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无知的游历:柳州记

健康管理师 2023-07-28 08:53:28

文|| ()其实很怕有人看了我无知的游历决定去哪个地方,去到以后发现“哪有你写的那么好……”然后再到我文章下面留言吐槽。很像是被我误导了,来抱怨一下。

因为以前发生过这种事,所以先声明一下:

但凡没去过的地方,我都愿意去走一走、看一看,所谓壮游天下——趁年轻体力脚力心力跟得上,走遍全国,周游世界。

也许是个人习惯,去到任何地方,我愿意见好——不是不知道那里也有种种的不好,而是愿意见好。

我文字里所写,都是个人的、非常自我的经历和感受。您可千万别因为看了我的文字到了某地感觉失望而来找我。

在这里,不存在文责自负。毕竟我的游记都没开打赏,暂时也没有机构商家付广告费。

比如柳州。对我来说,处处有惊喜。

惊喜跟幸福一样,都是很自我的情绪和体验。

对别人来说呢,就未必啊。

毕竟,我是我,别人是别人。

能感同身受最好,身受不感同,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不必强求。

这几年,在很多游客心目中,螺蛳粉=柳州,柳州=螺蛳粉。有不少旅行者是专程到柳州寻找螺蛳粉的。

柳州其实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工业城市。

我们抵达柳州时正是黄昏,车过文慧桥,恰好在东门城楼前等红绿灯。透过出租车车窗往外看,对面闪过一辆公交车,车体广告是金嗓子喉宝,我脱口而出:“对啊,金嗓子喉宝是柳州的!”

入住酒店,看到洗手间里的牙具套餐,牙膏是两面针,又道“两面针也是柳州的呀!”看看膏体上的小字,果然。

朋友一路念叨柳州还有哪些知名企业。柳钢,柳汽,柳工,柳……走马观花了柳州博物馆之后,我们又打卡了柳州工业博物馆。

虽然“打卡”这个网络名词比走马观花还流于形式,但因为这个“工业博物馆”,在游览了柳州的山水,品尝了“最正宗”的螺蛳粉之后,我对柳州这座城市的好感还真的又增加了几分。

“最正宗”是相对之前网购的各品牌袋装螺蛳粉而言。在柳州,可能任何一家卖螺蛳粉的店都有自己的客户群体,都属正宗。问柳州人“哪家的螺蛳粉最正宗”,通常他们都会想一想,说“都一样”,“差不多啦”,然后才会讲一个商号。

柳州的工业总产值在广西排名第一。网上有资料显示,其经济水平与青岛、杭州可媲美,超过省会城市南宁和旅游城市桂林。

在工业博物馆,我有很深的感受,就是作为一个有着优良工业传统的城市,柳州能把螺蛳粉做成一个产业,螺蛳粉卖到全世界,是有传承、有基因的。螺蛳粉卖到全世界一点不假,小曦同学回国前,偶尔才舍得买袋螺蛳粉打打牙祭,那里的中超卖50块钱一袋。

作为一个伪博物馆爱好者,我在柳州工业博物馆感受到了设计者的用心和匠心。

进门看到一台装载机,我问门卫:“这里以前是柳工吗 ”他说以前棉纺织厂,旧址建成了博物馆。想起青岛纺织谷也是在原国棉厂旧址建成的文创基地,其它地方的老国企,棉纺厂印染厂针织厂钢铁厂三线厂……倒闭的也好,破产的也罢,今又安在

在博物馆前的小广场,有一处小小的火山岩石迷宫。看文字介绍,知是棉纺织厂锅炉房的保温材料,被保存和利用了。

我很感慨,或许有某个退休的老工人,曾坐在这些石头上追忆过往昔,感受到一种温暖呢。

在博物馆,作为游客,我们能了解柳州工业的前世今生,看到它的过去和未来。作为曾经的车工,机械企业里的一员,看到各种型号的机床,重温机器上那些曾经熟悉又需要在记忆里搜索的名称,恍若隔世,又如此亲切。

