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鹊踏枝》

艾灸师小爱 2023-07-22 13:18:05

《鹊踏枝 斑澜好梦何时有》作者:大宋(宋春锁)叶落风频霜满首。

稀树残枝,鸦扰阶前柳。

且问秋光曾记否 斜阳醉得黄花瘦。

宜将诗书权作酒。

落日长河,千里香盈袖。

钟鼓传来听更漏。斑澜好梦何时有

《鹊踏枝 流年》作者:游山玩水(尤海峰)四月飞芳春已暮。

一地残红,蝶乱蜂归去。

杨柳婆裟千万缕,萋萋碧草连天宇。

屈指韶光还几许。

百岁人生,忍把流年数。

岁月无情终不语,当年壮士知何处。

《鹊踏枝 孙女照片两张》作者:元宝不见隔窗冬雪漫,

万紫千红,此处鲜花绽。

大眼浓眉欢笑面,多情粉蝶头边灿。

门口讨甜孩子晚,

怪兽群中,猪宠金衣暖。

齿白唇红人爱羡,南瓜篮里糖卷浅。

《鹊踏枝 秋远去》作者:那兰风雨频催秋远去,

几朵斜云,犹诉离别语。

抬首窗前难见绿,低眉枯叶添愁绪。

不舍方书长短句,

写罢寒姑,又赋阳春曲。

老有绮怀生暖意,静迎梅笑学新律。

《鹊踏枝 朋旧喜聚》作者:黎明-村姑晨起喜听莺鹊语。

花树飘香。杨柳黄金缕。

今日远朋来会聚。满园双燕轻飞舞。

谈笑风生思万绪。

话旧怀今,回首人生路。

岁月纵横风又雨。晚年沉醉斜阳暮。

《鹊踏枝 无题》作者:鸿雁蝶影蹁跹花正好,

曲径通幽,迷漫霞光罩。

欲竞高低争弄巧,游廊画栋穿堂绕。

虚度年华临晚照,

片刻欢娱,执手糟糠笑。

触景生情缘客老,廊桥遗梦春来早。

《鹊踏枝 柳絮》作者:百花园喜鹊喳喳雏鸟小,

柳絮飞扬,陌上行人绕。

乱舞轻飘真意少,多情献媚粘新草。

山野白绒铺满道,

来客游人,此景真难笑。

无影飞丝人渐悄,踏青却被杨花恼。

《鹊踏枝 冬闲》作者:培兰之趣啼鸟渐休山敛色,

卷地西风,飞叶穿阡陌。

村映寒烟檐顶过,浮云似染丹青墨。

初冷烹茶听曲落,

掩蔽柴门,梅画描冬瑟。

挚友妙诗频润和,一方禅乐添平仄。

《蝶恋花 旧照随感》作者:Lily绻绮春光腰柳细,

一抹柔情,垂向千丝髻。

玉面青春无限意,清衣流韵芙蓉丽。

过眼风云难再继。

久懒妆奁,怕见菱花易。

冉冉年华无可会,惟余锦字南山寄。

《鹊踏枝 冬月思春》作者:无形水,田冬雨涤新空澈碧。

皓月清辉,小院人声寂。

锦带绡纱云几缕,和风掠面春情趣。

燕子来时犹在忆。

踏影湘竹,悠径花丛去。

桃杏半开香雾里,西窗好梦重帘蔽。

《蝶恋花 春园情永驻》作者:宋力鸿雁远飞春己去,

回首春园,追悔韶华误。

旭日风光如梦去,诗情画意无寻处。

年少难知情恋苦,

秋日归来,春与人皆暮。

待写相思诗中诉,春颜难驻情还驻。

《蝶恋花 华灯初上》作者:冯西三条几处灯桥通近远,

宛若天街,玉缀明珠闪。

耸立高楼光彩泛,霓虹炫耀行人眼。

鼓点铿锵钹紧伴,

唢呐悠扬,劲舞红绸扇。

树影斑驳牵手挽,嫣然一笑娇眉赧。

《鹊踏枝 初冬吟怀》作者:尚善若水窗外残秋不忍睹。

因怕凄凉,翻倍添愁绪。

无可奈何灯火处。吟怀读梦填词赋。

直到如今才了悟。

穷惹人嫌,达又招人妒。

毕竟有情留不住。无情岁月匆匆去。

《鹊踏枝 残荷心语》作者:南京老树剪剪闲云存岁月,

竹径通幽,津渡兰舟涉。

入画嫣红摇菡叶,寻泉远碧飞蝴蝶。

惜忆少年风猎猎,

逐梦江湖,激浪千层叠。

醉洒狂歌霞一抹,夕阳已挂青山阔。

《鹊踏枝 亮剑》作者:老聃滚滚烟尘蹄駃疾。

缰辔嘶鸣,敌阵时惊慄。

怒发冲冠厓眦溢。剑摧锋刃嗔诃叱。

收拾山河夷荡失。

青嶂依怀,策马游盩厔。

旌帜摇风安汉日。英灵唱尽豪雄泣。

《鹊踏枝 秋思》作者:云水禅心一树梧桐飘似蝶,

谁叹西风,阵阵琴声咽。

霜夜凉凉悬冷月,芭蕉露滴何曾歇。

雁去衡阳肠寸结,

秋水伊人,难赋相思阙。

离绪怨情无诉说,红笺小字千愁叠。

《鹊踏枝 无题》作者:董九海角天涯秋意重,

几点凉风,几点凉风送。

椰树成行轻浪涌,多情惹得骚人颂。

归去还来闲做梦,

绿叶红花,绿叶红花弄。

燕舞莺歌芳草动,翠云深处何人共。

《鹊踏枝 悟道》作者:青芝闲人莫道人心多变奏,

雾雨霾来,罕见亲朋友。

月下无双光济叟,窗前为一青红酒。

柳绿樱花莺燕逗,

忘却忧愁,随缘浮云走。

