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十里东风春意闹》作者:大宋(宋春锁)十里东风春意闹。燕落千家花事好。
韶光初处尽销魂,莺声悄。莫惊扰。
挽住斜阳陪我老。
《天仙子 二月春》作者:学信龙醒抬头二月春。甘霖浴后万物新。
含苞桃李草茵茵。郊外去,伴亲人。
美景醉迷真入神。
《天仙子 细雨绵绵风款款》作者:半阙清词细雨绵绵风款款,新柳先绿谁家院。清音一段曲阑前,思遣遣,人渐远,一抹幽香空婉娩。《天仙子 墨染晚情》作者:那兰碧梧郁苍频引凤,众友笔腾如骏骋。
隽词佳语满微屏,心笃定,学唐宋,
墨染晚情圆旧梦。
习古探幽寻意境,游水逛山多览胜。
儒风文雨浴身心,常自省,勤攀顶。
乐颂暮年诗与共。
《天仙子 手机》作者:黎明-村姑遥恨幼孙他国宿。何抱怀唱摇篮曲。
手机握掌慰离愁,彩屏触,小脸瞩。
相看笑连舒老目。
《天仙子 春盛》作者:元宝四月又逢风雨盛,苗壮秧青肥水正。
小园春色满心田,蓝鸟横,灰兔竞,
灵秀画迷招雀圣。
若把人生当梦景,年少时光分负胜。
勤劳苦练任征程,根基硬,前途定,
莫待鬓霜悲怨剩。
《天仙子 广寒宫》作者:百花园银汉东升天色晚。把盏寻天心绪远。
寒宫玉兔可安眠 乾坤转,嫦娥倦。
暗淡辰星如梦幻。
《天仙子 学厨》作者:冯西三条趁假余暇厨艺练,照谱先挑操作简。
刀功笨似磨洋工,人笑慢,情慌乱,
手脚胡忙虚冒汗。
糖醋小排虾炒饭,水煮滑溜煎脯片。
兑汁碗,调咸淡,不馁初尝香色满。
《天仙子 滞留》作者:老聃村酿酝香沽浊酒。水渡雾深烟浦柳。
天留航阻甚无聊,推敲缶。蹲黄狗。
何得进舟江起首。
乘木逐涛飞棹走。碗盏又盈豪溢口。
心神眉急满腔氛,船主吼。徘徊纠。
烟尽旭阳精气擞。
《天仙子 乡恋》作者:李晓庆故里人没风雪乱,屋倒墙塌破瓦漫。
院南萧索路边草,阡陌绾,枯黄散,
一片茫茫神禾畔。
三生石上原已鏨,归乡离乡天帝断。
天与佳丽又分离。
人心乱,因缘散,半世追思百世憾!
《天仙子 绿意红情萦满树》作者:秋流满江绿意红情萦满树,燕子双飞穿绣户。
软风红粉卷香柔,红杏雨,梨花舞。
窃蕊蜂蝶香暗取。
娇媚不堪风雨妒,一夜落红肠断处。
水流花絮剪东风,春欲去,蝶无助。
梅小柳轻莺乱语。
《天仙子 寄语》作者:衔山斜阳独上高楼凝望眼,斜日衔山霞绚烂。
翩翩孤鹜日边飞。
烟缭乱,云舒卷,不见家山肠欲断。
寄语伊人休惦念,抗击肺炎同奋战。
烽烟散尽即还家。
持酒盏,横箫管,牵手看花听鸟啭。
《天仙子 惊蛰》作者:骆驼初响惊雷飘润雨,草萌蜇醒连天绿。
莺燕高亢婉然鸣。朝阳浴,春光丽。
浩荡东风华夏旖。
《天仙子 庚子春夜遣怀》作者:尚善若水风不怡人无所谓,小楼听雨多陶醉。南华一卷足忘忧,何必费,梅花泪。自有诗情春色绘。《天仙子 寻春》作者:Iily山翠扑帘春意浅,炮仗黄梅先报暖。
紫兰弦外借东风,访柳岸,迷桃苑,
绿草茵茵浑未倦。
浓墨画雕抬醉眼,佳句难寻谁个管
一轮复始换新晴,逸彩漫,徒艳羡,
地阔天高云翼展。
《天仙子 无题》作者:鸿雁世事无常天有道。宿命因缘真玄妙。
相知相惜两心知,相媚好。凝眸笑。
素面娇羞妆扮巧。
凤目游移眉眼俏。欲折花枝翁不老。
梦中执手共良宵。魂出窍,神颠倒。
骚客痴情伊可晓
《天仙子 无题》作者:董九林三月东风吹永昼,浅浪掀翻长亭柳。
断桥两岸正含情,桃源右,杏花后,
一片春光人空瘦。
《天仙子 无题》作者:在水一方清浅数枝花吐蕾,阁暖燕归渊碧水。
浮云犹可望春回,游子意,凭何寄
慢曲一支风正拟。
1. 宋代关于月亮禅诗句
宋代关于月亮禅诗句 1.关于月亮的诗 要宋朝诗人写的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8、《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0、《天仙子》【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31、《采桑子》【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2.十句关于月亮的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译文: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4、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出自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译文: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唐代杜甫的《旅夜书怀》
译文: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译文: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7、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唐代李白的《关山月》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10、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出自唐代李白的《长相思·其二》
译文: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3.北宋著名文人苏轼写的关于月亮的诗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 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阳关曲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苏轼《花影》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
银汉无声转玉盘。 —— 苏轼《阳关曲 》
4.【关于月亮的诗要宋朝诗人写的】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 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 消息.。
5.关于月亮的诗句,6句诗句