机车改成的书吧

柳州电灯公司创始人

苏联进口的车床

荣誉榜

到柳州之前,我不知道这里有跟桂林山水形似的山和水。马鞍山因顶峰似马鞍而得名,登临其顶,俯瞰柳江、柳州城,回望远山,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秀丽迷人。

柳州的夜与昼,阴与晴,有不同的美,有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吧。

入住云顶酒店,我让前台给安排个能看到江景的房间,她说“我们酒店每间房都能看到江景”,我还很奇怪建筑的格局。次日登上303米的顶层俯瞰柳州,才知道人家所言不虚。柳江环绕的柳州,处处有风景。

说一个女出租车司机讲的八卦。云顶酒店开业时范冰冰前往剪彩,乘直升机到的顶楼。

果然像停机坪

俯瞰夜柳江

若问螺蛳粉哪家强 据一位热情的司机师傅说西环肥仔。而据夜游船上另一位热心的柳州土著说当地人并不吃西环肥仔,还说随便一家进去吃吃,都各有特色。

他们说的可能都对吧。我们还是去品尝了肥仔。

……总之——

柳州,绝对是个宝藏城市,值得一去,再去。

想看更多原创文章,点击加

推荐阅读:

无知的游历:钦州记见好用心感受,就能看到“草地开满鲜花”谢谢 帮点 在看 点赞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具体包括哪八篇?译文有吗?