陌上凡尘君沁透,天涯净土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诗词赏析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唐代:冯延巳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译文


萧索凄冷的秋天夜晚,豆大的泪珠从我的脸上滑落。枕头和竹席微微的发凉,我翻来覆去全然没有睡意。我残存着醉意,就快要醒来。在半夜时分起身,月光明媚得如同白绢一样,夜空如同水一般绵软平静。


台阶下面“纺织娘”悲哀地啼叫这寒凉的秋天。秋风吹向院子里的树,夜晚悄悄,屋内的门也紧闭了起来。只可惜在旧时携手一起经历欢愉的地方,相思一夜就将人折磨的萎靡不振。


注释


萧索(xiāosuǒ):萧条冷落。


珠泪:珍珠大小的眼泪。


坠:指眼泪滑落。


枕簟(diàn):枕头和竹席。


展转:即“辗转”,翻来覆去。


浑:全。


寐(mèi):睡觉。


残酒:残留的醉意。


中夜:半夜。


练:柔软洁白的织品。


阶:屋前台阶。


啼(tí):啼叫。


络纬(luòwěi):即蟋蟀,一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风:秋风。旧说以四季分配五行,秋令属金。


重(chóng)门:屋内之门。


旧欢:旧时的欢愉。


思量(liáng):思念、回忆。


一夕:一晚。


憔悴(qiáocuì):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赏析


起句“萧索清秋珠泪坠”,前四字写景,点明时节;后三字抒情,表现主人公在伤感落泪。起句情与景的交融,渲染了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以下由此出发,层层深入,情与景同时推进。“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枕簟微凉,说明时至秋令;辗转无寐,则言主人公心事重重。同时“萧索清秋”象征着南唐王朝衰败的时局,抒情主人公的“珠泪坠”也暗示词人因忧心国事而难过。


“残酒欲醒中夜起”,继续承接前面词意,表明主人公睡前曾借酒消愁,暗合“珠泪坠”的意象,睡后又起,则对应“展转浑无寐”。“起”字在这里起关连作用,为全词“词眼”,下面所有词句,都接续这字,描绘“起”后情景。“月明如练天如水”。因“起”而见寒色。


下片转而描写室外近景,转换为视觉、听觉,“阶下寒声啼络纬”,庭阶传来冷冷的“纺织娘”的啼叫声,“寒”带感*彩秋夜劲风,庭树瑟瑟,静悄悄的重门关闭着,“悄悄”,言其静谧,衬托主人公心境的——凄清。


“阶下寒声啼络纬”,因为“起”而听秋虫啼叫;“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因为“起”而闻秋风吹院门。这时,主人公的残酒大概已经大醒,面对清秋之夜,踱步庭中,相思之情荡漾心中,想起了与情人相处的甜蜜日子——“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主人公认为值得自己珍惜的是旧时欢愉的携手之地,想念了一个夜晚,人变得如此的憔悴,正是相思成病。


直到这最后,作品才归结出题旨,表达对旧时欢愉的深深怀念之情。这首词的艺术特点是情与景的交融,景中寓情,情发于景。词中“萧索清秋”象征南唐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中、岌岌可危的现实。词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已怨妇的内心视角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诗词赏析: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五代: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译文


