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源之行
去清源山是“校长”提议的。去了大失所望,远不如宣传片里所说。虽然有“天然氧吧”之称,也就是树木繁盛,环境清幽,空气好一点而已——山里空气清新,清源山也不例外。清源山有溶洞,但它的溶洞没有奇特之处,看过蓬莱仙洞或别的溶洞后,看这里很一般了——钟乳石的形状单一,黑魆魆的岩石,潮湿的洞壁,孤零零的一点灯光更衬出幽暗。里面有一尊财神像,所以这洞又叫财神洞。
洞里有一个很大的石室,或者说石厅,顶部巨大的石块感觉随时会砸下来,倒也有一点惊恐的刺激。滴答,滴答,石缝里渗出的水珠滴落,形成一方小池,清冽见底。洞不长,没有复洞,只能折返。
出洞后,按照景区地图我们在山上转了一圈,那些似是而非的景物,那些名不符实的景点,需要你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当然,任何一座山都有自己的传说或故事,名山且不说,即便平淡无奇的山,传说也能让它显得神奇。你家屋后的那座小山,如果你祖奶奶曾经说过一个美丽的故事,比如某仙驾临此山,抑或某高人在此得道之类,我相信在你眼里这山霎时神秘起来。
不过,清源山并非无名之辈。清源禅寺曾是古道场,香火鼎盛。现在的清源禅寺是毁后重建,气势恢宏。五百罗汉山就在寺院的后面不远,是一组佛像群雕,由施主捐钱雕刻。
此山宜于人静修,不宜作景区开放。在山上,我们经过一处“闭关院”,一堵矮墙一扇门隔开两个世界,里面有一位法师在此闭关修行已近十载,他立志苦修十八年。如此虔心至诚,令人起敬。
山上古藤很多,油麻藤,长的有几十米,碗口粗,紫红的花簇。同行有一位中医,上山途中他特别注意各种草药,半夏,桔梗,葛根,黄精,鱼腥草,……他一一指给我们看,各种各样的功效娓娓道来。不起眼的草,没想到可入药,长知识了。
走马观花,两个多小时便结束清源之行。说实在的,如果想游览景点,清源山不是佳选,若修身养性,不失为佳处。
顺便说一下,门票网购是60元,在景区入口买票是70每人。上山可坐游览车,每人20元(路程约4公里),就是那种四面透风的车,把我们冻得够呛。山上有玻璃桥和滑道,另收费。那天,游客寥寥,感觉整座山属于我们八个人的。
丫字石
(二)丫山之行
游完清源山,才上午十点多,兴致未尽。我提议去丫山看看。清源山在青阳县境,丫山在南陵县,但二者相距并不太远。
丫山因形得名,远望主峰,像一个巨大的“丫”字。关于丫山的传说有好几个,一说丫山是观音老母用三根芦柴担起的;一说地藏王菩萨一脚踏出个丫山。民间传言,明朝刘伯温说过:“五万年前是沙滩,五百年后是丫山。”不管刘伯温说没说过,丫山确是“沧海桑田”的版本——据考证,丫山曾为浅海,沉积了厚度一万多米的沉积岩,三亿多年前受印支板块运动的影响形成丫山褶皱。
去丫山不是看山,是看石。丫山有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到处是石头,一层层,一叠叠,一堆堆,一窝窝。裸露的山体像千层酥饼。一片一片的石林,牡丹芍药点缀其间,像是给这些奇形怪状的家伙打扮一下,不至于引起我们的视觉疲劳。石头太多,看不过来。各种形状,神龟,八戒,蟾蜍,犀牛……任你想象;各种姿态,蹲,坐,跑,趴,丑俊不一。更多的石头什么也不像,就是矮墩墩、一坨坨的躺在那里。说它们是石林不够确切,我觉得应该叫石丛。有的石丛里隐藏着洞坑,拉着铁链下去,狭窄幽深,两股战战。
游丫山是个力气活,景点分散,景区范围广。我们快两点才在一个排挡里等到吃的,女服务员上了一个菜,她给我盛了一碗饭,然后就没影了。其余七个人眼巴巴地看着我吃,一脸疑惑:怎么就给你盛了 我虽然有点不好意思,筷子却一刻没停。过了好一会,剩下的五个菜和饭才端上来。吃饱后我推测,可能是我双眼冒出的饥饿之光触动那个女服务员,锅里只剩一碗饭,于是她决定先让我活下去。那顿饭绝对是我吃过最香的一顿,没有之一。
幸亏吃得饱饱的,最累的活还在后面咧!
之前我们的游程不过是序幕,真正的挑战刚刚开始。由于一念之差,选择性失误,导致我几天后上楼梯还腿疼。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那只使坏的孔雀。
进入主景区后,走了一段路看见孔雀园。我刚一站那儿,他就开屏(自然界臭美的多是鸟男)。许多人围着,一个劲地夸他:“好漂亮啊!好漂亮啊!”——据说,越夸他越臭美,开屏时间越长。可他不知是害羞,还是鄙视人类,撅着屁股对着我们的脸。无论你怎么夸,他就是不转过来。有那么两次,他将身子侧了侧,我们以为他要华丽转身,他像逗我们似的,小脑袋得意地一扭,大尾巴高高竖起,给我们看的还是屁股。急得一些拍照的游客乱蹦。
哼,矫情的家伙!我懒得理他,离开原路,沿左边的牡丹园路线向前游览(注意:这是一个方向性错误)。
一路上,相伴的还是石头。走着走着,地势不断下降,顺着一级级台阶下,长而陡峭,估计这里就是天坑所在。下到石阶最底部,地下河水汩汩而出,不知所踪,只听见水声哗哗。仰视,一道珠帘翠玉——水从九龙洞涌出,形成落差高达30米的珠帘瀑布。此时水量少,能看见璧上的洞口,有人进洞探奇。向下看,深潭如碧,石桥上行人渺小。
迎面一拨拨游客走来,显然和我们走的是不同路线,他们从右往左转,我们从左往右转,他们的来路是我们的去路。我已经精疲力竭,向他们打听路好走不 得知前面的路又陡又险,便想原路返回,但拗不过同行四人的坚持(另外三人到峡谷最深处探险去了)。
掉到坑里的感觉,我真正体验到!两手拽住护栏,从坑里一步步往上爬,有几处垂直呈90度,手脚并用。到了转弯处歇一会,大口喘着气。爬了一段又一段,好像还在坑里。就在我几近瘫软时,终于爬出来。接下来的途中,看到的又是成片成片的石头,星星点点的牡丹,赵粉魏紫姚黄,洛阳红白雪塔,有的凋谢,有的盛开……
丫山之行,虽然疲累,不进坑还是会后悔的。
如果你也想被坑一把,我以自己的经历建议你:第一,如果自驾游,最好把车开进景区(每车交费20元),或者坐景区公交车,因为从入口到景区要走10公里,盘山公路,很耗体力。第二,孔雀园那里是分叉口,不要犯我那样的选择性错误。左边路线坡度较缓,沿右边路线走,这样最陡峭的那段路就是下行,虽然很险,但比往上爬省力气多了。
2021,能游山玩水是一种幸运。春日行,春光易逝,赶紧折腾。
往期文章:
老屋
女流之辈
郝建的职称
王二的学生
乡村教师:“校长”
2019年的一头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12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屋
下一篇: 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