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画堂春》

祝由师 2023-07-22 21:07:09

《画堂春 几分柳眼盼东君》作者:大宋(宋春锁)几分柳眼盼东君。风来燕语声频。

万花纷放一时新。满是芳芬。

轩外雨声未远,阶前树影稍昏。

落霞孤雾去无痕。望断红尘。

《画堂春 正月》作者:雾梦飘飞大雪梦思中。宅居多日牵情。

立春时至载和风。但愿早出行。

夫画牡丹蝶舞,唤来明媚光盈。

瑞祥六九绕云空,拂病疫无踪。

《画堂春 双燕归》作者:学信燕归檐下画堂春。今朝熟客成邻。

喜看双燕到家门。久处情亲。

爱鸟善缘一世,仁慈宽厚常存。

报应因果道恒真。福及儿孙。

《画堂春 春柳》作者:元宝春风杨柳万千条,丝绦带雨轻飘。

软柔如竹用途超,功大名高。

枝细可编筐物,杆长能制枪标。

叶青吹曲赛琴箫,音绕云遥。

《画堂春 满目泪奔》作者:李晓庆一阙清词画堂春,尽写当年离人。

一处生涯两处心,情旧难泯!

且把浊酒浅斟,思念总是觉亲。

旧影眼前分外真,满目泪奔!

