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怕死,并不丢人

佩兰 2023-07-20 02:46:18

看了《圆桌派》的最新一期“拖延症的N种解释”,我觉得自己也该写写二十多年拖延症问题。

跟我要好的朋友不难发现我身上有个毛病,迟到。之前也写过一篇关于拖延症的文章,但我并没有很大的改观。

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拖延症”的畅销书,有成千上百的方法,也会每天给自己写日程表,但依然没有多大的见效。这是为什么

人们总是喜欢给自己的找意义,即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拖延症问题。

我每天出门之前都会完成以下几件事情:

吃早餐,洗碗;看手机,看书;抹三层护肤品,防晒霜;换衣服(晒衣服),整理包包;想一想戴隐形还是戴眼镜;看一下厨房胡和厕所有没有垃圾;带手链,耳环;考虑要不要带便当,要就煮;穿鞋,带雨伞出门......出门前,必上厕所。我几点起床呢 上早班,七点半或者八点。上晚班,八点半或者九点。有一个很微妙的原则,我要等我妈和我妹出门后,我才起床。嗯,其实他们六七点在喃喃的时候,我就醒了,只是不愿意起床。八点的时候,学校的广播体操开始响起,我才懒懒地起来,心情好,折一下被子。心情不好就跑去称体重,哇,又轻了,开心。我上班到现在有三个月,财务月底找我核对,“额,你迟到了2天”、“你在几月几号严重迟到”、“你在几月几号晚上没打卡”......扣除底薪。我每个月都因为迟到处罚了几百块,但下次还会这样。上班迟到不说,早会也迟到了2次,被老板怼了又怼,给会员上课也迟到了2次,公司给出警告,再犯劝退。我就搞不懂自己了,为什么我就不能长点心。我跟朋友约会,本来是约三点时间的,但我会迟到半个小时左右到。她们每次见到我都想掐死我,时间是我们一起定的,为什么我不把这个当做一回事。回顾我从小到大的拖延症,至少有上千件。我是从小到大上课迟到,上班迟到,约会迟到的。妈妈让我做一件事,我会拖到最后一秒,觉得再不做就要被骂死了,才去做的。工作上的很多事情也是这样。用现代的角度来说,消极生活,拖延癌晚期。我是毕业后才知道“拖延症”这个词汇的,这个词跟着我二十多年至今还没有摆脱掉。我记得我小时候七八岁,一个人躺在家里的床上,看见窗户外面有一个像鬼头的阴影,我就躲在被子里哭。一个月过去了,我才发现窗户外的那个阴影是塑料堆成的。一个月里,我从没问过爷爷奶奶那是个什么。我七八岁还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只是会听。无聊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左右手,看得出奇,看着看着就会像个傻子一样,问自己:“这个是谁的手 我为什么在这里 我是不是死了 ”第一次看见死亡,是我邻居的奶奶,一个很好的老人家,我去她家玩经常拿好吃的给我吃。于是,我就三天两头往他家跑。我邻居那时候大我两岁,有一次对我很凶说:“她是我奶奶,又不是你的,你天天跑我家来干嘛。”后来,我很久没去了。再后来我家人说,她去世了。我就哭着跑去看她,一张很大的黑白照,一个很大的棺材,然后大家都在哭,那种恐惧,我至今还记得。中间还发生了家里养的狗生病死掉了,小鸡小鸭死掉了。我就哭了一下就忘了。对我最大的打击是我亲眼见证了我爷爷离开人世的那些日子,从自己吃饭到奶奶喂、从自己洗澡到奶奶抹身体,最后饭也吃不下,躺在床上,大口呼吸,时不时发出哀嚎,而我就坐在旁边的桌子上听着、看着、哭着,什么也做不了。他说,“我想活下来。”而我们无能为力。最后,爷爷瞳孔变大,手狠狠地抓紧我,想要说话一个字也说不出,张着嘴。大家开始哭,爷爷走了,那年我高三。第二天,我们头上戴着白色毛巾,一张大大的黑白照片、一个大大的棺材,纸钱......这是我第二次见到了死亡。他们都是活在我的记忆里,在我心目中爷爷是最爱我的。第三次见到了死亡是我继父离开,我看到我妈妈在一个月里从一百多斤变成一个八十多斤的,从坚强到崩溃,最后几乎晕厥过去的场景。在殡仪馆,我见到了所有追悼者的面孔,或是抽烟、或闲话、或是献花,只有妈妈是真的失去丈夫的那种悲痛。我做过很多关于鬼的噩梦,也听过奶奶讲过的很多鬼故事,所以一个人不敢走夜路,不敢睡觉,不敢末班车,不敢看恐怖片,不敢去鬼屋。后来我才知道我是怕死的,尤其是害怕亲人的离开,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不敢承认昨天就是过去,今天就在当下,明天就是未来。这就是原始得深到灵魂深处的叩问,因为恐惧生命的消失,所以假装时间不存在。死亡恐惧,想把自己包括亲人的死亡时间往后推一推,很多事情往后推一推,不要那么急来。所以想要治疗拖延症,一定找到能够拖延自己的终极原因,也就是可以说服自己的观念。这里提到了“观念”,从广义上来说,时间和空间是主观意识,是人类把它按照一分一秒的刻度来划分的。虽然我们有统一的时间刻度,但实际上每个人的时间轨迹是不一样的。比如大人(尤其是成功人士)的时间观念,可以精确到一分钟,始终严格按照日程表来实行,并且时刻有反馈,有效而且充实。小孩的时间观念特别弱,只能分得清上午、中午、下午,通过吃饭时间来确定什么样的时间,他们没有急得要做的事情,没有非做不可的事情,他们做一件事就是开不开心,不会涉及到社会的看法,因为他们还是个孩子。有一点很惭愧的是,我的时间观念跟孩子一样,相对静止,而且做什么事,为什么做,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这个完全没有概念。在可以承受的范围里,我会尽可能的拖延,让暴风雨来的再晚一些。有些人拖延一件事,自然而然是沉迷于另外一件事。比如,三更半夜还不做作业,玩王者荣耀玩了一天。比如,不写文案,拼命地刷抖音、看剧。比如,不想开业绩,一心用聊天软件。.......这好像活在一种永恒和瞬间当中,人在沉溺于一种自己喜欢的状态中,会有某一瞬间时间似乎不存在了,成了永恒。之所以拖延,是因为我们不想学文案、不想写作业、不想做任何事,我们内心深处都想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悠闲自在,并且永恒。所以拖延症,也是很多人对现实的一种反抗,如果不能去打败现实,那就让现实来得晚一些,我不用那么早面对。观念变不了,一切拖延症的方法都是徒劳。要等到哪一天才会改变呢 觉得死亡离我们很近,没有多少时间再浪费了,觉得现实就在那里,怎么逃避也没有用了。找一个活着的意义,可以让自己面对现实、直对死亡,又能积极生活的解释。在精进和拖延之间,我们欠自己一个解剖生命的过程,还有对时间的敬畏。

