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出走十五年:菩提树和洞窟

夏枯草 2023-07-20 03:55:00

我当然知道现在能看到的菩提树已不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那一棵,但地点应该不错。

更重要的是,我想走一走释迦牟尼悟道后走向讲坛的这条路。二百多公里,他走了多久 草树田禾早已改样,但山丘巨石不会大变,估计会有一些特殊的感受。

从瓦拉纳西到菩提迦耶,先走一条东南方向的路,临近菩提迦耶时再往东转。出发前问过当地司机,说开车需要十一个小时。二百多公里需要十一小时 这会是一条什么路

待到开出去 明白,那实在是一个极端艰难的行程。窄路,全是坑坑洼洼,车子一动就疯狂颠簸,但获得颠簸的机会很少,因为前后左右全被各色严重超载的货车堵住。

懊不容易爬到稍稍空疏的地方,立即冒出大批乞丐狠命地敲我们的车窗。荒村萧疏、黄尘满天,转眼一看,几个一丝不挂的男子脸无表情地在路边疾行,这是当地另一种宗教的信徒,几百年来一直如此,并不是时髦的游戏。

幸好,向东一拐快到菩提迦耶的时候,由于脱离了交通干道,一切好了起来。路像路,树像树,田像田,我们一阵轻松,直奔而去。

菩提迦耶很热闹,世界各地的朝圣者摩肩接踵。满街都是销售佛教文物的小摊,其中比较有价值的大多来自西藏。很多欧美人士披着袈裟、光着头、握着佛珠在街上晃悠,看起来非常有趣。

且慢东张西望,先去大菩提寺(Mahabodhi)。

脱鞋处离寺门还有一段距离,需要走过一段马路,多数人脱鞋穿袜而行,少数人完全赤脚,我想在这里还是赤脚为好,便把鞋袜一起脱了,向寺门走去。

进寺门有台阶向上,迎面便是气势不凡的大菩提寺主体建筑。这个建筑现在一色净灰,直线斜上,雕饰精雅,如一座稳健挺拔的柱形方台。门户上方,一排古朴的佛像,进得内殿,则是一尊金佛。

我在金佛前叩拜如仪,然后出门绕寺而行,在后面看到了那棵菩提树。

菩提树巨大茂盛,树盖直径近二十米,树干上有金饰,树下有两层围栏,里里外外坐满了虔诚的人。

内层有考究的石围柱,里边只能坐二十来人。佛教本性安静,这里也不存在任何争挤。我与李辉小姐在石围栏门口一看,居然正好有两个空位,便走进去坐了下来。

我闭上眼,回想着佛祖在这里参悟的几项要谛,心头立即变得清净。

现在这棵菩提树虽然只有几百年历史,却与释迦牟尼悟道的那一棵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当年已有僧侣留下树种,代代移植,也有谱系,这一棵的树种来自斯里兰卡。对此我没有见到可靠数据,无法在笔下肯定。我想,只要是这个地方,这样一棵菩提树,已经足够。

以上所说都是昨天的事。

昨天晚上离开大菩提寺时还到寺院办公室提出了一个申请,希望能拜见住持。寺院办公室问清了我们一行的情况,立即答应,并排定了今天早晨,因此今天很早又赶到大菩提寺来了。

住持还年轻,叫帕拉亚先尔(PrajnaSheel),是个大喇嘛,受过高等教育。问他当初为何皈依佛教,他说一读佛经觉得每一句都能装到心里,不像以前接触过的另一个宗教,文化水平高一点的人怎么也读不进它的经典。

他说这些年佛教在印度的重新兴盛是必然的,因为佛教本身没有犯什么错,它的衰落是别人的原因。

说到他为什么如此快速地接见我们,他说当然是因为法显和玄奘。他们一千多年前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对这里的描述句句如实,也成了我们重温菩提迦耶当年盛况的根据。他说,总之,中国对佛教太重要。

