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餐芳(花无届第138期)

金钱草 2023-07-20 13:59:43

1

中秋时令,本该写一点关于嫦娥的文字,但思路如遇着车子抛锚的高架路段,堵塞严重。有一幅小画,附在文章下面,让小伙伴们看看,我心目中的嫦娥姐姐大抵长什么模样。

在与节日相关的小食中,我对端午的粽子比中秋的月饼更喜爱。至于清明的青团,虽也好吃,却不是喜庆的象征,就适可而止吧。北方传统,除夕家宴得吃饺子,我生在江南,大多时候从一大盘豆沙馅八宝饭中获得甜蜜的暗示,友情提示一下,八宝饭上也须搁点猪油蒸出来才香。除夕翌日,大年初一,早餐是猪油芝麻馅的汤圆,也无非讨个吉利,这新的一年不仅甜美,且香气氤氲,油润滑顺。学弟学妹们估计难以想象,当年我念书的岁月里,猪油是比较宝贵的,带给我们的幸福超越了如今的奶茶带给你们的。

我并未计划与学弟学妹们分享美食,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这篇杂文,我确是从美食说起。私下以为,研究屈原的学者实在太多了,若不挑一个别致的角度去阐发,我又何必浪费笔墨

2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吃花 or 花痴

少时读《离骚》,感染甚深。虽然我的古诗文底子薄弱,但大体还是能读出楚辞之异于诗经的气质。

想象啊!屈原,翱翔于理想的云端,底下,楚国的一汪湖水,名曰“云梦泽”,倒映着翩然仙然的大诗人,宛若凤凰在天。

云梦泽,凤凰。太诗意了!

如此诗意,简直就把周游列国兜售仁义道德的孔子反衬成乌鸦了。对不起,儒家的先辈和传人们,在下出言不逊了。其实在《庄子》里头,老子倒是称赞孔子为“凤”的:“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 ’对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

孔子当然称得起凤凰。向楚王苦苦进谏的屈原,也并非超然尘世。但,留下了《天问》、《九歌》、《离骚》的他,倘若脱卸下大夫的一面,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就更配得上凤凰之称了。

可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角度看问题,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很难适应环境变化,容易被淘汰。凤凰,果然没被发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记载到煌煌巨著《物种起源》上,良有以也。

倘若云梦泽周边的岸上没有梧桐,即使燃油耗尽,以屈原自视高洁推论,他老人家是断然不肯迫降,也不愿跳伞的。

即使燃油没有耗尽,但心血早已干枯,于是,一片浪花入渺茫,将大诗人收罗到怀里的那条河,叫汨罗江。

屈原投江,举国震动!楚国人民热爱诗,更热爱诗人,不堪哀痛。为防江鱼吞吃诗人,遂自发地划龙舟,裹粽子,依靠民间力量在年历上划写出第一个人民的节日:端午。近来听说别的国家竟然以端午节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的胃一阵痉挛,从古至今吃进肚子里的粽子都想吐出来!

3

其实那些都是传说。在屈原投江之前,先民已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且内容丰富,在生长箬竹的地方,包裹粽子吃,在水网密布的地方,组织龙舟竞渡。

屈原自投,开诗人轻生之先河。倘若将人口普查数据与诗人相对照,即可知诗人属于有自杀倾向之高危人群。远的不说,近的就有顾城、海子,为其显者。

好了,不讲伤心的话了。每读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恰如孔子闻韶乐,竟暂忘酒之清冽肉之醇香,其意境高华、心境脱尘,由此可知。

我总以为,诗人,就得沾点仙气。要不然,虽笔端洋洋洒洒、头上委员理事名号一大堆的角色,倘若为人庸俗、卑琐、矫情、算计,再怎么出口成章声情并茂,也当不得诗人二字。

修炼到屈原这样级别的诗人,估计就不食人间烟火了吧。

那是我的一厢情愿。关于诗人就该不食人间烟火的理论,纯属替诗人制造神话。其实,很多时候,诗人不仅食人间烟火,还没什么洁癖,还乐意跑进厨房,在柴火和油气中熏一熏蒸一蒸,似乎这才分泌出真正够味的诗句来。

当然,诗人都很敏感,大多属于过敏体质,如果徜徉鲜花园圃,很容易得花粉症,咳嗽流鼻涕,更不要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了。倘在市井混迹久之,容易引发瘙痒疼痛。要是瘙痒疼痛的是敏感部位,就不能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只能从电线杆的布告上找一位老军医给悄悄地打针抹药。