一、宋朝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释义如下: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二、唐朝 李白《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释义如下: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三、唐朝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释义如下: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四、五代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释义如下: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五、宋朝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释义如下: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六、唐朝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释义如下: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6.苏轼,有关月亮的诗句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苏轼的《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 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速度~~~~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
描写关于月亮的诗句 苏轼(宋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李商隐(唐代)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白居易(唐代)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长恨歌 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王安石(宋代)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李清照(宋代)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曹操(魏晋)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李煜(五代)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白朴(元代)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天净沙·冬。
1. 关于描写李师师的诗句
关于描写李师师的诗句 1.谁能提供一下有关于描写李师师的诗句
李师师与诗词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伎,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长短句”,即今之宋词。宋代有多位著名词人曾经李师师有过交往,留下了多首跟她有关的词作。
张先曾专为李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并有一词云: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
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
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
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
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武功员外郎贾奕曾与李师师交情深厚,由于宋徽宗常去李师师处,别人去不大方便,颇有怨言。一日偶遇李师师,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后不免醋意大发,写了一首讽刺宋徽宗的词: 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盟言。
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 宋徽宗听说后大怒,差点杀了他,最后被贬到琼州做了个参军。
秦观曾作《生查子》词写她的色容: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2.李师师诗句
一天,宋徽宗因游幸已倦,坐在千秋亭上闷闷不乐,时有高俅、杨戬在旁陪侍,高俅见了,便进言道:“陛下贵为天子,何事不可为!正可及时行乐,以期不负韶华,况人生如白驹过隙,若不自寻欢乐,未免老大徒伤。徽宗答道:“卿言甚是,朕当排遣愁怀,力寻欢乐,以免辜负年华。”正说着,忽然一阵风飘过管弦之声。徽宗说:“朕深知九事之中,反不如小民这样快乐。朕欲出观市廛景至,恨无其由。”杨戬立即说:“这个容易,陛下只要扮作秀才模样。我等装成仆从,自后窄门出去私行,就可以畅观市廛风景了。”就这样徽宗被两个奸里引出皇宫。一路穿大街、过小巷,但见到处是歌台舞榭,酒市花楼,看得徽宗皇帝好不高兴,天色将暮的时候,来到金环巷。这里的风趣又与他处不同,户户家家,帘儿底笑语喧哗,门儿里萧管嗷嘈。是汴京城有名的妓院所在地,原来高俅常常在这里出入,尤其认得名妓李师师,特地把徽宗引来。有诗一首形容李师师的美貌:
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
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
