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
题记:旅行并不能改变我的生活,却能够影响我对生活的态度。
暑假,云南之行给我最初的触动不是风景,而是这片土地所蕴藏的顽强生命力。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我的印象里凶险、奔放,然而当你真正俯瞰“三江并流”时,你无法相信眼前,由北向南并流,阳光下像三个安静的男孩。我甚至疑问:这就是那三条著名的河流 带着疑问一路行至虎跳峡,我被眼前的气势慑服,之前平缓的水流在此狭窄、落差巨大的峡谷间,如万马奔腾,跳跃、冲撞、势不可挡;又如无数怒狮嘶吼着、撕扯着,浑浊的浪涛顷刻碎裂。
虎跳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一只猛虎仿佛从眼前掠过。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凶险的地貌,崇山峻岭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在山谷间穿行,时而恬静,时而跳跃,平缓处貌不惊人、随遇而安,激荡处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河流的生命力就在与恶劣环境的搏击中迸发。这是一种原始野性的美,赋予了这片土地顽强的生命。
在虎跳峡,峡谷陡峭,两岸绝壁的岩缝里却生长着树木、灌木和杂草。有的树木粗壮,扎根于岩石之下的深土,日复一日,从石缝里挣扎出勃勃生机。我看到了一棵树化石,那么巨大的树干,很难想象曾经在这些坚硬的岩石上生长、矗立,最后又以树的姿态化为石头,和这些激发它生命力的岩石躺在一起,见证着岁月的沧桑、生命的轮回。
树化石
就连那些小树、小草也在不懈努力。有一棵树生长在栈道中间,挡住人们的路径,被拦腰折断,它的树冠被扭到了一边,只有树皮还在折断处连着,可是这棵树竟然活下来,看到它绿意葱茏,再看它“身首异处”的样子,我不禁惊叹:这里的生命如此顽强!我的镜头还捕捉到一棵小小的仙人掌,它生长在一块从峭壁突兀而出的岩石顶端,根紧抓在石上,没有大地的给养,叶伸展在空中,山风吹打它,暴雨冲刷它,依然挺立在岩端。
踏上了这片土地,我才读懂了云南。那一幅幅画面:攀岩越岭的采药人,山坳里耕种的农人,纺线织布的妇女,背着土豆上学的孩子……,在我的眼前立体起来。这些大山里的人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向穷山恶水讨生活,一代代的繁衍生息,生命的意志从不曾屈服。
雨中的蓝月谷
这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大自然给予她生存的挑战与磨难,也给予她丰厚的馈赠。玉龙雪山静若处子,被云雾缠绕。时雨时晴中,蓝月谷别有一种风情,光影变幻,让你惊艳;置身香格里拉,犹如人间仙境。碧绿的草甸点缀着丛丛黄色、紫罗兰色的花,牦牛在悠闲地啃草,小巧的松鼠在草地上嬉戏,肃穆的树林、澄碧的湖水和蓝天白云相望。让你觉得,这里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香格里拉的草甸
云南美在变化万千的景色,也在其悠久的人文之美。
丽江古城、拉市海、玉龙雪山、香格里拉、苍山洱海、大理古城,一路行来我们沉浸于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更叹服云南先民们的智慧。建筑、雕刻(石雕、木雕)有徽派韵味,而藏族民居、彝族村寨杂然其中,与大山、河流、云雾、蓝天和谐统一;丽江古城石巷密如蛛网,但最终都通往同一个中心,你大可放心不会走丢。屋前流水潺潺,柳树依依,恍惚行走在江南;大理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文献名邦”之称。城市工程布局精巧,将苍山之水蓄积于水库,再利用地势通过巧妙的方法引水至城市的街道,古人相信水通财,商铺前面长流水,有财源不断之意。
民居的木雕
云南之美,还在其兼容并蓄又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五十二个民族的大家庭。纳西族的丽江古城没有城墙,以开放和接纳的姿态屹立在茶马古道上;彝族、藏族、白族……,和睦相处、相互融合又保留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纳西族人崇尚母族、摩梭人的阿夏走婚、白族的婚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舞文化,与其说歌舞是他们文化的显像,不如说歌舞之于他们是生活、是灵魂——唱出生活的喜怒哀乐,舞出生命的渴望与呐喊!
