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尊重那份差异

佩兰 2023-07-28 09:08:07

年轻时在工厂,很多次听一个同期入职的女同事说一句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在谈论起别人的时候。

时至今日,我仍很确定自己不喜欢这句话。

讲这种话的人,显得很妄自菲薄。仰望高人、高处、高位,把自己放在低到了尘土之下的位置,低到了没有自尊的层面。为什么一定要跟人比 还比得如此极端 得死,得扔。

民间还有另一句话,极其宽慰人心。“世人都说路不齐,别人骑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汪曾祺有首小诗说“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套用这一句式说我自己,“我有一好处,从无嫉妒心。”

我好像极少羡慕别人,也从没有嫉妒妒嫉过谁。绝不会学舌“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种话。

想起这件往事,若是放在从前,大概会评判前同事的认知,以为自己是对的。近年的一大进步,是不再轻易认为“我是对的”。

因为认识到人和人的差别极其巨大,反而越来越能接受别人的思想、情绪、表达。碰到与自己观念、信条、意见相左的人,也不再坚持“我是对的”。

会想到:唔,原来TA是这样想的。

非得去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非得要求别人与自己保持一致,非得……一定会令双方都头疼和痛苦。不论是家人、同学、同事、还是朋友之间,关系只会疏远。

前段时间我有篇公号文章被删了,标题是《什么最重要》。后台收到消息,我怎么也想不起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敏感词。以前我会把文章同时发在微博豆瓣头条等多个平台,就是怕文章会丢失。偏偏这一年多来,每次都是直接写在 里,懒得复制粘贴到别处,这篇就找不到了。

我就很郁闷,到底是什么文章被删了呢 后来翻豆瓣影评,终于想起是《全民追女王》观后感。

这部喜剧片是去年疫情期间看的,好像是“得到”里的邵恒在节目中推荐的,也可能是别人。讲的是一个男记者、演讲作家跟女总统竞选人的爱情纠葛……很扯,很好看。

这部影片让我有很多思考:

政见不同、信仰不同可不可以做朋友 地位悬殊、身份不同可不可以做情人 ……故事里,是可以的。影片结局是女总统成功当选,男记者成了第一先生。片中男主角跟好朋友有一段争吵,对话很有意思,涉及了党派、信仰、种族等等话题。大概就是引用的那段对白,被以为有问题。我以为整部影片最精彩的、划重点的就是那段对话。它提醒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如何看待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明确朋友、恋人、家人之间什么最重要,该怎么做。什么最重要 爱。怎么做 尊重那份差异和不同。和谐相处。多好。很多人不懂得“尊重那份差异”,总想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我以前也是,现在会经常提醒自己做到——尊重那份差异。前段时间小曦同学自己住在临沂的家里。我怕她天天点外卖,就在回青岛前包了馄饨和水饺放在冰箱冷冻,让她可以自己煮点饭调剂一下。结果绞肉馅时我放了一丢丢姜进去,就被她吃出来了。小曦同学不吃葱姜。方便面里的调料包里有葱,她从来不放,炒菜放一点葱姜爆锅她一准能吃出来,一定会给挑出来。以前我也会讲她“挑食,事多,人家都吃你为什么不能吃 没饿着,饿你三天狗屎都是香的……”嗯。这种糙话不知从哪听来的。问她为什么不吃,她说吃了恶心。闻着味道就恶心。自从我把“尊重那份差异”当信条,就不再批评她“挑食、事多”了。谁规定炒菜一定要放葱姜 她在家我一般不买葱姜,还省钱了呢。抖音上看了许美达的一段视频,讲她看的一个节目《那些吃饭奇怪的人》。有个女人二十九岁,三岁以后的26年每顿只吃薯条。在别人眼里,她极其偏执,甚至因此丧失了社交能力。她后来去看医生,因为她女儿也有了“只吃土豆”的倾向,而她也认为这是不健康的。结果,基因检测告诉她“你就是这种人”,有一种人的味觉系统只能接受很少的味道。她的基因就决定了她只能接受薯片的味道,其它食物对她来讲,肉体的反射全部都是痛苦。上帝就是这样创造她的。刚看片头,许美达也说把这女的扔井里饿三天,从井里出来就什么都吃了,连筷子和碗都能吞进去……看完节目,她说,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都宽容一些吧。你不知道别人在经受什么样的痛苦和折磨。看了这段视频,我觉得小曦同学不吃葱姜那都不叫事儿了。既然吃姜葱的肉体反射是恶心,为什么要求她吃 还说她挑食、事儿多 想起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个男孩子第一次领女朋友回家,他知道女朋友对花生过敏,特意交待妈妈不要带花生的食物。结果他妈妈觉得女孩事多,还没过门就这样,不得给个下马威 男孩不叮嘱还好,一叮嘱,这个妈妈把花生磨碎了煮在饭里。结果,女孩吃了差点送命。无知无畏,无知,才如此不尊重别人的差异。不仅仅是饮食习惯的差异需要尊重。意识形态领域,更多的差异,如此彼此尊重,对别人宽容,别人也会尊重我们,对我们宽容。这世界也会变得更美好一点吧。今日荐书《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注音版全15册团购价:159元勇敢冒险系列(7册)注音版团购价:86元温情友爱系列(8册 )注音版团购价:96元包邮,敬请放心购买。点 下单,微信支付!

怎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意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使设计的提问或练习,并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并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进行提问时,教师还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教师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形式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满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教师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同时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细心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差生去掌握和学习数学。
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教师注意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允许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有所提高。教师注意做到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生的“强项更强”,“弱项加强”,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而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
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靠教师“扶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教”为主,因此,教师注意通过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多数知识只要求他们能识记或简单理解,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模仿”的层次,使他们获得知识,再适当加以学法指导。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上主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注意做到“教”和“学”应并行,并更注重学法上的指导,尽量缩减“教”的时间,增加“学”的时间。讲课时着重放在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上,使他们切实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内涵,在能力方面达到“学会”的层次;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可“放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学”重于“教”,因此,教师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多进行学法指导,讲课时突出重点,画龙点睛,重点向他们讲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的能力,在能力方面达到“综合运用”的层次。
对一些特殊意义上的差生,为使自己能对他们的要求要恰当,一步步地引向深入。教师注意既看到他们的闭锁心理,又抓住他们内心强烈的求同情性,从情感着手,加大师生间信息交流,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真诚,更多的理解,用博大的宽容和接纳之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逐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也昂起头走自己的路。
“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应成为教师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教师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教师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应做好以下几点:

1、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

2、处事公正,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

4、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5、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学会把这些教育理论正确运用的教育实践中,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活动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它一般泛指人与人之间体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差异。心理学中指的个别差异一般专指个体间心理方面的差异。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丘对自己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曾做过许多分析和评定。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他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方法有所不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9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