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欧阳修晏殊同时代的“张三中”(因其《行香子》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张三影”(因其曾自举平生得意之三词带影字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之称的著名词人张先张子野,曾专门为李师师新创词牌《师师令》,并有一词曰: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苏门四学士”之一、善写男女情爱、“文丽而思深”的秦观秦少游,描写李师师妆容相貌的词作,就更加言简意赅,生动传神。一首《生查子》,广为传唱: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秦观另一首赠给李师师的词作《一丛花》写出了一代名妓的风情韵致。词曰:
年来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口。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假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相应妙舞清歌夜,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而最富传奇色彩的是精通音律、享有“词家之冠”美名的周邦彦(字美成)的几首词。南宋张端义《贵耳集》记载:一天,风流皇帝宋徽宗赵佶突然驾临李师师寓所。先他而至的周邦彦避之不及,情急之下,便躲到了睡床底下。宋徽宗当时给李师师带去了一枚江南进贡的新鲜橙子,对坐享用,一番缱绻言谈。徽宗离去之后,周邦彦根据床下亲闻,写成一首《少年游》词,如下: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后来有一次李师师在徽宗面前唱起这首词,徽宗问是谁的作品,李师师不敢隐瞒,据实以告。宋徽宗听后,狎妓秘密被人窥知的恼怒和醋意兼而有之,心中不悦,很快便下令将周邦彦“押出国门”。一二天后,徽宗再到李师师寓所时,适逢李师师给周邦彦饯行去了。坐等至深夜初更的宋徽宗,见到愁容满面、脸带泪痕的李师师,怒问其何事晚归。得知是饯别被自己黜出京城的周邦彦去了,便问周邦彦离别之际有何词作,李师师告以有一首《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不料,听李师师唱罢此曲,徽宗龙颜大悦,随即下令召周邦彦回汴京,委以“大晟府乐正”一职——当时朝廷音乐机关的最高长官。
故事可能系附会演义而成,未必真有其事。但周邦彦跟李师师往来,写过跟她有关的词作,大约却是事实。宋代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周邦彦有一首《玉兰儿》,记录了他初见李师师的印象,“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宋人陈鹄《耆旧续闻》记载,周邦彦到过李师师家后,写了一首《洛阳春》,“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3.水浒传施耐庵形容李师师的那首诗
香消玉殒知何处——宋徽宗与李师师
文人皇帝自有文人气,与李师师的风流韵事为后人流传。
一天,宋徽宗因游幸已倦,坐在千秋亭上闷闷不乐,时有高俅、杨戬在旁陪侍,高俅见了,便进言道:“陛下贵为天子,何事不可为!正可及时行乐,以期不负韶华,况人生如白驹过隙,若不自寻欢乐,未免老大徒伤。徽宗答道:“卿言甚是,朕当排遣愁怀,力寻欢乐,以免辜负年华。”正说着,忽然一阵风飘过管弦之声。徽宗说:“朕深知九事之中,反不如小民这样快乐。朕欲出观市廛景至,恨无其由。”杨戬立即说:“这个容易,陛下只要扮作秀才模样。我等装成仆从,自后窄门出去私行,就可以畅观市廛风景了。”就这样徽宗被两个奸里引出皇宫。一路穿大街、过小巷,但见到处是歌台舞榭,酒市花楼,看得徽宗皇帝好不高兴,天色将暮的时候,来到金环巷。这里的风趣又与他处不同,户户家家,帘儿底笑语喧哗,门儿里萧管嗷嘈。是汴京城有名的妓院所在地,原来高俅常常在这里出入,尤其认得名妓李师师,特地把徽宗引来。有诗一首形容李师师的美貌:
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
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
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母亲早逝,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成人。据说她生下来不曾哭过,一直到三岁的时候,按照当时的习俗,他父亲把她寄名到佛寺,佛寺老僧为她摩顶时,才突然放声大哭,声音高吭嘹亮,声震屋瓦,那老憎合什赞道:“这小小女孩真是个佛门弟子!”当时一般人都把佛门弟子叫做“师”,“师师”的名字就由此而来。李师师四岁那年,她父亲以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由邻居抚养,渐渐长得眉目如画,通体雪艳,又善解人意,经营妓院的李媪将她收养,并延师教读,又训练歌舞,十三岁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应客,不久名满汴京。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三山五岳之辈,以一登其门为荣耀,就连山东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及时雨宋江也不远万里,冒死潜入汴京,为的是一亲芳泽,事后还在墙壁上留词纪兴: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奴?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绞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回想芦草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想万极,醉乡一夜头白。
