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哐!哐!祠堂门口传来三声锣响。
赵家村的当家男人们陆续走进祠堂的正庭。赵富贵站在供桌前,对大家挥挥手,说有个事和大伙儿商量。人群安静下来。
赵富贵问:在赵家村,谁是第一大姓 ——当然是我们赵姓,这还用问吗 人群里嬉笑。
赵富贵又问:如果别的姓爬到我们头上,怎么办 ——把龟儿子摔下来吃屎!有人喊道。许多人附和,对!摔下来!摔下来!
赵富贵趁热打铁:赵家村有三大姓,现在王姓和刘姓都在重修族谱,我们赵姓不能落后于他们,不能让他们笑话我赵姓无能!
生产队长赵有理喊道:村长说得有理!我们百家姓第一姓没修谱,他妈的倒先修了!
人们的情绪沸腾起来——
我们也修!快点修!
对,要修得比他们更好!
就他们那怂样,还敢爬到我们头上 坚决修!
于是事情很快确定下来:续修族谱,将赵姓后人名单录入。
根据录入人数,每家出钱不同。大家合议结果:一个名字一百元,族中贤达,若要多加笔墨流传后世,还需另加费用。绝大多数族人是平常人家,同根同脉,希望家族传承有序,所以只求自己的名字写在家谱上,并无什么荣耀值得传世。
家谱编纂工作顺利开展。整个赵家村的人都关心这件大事。每每闲谈,总感叹哪一辈出了状元,哪一支出了朝廷大官,哪一房中了几位进士……说到现时,便又感慨,谁的儿子考上重点大学,相当于进士了;谁的女儿嫁了大官,这要是搁古时候就是诰命夫人;又谁谁是博士后,这就是状元啊!
赵富贵在赵家村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当初修祠堂,是他领头筹办的,从选址、筹款到修建,他全程指挥,村长兼族长。用他的话说,我为全族人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百家姓首姓族谱编修委员会”的筹备、编修人员选定以及办公经费都是他操办的,甚至连这个名字也是他的创意,他嫌“赵姓家谱编修”太平常。当时,首席编委赵老先生一听,竖起了大拇指,一连用了好几个惊叹:乖乖隆滴咚!有水平啊!如此一改,气派大多了!村长就是村长,见过大世面!
这见过大世面的人,当然要在家谱上留下点什么。赵家的老祖宗曾立下族规:凡我族中贤达、光耀祖宗者,不论贫富,不论男女,均可记入族谱,传之后世。
虽然,族谱不为生者立传。编委们一致认为,赵村长不仅是地方贤达,而且为当地赵姓最高行政长官,理应在家谱上书写一笔。赵家村的老少爷们也认为,赵富贵家是第一个应该上族谱的,就冲他想出了这么高大上的名字,把老王家、老刘家的气势比下去了,让全体老赵家的人特别有面子。
于是,赵老先生斟酌片刻,写下:赵世福,……,生有二子一女,长子富贵为村长,乃当地贤达,急公好义,带领族人重建祠堂、编修族谱,……云云。赵富贵一看,不但自己的声誉能够远播后世,而且连生前被人瞧不起的父母也被写得高大起来。他觉得自己重振了家声,为父母增光,值得为子孙后代景仰。
回去的路上,赵富贵越想越觉得自己是赵姓的正统,是赵匡胤的嫡系子孙。他甚至拿自己和那位老祖宗对比,越比较越觉得相像,都是草头山拉大旗出人头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草根逆袭成功。他越想越高兴,回家立即给村里的会计打电话:老四,马上给族谱委员会送两千块钱,捐赠人写上我的名字。赵老四在电话那头“嗯嗯”答应着,小心地问:村长,账目上怎么写合适 赵富贵想了想,说,“就写:镇领导视察接待费用。”
老四送来两千元,交给管账的赵一筒。老四走后,赵一筒笑着说:平时只进不出的村长这回这么大方,没想到啊!赵老先生意味深长地摇了摇头,接着狡黠地笑了:真正大方的主快要现身了,你等着看吧!