繁茂枝头,梅花飘落千万片,落时犹多情,学着雪花随风转。昨夜歌舞草草散,酒醒又添愁无限。


楼上清寒,寒山围四面,大雁过尽暮霭深深漫。半晌凭栏不见人,罗帕掩泪把他思量遍。


   注释


鹊踏枝:即《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商调曲。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用为词牌始于宋。双调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笙(shēng)歌:吹笙唱歌。容易:轻易。


征鸿:远行的大雁。征鸿过尽,昭示着节令的转换。


“暮景”句:远处近处,只有浓浓淡淡的烟霭装点着无边的暮色。


一晌:表示时间,有片刻多时二意。


鲛绡(jiāoxiāo):传说是南海鲛人所织之绡,这里指精美的手帕。掩(yǎn)泪:掩面而泣。


赏析


上半阕开端“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仅只三句,便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缝缝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首句“梅落萦枝千万片”,颇似杜甫《曲江》诗之“风飘万点正愁人”。然而杜甫在此七字之后所写的乃是杯且看欲尽花经眼”,是则在杜甫诗中的万点落花不过仍为看花之诗人所见的景物而已;可是正中在“梅落繁枝”七字之后,所写的则是“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是正中笔下的千万片落花已不仅只是诗人所见的景物,而俨然成为一种陨落的多情生命之象喻了。而且以“千万片”来写此一生命之陨落,其意象乃是何等缤纷,又何等凄哀,既足可见陨落之无情,又足可见临终之缱绻,所以下面乃径承以“犹自多情”四字,直把千万片落花视为有情矣。至于下面的“学雪随风转”,则又颇似李后主词之“落梅如雪乱”。然而后主的“落梅如雪”,也不过只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物而已,是诗人所见落花之如雪也;可是正中之“学雪随风转”句,则是落花本身有意去学白雪随风之双转,其本身就表现着一种多情缱绻的意象,而不仅是写实的景物了。这里所写的不是感情之事迹,而表达的却是感情之境界。所以上三句虽是写景,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多情之生命陨落的意象。下面的“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二句,才开始正面叙写人事,而又与前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遥遥相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花之零落与人之分散,正是无常之人世之必然的下场,所以加上”容易”两个字,正如晏小山词所说的“*秋云,聚散真容易”也。面对此易落易散的短哲无常之人世,则有情生命之哀伤愁苦当然乃是必然的了,所以落花既随风飘转,表现得如此缱绻多情,而诗人也在歌散酒醒之际添得无限哀愁矣。“昨夜笙歌”二句,虽是写的现实之人事,可是在前面“梅落繁枝”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的衬托下,这二句便俨然也于现实人事外有着更深、更广的意蕴了。


下半阕开端之“楼上春山寒四面”,正如后一首《鹊踏枝》之“河畔青芜”,也是于下半阕开端时突然荡开作景语。正中词往往忽然以闲笔点缀一二写景之句,极富俊逸高远之致,这正是《人间词话》之所以从他的一贯之“和泪试严妆”的风格中,居然着出了有韦苏州、孟襄阳之高致的缘故。可是正中又毕竟不同于韦、孟,正中的景语于风致高俊以外,其背后往往依然含蕴着许多难以言说的情意。即如后一首之“河畔青芜堤上柳”,表面原是写景,然而读到下面的“为间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才知道年年的芜青、柳绿原来正暗示着年年在滋长着的新愁。这一句的“楼上春山寒四面”,也是要等到读了下面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二句,才能体会出诗人在楼上凝望之久与怅惘之深,而且“楼上”已是高寒之所,何况更加以四面春山之寒峭,则诗人之孤寂凄寒可想,而“寒”字下更加上了“四面”二字,则诗人的全部身心便都在寒意的包围侵袭之下了。以外表的风露体肤之寒,写内心的凄寒孤寂之感,这也正是正中一贯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如后一首之“独立小桥风满袖”、此一首之“楼上春山寒四面”及《抛球乐》之“风人罗衣贴体寒”,便都能予读者此种感受和联想。接着说“过尽征鸿”,不仅写出了凝望之久与瞻望之远,而且征鸿之春来秋去,也最容易引人想起踪迹的无定与节序的无常。而诗人竟在“寒四面”的“楼上”,凝望这些漂泊的“征鸿”直到“过尽”的时候,则其中心之怅惘哀伤,不言可知矣。然后承之以“暮景烟深浅”五个字,“深浅”二字,正写出暮烟因远近而有浓淡之不同,既曰“深浅”,于是而远近乃同在此一片暮烟中矣。这五个字不仅写出了一片苍然的暮色,更写出了高楼上对此苍然暮色之人的一片怅惘的哀愁。于此,再反顾前半阕的“梅落繁枝”三句,因知“梅落”三句,固当是歌散酒醒以后之所见,而此“楼上春山”三句,实在也当是歌散酒醒以后之所见;不过,“梅落”三句所写花落之情景极为明白清晰,故当是白日之所见,至后半阕则自“过尽征鸿”表现着时间消逝之感的四个字以后,便已完全是日暮的景色了。从白昼到日暮,诗人为何竟在楼上凝望至如此之久,于是结二句之“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便完全归结到感情的答案来了。“一晌”二字,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解释为“指示时间之辞,有指多时者,有指暂时者”,引秦少游《满路花》词之“未知安否,一晌无消息”,以为乃“许久”之义,又引正中此句之“一晌凭栏”,以为乃“霎时”之义。私意以为“一晌”有久、暂二解是不错的,但正中此句当为“久”意,并非“暂”意,张相盖未仔细寻味此词,故有此误解也。