白族的婚俗
彩云之南,多彩而顽强的生命之光。那石缝里摇曳的小草,也有它自己的露珠;那绵延峡谷的山间小路,重叠了一代代人的足迹;大理城楼上的片片瓦楞,在晨光中闪烁着古老的光辉;虎跳峡狂放不羁的江涛,依旧在耳边怒吼……
而我的灵魂却安静了,背上行囊踏上回归的路。
? ? ? ? ?《印象·丽江》
当我们匆匆地来到会埸的时候,表演已经开始,这是一个很大的露天会埸,像体育场坐台一样。由于天气炎热,又是在户外,所以每个人都发了一顶帽子,以此遮阳。事实上我从心里对这场演出就很是抵触,在我的印象中,这种演出不外乎一个主持人,一群观众,然后来个互动,再来几首我们听不懂的歌,跳几个我们看不懂的舞罢了。当然导游事先向我们介绍过,这是由张艺谋导演的一场用灵魂书写的演出,一场荡涤灵魂的盛宴。
进场,入席而坐,霎时那种场内的气氛深深震撼于我,我发现自己错了,曾经看过很多的演出,但从未见过如此大型实景演出。
高原的天,像水洗过一样,天显得格外的蓝,云显得格外的白。蓝天白云下,剧场位于海拔3100米的玉龙雪山怀抱里,四周高山草甸、白云缭绕,将观众带到了雪域高原天人合一的纯美背景之中。
在一个可容纳将近1000多人的露天剧场中,用象征着云贵高原红土的红色沙石砌成了10几米高、迂回艰险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给人一种行走在天上的感觉。这或许是世界上最高的实景演出剧场。
剧场的正前方面对着玉龙雪山,玉龙雪山以险、奇、美、秀著称,气势磅礴,玲珑剔透。随着云彩的不断变化,玉龙雪山半隐半现;阳光在这里似乎成了承托雪上的灯光,霞光映辉,雪山如同披上一层红纱,娇艳无比,同样的,这让我感觉原本的烈日也变得温和,也许,太阳也怕自己破坏了如此的美景。
中央的舞台是由一个个石凳环绕,如同盆地一般,它与其他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演出截然不同,没有华丽的背景,没有奢华的道具与舞台,没有炫丽的灯光效果,这种感觉有点像古罗马角斗场。
再说到演员,500多人中没有大牌,没有明星,没有专业的演员。所有演员都是来自当地,数个少数民族的青壮男女,全部来自各个村庄最普通的农民。他们用最原生的动作,最质朴的歌声,最简单的舞蹈,与天地共舞,与山河同歌。他们的身后则是巍峨的玉龙雪山。这才是人类最原生的动作,最动听的音乐,最纯真的心灵。
由于我们的进场已经错过了开头,只是看见一群热血的汉子,带着野性的豪情,围在一起喝酒,少数民族的人天生就会喝酒,就如他们天生就会唱歌一般、所以他们边喝着酒变跳着舞,丰富多彩。高兴了喝酒,不高兴了还是喝酒!这就是他们!在他们脸上,看到的是孩子般得笑容。
这里是情侣们的极乐世界,这里是玉龙雪山。
丽江在早期就一度被人称为殉情之都。在东巴经里曾有记载了一段感人的传说。传说有一对情侣,由于父母的阻挠,最终无法在一起,他们就约好一起在玉龙雪山殉情,他们带上七天七夜的干粮上山,寻找一处最美的地方,在度过了两个人在一起的七天七夜之后一起殉情自杀,去他们的爱情国度生活。
玉龙雪山,是纳西族无限崇敬的十二欢乐山,多少痴情男女选在在此殉情,没有痛苦,没有阻碍,没有忧愁,有的只是山上遍地开满的鲜花作为情侣的见证。在这里,白鹿当坐骑,红虎当牟牛,野鸡来报晓,狐狸做猎犬,在这里两个相爱的人可以自由结合,并且青春的生命永不消失,两人之间永无人世的悲伤。
伴随着《回家》这首音乐,荡气回肠,我的视线迷糊了,看着姐妹俩不愿分离,两人含着泪水,分开的手牵起又分开,一次又一次,纳西公主骑上马走了很远很远,始终没有放下挥动的手,送行的人呐喊着,那是声嘶力竭的呼喊,那种呼喊似乎牵动着我的心,我能清楚的感觉到他们的那种不舍与悲伤,似乎这一切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严重的泪水,任自流淌,我甚至感觉在我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已不在是演出,而是不可磨灭的事实!为什么他们的演出能牵动我的心,为什么在我心里甚至也在为他们哭泣。
如果说天上人间这个片段是对我的一次震撼,那么,演出最后的道别与祈福则让我深深对这些演员的折服,这已不是用震撼可以形容的了。
当主持者用他那浑厚的音质,让我们所有的观众面对雪山,双手合一,对着玉龙雪山祈福许愿的时候,全埸肃静,每个人的脸上充满了庄严与神圣。当我默默许愿的时候,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心中升起一种悲凉的感觉,催人泪下,动容心酸。