许褚能与马超大战不分胜负,除许褚外曹营还有谁能敌马超?

马超是三国演义排名前六的猛将,除了吕布、赵云、关羽、张飞、典韦之外就属于马超最厉害了,许褚在三国的排名仅次于马超,两人曾经大战230回合不分胜负,马超打掉了许褚的兵器,许褚也扭断了马超的兵器,双方扯平,要知道许褚在曹操手下可算是排名第一的猛将,与典韦并列第一。

潼关一战,马超打遍曹营无敌手,曹营中第一个敢出手挑战马超的就是于禁,于禁八九个回合败给了马超,接着是张郃,张郃单挑马超20回合再次战败,然后是李通,数个回合被马超刺于马下,不死也残废了,最后是曹洪,曹洪与马超单挑了四五十个回合,也败下阵来。

马超战许褚

与此同时,就连曹操本人也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狼狈逃窜,曹操一生何时受过这种窝囊气,难道曹营将领就真的没有人能打过马超吗?

那么曹操手下除许褚外还有没有将领敢与马超交战的呢?

当然有,除了于禁、张郃、曹洪之外,至少还有六人敢单挑马超,分别是典韦、庞德、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徐晃。

三国武将

1、典韦

潼关之战时典韦早已经去世,不可能与马超交战了,如果典韦在世,以典韦的能力与许褚是旗鼓相当,典韦跟许褚当年也是打了几百个回合不分胜负,所以也能与马超战平,而且典韦的力气非常大,甚至不比许褚少,至少也比马超力气大,与马超这个力量型将领单挑的话,典韦应该略占上风,如果死战不退的话,典韦甚至有可能击败马超,不过那是三百回合之后的事了。

吕布手下的八健将厉害吧,典韦一个人可以打败四个,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个人联手楞是输给了典韦,相比马超一个人战七个并不太知名的将领,算起来还是典韦的技战术有含金量,所以典韦的武艺应该略强于马超。

