中,变得越来越沉稳老道,其“谋略”也变得越来越高深,远非一般人所能及,也远超大众所想象。

否则,腾讯公司凭什么能够在中国屹立20多年而不倒,甚至越来越强大呢?

《腾讯传》-马化腾自述

马化腾在1998年注册了腾讯公司,当时父母都没有想到,他们说:“你这个书呆子还可以去开公司啊。”所以他们建议我找合伙人一起做,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

我对产品比较在行,当时懂计算机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计算机,我刚好在这个跨界中间。张志东绝对是学霸,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很强。陈一丹是政府部门出来的,对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了解。曾李青长得就像老板,出去别人握手都先跟他握。我的名片只写工程师,不敢写总经理,怕人家觉得你们这公司玄乎了。

当时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我们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副产品是QQ。QQ最早的名字叫「网络寻呼机」,最早的图标就是一个「BP机」。我们开发出来这个产品是想卖给别的运营商,可是价格一直谈不拢。

产品在自己的手上,用户又疯涨,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没钱买服务器,这逼得我们很早就要想怎么有造血的能力。我们夜以继日地接一些琐碎活儿,为的是能够赚到一点点钱,用来养活QQ,比如我们要向通讯局交服务器托管费等。

此外,我当时也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我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我们400万美元。有了这笔资金,公司就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那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2001年的时候,前几名的互联网公司都上市赚钱了,QQ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缺乏现成的收费渠道,我们心里也很着急。这时候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我想到通过与运营商走二八分账的协议实现业务增长(运营商20%,腾讯80%),2002年,移动QQ占到腾讯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70%。

之后我们继续以较低的成本开展新业务,并且在新业务和功能方面,通过即时通讯增加客户粘性,而不是分散精力,因为这是我们和其他国外工具竞争的筹码。

那时候MSN很强势,基本上大家认为QQ是死定的,只是什么时候死而已。但我们针对国内网络结构做了大量的优化。我们传文件很快,有聊天室,包括我们的头像是个性化的,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讲这段历史,其实是为了说创业最开始的第一步是要生存,先能生存下来,但这也是最难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96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