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行露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19 21:38:47

召南·行露

【原文】

厌浥行露!

岂不夙夜 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注释】1.行(háng)露:道路上的露水。行,道路。

2.浥(yì):指水盛多,潮湿貌。厌,有的说通借“泣”,幽湿之意。

3.夙(sù)夜:早夜。指早起赶路。

4.谓:一说是“畏”之假借,指害怕行道多露,与下文的“谁谓”之的“谓”意不同。一说奈何,即无奈。

5.角(jiǎo):鸟喙。

6.女(rǔ):同汝,你。无家:没有成家。

7.速:招,致。狱:案件,打官司。

8.室家:夫妻,此处指结婚。室家不足,有的解释为要求成婚的理由不充足,聘礼不够等等,都太片面,应该是指结不成婚,不足,不成功之意。

9.牙:粗壮的牙齿。

10.墉(yōng):墙。

11.讼(sòng):诉讼。

12.女从:倒装句,听从你。

【观点】这首诗的本意一直以来争议较多,有的说主要表达了贞女不畏男人强暴,坚决不肯嫁给渣男;也有的说是有权有势的女家,强迫男人与其成家,男人坚决不从;也有的说是召伯在甘棠树下断的一个典型案例,等等。既然如此,我便根据自己的理解,也对本诗所表达的意思作一个大胆的推断。

首先,第一章第一句“厌浥行露”,个人认为“厌”就是讨厌、厌烦之意,一个厌字把通篇的意思全部涵盖,可谓开门见山,统领全诗,所以我断句时第一句后面用的是句号,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以“行露”起兴呢 古代以“露水”借指男女行苟且之事,所以后来有露水情、露水夫妻等说法。这里用讨厌露水畏惧露水,表明了作者不愿屈从的态度。“我为什么不早起呢 怕路上的露水”,其实和“我为什么不敢走夜路呢 怕碰到鬼!”是一个意思。

其次,我想请大家对“雀无角”和“鼠无牙”有一个正解。角,多数人解释为鸟之喙,个人认为有些牵强,从字面理解,角就是指触角,那么雀是真没有角的。古代牙与齿是两个字,义不同,牙指后面的槽牙,齿指前面的门牙。老鼠有牙吗 肯定没有,它只有用来撕咬的大门牙。如果是这样,那么相对应的“谁谓女无家”,其意就真的是“无家”,而不能理解为有家室的有妇之夫或有夫之妇。谁说雀无角、鼠无牙就不能穿屋穿墙 它有喙有齿啊!谁说女人没成家就非得我来娶 她以“狱”和“讼”强迫我啊!

再次,古代“家”和“室”不同义,男人娶妻为室,女人嫁夫为家。“谁谓女无家”,既然说无家,那么这里的“女”应该就是指女人,而非“汝”,被逼婚的作者是一位地位较卑贱的男人。

【译文】

讨厌露水湿漉漉!

为何不早起去赶路

就怕早起路上太多的水露。

谁说鸟雀没有角

那它用什么破我屋

谁说女人没成家

那她为什么招致我进牢狱

我即便进牢狱,

她也不配与我成家!

谁说老鼠没有牙

那它拿什么坏我墙

谁说女人没成家

那她为什么与我把官司打

我就是打官司,

也绝不会屈从她!

先秦关于露的诗句

1.关于“露”的诗句有哪些1、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释义: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2、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先秦·佚名《行露》

释义:道上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早逃去?只怕露浓难行路。

3、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宋·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释义:闺阁内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

4、天边金掌露成霜。——宋·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释义: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玉露凝成了白霜。

5、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宋·张元干《卜算子·风露湿行云》

释义:我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我沾湿了衣服。

6、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先秦·佚名《湛露》

释义:早晨露珠重又浓,太阳不出不蒸发。

7、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先秦·佚名《湛露》

释义:早晨露珠重又浓,挂在丰茂草丛中。

8、湛湛露斯,在彼杞棘。——先秦·佚名《湛露》

释义:早晨露珠重又浓,洒在枸杞酸枣丛。

9、薤上露,何易晞。——两汉·佚名《薤露》

释义: 薤叶上的露水,是多么容易晒干啊!