永州八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少精敏绝伦,为文卓伟精致,为时辈推仰。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又中博学鸿辞科,授集贤殿正宇。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他和刘禹锡等人参加了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活动。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王叔文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调柳州刺史,死于贬所。世称柳柳州或柳河东。有《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是中唐杰出的诗人,其诗幽峭明净,"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散文则和韩愈齐名,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称柳"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宪宗在方镇和宦官拥护下,继立为帝,主持改革的顺宗被幽禁,永贞革新集团失败。王叔文、王被贬杀,骨干分子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凌准、程异、韦执谊等均被贬为边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始被贬为邵州刺史,不半道,追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方徙为柳州刺史。
永州,今湖南零陵,在唐时还是一个未经多少开发的地区,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柳宗元作为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革新家,在这样的处境里,还要时刻担心受更重的迫害,其心情之抑郁苦闷可以想见。可以说,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这穷蹙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就在这种环境下,就在这种心情下,柳宗元的郁郁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以及记叙文都取得了整个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段太尉逸事状》……这些代表柳宗元最高成就,散文史上赫赫有名的篇章都莫不作于这僻远凄幽的永州。幸与不幸,曷可言哉!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安史之乱后至宪宗元和年间的六十年中,李唐王朝经历着盛极而衰的历史变迁,统治阶级为挥霍享乐和应付各种危机,不惜横征暴敛,恣意搜刮,致使民生日蹙,濒临绝境。即以永州而论,此地在玄宗天宝年间有户两万七千余,口十七万。而至肃宗乾元时期,竟骤减至户六千余,口两万七千。 本文叙述了永州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当地农民为免输赋税而争相奔走捕捉毒蛇。借永州捕蛇者蒋氏所述三世的遭遇,用蛇的毒害和赋敛的毒害作比衬,尖锐揭露了天宝以来赋税的惨毒,官吏征敛的凶悍和人民遭害的深重。蒋氏三代甘愿冒生命危险捕捉毒蛇而不愿交纳繁杂的赋税,宁可被毒蛇咬死而不堪忍受征赋悍吏的欺凌,以独特的视角从一个侧面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作者把这种现实一言蔽之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文章自始至终把毒蛇与赋敛联系起来,运用烘托和对比,逐层推进,突现主题。如文章开头交代异蛇之巨毒,突出了蒋氏三代捕蛇的艰险和不幸;作者出于同情,表示愿帮助免除捕蛇苦役而恢复交纳赋税时,蒋氏非但毫无欣喜之色,反倒"汪然而泣",痛陈捕蛇之不幸,不如输税之不幸。文章将蒋氏捕蛇之不幸,同乡邻遭受赋敛损害之不幸相对比;将征赋悍吏日日骚扰乡邻的情景与蒋氏献蛇之余"熙熙而乐"地苟延残喘的境况相对比。这样,文章不仅表现了异蛇毒,捕蛇者可哀,而且进一步揭示出赋敛比毒蛇更可怕,广大的普通农民比捕蛇者更凄惨。末段以议论概括中心,顺理成章地收结全文。全篇构思新颖自然,紧凑而有波澜。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永州八记》
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漫长的百无聊赖的待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著名的《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
《永州八记》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八记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若断若连,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八记一方面精确准确再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和忧愤心情编织进去,处处浮现着自己的身影,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使永州笼罩上了一层浓郁的凄幽的情调。
《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从"始得"着意,以精练形象的语言,生动真切的描绘,通过对登临西山山顶所见所感的抒写,热烈赞美了西山的怪特,表现了作者挺立不群的高尚品格和在大自然中获得精神解脱的快感。 文章一开始,就从作者被贬之后的忧惧和漫游中透露了他在当时的处境和心境,使笔下的自然景物跟作者的身世遭遇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又与烦嚣丑恶的社会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作者放迹山水之间,游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就"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然而却"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接下便写发现西山和始游西山的经过,着重写在山顶所见所感。登高眺望,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作者的描绘,没有直接着力于西山本身的景物,而是依据透视原理着力刻画登临眺望中收入眼底的远景,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映衬,以及生动的比喻色彩的渲染,构成一幅绚丽多姿萦青缭白的山水图画。作者本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不附权贵的高尚品格。他对西山怪特的一再烘托,刻意渲染,热烈赞美,正是他在逆境中坚持挺立不群的高尚品格的自我表现。面对如此美景,作者于是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直到"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当时常怀忧惧,满腔幽愤。而登临西山顶峰所获得的与大自然浑而为一,超然物外的感受,使作者的忧惧和悲愤一扫而空,精神上暂时获得了莫大的解脱。
