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有幸能来这里和大家分享一段我的人生经历,说说我的高考。
我是1979年考上大学的,其实之前我还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一次是在1977年,那时,我还在内蒙古阿拉善沙漠的一个农场里,是一名下乡知识青年。记得那年国庆节前后,传来了大学招生要恢复考试的消息。上大学一直是我的向往,但是说到要考试,那时的我却是一点底气也没有。因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之后,就没有正经上过几天课,中学的数理化几乎都没有学过。一个连小学都没读完的人要考大学,想想都挺有意思。可是我还是想去试一试。考理工科肯定不行,我选了考文科。准备了两个月,我参加了第一次高考。考试的结果让我很兴奋。那时规定,只有分数上线了才能参加体检,我们农场去考试的有二十几个人,只有我一个入围体检。后来可能还是因为分数有些低,记得考数学时我只会一道题,估计最多得了7分;志愿又填高了,那时也不懂行,尽选北大、复旦这样的好学校填,最后没上成学。但是这样的结果已经足以让我对下一次考试充满了期待。
1978年的高考恢复到了夏天。在准备考试的几个月里,我是热血偾张斗志昂扬。在农场,我一直工作在第一线,开春以后,农业连队的劳动强度很大。那时,白天我是重体力劳动,经常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晚上还要挑灯夜战,一直温习功课到深夜。可那时的我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只感到胜利就在眼前。考试分数下来了,我考得不错,按分数完全可以进一所不错的大学,可是体检却出了问题,我被查出了肝炎,这第二次高考又失败了。这个结果对我打击很大。后来去车站给考上大学的朋友送行,当火车开动的时候,我只觉自己的心在流血。好在这时国家对知识青年有了新的政策,我就按政策病退回到了上海,成了一名待业青年。
转眼到了1979年的春天,又一年的高考开始报名了。这时,改革开放的号角已在全国吹响,到处都呈现出热气腾腾的景象。这个大学考还是不考 上山下乡在外面漂泊了8年,好不容易才回到家乡,考上大学,毕业分配有可能还会去外地工作。但是想上学的愿望强烈激励着我,没有过多犹豫,我报了名。这时我对文化考试已经充满自信,觉得只要体检时不出纰漏,我肯定能考上。果然,我就被华东师大中文系录取了。
上大学后,我的学习很认真很努力,因为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大学四年,考试的科目总有几十门,其中的五分之三我得了A,五分之二得了B,没有一门功课的成绩是C。那时候中文系学生中搞创作搞研究的风气很浓,出了好多作家,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也勤于思考勤于写作。我写的小说发表在《萌芽》杂志上,写的报告文学发表在《文汇报》上,写的论文发表在《华东师大学报》上。总之,我做了一名好学生。正因为此,毕业时我们组的老组长戴德英老师去中文系挑选人,就把我选到了这里,然后一干几十年,直到退休。
这就是我的高考故事。我很感激改革开放,感激邓小平!是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有了可以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对此,我永志不忘!谢谢大家!
叶瑾简介:
中学高级教师。人生中有8年知青经历,后凭借自学上了大学。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同年留校到二附中工作,在一线任语文教师直至2014年退休。曾担任二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长达17年,为历任组长之最。曾是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并曾担任《作文通讯》《中学生优秀作文》杂志编委。
自由交流大平台,点击顶端“花无届”三字关注, flowerEFZ@163.co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13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我们共同的世界(花无届第1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