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重游母校

佩兰 2023-07-20 02:05:53

请点上方蓝字关注我

(一)

昨天我们去看了母校——矾中。

母校的印象,定格在我三十年前的记忆里,就像一帧黑白老照片,凝视着它,心底有温暖和伤感涌动。一直以来,我不想触动它,触动那根记忆的弦,我们最好的年华曾经在那根弦上流淌过、跳跃过美妙的音符。

一位老同学从遥远的北地回来,老夫聊发少年狂,于是便重走母校。

粗重的雨点抽打着,雨刷来来回回的摇动,我开着车行走在去矾山的路上。

这条路,三十年前我走了无数遍,每一块田野、每一个山坳我都熟悉。家在圩区的我在几十里外的高中上学,每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拎着空空的咸菜缸子、书包里照例揣着两本书,满怀希望地奔走在山路上。土路上三三两两的学生,都如我一样,吃了一周的咸菜后,此时肚子里已无半滴油水,无数条馋虫正在啃噬着,家在那一刻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饱餐一顿,吃上母亲给自己准备好的小灶——多加了一勺猪油的青菜、白色松软的米饭,甚至有一碗炖蛋。拖开锅盖,运气好的话,偶尔菜碗边还留着两块腊肉或咸鸭,那真是一阵狂喜(写下这些字的时候,我的味觉又复活了)!

少年的天性就是快乐。回头看那个时候真是苦,可当时没有感觉那是苦,觉得那就是生活,生活就该是那个样子。生活灰白的底色上偶尔涂抹一下色彩,日子便鲜活起来,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星期天的午后,无限满足地回味着中饭的美味,沉甸甸的咸菜缸子在网兜里晃悠着,疾步走在回校的路上,一周的思念和渴望有了归宿,心里却隐隐地有些不安——书包里的那两本书打开了书页,在母亲的眼里闪烁着神圣的光辉,无数次充当了我勤奋的道具,赚取了家里有限的油水。

雨还在下,思绪就像眼前的景物一排排地涌来,又一排排地退后。

前面应该到了那个最高的山岭了吧 那一年正月开学,我挑着担子,一头是书包和棉被,一头是半蛇皮袋大米。气喘吁吁的爬上山岭,强劲的北风裹着我的行李,将我吹得连连趔趄,我拼命地稳住脚步。又一阵风旋过,行李挟着我在风中打转,我一下子跌倒了,坚硬的石粒嵌入手掌,疼得龇牙咧嘴爬起来,将被子夹在腋下,挑着担子继续逆风而行。

眼前的公路平坦,印象中的那道山岭哪里去了呢

(二)

因为修路,我们的车绕行。老朱同学熟谙本乡,我跟着他的车在小路上盘旋,忽然觉得这里一切都是陌生的。车行至母校附近时,迎面而来的那座山带回了那熟悉和亲近的感觉。

那座山,曾经是我们逃学的乐园。

我学的是文科。那个时候,学校的教育多是散养式的。语、数、英老师的课不敢不听,政、史、地我常逃课。每次邀上两三个人,手里卷着一本书,溜到山上,一开始正儿八经的,各自靠着一棵树默默看书。不大一会,其中的一人就会说一句闲话,另一人接上话头,我忍无可忍之后也愉快地加入。那时候怎么有那么多的话想说,其实都是一些废话,什么内容全无印象,只记得几个疯丫头都是话痨,都高兴,手里的那本书都卷得起了毛。可是吃饭的时候,还是有一丝愧疚,于是下定决心,下一次要好好看书。至于下一次,很快又重叠了上一次。

其实,我们这些女生还算乖学生。

男生们喜欢看电影,晚自习他们常常溜出去,跑到矾山镇上去看电影。有时候,他们还“打草搂兔子”——顺带摸瓜摘豆,填饱一下肚皮。常有附近的农民来学校声泪控诉,我估计那些偷瓜的同学心里也不好受,但是肚子不争气,饿啊!有一次,几个男生偷西瓜,事情闹大了。可能是那看瓜人太精,在该睡的时候没睡,他没想到斗智斗勇遇到了高手,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二天,惊动了派出所,查了一番,好像也不了了之。

说实在的,那个时候真饿!男生更是饿得慌,没有人上纲上线,将这种小偷行为视为可耻。甚至连学校也是宽容的:你这群犊子,别让人逮住就行!