《钴姆潭记》是《永州八记》第二篇。钴姆潭,形状象熨斗的潭。开端"钴姆潭在西山西",只用七字既点了题,又交代了潭的位置,而且与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连接了起来。 作者写潭,先写潭的形成过程,重点在水与石的两次搏击。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描写,使水获得了生命力,显得有声有色。水之来,不是流而是奔,写水之搏击,不用蚀而用啮,生动地表现了水对准山石,毫不放松的冲击。写水之去,不用流淌,而用徐行,仿佛可见那安详舒缓的漾漾漫流。潭水源于冉水,"奔注"而下,可见急湍似箭,直泻千里的气势。突然碰到了山石,于是两下抵住,石因有靠山,水只能"屈折东流"。旋即因"颠委势峻"的有利地形,水重新积蓄了力量,开始"荡击",咬啮着山石的边缘。柔能克刚,结果形成了一个"旁广而中深"的潭。它广阔近十亩有余,表面平静,纵深清澈,周围有碧树环境,高处有泉水流泻。其宁静幽雅与前之激烈的搏斗恰成强烈的对比。 潭上美景,作者留恋不已,亟游不止,引起了要卖田的潭上居者的注意,因而上门来求售。作者"乐而如其言"。买下之后,动手改建,潭上景色尽收眼底,于是乐不思土。作者失意远贬,本来是"不乐居夷"、"不忘故土"的,现在却因为得到了这个潭,竟至乐于居夷,忘怀故土,充分表明了作者对钴姆潭的深厚感情和潭上景色的高度赞美。然而,作者只不过是苦中作乐罢了。表面上旷达闲适,内心却是沉痛悲哀,潭上美妙的景色处处透出凄清的意味。
《钴姆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第三篇。钴姆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奇",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再进一步,用一个"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石的奇状既多到殆不可数,当然无法写尽,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然而如此美好奇特的小丘,居然是主人的"弃地"。弃到价止四百,而且连岁不能售。小丘的遭际震动了作者的心,于是他怜而买之。得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但又何尝不是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当铲刈焚烧之后,嘉木美竹奇石一下子展现在新主人面前,小丘恢复了它天然幽美的风姿,而且: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得意之余,回想发现和得到小丘的过程,不禁感慨系之。小丘就是小丘,放在帝畿则为名胜,在远州则为弃地。被弃置的小丘"农夫过而陋之",为作者和他的朋友所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而这仅仅是偶然的机缘巧合,太难得了。如此前写小丘之胜,后写弃掷之感,高兴之余顿处凄清,转折之中独见幽怜。名为小丘,实为作者而已。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作者从钴姆潭西小丘,又西行一百二十步,忽然听到竹林后传来如佩环相鸣的淙淙水声,不由得"心乐之"。"伐竹取道"后又见到潭水清冽,潭石峥嵘,潭树青翠,蒙络摇缀,这是在心乐之下所见到的情景。文章在以引人入胜的笔墨点出小石潭之后,便紧紧抓住"水尤清冽"一句展开描写。首先它从石字上落笔,刻画"全石以为底"的小石潭的形状,从而写出潭水清澈的原因。然后再运用实中写虚、静中写动的手法,通过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的鱼,反衬出潭水清澈的程度。这里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只是借助客体去表现主体,使它象浮雕一般给人一种立体感。同时他描写潭水之清,又是为下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好铺垫,从而将自己当时那种抑郁失意的心情,巧妙地寄寓在凄清幽邃的自然境界之中。接着他细看清潭中的游鱼; ?潭中鱼可数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出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鱼数语,体物神妙。柳文峻洁清深,于斯毕现。此时此刻,宛若庄子观鱼时的那种物我同一,乐而忘形的境界。然而,这种怡乐的心境起了变化。当他抬头西南远望水源时,见到水流曲折明灭,岸势犬牙交错,"不可知其源",有一种变幻无定,深不可测的感觉,这时他仿佛受到了震动,四周的竹树再也不复是先前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生气勃勃的景象,而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以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而匆匆离去。?此文在游历程序上与前三篇相衔接,而在写景状物上更趋精粹,在心态表露上更趋隐蔽。尽管《小石潭记》在八记中算是色调比较明丽的一篇,然而读到最后还是能体会到凄冷抑郁的心绪。
《袁家渴记》是《永州八记》第五篇。本文先从永州的全景全貌着笔,通过宾主之间的对比和映衬,突现出文章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袁家渴的景物,参差错落,色彩班驳。水有声,山有色,枝干扶疏,花叶摇曳。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皆成文章。如描写风从四面山上下来摇荡花草树木的景象: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勃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对树用摇动,对草用掩苒,对花卉用纷红骇绿,均是生动细致而传神,精妙而准确。
《石渠记》是《永州八记》第六篇。此篇写泉水和泉上景物,各具特色。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谕石而往,有石泓,菖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成百尺,清深多修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石渠、石泓和小潭,这三个方面的景物虽然同在一个画面里,但是它们的特点却又各不相同。石渠的特点是狭窄,所以渠中的泉水也就微弱,碰上石头,不是激起巨浪,而是伏出其下;石泓的特点是低洼,因此积水比石渠较深,被菖蒲青苔覆盖或环绕着;而小潭的特点则是清深,所以石渠的水流入潭中,并且可以看到里面鱼的情况。除此之外,作者还写了泉上的石头树木花草和竹子,特别是侧重于风声的描绘上。风摇动着竹树的梢头,产生震撼崖谷经久不息的回响,从而使读者由视觉转入听觉,给那些画图似的景物,再加上一种诗韵般的音乐美。
《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第七篇。本篇紧承上文,所写的景物仍旧是泉水、石头和树木,但作者善于捕捉共性之外的个性,如: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对水中石头,泉水都用"若"字表明,而对泉上的树和石,则用翠羽、龙鳞来直接比喻,"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由于采用了多种比喻手段来精确形象地进行描绘,所以毫无重复之感,反而觉得洞天之中又有无穷洞天
《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作者先着力描绘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和奇异的景色,然后转入到议论造物者的有无,用设疑的曲笔批判了天命观,同时倾吐了自己横遭贬谪、壮志难酬的悲愤。文章跌宕开合,尺幅千里,正如前人所说:"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作者写小石城山的景物,主要是在抒发一种感想。当时有人认为美好事物是天用来安慰被侮辱的贤人,有人认为美好景物是灵秀之气所造成的,作者都加以否定。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作者在这篇里发这种感想,是因以上各篇中所发出的身世之感密切结合着的。要是相信 天是有意志的,那么作者的被贬斥,是天意,也就用不到愁怨不平了。要是相信这些美好景 物是天用来安慰贤人,那就不免要自我陶醉,会忘掉自己遭受迫害的愁怨不平。正由于作者不相信 这些,所以把个人的身世之感同山水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从这些山水记中显出作者 不相信天有意志,感叹自己遭受迫害的思想情趣来: 一腔心事付幽胜, 多少凄楚烟水中!