典韦

2、庞德

这个时候庞德虽然还是马超的部下,但不久的将来就不是,其实庞德的武艺并不逊色马超多少,庞德的武艺略低于典韦、许褚、颜良、文丑,比徐晃、张辽、夏侯渊、夏侯惇略高。

庞德50回合能与许褚战平,30回合能与关平战平,100回合能与关羽战平,还曾数个回合击败了魏延,这样的战绩算起来就是一流武将,尤其是许褚和关羽,庞德是越战越勇,并没有一点认输的样子,而且打下去,短时间内也未必会落败。

如果庞德与马超交手,200回合之内应该是不分胜负的,只是马超贵为庞德的主人,如果不考虑这种关系,马超想要击败庞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两人的武艺应该是平手,但马超应该是略占上风,再打下去的话,庞德落败的可能性增大。

庞德

3、夏侯惇

夏侯惇一直是曹操手下的一员大将,武艺一直不弱,而且勇猛不怕死,算是曹营中除了典韦、许褚之外最有勇气的将领,夏侯惇几乎敢和任何武将交手,无论是谁,比如吕布,夏侯惇曾经跟吕布单挑,虽然数个回合之内被吕布击败,但并不丢人,至少全身而退,还没有受伤。

夏侯惇四五十回合能击败高顺,两次跟关羽数十回合战平,还能跟赵云数个回合打平,夏侯惇武艺并不逊色于曹洪,连曹洪都能跟马超四五回合打成平手,因此夏侯惇如果与马超单挑的话,可以在一百回合之内打成平手,一百回合之外,夏侯惇开始落败。

夏侯惇

4、徐晃

徐晃能跟许褚50回合战平,许褚能跟马超230回合战平,那么至少徐晃能与马超交手50回合不败,徐晃还在襄樊之战中,与关羽80个回合打平了,虽然关羽的右臂无力,但至少结果是两人战平,即使打到100回合也还是不分胜负。

因此徐晃的武力应该是与夏侯惇不相上下,所以徐晃与马超交手的话,可以在一百回合之内打成平手,一百回合之外,徐晃开始落败。

徐晃

5、张辽

张辽与夏侯惇是平手,张辽与张郃打了四五十回合是平手,张辽与太史慈打了七八十回合也是平手,张辽与凌统五十回合是平手,算起来张辽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二流武将,不是太强,也不是太弱,张郃虽然20回合被马超击败,张辽如果与马超交手的话,也应该是差不多的结局,但这也要看张辽的临场发挥,张辽各方面也不比张郃差,虽然张辽与张郃打成平手,但是继续打下去的话,张辽会胜。

张辽的战绩还是比张郃强一些的,乌桓单于踏顿就是被张辽所斩杀,张辽应该略强于张郃,勉强能跟马超交手50回合左右,然后落败。

张辽

6、夏侯渊

夏侯渊作为曹操关中地区的主帅,武力自然不弱,夏侯渊曾经与庞德数个回合打成平手,与黄忠20回合战成平手,黄忠可是五虎将之一,三国名将排名前十,因此夏侯渊的武力实际上并不弱,只是在三国演义中有些低调了,按理说,夏侯渊应该与夏侯惇不相上下,或者稍弱于夏侯惇。

如果夏侯惇都能与马超交手一百回合,那么夏侯渊至少能与马超交手50回合而不败,50回合之后,就开始落败。

《活好:再次爱上这个世界》105岁的宝藏爷爷教你活出全新的自我

工资低人又胖,自信从哪里来?

阿里、B站、京东大厂都裁员了,还敢跳槽吗?

疫情了,业绩越来越难做;

小孩学费又涨了;

...

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但生活一直没有放过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活好这一生,是萦绕在每个人心头最大的问题。

我经常想,如果哪天能有机会和一位健谈且精神矍铄的老人聊天,我一定会抛出这个问题讨教。

我认为,一个人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一定会得到关于人生的最好的答案,但生活中我们鲜有机会能与一个智慧老人聊天。

最近看到《活好:再次爱上这个世界》这本书,我的愿望终于在阅读中实现了。

日野原重明先生在《活好:再次爱上这个世界》这本书中提到,

人这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困难越大,越会发现那个了不起的自己……与苦难相比,得到的喜悦更多。

单单是这一句话,我就已经收获颇多了。

日野原重明先生是日本近代预防医学之父,是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第一人,他扭转了日本人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成人病”的看法,提倡人们注重生活习惯。

日野原重明先生享年105岁,《活好:再次爱上这个世界》这本书是他临终前完成的,包含了先生对年轻人最真挚的爱与期待。

接下来,我就把书中的几个重点与你分享:

01学会了死,就学会了活

对于年轻人来说,死亡太过遥远,虽然知道每天都有人在死去,但很少有人真正思考这件事。

我们避免思考这件事,一方面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避免说或想这种不吉利的事情,一方面是这个问题实在太难,恐怕是剪不断理还乱。

虽然可以逃得了一时,但最后这个问题还是会追上你,总有一个时刻你不得不去面对它。

当被问到,先生活到105岁,难道不怕死吗?