《画堂春 恋青春》作者:黎明-村姑年青爱火映红颜,回眸多少缠绵。

海滩迦逅喜相连,情浪腾翻。

碧水欢波泛棹,飞花两岸风牵。

去程无计更欣然,漫度芳年。

《画堂春 报春来》作者:百花园海棠先发报春来,清寒变暖云开。

草长莺舞乐开怀,樱果红腮。

细雨滋芽蝶闹,和风催蕾蜂乖。

春光明媚扫尘埃,绿染亭台。

《画堂春 问春》作者:那兰忽来雾瘴笼人间,江城千里瘟缠。

雪欺树萎草酣眠,怯对春还。

巷巷清幽寂静,室室独守枯烦。

何时杏雨舞翩跹 雀跃莺欢。

《画堂春 庚子春愁》作者:韩君孝新年尹始惹春愁,寒烟笼罩江楼。

一场春梦雨风稠,天泪难收。

枥枥汉阳烟树,萋萋鹦鹉沙洲。

蛇山无语水东流,愁上心头。

《画堂春 庚子初春札记》作者:尚善若水雪融春树月初残。柳行已是含烟。

老梅犹自暗香翻。争醉人间。

饯送塞鸿缥缈,漫迎社燕翩跹。

莫愁庚子者今年。诗债难还。

《画堂春 牵挂》作者:冯西三条提防感染泛关心,勤怀挂念深。

平安度过蹇时辰,侥幸休存。

泡饮陈皮解表,生食大蒜除菌。

消杀得力恙无侵,守望同群。

《画堂春 画檐竹外袅烟光》作者:秋流满江画檐竹外袅烟光,青萍绿染池塘。

戏庭双燕绕回廊,丝柳拂墙。

寂倚画堂烟雨,轻纱半卷帘窗。

雨花风絮弄凄凉,一院残香。

《画堂春 无题》作者:Iily春衣新减瘦腰身,淡施粉面清纯,

款移莲步若行云,一路香跟。

闲客吟诗作赋,喜悲哀乐平分。

忘机月色与朝暾,岂是红尘

《画堂春 雨后清明》作者:落雪纷飞清风和雨满池塘,楼台帘外红墙。

杏花零落晚来香,小院闲窗。

只见银灯疏影,谁怜烟水茫茫。

夜深偏觉漏声长,又是何乡

《画堂春 踏春》作者:华章东风细雨润园庭,丛茵浅草初萌。

碧桃丝蕊散芳馨,栖燕飞莺。

信步园林树下,花枝手捻香迎。

娥眉绿鬓踏春行,云淡风清。

《画堂春 悠思》作者:老聃琴台晓月水光清。露寒丝柳幽莺。

绛河纷郁幕繁星。隐逸泉明。

知见耳音空旷,弦琴妙曲瑶筝。

人怀心寄借哀声。觞酒遥情。

纳兰性德《画堂春》赏析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词的上片劈头便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犹如一位女子,没有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但因为有天姿的底蕴,耐得住人们去品味。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偏偏要经受上天的考验,无法在一起,只能各自销魂神伤,这真是老天爷对于有情人开的最大的一个玩笑。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既然相亲相爱都不能相守,那么老天爷,这春天你为谁开放?词人的指天怒问让人叹息,他真是情何以堪。作者将古人诗句加以修改,运用得十分到位。骆宾王的原句想来并无多少后人知晓,但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这首词用典很讲究,丝毫没有堆砌的感觉。“浆向蓝桥易乞”,这个故事讲的是裴航从樊夫人的诗句得到启示,千辛万苦娶到自己爱慕的云英。

词人用这个典故,其实是想说裴航那样的际遇于他而言,也是有过的,但想来他也遇到了如同裴航一样的大难题,可惜,没有仙人指路,毫无解决办法,故而苦闷万分。“药成碧海难奔”,即使现在有不死灵药也是无可奈何,在词人眼里,心上人正像月宫之中孤零零的嫦娥仙女,冷冷清清,与他天人永隔,寂寥半生。

之后所写的“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也是一个典故。传说大海的尽头就是天河,那里曾有人每年八月乘槎往返于天河与人间,从不失期,好奇的人便效仿踏上了探险之路。漂流数日后,那人见到了城镇房屋,还有许多男耕女织的人们。

他向一个男子打听这是什么地方,男子只是告诉他去蜀郡问问神算严君平便知道了。严君平掐指一算后,居然算出那里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词人用这个典故,是想说自己虽然知道心中爱的人与自己无缘,但还是渴望有一天能够与她相逢,在天河那里相亲相爱。

结句则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纳兰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的典故,他是权相明珠之子,家产本不贫穷,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说如果他若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他也满足。

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传闻纳兰性德与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表妹被康熙帝纳为妃子,两人生生分离,其痛难抑,织女牛郎仙凡相恋,尚且能每年相会一次,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只能通过此词来遥寄,此词亦被解作悼亡之作。

2、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苏雪林《清代男女两大词人恋史之迷》:以为此恋人为“入宫女子”,“桨向蓝桥易乞”似说态人未入宫前结为夫妇是很容易的;“药成碧海”则用李义山诗,似说恋人入宫,等于嫦娥奔月,便难再回人间,李义山身入离宫与宫嫔恋爱,有《海客》一绝,纳兰容若与入宫恋人相会,也用此典,居然与李义山暗合。当代作家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此阕写恋人在天,欲访而无由。

3、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清代词人,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张先《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原文及翻译赏析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原文: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翻译及注释 翻译 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问回荡。歌女所著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

注释 1参差:高低不齐。2霁(ji)山:雨后山色。3溶漾(rong yang):水波荡漾的样子。4画桡(rao):船桨,这里指画船。5迟:缓缓。6鉴:镜子。7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8浅声:轻婉歌声。9双唱:双双唱起。十深色:加深颜色。⑾轻衣:形容极薄的夏装。⑿障面:遮面。⒀斜晖(huī):偏西的阳光。⒁翠:指绿荷。⒂阴:阴凉。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赏析这首词既写江南夏日湖山之美,又写歌女容貌和性灵之美。全词融自然美与女性美于一境,写出了歌女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表现出湖山和人物纯真自然的性灵。

上片起句开门见山,直写湖中美景。江南湖泊往往是重重相连。当外湖长满莲篷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又是别有一番风味,此时正是游湖的好时光。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是写天放晴了,雨洗过后的青山,格外的青,而那青山映衬之间,几点翩飞的白鸥,显得格外的白。「水天溶漾画桡迟。」词人俯仰上下,只见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游湖之人陶醉了,于是,任由船只鉴中缓缓地行。画桡,指画船。迟,谓缓行。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会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为自己是江山风月的主人。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人影鉴中移。」人船中,船行水上,水面如镜,人影镜里移动。

