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问了不白问——到底怎么做?

食养人 2023-07-20 02:20:44

这学期期中考试阅卷,一位数学老师在批改其中一道大题时,看见答题错误,正准备给零分,看见旁边有一句给老师的“忠言”:我即使得零分,也不会伤害老师!数学老师怔了一下,想了想还是批0分,然后在这句话后面也写了一句:我代表所有的老师感谢你!

有必要交代一下相关背景,湖南沅江弑师案在此不久前发生。此学生想必是心有所感、意有所指,在考场上玩一下文字游戏。试试老师的心理承受力 还是向老师表决心 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位数学老师的回复。

我代表所有的老师感谢你!——我给你零分,感谢你的理解!感谢你们手下留情 感谢你们不杀之恩

身为一名教师,我能够理解这句话,不是讥诮,不是玩文字游戏,更不是感动,幽默里透着一份沉重、一种无奈。

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设防,老师与学生之间不设防。父母对熊孩子头疼 ,老师对熊学生也头疼。父母子女之间有矛盾和冲突,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不可避免。

面对自己的学生,我们怎么提防 如果对自己的学生要提防,我们怎么能教学 如果一边教学一边提防,教育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们只有不设防,我们只有敞开自己。正因为如此,一旦伤害发生,学生总能“正中靶心”不是拳打掌掴教师,就是致命伤害。每一次诸如此类的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在痛惜之余,总是从各个层面挖掘事件的深层原因,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乃至于教育体制的等等。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是的,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体制也许都有原因。可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今天的教育面临着如此的尴尬——难道育的不是人

人性里的贪婪被鼓动起来,人性里其余的恶也随之而来。教育本来为人性筑一道屏障,如今也沦为实用主义的工具,为社会培养的是自私冷漠的粗糙产品和精致的利己主义产品。——很多只是“产品”,而非“人”。

朱光潜先生曾说: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而这个“美化”、“净化”的过程,正是教育要承担的首要任务。

首先,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从容缓慢、浸润式的,是一个春风化雨、继而润泽万物的过程。教育固然有功利性、实用性的需求,可是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和纵容教育的功利化。为长远计,不能让教育变成流水线、模式化生产“产品”,而要把人培育得更像人。

怎么做 教育应该培养做人的根基,要育人性。

人心里的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属性——人性是显性,兽性是隐性。二者此消彼长,而教育的根本便是:帮助每个成长中的个体培育人性,从而远离兽性。医学养护人的身体,教育培育人的精神,法律限制人行为的底线。围绕着人的塑造,我们不能不说到这几种职业,医生、教师和法律人士,他们是工匠,每天做着具体的塑造人的工作。如果把这种塑造比作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的话,那么中小学教师无疑做的是工程中最基础的部分。

在这个基础工程里,教是过程,育是目标。教的过程从容不迫,育的结果才能瓜熟蒂落。

其次,教育的过程必须是丰富而细致的体验、是汲取养分的过程。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培育人性的丰富养分。文学、艺术、科学等等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给养,共同滋养着人的精神,而不能是实用主义的割裂。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成了什么 基本上沦为各种考试的手段,是分数的奴隶,是名利场上戏剧的开演。学语文不是为了汲取文学的养分,而是为了150分的巨大分值;背诗词古文,不是享受文字之美,而是从文字里榨取分数。

文学之于学生,感觉除了考试便无用处;学生的美育几乎荒芜,学生的德育很多是空洞说教。他们一旦不需要考试,会远离书籍。你看看如今,有多少人看文学书籍 在当下的中国,文学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迎合人性的暗,各种肤浅和庸俗的东西纷纷登场,占据了文学美学的阵地,人性里的恶一点点在膨胀。

育人性应该从小开始。注重人文教育,点拨孩子心里那盏善的灯。不要用那些套话和政治化的语言作为他们的教育素材,要让他们从小亲近文学艺术,不能把语文变成纯粹的考试工具;要贴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微小处着手,让教育提供“润物细无声”的美和给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文素养。

育人性要贯彻始终。不能因为中考或高考是指挥棒,就割裂了教育。任何一种考试制度都有其利弊,而目前的考试制度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无法用更合适的制度来替代它。毫无疑问,这个制度有许多需要完善的方面,但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不能把所有的教育弊端都归责于这个考试制度。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好比驾驭一辆马车,目的地不由我们决定,但是选择的路线可以。一路上何处悠闲、何处疾驰,我们完全可以决定。又何苦一头钻进考试的罗网,把学生这匹马赶得疲于应付,困于网中。老师和学生一旦变成了分数的奴隶,人性很容易异化。“多得一分,干掉千人!”颇有一种血雨腥风的江湖场面,令人想到剑客的无情和冷漠,滴血的刀剑、阴损的过招、你死我活的结果……。如果这就是教育追求的目标,那么一系列的教育悲剧出现也就不足为怪。比如,教师的教育措施急迫果断甚至是武断,有些学生对学习和老师的反感从小学至中学一点点累积,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往往毫无先兆地爆发。于是,这个时候人们震惊“怎么会这样 !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其实,并非毫无先兆,只是我们一直无视而已!

中小学教育之所以为基础,乃是人生的开端,培育人性、汲取知识养分为学生的一生打下基础。有了完善的人性,才能形成良好的人品,进而形成优秀的人格,今后才能在是是非非的大潮中安之若泰,才能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从容淡定。

我们每个人要问问自己“到底怎么做 ”家长、学生、教师要反思,教育专家与教育部门要反思,我们这个社会更要反思。我们不仅反思,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所行动,每一方都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问了这个问题,就没白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5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