柳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柳州古八景:
1.罗池夜月(古八景):在柳侯公园,罗池月夜是柳州最有名的景色之一。公元822年,柳州人为了纪念柳宗元在罗池旁修建了一座罗池庙(后改名为柳侯祠)及柳宗元衣冠墓。明月下的罗池犹如梦幻般的世界,在池畔赏月吟诗,更是老柳州人中秋之夜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2.驾鹤晴岚(古八景):在驾鹤路上,驾鹤晴岚中的驾鹤山现在称为半山。历史上驾鹤山曾有千树桃林,有小桃源之称。久雨初晴时,遥望此山,仿佛一只黄鹤,独自延颈柳江。而每逢晴日,鹤又灵动欲飞。南宋初期相继被贬到柳州的前宰相吴敏、王安中、汪伯彦在此创建了驾鹤书院。
3.东台返照(古八景):东台山在今柳东,东临蟠龙双塔,西临柳江。据《柳州县志》记载:“东台山在城东,其一崖面江,相传有龙须常浮水面,又名龙须崖。”至今仍见崖壁内陷处,藤蔓攀岩,根须漂浮水面。今日东台山与蟠龙公园连成一体,登蟠龙双塔的游客在晴日傍晚,可以观赏到东台黄昏绮丽的景致。
4.南潭鱼跃(古八景):南潭即小龙潭,位于柳江南岸,它西靠鱼峰山,东连马鞍山,潭水澄碧,象嵌在两山之间的一块碧玉。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称其:“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由潭东望去,石鱼跃立水面,翘首蓝天,生机盎然。
5.天马腾空(古八景):天马腾空中的“天马”指的是小龙潭之东的马鞍山。此山奇峰雄峙,形似马鞍,海拔270米,为市内最高峰,山上名胜古迹很多。相传古代八仙中铁拐李和吕洞宾曾在马鞍上下棋,至今山上留有一尺多长的仙人足迹。
6.鹅山飞瀑(古八景):这一处景致如今只有从古书中才能得知详情,宋代大将军刘洪道因被岳飞风波亭冤狱株连,贬于柳州,写下《观鹅山飞瀑》:“探奇不畏险,拨雾上高岑。放眼观飞瀑,枕流听素琴。”为鹅山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7.龙壁回澜(古八景):龙壁山位于市郊油榨村对岸,因其怪石突兀有致,呈龙型纹路,恰似龙的鳞甲而得名。柳宗元曾在此采石为砚,送给友人刘禹锡,后又亲自到龙壁山采石制成琴赠给好友卫次公。
8.笔峰耸立(古八景):笔峰耸翠位于市郊西鹅乡南岗山脉。在市郊的群峰之中,文笔为最高峰,海拔419米,底部直径约500米,峰顶仅能容两三人立足,山尖下圆,形似笔冠。相传太白金星邀请各路文曲星携笔带纸来此写诗作画。仙笔放在哪里,那里的青石裂成笔架。