最后他们挥手,他们用他们内心最质朴的虔诚高喊“我等待着你回来!”没有麦克风,没有音响,都是发自每个人嗓子最原生的声音,喊到声音嘶哑,喊到力竭,并且用他们最独特的方式向我们道别。那份触动,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说我的泪水再一次不争气被他们的真诚打动,我想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来,并且我希望这份质朴,这份真诚永远不要消失。
这一刻,台下所有的观众全部站起,我相信他们已经忘记了炎热,忘记了紫外线的照射,忘记了烦恼,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所有的一切,这才是真正的忘我,这才是《印象·丽江》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与触动。
太多太多的感触,已经无法用语言代替,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与观看是无法感悟这场演出的出色之处,当然,也许待我年迈之时,回忆丽江之时,首先记得的就是有如此一个大型的实景演出,有一群质朴的少数民族艺术团,这样的烙印,这样的震撼是让我久久不能相忘的。
2011-8-11
22:46
? ? ? ? 云南看云,这篇文章是沈从文写的,我摘录下来的,让大家也看看大家写的作品吧。
? ? ? ? 云南因云而得名。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却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战争给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小苦头。然而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海边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边的人性情不同。河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和进取精神。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 ? ? ? 论色彩丰富,青岛海面的云应当首屈一指。有时五色相煊,千变万化,天空如展开一张锦毯。有时素净纯洁,天空只见一片绿玉,别无它物。看来令人起轻快感,温柔感,音乐感,情欲感。一年中有大半年天空完全是一幅神奇的图画,有青春的嘘息,煽起人狂想和梦想。海市蜃楼即在这种天空显现,海市蜃楼虽并不常在人眼底,却永远在人心中。秦皇汉武的事业,同样结束在一个长生不死青春常在的美梦里,不是毫无道理的。云南的云给人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素朴,影响到人性情也应当挚厚而单纯。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风,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在任何地方“乌云蔽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唯有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自如玉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美秀。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 ? 可是我们若在黄昏前后,到城郊外一个小丘上去,或坐船在滇池中,看到这种云彩时,低下头来一定会轻轻的叹一口气。具体一点将发生“大好河山”感想,抽象一点将发生“逝者如斯”感想。心中一定觉得有些痛苦,为一片悬在天空中的沉静黑云痛苦。因为这东西给了我们一种无言之教,比目前政论家的文章,宣传家的讲演,杂感家的讽刺文,都高明得多,深刻得多,同时还美丽得多。觉得痛苦原因或许也就在此。那么好看的云,孕育了在这一片天底下讨生活的人,究竟是些什么?是一种精深博大的人生思想?还是一种单纯美丽的诗的感情?若把它与地面所见、所闻、所有两相对照,实在使人不能不痛苦!