(三)

进了校园,才发现变化巨大。

以前,校门是石块砌的两个墙垛,既无门,也无栏。石块垒就的院墙低矮、断断续续,我们经常拿那些豁口练习跳高。可是现在,气派的大门,高大漂亮的围墙,教学大楼威严地矗立着,一栋栋楼房点缀在竹林和树丛中,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来之前,我就有了心理预设——哪怕面目全非,只想在旧址上走走,找找当年的感觉。

现在的食堂建立在当年食堂的旧址上,站在此地,我仿佛看见十七岁的自己拿着饭缸,从那一级级台阶跑下来,奔向食堂门前的一排饭桶。去迟了饭打完了,那就只能饿肚子,或者回寝室就着开水吃咸菜来充饥。有一次早饭,饭桶里的粥全是煤油味,高三男生们集体“罢吃”,在食堂门前站成一片,拿着勺子敲着饭缸,表示抗议。

以前的男生宿舍是一排平房,现在是学生公寓楼。门前的池塘还在,不过好看多了,砌了石阶围了栏杆,不似以前,男生们蹲在池塘前吃饭,心里还在盘算着怎么将池塘里的鹅鸭引过来。据同行的老朱同学说,他就偷过老鹅,而且是校长家养的鹅。那时,校长的女儿就在我们班,老朱还请她吃了一块,她愣是不知道吃的是自家的。

女生宿舍留给我的回忆最多。有一天雨夜,附近的一个疯子跑到女生宿舍,当时一个女生正在用功看书,蜡烛的亮光吸引了疯子,他将一只泥巴糊满的手臂伸进了窗棂里,去抓那个女生。女孩惊叫一声,吹灭了蜡烛。疯子一个个寝室敲门,女生们吓得躲在门后,抵着门。那门是薄薄的木板,吱吱呀呀的,一用劲就能推倒。疯子发现推不开门,疯性发作,用拳头猛击,我们的门板被他击碎,大家又用脸盆堵住。女生们发出凄厉的喊叫,大声呼喊本班男生的名字,几个住在教室里的男生在睡梦里惊醒,举着板凳跑来,将疯子制服,上演了英雄救美。

如今,这儿是一片荒草,我只能想象一下当年宿舍的位置。

(四)

无处不是旧貌换新颜。

男生宿舍后面的山坡上是操场,以前是推平的土坷垃地面,只有篮球架,使它看起来有点操场的样子。我记得三年里,我只投篮进一个球,算是没有留下空白吧!

现在它还是操场,可是鸟枪换炮,塑胶跑道,人工草地,宽敞大气。我们拍照留念,校园变得美丽了,我们这些曾经的学子也为它高兴。进步是趋势,那些旧日的痕迹只能储存在记忆里了。

可是,我还是想找出一点旧日的痕迹,让时光有个见证。

以前的图书室,似乎还保留着旧有的格局,可近看,房子也是翻新的。我的目光在竹林里穿行,在每一个建筑物之间逡巡,就在我几近失望之时,忽然那一片树林进入了我的眼帘。

那是一片水杉树,林子不大,在食堂的旁边,以前离我们教室很近。我对这树林的印象很深,说起来和一个男同学有关。我们班的那位同学早读有一个习惯——大声朗读和背诵。他不是一般的大声,声若洪钟,势如破竹,气势磅礴,压倒了所有的朗读声。偏偏我早读喜欢静静地看,嘴唇微动,边读边思考。他呢,一旦进入状态,便会旁若无人,沉醉其中。

我们是两个极端。我就想,这么吼他不饿吗 我不记得是否抗议过,反正他后来就出去早读,就在那片树林里,依然听得见!几年前,我曾经开玩笑说,当年整个学校就听见你一个人的读书声。

这片树林还在,让我惊喜。水杉树少了许多,可是挺立的每一棵树,都有岁月刻下的痕迹。我默默地伫立着、凝视着,那一刻,我恍惚找回了从前。

我们的青葱岁月啊!早已镌刻在这些树的年轮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5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