柳州市新八景:
1.旋宫星海(新八景):柳州“工贸大厦”三十层“旋宫星海”旋转厅是柳州新八景之一。乘电梯直上旋转厅,不仅可享用咖啡、茶水、美点,而且还可俯视整个柳州市貌,“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柳州山水美景尽收眼底。尤其是夜晚在此欣赏万家星海的柳州夜景,更能深深地领略龙城的另一番韵味。
2.彩泉清韵(新八景):柳州市人民广场,位于河北市中心,占地7.6公顷。现在的广场气势越发的雄伟,其音乐喷泉更是融合了各种高科技的设计理念,造型气势恢弘,富于现代气息,而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激昂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多姿多彩的喷泉编织成一幅五彩缤纷的景色“彩泉清韵”。
3.柳堤环翠(新八景):“曲似九回肠”的柳江,绕山穿谷从西北而来,穿越市中心将全市分为南北两部分。河堤两岸,垂柳翠蔓,参差披拂,江水迂绕,江边桃红绿柳,花香四季。江南岸利用沿江大量的天然奇石作景,建造有仿古亭台,彩色喷泉、花台、雕塑等,并大量种植了亚热带植物和草皮,方便市民观赏休憩,“柳堤环翠”确实名不虚传。2004年政府投资扩建后的柳堤,分上、下两层,有亲水平台、观光叠石等景观,环境优美,怡人。
4.玉带垂虹(新八景):蜿蜒的柳江自城西北而来,穿越市中心,把市区分为南北两块,将北岸城区织成“U”字形的一带洁白玉带,似“龙城玉带”,每当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漫天霞光晒满江面,此时的柳江就像一条瑰丽的彩虹,人们称之为“玉带垂虹”。
5.龙潭毓秀(新八景):大龙潭公园位于柳州西南3公里,占地544公顷。景区内一湖二潭二十四峰和四块谷地组成,主要景点集中于龙潭和镜湖一带。龙潭古称雷塘,传说有社龙潜居于此,能兴雷降雨得名。唐代曾建有雷塘庙。潭水由七女峰下涌出,四季澄清碧绿如镜。东面有一小山峰,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名“美女峰”,对面有一山峰,半山有个圆洞,像一面镜子名“镜山”,两峰相对,恰似“美女照镜”。
6.雀山霞蔚(新八景):雀儿山坐落于柳北工业区的雀山公园,其海拔180.40米,整体山形宛若雀儿振翼,直窜云霄,形态逼真,故名雀儿山。从山脚拾阶而上,沿途远眺,可看到高楼林立、广厦倾城,构成了一幅融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都市形态于一体的画卷“雀山霞蔚”。
7.都乐晨光(新八景):都乐岩位于城西南十二公里处,因都乐村而得名,它是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体的岩溶洞穴群。1973年被发现以来,现已扩建成面积达2100多亩的都乐公园,集山、水、林、洞之美的游览胜地,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神奇瑰丽,其中“山村晨曦”是“都乐晨光”之真谛所在。
8.白莲古洞(新八景):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是以白莲洞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遗址博物馆。洞穴参观路线长达1870米,宽敞的天然 大厅空气清新,沿途在古人类生活情景的复原雕塑像十几组,可分6层的溶洞迂回曲折,各种钟乳石、石笋、石幔绚丽多姿,怪石奇特典雅。最底层为一地下河道,长约370米,流水清幽,可泛舟。在陈列室展出广西古人类学研究成果和介绍有关洞穴的科学知识。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的题解