10、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两汉·佚名《薤露》

释义:露水虽然今日被晒干,但明日清晨又会落在薤叶上。而人命奄忽,一旦死去,就再没有醒来的时候。

2.含有露的诗句有哪些露金熏菊岸,风佩摇兰坂.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唐·杜甫《夜宴左氏庄》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唐·李贺《竹》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唐·李贺《过华清宫》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唐·李贺《黄头郎》

暗滴花垂露,斜辉月过城. 唐·张继《春夜皇甫冉宅欢宴》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唐·李商隐《凉思》

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唐·李世民《山阁晚秋》

艳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 唐·刘希夷《江南曲八首》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唐·王维《秋夜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唐·李白《清平调》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嫋轻风似舞腰. 唐·白居易《杨柳枝》

3.含有露的诗句有哪些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 唐·王勃《饯韦兵曹》露金熏菊岸,风佩摇兰坂.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唐·杜甫《夜宴左氏庄》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唐·李贺《竹》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唐·李贺《过华清宫》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唐·李贺《黄头郎》暗滴花垂露,斜辉月过城. 唐·张继《春夜皇甫冉宅欢宴》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唐·李商隐《凉思》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唐·李世民《山阁晚秋》艳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 唐·刘希夷《江南曲八首》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唐·王维《秋夜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唐·李白《清平调》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叶含浓露如啼眼,枝嫋轻风似舞腰. 唐·白居易《杨柳枝》一夜清风苹末起,露珠翻尽满池荷. 唐·王涯《秋思二首》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唐·李煜《秋莺》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宋·晏殊《清平乐》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宋·苏轼《蝶恋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宋·秦观 鹊桥仙1.《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注释】: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2. 《蝉》 年代:【唐】 作者:【虞世南】 体裁:【五古】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1)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3.《诗经 · 蒹葭》 年代:【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注释】: [1]:音西,干 [2]:音四,水边 [3]: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4.《诗经 · 蓼萧》 年代:【先秦】 彼蓼萧兮,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兮,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兮,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兮,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冲冲。 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注释】 蓼(音路):长大貌。零:落。

湑(音许):盛貌。一说晶莹貌;一说露貌。

君子:一说指诸侯。写:宣泄。

誉处:安处。 瀼瀼(音攘):露盛貌。

龙:宠,光宠。 泥泥:濡湿貌。

岂弟(音凯替):同恺悌,和易近人。岂(音凯):乐。

鞗(音条)革:皮革制马缰绳。冲冲:垂饰貌。

和鸾:古代车马上的铃铛。在轼曰和,车辘曰鸾。

攸:所。 5.《忆江南》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词】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注释】 ①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阳人。

②袂(mèi):衣袖。 ③浥(yì):沾湿。

4.描写露的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 盘上,不定始知圆。

1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钩。

2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哀郢----陆游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夜宴谣」温庭筠

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上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南怨未开。

伤昔 韦庄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惟见水东流。

题帻精舍 任翻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村月照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蓼萧 诗经

彼蓼萧兮,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兮,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兮,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兮,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冲冲。

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5.写出连续两句带有“露”的诗句1、《行露》先秦:佚名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2、《湛露》先秦:佚名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3、《薤露》两汉:佚名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6.有关与"露"字的诗词1.《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注释】: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2. 《蝉》

年代:【唐】 作者:【虞世南】 体裁:【五古】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1)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3.《诗经 · 蒹葭》

年代:【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注释】:

[1]:音西,干

[2]:音四,水边

[3]: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4.《诗经 · 蓼萧》

年代:【先秦】 彼蓼萧兮,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兮,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兮,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兮,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冲冲。

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注释】

蓼(音路):长大貌。零:落。湑(音许):盛貌。一说晶莹貌;一说露貌。君子:一说指诸侯。写:宣泄。誉处:安处。

瀼瀼(音攘):露盛貌。龙:宠,光宠。

泥泥:濡湿貌。岂弟(音凯替):同恺悌,和易近人。岂(音凯):乐。

鞗(音条)革:皮革制马缰绳。冲冲:垂饰貌。和鸾:古代车马上的铃铛。在轼曰和,车辘曰鸾。攸:所。

5.《忆江南》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词】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注释】

①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阳人。

②袂(mèi):衣袖。

③浥(yì):沾湿。

7.关于露的诗句暮江吟 白居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上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在狱咏蝉并序 骆宾王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题帻精舍 任翻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题女郎庙 曹邺

年年岭上春无主,露泣花愁断客魂。

月夜忆舍弟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8.含有露的诗句有哪些1、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清·郑燮《念奴娇 桃叶渡》释义:绿杨带领着春风陪着燕子飞舞,带着露珠凄然离别。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宋·杨万里《小池》释义: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释义: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4、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汉·汉乐府《长歌行》释义: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释义: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6、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宋·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释义: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7、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唐·虞世南《蝉》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先秦·屈原《离骚》释义: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9、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宋·文天祥《正气歌》释义:一旦受了风寒染上了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的葬身之地10、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释义: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诗经·行露》:女人, 你该活得有尊严,也该捍卫你爱情的尊严~

?美文怡心,美图怡情,诗经情话,不见不散

【原文】 厌 浥 行露 ① ,岂不夙夜 ② ?谓行多露 ③ 。 谁谓雀无角 ④ ?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 ⑤ ?何以速我狱 ⑥ ?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⑦ ! 谁谓鼠无牙? 何以穿我墉 ⑧ ? 谁谓女无家? 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注释】 ①厌 浥 (yeyi):潮湿的样子。行(hang):道路。行露:道路上有露水。 ? ?