日野原重明先生说:当然是怕死了!……仅仅被你这么一问,我都觉得好害怕……

随即先生又说:既然我们无法摆脱死亡的定数,那就无须再逃避。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一心只盯着死亡,或是假装视而不见、自欺欺人,而应努力让自己拥有的人生充满璀璨的阳光,好好体会死和生互为一体的生活。

有生必然有死,既然注定了无法逃离,最明智的就是面对。

死亡总会来,那现在应该怎样活,明天应该怎样活,是值得思考的。

怕死的并不丢人,重要的是,剩下的时间是否被你珍重起来,明白做些什么才不会浪费生命的一分一秒。

当你懂得了死,也就懂得了活;

当你懂得了死,也就懂得了如何更好地活;

当你懂得了死,也就懂得了活的意义。

02幸福就是遇见未知的自己

毕业后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的十八线小县城?

大城市混了几年都没混出个人样儿来,要不要回家乡?

工作是鸡肋,要不要跳槽?

...

生活总是给我们出很多难题,而让我们一再陷入困局,向左向右,哪里才是对的方向?哪条才是适合我的路?

日野原重明先生说,我还是觉得长寿真是太好了,真是太棒了。长寿才让我有机会在100岁之后,开始了解内心那个真正的自己。

长寿给了人更多的时间,去和自己相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慢慢靠近那个真实的自己。

把时间奉献出来,挑战自己,突破极限,你永远能够发现更好的自己,这是时间的礼物,亦或是生命的礼物。

无论是去大城市闯荡,还是回小县城工作,无论是体验新的岗位,还是继续奋斗,都会遇到很多艰难困苦。

生活中没有一条平行时空让我们去观察如果走上另外一条路会如何,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出选择,并坚定自己的选择,认真走下去。

就算经历艰难,但风雨过后得到的喜悦也更多,不是吗?

03家庭就是围在一起吃饭

爱就是要给她买大房子,

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

爱就是要给父母攒够养老的钱,

...

可是你问过家人吗,他们需要这样的物质,还是需要你的陪伴?

日野原重明先生认为,“家庭是什么”,如果你这样问我,我会说“家庭就是一起围着吃饭”。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每个人都忙忙碌碌,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我们很少有单独的时间陪伴对方。

吃饭时间就是最好的陪伴时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谈论今天的生活,关心对方的心情,还有比这更温暖更幸福的时光吗?

爱,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次饭。如果你爱你的家人,就多花一些时间和他们一起吃饭吧!

04重生就是奉献他人

现在我已经马上40岁了,如果你问我,你羡慕年轻人吗?

我会说,年轻就是优势,但我已经年轻过了,现在我最大的财富就是成熟。

现在回想起我二十几岁的时候,脑海中只闪过一句:往事不堪回首,那时我真是蠢啊!办了很多傻事,而且蠢不自知。

(别等了,我永远都不会对别人说我做过什么蠢事,哈哈哈...)

26岁的大侄女还没有男朋友,一个人也很嗨,逛街、美容、养猫...每天一副“我是小公主”的样子。

我对她说,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长辈劝婚,但结婚生子,确实能让一个人重生。

尤其是做了父母之后,当你忘掉自己,对他人负责,那么你才会获得新生,过上真正的生活。

日野原重明先生经历过“淀号”劫机,当他被解救,再次踏上土地的时候,他和妻子相拥而泣并决定:

生命已经不再只属于我们,从此不能再仅仅为自己而活,要用余生回报他人。

先生一直在救治他人的工作岗位上73年,直到去世前的前1个月还替别人看病,一生都在服务他人。

人只有舍得舍去自己,才能获得重生。

我们虽然不会做出先生那么伟大的事情,但在自己的小家庭之内,为家人负责,扛起家庭的担子,是一个人成熟的开始。

当你只想索取、获得、占有的时候,就要反思,怎样才能让自己重生,获得爱与奉献的格局。

写在最后

歌曲《苦乐年华》中唱到: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

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

人生这个话题永远都说不完,说不透,似乎再怎么学习和研究都不为过。

日野原重明先生在《活好:再次爱上这个世界》这本书中,把关于爱、朋友、亲人、教育孩子、挑战自己、运气...都做了细致地分析。

仔细聆听,一定会收获很多。

名著《老人与海》的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名著《老人与海》的观后感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著《老人与海》的观后感3篇1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当你阅读一本书时,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了那个书中所构想的世界