李师师当时名声日高,寻常人难得一见。宋徽宗被高俅领来,听说要见名妓李师师,开始还说:“这恐未便。”在高、杨二人信誓旦旦地担保绝不会走露风声后,立即说:“既没甚妨碍,朕就进去一游,只是略去君臣名分,勿使人识破机关。”高俅领命立即引徽宗入内,李师师早已迎了上来,徽宗见到师师暗暗地喝一声采,李师师瞧着高俅对她微微一笑。徽宗三人各报一个假名,李师师原就与高俅相识,这时不由一愣,她原还以为是高球来玩,后来见高球在另一人面前居然还卑躬媚笑,她何等心灵性巧,立刻就知道那人来头更大,那一份精神劲儿立即改变方向。宋徽宗看着李师师轻佻微逗、眉目传情,早已忘记了自己是皇帝,便与李师师百般调笑起来。高、杨两人乘机从旁鼓助兴致,渐渐地谑浪笑傲,绝无禁忌,高、杨二人知趣退出。徽宗见二人退出,便抱起李师师人踩上床,李师师明知他是位大贵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觉味道新鲜,欢娱无比。李师师有一种怪癖,凡是到她这里来,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诗词一首。
她见宋徽宗雍容华贵,雅致非常,当然不会放过。宋徽宗诗词、书画无不冠绝古今,这时又正在兴头上,欣然命笔,用他那独一无二的“瘦金体”书法写道: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4.水浒之燕青写给李师师的情诗是什么
相遇
琴声悠悠绕梁行,远山含黛璎珞动。
冰肌玉骨轻纱舞,芊芊十指嫩如葱。
桃红粉面点朱唇,明眸皓齿巧笑生。
莲步款款香阵阵,娇羞百媚万种情。
厅中才俊美貌男,仪容佼佼赛潘安。
谈吐不俗多礼道,琴棋书画亦通晓。
声声姐姐飘入耳,醉口醉心心鹿跳。
疑是前缘今生定,一见钟情情醉了。
v 一见倾城无不晓,两见倾国帝折腰。
三眼呆塑难挪步,四眼但愿君不老。
不求天地共长生,但求与君共相好。
燕青师师相会时,代做此文把情表。
5.寻找一些关于青楼的诗句
忆青楼
破砖残瓦似相识,
孤燕细语亦相知。
犹记纸醉金迷时,
秦淮河水尽胭脂。
叹青楼
抬头望,
饭已凉,
残雪遍木床,
昔日青丝尽白霜,
人老珠黄,
晚景更凄凉。
旧时多少痴心汉,
山盟海誓皆相忘,
问苍天!
我辈何罪?
所遇尽为负心郎!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几时好?
1.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原指唐人韩君平,他在安史之乱中与妻子柳氏失散。战乱之后,他不知道妻子是否还活着,更不知道她在哪里、是否改嫁?于是请人带了一袋黄金和一页诗文去寻访妻子的下落。
而与丈夫失散若干年之后的柳氏已经削去头发作了尼姑,呜咽之余回信是一首《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后有以章台柳比喻妓女
2. 欢寝方浓,恨鸡声之断爱;
思怜未洽,叹马足以无情。
使我劳心,因君减食;
再期后会,以结齐眉。
长安名妓刘国容,国色天香,才思敏捷,常与诗人们迭吟递唱。她与新科进士郭昭述情浓似酒,离别时赠情郎的一首短诗。
虽写离别,但却是何等风光旖旎。
3.遣怀 作者: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此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从此诗看,他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
小杜也算是唐诗人中的风流才子
表面放荡不羁,留连胜色,可其实他诗忧国忧民吧。
他另一首写歌女的诗: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这说到后庭花,不得不说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她本是歌妓出身,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据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时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日只作饮酒赋诗之事。
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5.白居易的《琵琶行》里亦有几句: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倒像是写青楼女子的一生。
6.李贺的将进酒里有:
琉璃钟,琥珀浓, 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 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 皓齿歌,细腰舞。
(可用作青楼酒宴描写)
7.淫词滥调:
幸因今日,得睹娇娥。眉如初月,目引横波。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朱含碎玉,云髻婆姿。
两眼如刀,浑身似玉,风流第一佳人。及时衣着,梳头京样,素质艳丽青春。善别官商,能调丝竹,歌令尖新。
十指如玉如葱,凝酥体雪透罗裳里。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以上虽然恶俗,有点低级趣味,但可用作青楼女子描写的说。
以上是本人平时积累和刚刚的寻找,希望能帮上忙。。。
其实应该还蛮多的,你可以多找找那些经常留连青楼的诗人、词人的作品。
6.描写妓女的诗词
姜夔,柳永……古代诗词人许多都写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白《对酒》: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结伴归深院,分头入洞房。彩帷开翡翠,罗荐拂鸳鸯。留宿争牵袖,贪眠各占床。绿窗笼水影,红壁背灯光。索镜收花钿,邀人解袷裆。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
《醉后题李、马二妓》:“行摇云髻花细节,应似霓裳趁管弦。艳动舞裙深似火,悉凝歌黛欲生烟。有风纵道能回雪,无人何由忽吐莲。疑是两般心未决,雨中神女月中仙。”
杜牧《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一丛花》:“年时今晚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处,露华上,烟袅凉,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90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画堂春》
下一篇: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