? ? ? ? 在这美丽天空下,人事方面,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空洞的论文,不通的演讲,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这些人其所以习经济、习会计,都可说对于生命毫无高尚理想可言,目的只在毕业后入银行作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利之所在,群集若蛆。”社会研究所的专家,机会一来即向银行跑。习图书馆的,弄考古的,学外国文学的,因为亲戚、朋友、同乡……种种机会,又都挤进银行或相近金融机关作办事员。大部分优秀脑子,都给真正的法币和抽象的法币弄得昏昏的,失去了应有的灵敏与弹性,以及对于“生命”较高的认识。其余无知识的脑子,成天打算些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多数人还似乎毫无意义可言的。
? ? 近两个月来,本市在连续的警报中,城中二十万市民,无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一个颈脖昂酸,无一人不看到过几片天空飘动的浮云,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我的法币下落了”,“我的汽油上涨了”,“我的事业这一年发了五十万财”,“我从公家赚了八万三”,这还是就仅有十几个熟人中说说的。此外说不定还有个把教授之流,终日除玩牌外无其他娱乐,会想到前一晚上玩麻雀牌输赢事情,聊以解嘲似地自言自语,“我输牌不输理。”这种教授先生当然是不输理的,在警报解除以后,还不妨跑到老同学住处去,再玩个八圈,证明一下输的究竟是什么。一个人若乐意在地下爬,以为是活下来最好的姿势,他人劝说站起来走,或更盼望他挺起脊梁来做个人,当然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 ? 就在这么一个社会一种情形中,卢先生却来展览他在云南的照相,告给我们云南法币以外还有些什么。即以天空的云彩言,色彩单纯的云有多健美,多飘逸,多温柔,多崇高!观众人数多,批评好,正说明只要有人会看云,就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还可望将这种尊贵的感情,转给另外一种人。换言之,就是云南的云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还可望由一个艺术家的心与手,间接来教育人。卢先生照相的兴趣,似乎就在介绍这种美丽感印给多数人,所以作品中对于云物的题材,处理得特别好。每一幅云都有一种不同的性情,流动的美。不纤巧,不做作,不过分修饰,一任自然,心手相印,表现得素朴而亲切。作品成功是必然的。可是得到“赞美”不是艺术家最终的目的,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我意思是如果一种可怕的实际主义,正在这个社会各组织各阶层间普遍流行,腐蚀我们多数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时把每一个人都有形无形市侩化。社会中优秀分子一部分,所梦想,所希望,也都只是糊口混日子了事,毫无一种较高的情感,更缺少用这情感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原则的勇气时,我们这个民族应当怎么办?大学生读书目的,不是站在柜台边作行员,就是坐在公事房作办事员,脑子都不用,都不想,只要有一碗饭吃就算有了出路。甚至于做政论的,作讲演的,写不高明讽刺文的,习理工的,玩玩文学充文化人的,办党的,信教的,……出路也都是只顾眼前。大众眼前固然都有了出路,这个国家的明天,是不是还有希望可言?我们如真能够像卢先生那么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云物的美丽,也许会慢慢的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你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坠落,不甘心坠落。我以为这才像是一个艺术家最后的目的。正因为这个民族是在求发展,求生存,战争已经三年。战争虽败北,不气馁,虽死亡万千人民,牺牲无数财富,仍然能坚持抗战,就为的是这战争背后还有个庄严伟大的理想,使我们对于忧患之来,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我们其所以能忍受,不特是我们要发展,要生存,还要为后来者设想,使他们活在这片土地上,更好一点,更像人一点!我们责任那么严重而且又那么困难,所以不特多数知识分子必然要有一个较坚朴的人生观,拉之向上,推之向前,就是作生意的,也少不了需要那么一分知识,方能够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放在同一目标上,分道并进,异途同归!
? ? 举一个浅近的例来说说:我们的眼光注意到“出路”“赚钱”以外,若还能够估量到在滇越铁路的另一端,正有多少鬼蜮成性阴险狡诈的木屐儿,圆睁两只鼠眼,安排种种巧计阴谋,在武力与武器无作用地点,预备把劣货倾销到昆明来,且把推销劣货的责任,派给昆明市的大小商家时,就知道学习注意远处,实在是目前一件如何重要的事情!照相必选择地点,取准角度,方可望有较好成就。做人何尝不是一样,明分际,识大体,“有所不为”,敌人虽花样再多,劣货在有经验商家的眼中,总依然看得出,取舍之间是极容易的。若只图发财,见利忘义,“无所不为”,日本货变成国货,改头换面,不过是反手间事!劣货推销仅仅是若干有形事件中之一种。此外各层知识阶级中不争气处,所作所为,实在更甚于此者。
? ? 所以我觉得卢先生的摄影,不只是给人看看,还应当给人深思。
? ? ? 一九四年,昆明
(原载1940年12月12日《大公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5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八月二日的黄昏
下一篇: 我本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