诗人么,性情中人,多情种子,少不得花前柳下,风流放浪。由此不难推断,老军医悉心看护的患者名单上,诗人所占比例应该相当可观。

即使避开市井混杂之地,飞出人间烟火之外,如彩蝶如蜜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后,还得不断提炼,反复酝酿,耗费心血,融入精粹,方得残篇断章以惊人,三言两语以惊世。期间还不能消化不良,反胃呕吐,要不出来的不是华采,是污秽。

4

再来说说吃花吧,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其实不必高华雅洁如屈原,自古以来,我中华民间一向有“餐芳饮露”的习俗。清代顾仲的《养小录》载有“餐芳谱”一节,记录家常食用鲜花的方法凡二十余种。

2009年3月《读书》载有刘净植《不能遗忘的餐芳往事》一文,说:

“奶奶的娘家,有一株高高的白玉兰树,每年春天,远远就能看见那一树白鸽子一样的花朵,嗅得到沁人心脾的清香,那就是奶奶所说的‘白翰林’。白色的玉兰花开得硕大,花瓣肥厚饱满,早晨摘下几朵,用鸡蛋、面粉调的面糊拖过,在油锅里一炸,金黄金黄的捞上来,吃在嘴里脆生生的,还真是又香又甜。

“外婆家没有白翰林,却有牡丹。遇上家里打牙祭,炖了鸡汤或是氽了肉片烫,在春天花园里信手摘下几朵正开得娇艳的牡丹,洗净了花瓣放在炉旁锅边,就是一道粉嫩的时鲜涮菜。用筷子夹起花瓣在滚开的肉烫里边涮边吃,眼中是美丽的颜色,口里是满足的鲜香。”

以下,《不能遗忘的餐芳往事》一文又大谈金针花、大小菊花、玫瑰等等如何采撷加工,如何点汤熬糖泡茶。这一切本来寻常得很,也世俗得很,却又诗意得很,脱俗得很。

可见,尽管有人认为屈原大概患了心理疾病,什么抑郁症、狂想症之类,吃花的念头如同花痴,其实民间早有餐芳的习俗,并非诗人的凭空杜撰。

然而,今天你要跟人说,咱们弄点花瓣吃吃吧,多半会被视作妖怪。

惜乎!蜗居都市的现代人群,眼看着钢筋水泥玻璃幕墙分割了空间,制度安排隔阂了人际情谊,产业进程屏斥了自然,教育体系稀释了诗情画意。

当今人们唇齿间品尝的芬芳,无非是化工产品,是添加剂。进入新世纪以来,屈原的诗篇也好,餐芳的习俗也罢,早已宛若神话,近似传说。自然的芬芳、旧岁的诗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隔膜。与此同时,高科技时代的许多化学新品种、医学新名词,却传播迅疾,妇孺皆知。

当下,人们经常为苏丹红、孔雀绿之类色彩缤纷的名词而惊恐万端,对香料色素避之惟恐不及,岂敢想象于自然之阳光雨露中采撷芬芳,咀英嚼华,服食天地之灵气于如此飘逸之状态!

5

喜欢胡思乱想的我,遂不免杞人忧天起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推行,人究竟是怀恋屈原的诗篇,恢复餐芳的习俗,追求诗意地栖居呢,还是越发向蜘蛛侠、变形金刚靠拢,只要注射一剂试管里的营养液或者换一块电池板就可以翱翔空中了

倘若屈原再现,他会看到什么

凤凰,找不到梧桐栖息,满眼是是电线杆子。

云梦泽,云仍漂浮,梦尚依稀,泽却早已干涸。

粽子,人们还是吃的,只不过不限于端午时令了。龙舟,也还是划的,只不过成了体育赛事或者政府项目,电视还进行实况转播。

倘若屈原再世,会说些什么

我判断,屈原无语。

可是,万一屈原诗兴大发呢,或者被媒体拉去做采访呢,他会说什么 他会懂得政治正确,与时俱进地说一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吗

我为他捏一把汗。

尹荣简介:

国际艺术策展人,美术评论家 曾任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顾问 喜爱写诗画画,别号传奇坊主人。于文化主题旅游筹划和美食赏鉴颇具心得,愿与同好分享。

自由交流大平台,点击顶端“花无届”三字关注, flowerEFZ@163.co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13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