告别住持后,我们继续回溯释迦牟尼的精神历程,去寻找他悟道之前苦修多年的那个地方。据佛教史料记载,那儿似乎有一个树林,又说是一个山坡。幸好有当地人带路,我们的车队歪歪扭扭地驶进了一个由密密层层的苇草和乔木组成的树林。这种苇草很像台湾阳明山公路边的那一种,但这里没有公路,只有人们从苇草中踩出来的一条依稀通道。开了很久,我们都有点害怕了,终于开到了一个开阔地,眼前一堵峭壁,有山道可上。

我领头攀登,却发现山道边黑乎乎地匍匐着一些躯体,仔细一看竟是大量伤残的乞丐,只有骨碌碌的双眼表明他们还保存着生命。

当凄惨组成一条道路,也就变成恐怖,只得闭目塞听,快步向前。

在无路可走处,见到了一个小小的岩洞。弯腰进入,只见四尊佛像,其中一尊在别处见过,是骨瘦如柴的释迦牟尼在这里苦修时的造像。佛像燃灯,由四位喇嘛守护着。

钻出山洞,眼前是茫茫大地。我想,当年释迦牟尼一定是天天逼视着这片大地,然后再扶着这些岩石下山的。山下,菩提树下,一种即将成熟的精神果实正等着他。

我转身招呼李辉一起下山,守护洞窟的一位喇嘛追出来对李辉说:"下山后赶快离开这里,附近有很多持枪的土匪!"

我听了心里一惊,倒也不是害怕,只是想:宗教的起因,可能是对身边苦难的直接反应,但一旦产生便天高地阔,不再受一时一地的限制,因此也无法具体地整治一时一地。你看悠悠两千五百多年,佛祖思虑重重的这条道路,究竟有多少进步

葡萄树和菩提树有什么区别?

菩提树不仅身世丰富,且实际用途十分广泛。它树干粗壮雄伟,树冠亭亭如盖,既可做行道树,又可供观赏;叶片心型,前端细长似尾,在植物学上被称作“滴水叶尖”,非常漂亮,如将其长期浸于寒泉,洗去叶肉,则可得到清晰透明、薄如轻纱的网状叶脉,名曰“菩提纱”,制成书签,可防虫蛀;枝杆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树胶;用树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药有发汗解热、镇痛之效;枝干上会长出气生根,形成“独树成林”景观;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的某些地方,人们将其气生根砍下来,作为大象的饲料。

菩提树,在古代的印度,叫毕婆罗树,是印度一种极普通的树,普通得犹如我们的杨、柳、桐、槐。当年,年轻的悉达多王子在结束了六年的苦行之后,就坐在一棵普通的毕婆罗树下悟道成佛,终于成为一代伟大的教主,成为释迦族的圣人,被后世尊为释迦牟尼。人们为了感念佛祖证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时给予他遮护的毕婆罗树,称为菩提树,也就是觉悟之树。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个人听说是无花果树,也有人说是橡皮树,应该不是葡萄树。

谁知道和菩提树有关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以为善者,他一生做了很多好事.有一天,他看见一位年轻人从他窗前走过,他感觉到了他的与众不同,所以他就一直找他,但是怎么找也找不到.那天晚上他做梦了,梦见了佛祖,佛祖问他:"你一生做了那么多好事,你自己有什么愿望吗?"他告诉佛祖,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见那个年轻人一面,佛祖告诉他,如果你要见他,你明天就要死掉,而且会变成一棵菩提树.他想了一想就答应了.下一天,他就真的死了变成了菩提树,五百年以后,那棵菩提树长大了,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年轻人走过来,他感觉到那个就是他要找的人,他希望他能在他身边坐一会,但是他是树啊,没法讲话,于是他就摇动了一下树枝,可是那个年轻人却没有理会他,只是从他身边走过,回头看了一眼.菩提树感到很伤心,他抱怨为什么自己等了五百年却得到的是这个结果啊?那天晚上,他有梦见了佛祖,他抱怨的说,为什么对他那么不公平,等待五百年却换了一回眸!佛祖告诉他,那你就再等五百年,或许五百年后,他就会在你树下乘凉,打坐了.菩提树想,反正等了五百年了,再等五百年也什么了,于是他就又等了五百年,一千以后,菩提树看见一个和尚向他走过来,他知道那个就是他想看到的年轻人,和尚走到他身边,在他树下打坐了!
五百年换来一回眸,我愿用一千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90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