这说的是谁呢 不用问,赵一筒也知道。
赵大头是赵家村的名人,连赵富贵也巴结他三分。
他的房子矗立在村头的公路边,三层小楼,罗马柱,雕花窗,红瓦白墙,绿树掩映,院门深锁。赵家村的人说不惯“别墅”,都说这是赵大头的小洋楼。小洋楼平时无人居住,它的作用是:回来过年住,也就住个二十来天吧。
说起赵大头,村里人没有不羡慕的。小学念了三年,最高学历是一年级。在一次板演13+5=18,5+13= 时,赵大头在黑板前掰着手指算,怎么掰手指也不够。正在着急冒汗、快要憋出尿的时候,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怒喝一声“赵有才!你猪脑子啊 ”一棍子打在他的屁股上,惊吓之下,尿了一裤子。他又怕又羞,站在讲台上哇哇大哭起来。
第二天去上学,男生一齐喊:赵大头,赵大头,打得屁滚尿也流,脑子不够用,只好掰指头!赵大头把书包一扔,冲上去就打,把其中的一个三年级男生门牙打掉。看到他一嘴的血沫子,大头吓得掉头就往家跑,从此再也不愿上学,他老子打断一根榆树棍,也没能把他打进学堂门。
赵大头十五岁便跟着师傅学瓦匠,从拎水泥桶到拌水泥浆,从砌砖拉线到上梁盖瓦,老老实实干了十年。他终于能够独自盖房、熬成师傅的时候,正好城里的建筑公司经理来招建筑工,他第一个报名。经理说,一星期之内你要是能招满二十个建筑工,这二十人的队长就给你当。他连夜张罗,三天之后,带着二十多人跟着经理开往省会,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大城市。
苦干了三个月。签名领钱的时候,他郑重地改写了名字:赵有财。他想:才顶个屁用!老子要发财!虽然小学一年级水平,他对“才”和“财”的理解却很透彻。
他从一个小队长干到小包工头,再干到大包工头,也用了十年时间。不过这一次,他的腰包越鼓越大,像滚雪球一样,大到他自己都吃惊。有一天,他忽然琢磨:我要弄顶高帽子戴在头上。于是组建公司,盘下办公大楼,招聘美女大学生做秘书,高薪聘请办公室主任,要求是研究生学历。他自封董事长,名片上郝然印着:百斯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有财。当然,这“百斯特”是那位办公室主任的点子,他说用英文名洋气,中国人才服气,比用“财”啊“发”啊的大气。
赵大头对这气那气的不在乎,他咕哝一句,“洋气有个屌用,有钱才硬气!”
硬气了的赵有财回乡第一件事就是:将他的三任一年级老师共六位一起请到县城最豪华的酒店。敬酒的时候,那位当年揍他屁股的老师一脸羞愧,连连说道:没看出来,没看出来啊!当年是我眼拙,竟然没看出你赵有才是个人才!
他做的第二件事是:在赵家村盖一栋别墅,气势远远超过赵富贵家的高门大院。不就是花钱嘛,怎么气派怎么来。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他的别墅如果说有特色,那就是大杂烩。不过,赵家村的人看着新奇:我滴个乖乖!好大的气派!
当然,他们觉得最新奇的还是赵大头的女秘书:这么漂亮的女人,听说还是大学生啰!
自从赵大头做了这两件事后,赵家村的男女老少都知道他发大财了,成了一个大人物。闲谈之中,人们常说:现在念书没用,认两字就行。你看人家赵大头是个小学生,睡着大学生,管着研究生,有钱能使鬼推磨。
赵家村的辍学少年越来越多,父母把他们送给赵大头的时候,总是一脸讨好地说:他叔!孩子交给你管教,肯定能成人,我们放心!
其实,他们心里却揣着另一个打算:将来,咱儿子也要像你一样发大财!