②夙夜:这里指早夜,即天没亮的时候。

③谓:同“畏”,意思是畏 惧。

④角:啄,嘴。

⑤女:同“汝”,你。无家:没有家室。这里指 尚未婚配。

⑥速:招致。狱:诉讼,打官司。

⑦不足:意思是说求 为家室的理由不足。

⑧塘:墙,墙壁。   【译文】 路上露水湿漉漉, 难道不想早赶路? 只怕路上露水多。?

谁说鸟雀没有嘴? 怎么啄穿我的屋? 谁说你还没成家? 凭啥送我进监狱? 虽然送我进监狱, 要想成家理不足。 谁说老鼠没有牙? 怎么穿透我的墙? 谁说你还没成家? 凭啥让我吃官司?

虽然让我吃官司, 我也决不顺从你。。 【读解】 这首诗是一位不知名的女子为拒绝与一个已有家室的男子重婚而作。男方显然采用 *** 手段,用刑狱相逼,但作者并未屈服, 并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意志。 即使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这种宁为玉碎的气节,也是可歌可泣,值得大加赞颂。 气节是主体价值的一种体现。它与金钱所代表的价值尺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气节是为了维护某种内在的价值观,比如尊严、人格、理想等,而不顾牺牲现实的实际利益,乃至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它表现出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境界。 金钱所代表的是现实的实际利益。当人只盯住眼前的实际利益时,就完全可能为此牺牲精神上的价值追求,变得像行尸走肉一般只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当人变成金钱的奴隶之时,他就完全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丧失了自己。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只说对了一部分。只有挣钱机器(机器没有生命,没有自我意识,因而没有自我,仅仅是一个物)才会为财死。 人生确有比金钱重要得多的东西。士可杀而不可辱。羞辱是对人格尊严的嘲弄和调戏,是对人的价值的蔑视和抹杀,为此,当然值得付出生命的代价。沦为奴仆,变作他人的玩物,应当算是最为悲惨的人生境况,为了拒绝和摆脱这种境况,当然也值得付出代价和生命。我们从诗中读出的,正是敢于说“不”字的凛然气节。这是需要大无畏的气概的。

原创声明

? 本文由 诗经情话原创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诗经·行露》:女子, 你该活得有尊严,捍卫你爱情的尊严~

风《国风·召南》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

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hr

译文

道上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早逃去?

只怕露浓难行路。

谁说麻雀没有嘴?怎么啄穿我房屋?

谁说你尚未娶妻?为何害我蹲监狱?

即使让我蹲监狱,你也休想把我娶!

谁说老鼠没牙齿?怎么打通我墙壁?

谁说你尚未娶妻?为何害我吃官司?

即使让我吃官司,我也坚决不嫁你!

<hr

《毛诗序》联系《甘棠》而理解为召伯之时, *** 之男不能侵陵贞女,而《韩诗外传》、《列女传·贞顺篇》却认为是申女许嫁之后,夫礼不备,虽讼不行的诗作,清龚橙《诗本谊》、吴闿生《诗义会通》等承袭此说。

明朱谋玮《诗故》又以为是寡妇执节不贰之词,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以为是贫士却婚以远嫌之作。

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是一个女子嫌弃夫家贫穷,不肯回家,被丈夫讼于官府而作;

余冠英《诗经选》认为是一个已有夫家的女子的家长对企图以打官司逼娶其女的强横男子的答复;

陈子展《诗经直解》认为是一个女子拒绝与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重婚的诗歌。

笔者认为余说近是,但诗中的主人公应是那位女子。

首章首句“厌浥行露”起调气韵悲慨,使全诗笼覃在一种阴郁压抑的氛围中,暗示这位女性所处的环境极其险恶,抗争的过程也将相当曲折漫长,次二句“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文笔稍曲,诗意转深,婉转道出这位女子的坚定意志。

次章用比兴方法说明,即使 *** 者无中生有,造谣诽谤,用诉讼来胁迫自己,她也决不屈服。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四句是正话反说,表示雀虽有嘴而无穿我屋之理,你已有妻则无致我陷狱之理,委婉巧妙;而“虽速我狱,室家不足”两句则是正面表态,斩钉截铁,气概凛然。

第三章谓鼠虽有牙而无穿我墙之理,你已有妻则无使我遭诉讼之理,但你若欲陷我于诉讼,我也不会屈从你。句式复沓以重言之,使得感染力和说服力进一步加强。

全诗风骨遒劲,格调高昂,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女性为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爱情尊严所表现出来的不畏 *** 的抗争精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74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