名著《老人与海》的观后感3篇2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文学巨匠海明威的文学巨著《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至理名言,这条格言陪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伴着人类度过了无数艰难的时刻,毫不夸张的说,这句话一直是鼓舞着人们勇往直前的不懈动力。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圣地亚哥和一位名叫马洛林的小男孩成为了忘年之交,在历经八十四天还没有捕到鱼之后,两人毅然决然的相约出海。出海那天天气很不错,而苍天也很眷顾他们,两人很容易就钓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两人原以为他们能就此返航龙龙,可不幸的是,他们捕获的大鱼引来了鲨鱼的围击,凶狠庞大的鲨鱼一直在猛烈进攻,似乎在逼迫着,威胁着圣地亚哥放弃这条大鱼。不过圣地亚哥也不是一个懦夫,身处危险之中,面对巨大威胁,面临死亡气息,这位老渔夫一直在顽强抵抗着。尽管最后那条肥大鲜美的大鱼被鲨鱼啃食破坏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圣地亚哥也没有放弃轻易放弃这条来之不易的大鱼。

读完这篇小说后,我的感触颇深,尤其是那一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紧紧牵动着我的心,而圣地亚哥那临危不惧,无谓抗争,永不言败,永不言弃的精神更是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启迪着我,教育着我,指导着我,鼓励着我。

人类很伟大,很坚强,很有潜力,很有毅力;但是人类又好渺小,好脆弱,好容易言败,好容易妥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身处困境时,觉得害怕并不丢人,感觉恐惧也并不失常,但是我们一旦有了放弃的念头,有了逃避的想法,有了妥协的行为,那就是胆小鬼的表现了,那样只会让人寒心,让人小看,让人唾弃,让人远离。

人生在世,还是需要一点傲气,需要一些傲骨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自强自信,无惧无畏,那才是真英雄,真本色!但要是自暴自弃,贪生怕死,畏手畏脚,胆小怕事,那就只会招致失败,只会深陷深渊,得不到尊敬,得不到尊重,得不到成功,得不到救赎。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遇到鲨鱼时,勇敢捍卫自己的马林鱼;但愿每个人都能在陷入困境时,大胆对抗黑暗的爪牙;也愿我们在人生征途中,能够一直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着,坚持着!

名著《老人与海》的观后感3篇3 《老人与海》主要讲的是关于一个老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圣地亚哥在84天里都没有捕到鱼,认为“倒了血霉”,而别的渔夫都把他看成失败者。这个失败者消瘦又憔悴,手上有刻得很深的伤疤。他没钱买吃的,只得依靠那个孩子给他送来一些度日。但是在第85天,圣地亚哥下定决心驶向远方去钓大鱼。他如愿地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是,这条马林鱼太大了!明知道对方力量比他要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我跟你奉陪到底,”老人说,“因为当渔夫,正是我生来该干的行当。”当鲨鱼来袭时,他用所有可能的东西赶走鲨鱼,尽管鱼肉都被吃光了。最后回到老人家乡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漂亮、光滑的鱼骨。

老人的意志多么坚强!在看到圣地亚哥捕捉大马林鱼时,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圣地亚哥的手破了,可是他还是在拉绳子,拉个三天三夜。最后,圣地亚哥终于把它杀死了。这需要多么大毅力啊!鱼捕捉到了,死了,但是鲨鱼却来抢肉吃了。在这么大的危险面前,老人没有放弃保护鱼儿,顽强地与大鲨鱼作斗争!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想想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次因为小小的原因而半途而废啊!每个周末,妈妈给我们姐妹俩分配任务。而我们姐妹俩都是没有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做完。我们整理书架,理到一半就不理了;有几次洗碗,洗着洗着就不洗了;傍晚擦地板,擦着几下发现了一个棋盒,我们就下棋了……太累了、太油了、太麻烦或发现好玩的东西了,都成为我们没有完成一件事情的理由!

好习惯从小培养,我们要向圣地亚哥老人学习,学习他做事坚持不懈的精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7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