这些年,赵家村以出产农民工而远近闻名。一批批的青壮年劳力,被赵大头输送到四面八方的建筑工地。虽然,村里的楼房越盖越多。可是,再也没能出现第二个赵大头。
赵大头到达祠堂的时候,正好赵富贵也在。他先是甩给赵富贵一包中华,然后从烟盒里抽出一支又长又细的烟叼上。赵富贵喜滋滋地接住,赶紧打火,给大头点着,一面寒暄。大头给大伙挨个敬了一圈烟后,从秘书手里拿过一个包,取出一大扎钞票,往桌上一码,高声笑着说:这是五万块钱,捐给修谱用,是我作为赵氏子孙的一点心意。
赵一筒眼珠子瞪得老大。赵富贵脸色一下子变白了。赵老先生推了推快掉下来的老花镜,压抑住激动,“有财啊!你真是为祖上增光,是我们赵家村的荣耀!”
那天,赵大头带着十二分满意离开祠堂。为了对得起他那一叠叠厚厚的心意,修他那一支家谱时,赵老先生浓墨重彩,足足写了两页。相比之下,赵富贵家没法跟他家比。
坐在宝马车上,赵大头眯着眼,心里在笑:赵远啊赵远,你小子有才算个球!我有财照样留名后世。
赵远是谁 是赵老伯的小儿子,他当年的同桌。他的笨陪衬着赵远的聪明,那时老师常说,“赵有才,你看看人家赵远!”
吃过中饭,赵老伯走进祠堂,将一叠钞票放在修谱委员会的桌子上。老人一个人住在村尾,平时难得看到他。赵老先生请他坐下,“世坤兄弟,是为修谱的事吧 这些钱多了,你只要交份子钱,我保准给你家写好。”
要说这赵家村的书香之家,赵世坤弟兄这一门当之无愧。他教了一辈子书,为人诚厚。退休后在家种田,儿子屡次劝说,也不愿去大城市享福。大儿子北大博士,小儿子科大博士,现在都是科研人才,四里八乡传为美谈。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后代,当然应该在族谱上留名。赵老先生打心底佩服,正在想着如何写好,赵世坤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展开,递给他,“谢谢老先生!我已经写好了,您老先看看再说。”
老先生一看,上面写道——
赵传高、夏桂花生育五男二女,成年四人。女世宝嫁后病故。子世坤、世民、世友成家。解放初家贫寒,宝、坤、民不能读书。高清海老师数次力劝二老给孩子上学,并说:“不收学杂费,农忙劳动,缺课师补。”二老感激,嘱咐:“穷要立志,学要刻苦,为人忠厚,有恩必报。”姐弟三人夜以继日,勤学勤劳不息。
后来,二老生病。世坤上了师范,世民聪明,但要养家,不能再读,世友尚小。
二老遗训:“你们今后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坤、民、友谨记。二老孙子辈九人(每家三人)都上了大学,分别在县城、省城、首都工作;重孙辈各在当地学校亦名列前茅。二老倘知,定会含笑九泉。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后人,我们要传承家风,教育后代:勤奋读书,志存高远,成才报国;扶危济困,多行善事,以德报恩。
赵老先生看完,很是感动:世坤啊,说实话你比我写得好!给恩人留名后世,为子孙传承家风,眼界如此之高,出乎老朽意料之外啊!只是——
赵老伯连忙说,“我知道您的难处:族谱不为外姓人留名。我拿五千块钱为高清海老师留名,也是希望后代子孙不忘做人根本。”
“只是你两个儿子的成就——不应该好好写写吗 ”
“感谢老先生美意!他们即便有一点成就,也应该由后代叙说。”
……
那天晚上,赵老伯睡得从未有过的踏实。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少时的他,背着那个蓝色的破书包,正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前面有个模糊的人影在呼唤他。原来是高老师!