其中,以"高五丈,下上若一"、"全石,......其形如立鱼"的洗炼语言,分别对甑山和石鱼之山的外部形象作了生动的描绘,突出了喀斯特地区山峰的挺拔秀丽;又以"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等等,对仙弈山间溶洞千姿百态的丰宙内涵作了细致传神的刻画,烘托出大自然造化的微妙神奇。正如明代茅坤所说,文章"全是记事,不着一句议论感慨,却淡宕风雅。"(《山晓阁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三引)。后人称这篇文章为柳州山水的最佳导游词。此文作于何年。无确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介绍和翻译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古之州治,在浔水南山石间。今徙在水北,直平四十里,南北东西皆水汇。

北有双山,夹道崭然,曰背石山,有支川,东流入于浔水。浔水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们。其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砚。

南绝水,有山无麓,广百寻,高五丈,下上若一,日甄山。山之南,皆大山,多奇。又南且西,曰驾鹤山,壮耸环立,古州治负焉。有泉在坎下,恒盈而不流。南有山,正方而崇,类屏者,曰屏山。其西曰四姥山,皆独立不倚。北沉浔水濑下。

又西曰仙弈之山。山之西可上。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或积于下,如人,如禽,如器物,甚众。东西九十尺,南北少半。东登入小xue,常有四尺,则廓然甚大。无窍,正黑,烛之,高仅见其宇,皆流石怪状。由屏南室中入小xue,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为上室。由上室而上,有穴,北出之,乃临大野,飞鸟皆视其背。其始登者,得石枰于上,黑肌而赤脉,十有八道,可弈,故以云。其山多柽,多槠,多筼筜之竹,多橐吾,其鸟,多秭归。

石鱼之山,全石,无大草木,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在多秭归西。有穴,类弈仙。入其穴东,出其西北。灵泉在东趾下,有麓环之。泉大类毂雷鸣",西奔二十尺,有洞,在石涧,因伏无所见,多绿青之鱼,多石鲫,多鲦。

雷山,两崖皆东面,雷水出焉。蓄崖中曰雷塘,能出云气,作雷雨,变见有光"。祷用俎鱼、豆彘、修形,稰稌、阴酒,虔则应。在立鱼南,其间多美山,无名而深。峨山在野中,无麓,峨水出焉,东流入于浔水。

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作者简介:

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凭着一股积极的热情和出色的才能进行政治活动。改革虽然失败了,中年以后的处境更加悲苦,但这却使得柳宗元有机会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历史,从而使他成为一个卓越的散文家和诗人。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柳宗元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进步的积极的意义,似又因韩愈的某些保守意识而有所不及。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从这些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会里遭受到怎样残酷的迫害!在柳诗中成为特有的新颖题材的是对西南地带少数民族生活进行多方面描绘的作品。其中洋溢着非常浓厚的地方情调和气氛。至于刻画自然景物的小诗,如《江雪》、《渔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着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题解

柳宗元到柳州作刺史后,与在永州相比,游山观水的时间有所减少,但他仍为柳州奇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游览了近郊周围的重要景点。写下了这篇风格特异、篇幅最长的山水游记。文章抓住了柳州诸山的奇姿异态,采用了工笔一般的白描手法,有详有略、真实准确地记叙了柳州雄姿各异,奇景迭出的群山风貌。其中,以"高五丈,下上若一"、"全石,……其形如立鱼"的洗炼语言,分别对甑山和石鱼之山的外部形象作了生动的描绘,突出了喀斯特地区山峰的挺拔秀丽;又以"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等等,对仙弈山间溶洞千姿百态的丰宙内涵作了细致传神的刻画,烘托出大自然造化的微妙神奇。正如明代茅坤所说,文章"全是记事,不着一句议论感慨,却淡宕风雅。"(《山晓阁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三引)。后人称这篇文章为柳州山水的最佳导游词。此文作于何年。无确考。

译文

古时候的柳州治所,设在柳江水南岸的石山之间。如今已经迁移到江水之北。这里纵横四十里的地方,东西南北四面几乎都为江水所环绕。

州城的北面,有两座山相背而立,中间是一条小道,两旁的山陡峙高峻,名叫背石山。北面有一条小河,向东流入柳江水。柳江水到这里就由向北流折为向东流去。经过整整一堵巨大的石壁之下。这堵石壁名叫龙壁,它的下面有很多美石,可以用来做砚台。

