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醉花阴》

半枫荷 2023-07-22 13:01:30

《醉花阴 小学同学喜相聚》作者:雾梦丹桂沁脾香引路,秋分姗行步。

欢聚老同学,别久多年,相见情如故。

少年过往同回溯。携手春秋度。

嬉戏语呢喃,两小无猜,杯举衷肠诉。

《醉花阴 重阳》作者:游山玩水(尤海峰)今日重阳风雨后,一夜凉初透。

醒后伫窗前,菊满东篱,纤影金英瘦。

茱萸遍插荆门口,畅饮黄花酒。

醉语问青天,如若千杯,从此人增寿。

《醉花阴 风舞罗衫袖》作者:上帝的宠儿谭琴(婉儿)万种柔情空辜负。絮尽亭前柳。

肠断怨秋风,谙尽孤单,醉饮黄藤酒。

抚弦不忍红酥手。心若千丝藕。

何处话凄凉,倚遍阑干,风舞罗衫袖。

《醉花阴 人共江山老》作者:大宋(宋春锁)朝雾暮霞秋日好。犹盼重阳早。

篱菊吐芬芳,洒落花枝,满目皆长草。

野风已把阶前扫。陌里蛩虫闹。

无处不消魂,璀璨韶华,人共江山老。

《醉花阴 秋忆》作者:元宝又是秋风寒露季,到处黄花丽。

鸿雁向南飞,落叶纷纷,遍野金铺地。

倚窗远望云霞喜,更忆家乡事。

往旧涌如泉,驼背桥头,汇入恩江水。

《醉花阴 逢重九》作者:学信金菊绽放霜降后。落叶河畔柳。

枫染满山红,秋晚风凉,岁岁望重九。

玉峰喜聚情深厚。痛饮家乡酒。

每每忆峥嵘,祝福频频,相约来年后。

《醉花阴 今岁桂花迟》作者:不易吟者一段秋香常不负,今岁迟何故

都市各纷繁,怕问天时,恐怨花期误。

才辞又念云山住,日夜芬芳吐。

把盏话桑麻,酒醉东篱,笑释农家语。

《醉花阴 醉花阴》作者:百花园平分秋色时光好,朋友欣然到。

绿蚁助长谈,韵醉童心,痛饮三杯少。

醉沉梦里东篱绕,金菊怀中抱。

谁与醉花阴,诗伴秋风,花下迎晨晓。

《醉花阴 赏菊言情》作者:黎明-村姑九月霜天风伴舞,满是黄金缕。

人在灿然中,望眼痴迷,菊蕊盈枝树。

馥香阵阵飘庭宇,袅袅轻浮去。

花媚弄情潮,案上凝眸,翰墨言心绪。

《醉花阴 秋思》作者:Lily节序轮转暮秋瘦,征燕声凉透。

萧瑟裹江山,佳影无踪,又见寒风骤。

莫言短暂时光走,词笔依然诱。

情寄醉花阴,赌书泼茶,静把春来候。

《醉花阴 清秋好》作者:衔山斜阳不见荷塘红藕俏,丹桂幽香袅。

时令近重阳,霜染枫林,红晕浮林表。

世人莫叹秋光老,光景清秋好。

旖旎胜三春,橘绿橙黄,遍地秋花闹。

《醉花阴 寻梦桃源》作者:陈昌国放下负担潇洒过,舍得才堪贺。

利禄弃尘泥,忘却功名,不被人情挫。

人生万事难猜破,有险途灾祸。

赞“好了歌” 空,寻梦桃源,笑醉花阴卧。

《醉花阴 情浓笔下呈红色》作者:宋力翠柳今逢秋风瑟,花谢无颜色。

往事似浮云,一梦春秋,不见天涯客。

鬓霜怎忘春时刻,坠泪旋研墨。

故苑恋情浓,笔下痴情,白纸呈红色!

《醉花阴 秋夜思》作者:那兰孤月清灯书尺素,窗渐凝薄露。

翠叶换红妆,银杏浓黄,已近三秋暮。

初春分袂长亭处,怎奈相思苦。

鱼雁念无音,小字飘屏,铺满迢迢路。

《醉花阴 无题》作者:吸海垂虹客舍醪香仍似旧,舟系堤边柳。

窗外草青青,乍起危楼,岁月如驰骤。

少年意气盈春袖,故友尊前斗。

今各自东西,孤馆灯幽,独酌新丰酒。

《醉花阴 怜秋》作者:古测不是东风残百剪,萎谢秋分见。

竹韵渐敲秋,触目凄凉,鸿雁应知返。

金蘂冷落青溪涧,点缀随波浣。

芳草失幽香,何处寻芳,唯有长嗟惋。

《醉花阴 追忆》作者:老聃清秋花月孤饮酌。停舟风林泊。

江气雾迷朦,思叙随流,水拍层涛落。

楚天故地山寮廓。幻听鸣黄鹤。

穿度踏音寻,酒意天真,昔士君畴昨。

《醉花阴 观菊随感》作者:上善若水九月秋深千景秀,曲径幽香透。

几处菊凝妆,绰约仙姿,引得何人逗

翠枝万缕心弦扣,共忆相思旧。

重拾别时愁,醉吻黄花,馥郁沾襟袖。

《醉花阴 无题》作者:吸海垂虹槛菊金丝芳满袖,日晚桐阴瘦。

雁叫断人肠,蝴蝶分飞,眉黛清池皱。

西风昨夜凋红藕,怅聚期难又。

采下桂花香,几滴闲愁,酿作相思酒。

《醉花阴 无题》作者:董九老来悲秋常把酒,栏杆轻轻扣。

窗外月凄凉,只有黄花,岁岁香依旧。

冷风入户青衫透,灯照容颜瘦。

斟满一壶茶,远处扁舟,游荡烟波后。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系列:宋词三百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

黄花:菊花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 *** 比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上片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

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化用了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了;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这是构成「人比黄花瘦」的原因。「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便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醉花阴》描绘什么意象,营造什么意境?

《醉花阴》描绘了薄雾、浓云、黄花、西风等意象,营造了阴暗、凄清的意境。

一、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三、出处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赏析

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结构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铺叙笔法;而又节日离索的刻挚深情留在结拍,使它如高峰突起。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71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