下片由写景转为写人,重点描写歌女容貌之美和性灵之美。「桃叶浅声双唱」与「杏红深色轻衣」两句为对仗,一写其歌声,一写其衫色。桃叶,本是晋代王献之妾之名。献之笃爱桃叶,曾作《桃叶歌》歌之,传其辞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南朝陈时,江南盛歌之,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桃叶歌》题解。词上句以「桃叶浅声」写所唱,此「桃叶」即《桃叶歌》,非指人而言。歌声轻婉,故曰「浅声」,女伴同唱,故曰「双唱」。此句写船上的一对歌女双双唱起了轻柔宛转的歌声。「杏红深色轻衣」则写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歌女杏红的衣色,显得格外深。深,亦是词人印象之深。词人写歌女之印象,不写其容貌而写其衣着,正是韵高脱俗的体现。这时正当暑天,故著轻衣。然而,词人印象更深的是:「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暑天斜晖犹热,故而歌女采得一枝荷叶遮面。荷叶虽小,可是当乘船一路归去时,词人却感觉到,好像自己也分得了她手持荷叶的一份绿阴凉意。小荷障面之姿态,很美;分得翠阴之感受,虽为错觉,但更美。

此词游湖这一赏心乐事中,表现了自然风光和人物容貌、性灵之美,体现出词人高雅、清旷的审美意趣,抒写了词人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赏析二此词写乘船游湖之美。时间是夏天,地点在江南。江南风景如画,集天地灵气,素来是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张先《画堂春》同样以江南为寄情对象,对江南的湖山风光和人物风物予以讴歌和盛赞。

上片主写湖山之美。「外湖莲子长参差」,起句开门见山,直入湖景。词人站在岸上,观望湖景,外湖长满莲蓬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那光景又别有一番风味,正是游湖的好时光。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中的「青」字润色,色彩明晰,光鲜灵动。「水天溶漾画桡迟。」词人俯仰上下,上下天光。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于是,任画船在水中缓缓地行。在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自己为中心,是江山风月的主人。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在。「人影鉴中移。」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好一派光明澄澈的境界。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县。

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下阕转景入人,天人合一,在这大自然的美景里添了一抹人气和人情。写歌女之美不是描写其容貌之美,而是描写其性灵之美。 宋词 中女性形象演进成为词体文学之优势意象,中国文化重视女性美,尤重视其内美。如果此时不是这样,便俗。此句六字再现了两位歌女双声共和,浅吟低诉,轻柔婉转、曼妙婀娜。听其歌,见其人,「杏红深色轻衣」。「杏红」色在「水天溶漾」中更显浓艳,更为「深」,此「深」字一方面写歌女衣色彩浓深,另一方面也是歌女身形在词人心中的影射。「轻衣」轻盈灵动,羽化成仙之境尽在其中。「小荷障面避斜晖」,这一动作显人物的稚嫩可爱,让人心生怜惜。「小荷障面」虽未能尽「避斜晖」,却能带来丝丝凉意,词人于此中「分得翠阴归」。斜晖映日,词人与歌女未同乘一舟,在歌女「小荷障面」下,词人其实未必能「分得翠阴」,但是绿荫翠凉、美人在旁,作者心中愉悦,归途更感清凉。

「莲子参差」、「霁山青处」、「水天溶漾」、「人影鉴中」,这是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桃叶浅声」、「杏红深色」、「小荷障面」、「分得翠阴」,又是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景遁入眼帘,交相呼应。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实在中肯贴切。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创作背景词人张先是江南湖州人,又在江南作过官,晚年归宿也在江南。这首词是词人夏日游江南湖山所作。 诗词作品: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诗词作者:【 宋代 】 张先诗词归类: 【江南】、【夏天】、【湖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90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