在州城的附近乘船向南渡过江水,可以看见江边有一座山,山脚没有缓坡林木。这座山约有八百尺宽,五丈高,山脚和山顶都是一般大小,很是陡峭,名叫甑山。山的南面,都是大山,且都很奇特。从甄山南面再往西走,就是驾鹤山。这座山雄伟高耸,四周都是峭壁环绕。古时候的州治所就是背靠这山而建的。驾鹤山南侧有泉水流出,形成一个池塘,池水经常满着而不流向别的地方。驾鹤山的南面,有一座山,方正而高,好像一扇屏风,所以名叫屏山。它的西面是四姥(mu母,山)些山都是各自独插蓝天,互不依靠的。另有一座山的北面直接沉入柳江水的急流之中。继续往西走,是仙弈山。山的西面有路可以攀登上去。山上有个大洞穴,洞穴中有"屏风",有"房间",有"屋檐","檐"下面有许多溶岩形成各种形状的钟乳石。有的像肝像肺,有的像莲蓬。或者是由溶岩滴到下面累积起来,有的像人,有的像禽兽,有的像各种器具。千姿百态,非常之多。这个洞穴东西宽约九十尺,南北深度将近一半。从洞穴的东侧,又可进入一个小洞,走了二十尺之后,小洞又显得空阔宽大。这洞穴不通光线,开始时觉得漆黑一团,点上蜡烛照亮之后,发现洞穴的高度仅有那个大洞的"屋檐"那般高,里面是各种奇形怪状的钟乳石。由大洞穴的"屏风"南边的"房间"又可进入一个小洞穴向上爬行,有三十二尺高。开始很黑,后来便很明亮了。这就是上部的"房间"。由上部的这个"房间"再往上爬,又有一个小洞穴,从这洞穴的北面出去,便面对着一片宽阔的原野。下面有很多鸟儿在飞翔,但都只能看到鸟儿的背部。最初登上这座山的人,曾在上面见到一方石头棋盘,黑色的石块上有十八道红色的线条,可以用来下棋,所以这座山就取名为仙弈山。山上有很多桂树、槠树,有很多节长竿高的名叫筼筜的竹子,还有很多又叫山紫菀的橐吾草。山上所见的鸟类,杜鹃鸟为最多。雷山的两堵悬崖都面向东方,雷水在这里从地下流出,积蓄在两崖的中间,名叫雷塘。雷塘里的水能变成云气在空中升腾,化作雷雨,而且有变幻莫测的光亮。向雷神祷告时,摆上用器皿盛着的鱼肉、猪肉、干肉、铏羹、精米、糯米和水酒等祭品,内心又恭敬虚诚,就可以有好的应验。在立鱼山的南面,还有很多山峰。这些山都没有名字,但都很秀美幽深。峨山平地拔起,矗立在西郊的原野之中,山脚也没有缓坡和林木。一条名叫峨水的小溪从这里流出,向东进入柳江水。

石鱼山,是全由石头组成,山上没有多少草,也没有大的树木,山体虽然很小,却显得很高,形状就像一尾站立起来的大鱼。它坐落在杜鹊鸟很多的仙弈山西面。山腰有洞穴。就像仙葬山那样。从东边走进洞内,可以从西北方走出。东面的山脚下有一个灵泉,泉的四周有缓坡和林木环绕着。泉水流动时,发出像车抡滚动时产生的打雷一般的声音。泉水由东向西奔流二十尺以后,就有回流形成旋涡,再流到石涧,就潜伏到地下而看不见踪影了。灵泉水里有很多绿青色的鱼,还有很多石卿鱼和白绦鱼。

雷山的两堵悬崖都面向东方,雷水在这里从地下流出,积蓄在两崖的中间,名叫雷塘。雷塘里的水能变成云气在空中升腾,化作雷雨,而且有变幻莫测的光亮。向雷神祷告时,摆上用器皿盛着的鱼肉、猪肉、干肉、铏羹、精米、糯米和水酒等祭品,内心又恭敬虚诚,就可以有好的应验。在立鱼山的南面,还有很多山峰。这些山都没有名字,但都很秀美幽深。峨山平地拔起,矗立在西郊的原野之中,山脚也没有缓坡和林木。一条名叫峨水的小溪从这里流出,向东进入柳江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9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