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搜狗拼音打字,“哭嫁”一词已经不能直接打出来了。搜狗词库里,我或许是第一个输入这个词的。它会不会有一天沦落成为非遗 然后变成一个收费旅游表演 不好说。
也难怪,就是在我乡,现在也不作兴哭嫁了。传统上虽说是哭发,越哭越发,可大喜的日子哭哭啼啼的,感觉总不舒服。现在最多象征性地哭一下意思意思就好了。也是,大家这边地正在吃喝得高兴,你那边一拨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大家还能吃好喝好吧
记得有一篇老文,说哭嫁里母亲女儿一老一嫩两个哭声,老的哭多半是真伤心,嫩的哭多半假伤心,能听得出想早点离开的真急切。真是这样的话,倒要好好祝福这新娘子了,至少她已经确定找到了自己的真心人,对未来的生活也有了相当的把握。
我初见哭嫁时不过三四岁,却着实被吓坏了。邻村本家大姐出嫁,大集体时代日子清苦,劳动繁重,全村的妇女难得有机会歇一天,吃一顿丰盛的喜酒。临出门时,全村几十号妇女集中于新娘的床前一起哭嫁,挨着次序受新娘子的跪拜礼,场面混乱而阵势强大。但在我却以为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吓得哇哇大哭,真鼻涕真眼泪真动情,精神物质面面俱到的一场真哭,也算是给那位本家姐姐送上了大发的祝福。
前年回乡碰到了这位本家大姐,她正蹲在门前摘菜。古话说,进门莫问兴衰事,一看形容便自知,本家大姐气色形容比当年不相上下,可见日子过得也着实如意顺心。问老哥知道,他的两个儿子很是出息,都上了很好的大学,现在某处工作了,她留在家里给女儿带孩子,这真是了不得的成就。只是她应该不记得我当年曾给她哭嫁了。
这早年的印记对我影响久远。跑到城里这许多年了,每逢喜宴我总忍不住找丈母娘的眼窝子瞅,眼圈发红带着斑斓泪痕的,要么是这母亲牵挂太重,要么是她对夫婿不太认可,要么是为了婚事与家人亲友闹了不开心,背后应该总有故事的。
至于新娘子,现在基本是哭不出来了,真心祝福。
但我仍然觉得,作为新娘子的母亲,还是应该要哭一哭的。哭嫁的最早本意里,是母亲对女儿过往生活的数叨,对女儿未来生活的牵念,只要这个基本的动力还在,母亲的哭声就不能没有。
所以,碰到新娘子母亲的眼窝子干爽,甚至还带着一点愠色的,基本上就可以知道,今天这个新娘子是个不听话的主,她没有跟着男方私奔,留下来完成这场婚礼,就已经是非常迁就父母兄弟的面子了。
最受不了的,是丈母娘表现得比婆婆还开心的。婆婆白捡了一个大闺女高兴,笑得跟朵盛开的花似的,怎么高兴都行。但丈母娘不行,出门喜酒酒终人散之后总归是很落寞的。我见到一位丈母娘,挨桌敬酒时,她比一对新人还要开心,似乎不是她嫁出去一个女儿,倒是她娶回了一个女婿一般,倒是婆婆表现得收敛有分寸。不说了,太不像话了。我乡哭嫁,多半是真心实意的哭。做母亲的一半是哭自己,一半是哭这即将出门的女儿,亲友在旁边也忍不住流泪。苦难贫缺的时代,女儿嫁出去了,近的不过是本村,远的也不过几里路之外的邻村,家家户户的日子都摆在那里,夫婿家上下几代人都是熟识的,女儿的未来又能有多好的指望 最催人肚肠肺腑的哭嫁,是新娘子母亲不幸早逝的,单身多年拉扯女儿长大的父亲哭嫁。一声女儿一声老伴,真是叫人寒心;天下最让人受不了的,要数老男人的哭嫁第一。哭与苦,音义都很接近。物质贫缺的年代,容易催生出两种人心,也催生出不同的哭法。一种是环境越难心灵越干硬,由苦难煎熬中终于锻炼到麻木无知的境界;一种是环境越困难,心灵愈发的奋发坚强,生出对人对己细致体贴的心肠。这些软性的元素,扎根在我乡田土深处,揉在每一场哭嫁里,不在乡村生活几十年,无由体会其中的起承转折。
我乡社会,本是覆盖周围几个乡村的大族,中学时代全班同学中不姓刘的少,甚至于英语、语文、数学三门主科老师都姓刘的情况也有过。乡村社会守望相助,一家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莫说是同族同根,就是异性的婚丧嫁娶,谁家能离得开谁家呢 哭嫁因而也是重要的社交活动,一场哭嫁,就是一幅乡村社会的微缩版图景。从这个意义上看,即使未来成了非遗,那真的也不过就是一场表演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85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废石
下一篇: 那本书,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