综观这首词,如上所述,既自白昼景物直写到暮色苍然,则诗人凭栏的时间之久当可想见,故曰“一晌凭栏”也。至于何以凭倚在栏杆畔如此之久,那当然乃是因为内心中有一种期待怀思的感情的缘故,故继之曰“人不见”,是所思终然未见也。如果是端己写人之不见,如其《荷叶杯》之“花下见无期”、“相见更无因”等句,其所写的便该是确实有他所怀念的某一具体的人;而正中所写的“人不见”,则大可不必确指,其所写的乃是内心寂寞之中常如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之境界,这种感情可以是为某人而发的,但又并不使读者受任何现实人物的拘限。只因为端己在写“人不见”时,同时所写的乃是“记得那年花下”及“绝代佳人难得”等极现实的情事;而正中在写“人不见”时,同时所写的则是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远近之冥漠。端己所写的,乃是现实这情事;而正中所表现的,则是一片全属于心灵上的怅惘孤寂之感。所以正中词中“人不见”之“人”是并不必确指的。可是,人虽不必确指,而其期待怀思之情则是确有的,故结尾一句乃曰“鲛绡掩泪思量遍”也。“思量”而曰“遍”,可见其怀思之情始终不解,又曰“掩泪”,可见其怀思之情悲苦哀伤。曰“鲛绡”,一则可见其用以拭泪之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乃愈可见其泣泪之堪悲,故曰“鲛绡掩泪思量遍”也。其实正中此词,原来所写的乃是一种感情之境界,而并未实写感情之事迹。


全词充满了象喻之意味,因此末句之为男子口吻抑为女子口吻,实在无关紧要,何况美人、香草之托意,自古而然,“鲛绡掩泪’‘一句,主要的乃在于这几个字所表现的一种幽微珍美的悲苦之情意,这才是读者所当用心去体味的。这种一方面写自己主观之情意,而一方面又表现为托喻之笔法,与端己之直以男子之口吻来写所欢的完全写实之笔法,当然是不同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冯延巳作为两朝元老,从四十四岁开始作宰相到五十六岁最后一次罢相,十二年中间四次罢相。他一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冯延巳借这首词来抒发自己“忧生念乱”之情,他词作中的主人公往往是代他自己而发言的。



鹊踏枝是谁写的?它的诗意是什么?

晏殊《鹊踏枝》

鹊 踏 枝[1]

槛菊愁烟兰泣露[2]。罗幕轻寒[3],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4]。
昨夜西风凋碧树[5]。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6],山长水阔知何处[7]?

【注释】
[1]鹊踏枝:词牌名,又名《鹊登枝》《蝶恋花》《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2]槛(jiàn):窗上或长廊旁的栏杆。兰泣露:露珠挂在花瓣上,似兰之哭泣。
[3]罗幕清寒:轻微的寒意透过罗帐进入室内。罗幕:丝罗做的帷幕,借指室内。
[4]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此句意思是月光整个夜晚照入房间,言外之意是闺中人彻夜未眠。
[5]凋碧树:使碧绿的树叶干枯凋零。
[6]彩笺兼尺素:指书信。彩笺:彩色的信笺,可题咏和写信用。尺素:汉时通行用一尺高的白色生绢写信,或称“尺一书”。
[7]山长水阔:山高水远。知何处: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呢?这里有“锦书难寄”之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71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