“高老师!高老师!你等等我——”忽然脚下一滑,他醒了。
窗外,黎明的曙光正在破云而出。
大部分家族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修谱,确定的记下,不确定的,要么标明“此处存疑、待考证”,要么暂时不载入谱中。当然,也有一些家族,延续修谱陋习,对历史和传说疏于甄别。
因交通信息和文化水平等因素制约,古代家谱存在着很多失实欠缺之处,在族谱中夸大事实屡见不鲜。这种行为,往往使族谱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以至于族谱成为“最不可信的史书”。具体分析如下:
一、攀附
古代封建的门阀思想,导致攀附祖先现象非常普遍。
例如很多李氏族谱都喜欢攀附唐太宗李世民或李唐宗室为先祖。江西两支李氏家族的族谱,一份记载着的先祖既是滕王李元婴,又是西平王忠武王李晟;一份记载着的先祖既是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又是德宗时的太尉西平王李晟。这几个李氏人物的世系现今早已经明确,毫无隶属关系。由此可知,这完全是两份自相矛盾的宗谱。
二、联宗
联宗是指同姓不同宗的人或家族联合成一个宗族。
这种现象也是非常普遍,往往是这两支不同的分支来往密切或者有过团结互助的经历,从而产生联宗联谱,瞎编出一个共同的祖先来,记录在同一套族谱里。
三、讹传
每个家族都有一些家族渊源、家族名人的口传讯息,但往往众说纷纭。
因年代久远,很多人物、事迹不可考证,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并在谱牒中加以反映。
四、占乩
因先祖名讳及生卒年失考,采用神占的现象来补救。
这也是修谱时的一个比较多见的陋习。
五、编造
编造也是古代修谱中一种常见的陋习,往往见于序文及人物像。
一般族谱开头总是有几篇名人所撰的谱序,但很多谱序的作者生活的年代与写谱序的时间对不上号,或者根本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不上。这往往就是谱序造假所露的破绽。
至于人物像的编造,更是普遍。往往因为很多祖先画像已经难以求得,为了装装门面就请修谱匠人造个始祖像出来,以至于出现张冠李戴,唐人宋服。
宗谱是反映家族历史的史书,而历史必须严谨,实事求是。
家谱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编造、占乩等手段为后代的考证制造了很大的障碍,显而易见的错误也令他们的后代无所适从。
甚至在出土墓志铭、发现文集等有效资料时,都会因以前编造的记载而感到一头雾水。
修谱不易,有些情况缺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在一般本族人中是不会故意伪造的。家谱关乎家族,更关乎史实。
有些家族因为年代久远,以讹传讹;
族谱破损,材料不全;
修谱者文化水平所限,无法辨别真伪;
有些联宗合谱,弱势家族归附邻近名门望族;
有些谱匠伪造,大量攀附名人多是谱匠所为。
总之,在当今修谱时,理应加以认真考证,把历史真实的学术价值与"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
“修谱王”是家谱国际自主研发的一款专业PC修谱续谱软件,采用人性化设计思路,改变了家谱录入繁琐、复杂的现状。允许多人同时登录,一个页面完成个人及亲属所有信息的录入。世系关系轻松查询,导出版式任意选择。家谱数据云储存,与手机APP互联互通。
2. 功能特色
1)操作界面简约、实用:人性化设计,排除了过于繁琐的功能,流畅大气,易学易会
2)单页面完成所有信息录入:一个页面可完成个人全部信息的录入及亲属所有信息录入。
3)多位工作人员同时录入:一个账号,可供多人同时登录,分别录入世系图、世系传,大大提高效率。
4)与手机APP互通互联:增修纠错随时进行,与认亲APP数据同步,修谱续谱不受距离限制。
5)世系关系轻松查询:可以非常快捷的查询五代世系图,清晰明了。
6)数据云存储,安全加密:授权登录,所有资料存储在云服务器中,除非本姓氏授权,否则外人无法查阅。
7)方便预览:录入结果预览方便,便于掌握录入进度。
8)导出版式任意选择:欧式苏式,左开式右开式,多种版式可供选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6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地震
下一篇: 有些东西,只适合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