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在外听说了一个老妇人的故事,回家后讲给我们听,唏嘘不止。
在我看来,她复述那个可怜老妇人的故事是有所指的,指向的是:唯恐儿女不养她老。之前她就经常耳提面命,不过说的是诸如“将来你弟兄俩把我架墙头上牢靠……”一类的反话。
婆婆有俩儿一女,就目前看,不养老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都要脸,不可能被贴上“不孝顺”的标签;公婆也有经济能力,即便没人养,他们也住得起养老院。
《墙头记》是一出老戏。我小时候看过,忘了是吕剧还是什么剧种,是养老题材的戏剧作品。出生在上世纪四五六十年代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故事讲述的是一年近八旬的老木匠家有俩儿子,弟兄俩商定轮流照管老父亲的生活,却总是不按时接去奉养,尤其每逢大月有三十一天,后来发展到弟兄俩将父亲架在墙头上,谁都推托不管。
在农村,谁家儿子不孝,基本上可以用“上演墙头记”来打比方。
老妇人生活在乡下,年龄大了卧床不起,几个儿子媳妇轮流送点饭吃,据说对她也没什么好脸色,挥来喝去,爱吃不吃的,心里盼着她早死也有可能,每天去看看还喘不喘气罢了。
冬日的一天夜里,不知怎么老房子失了火,第二天老妇人的一个儿子去送吃的,才发现自己的娘半个身子都烧没了,趴在门边。
“你说说可怜人吧 !养儿养女的有什么用啊 !有个中用的也不至于这样吧 !……”婆婆说。
“嗯。就是呢!”我随和着。
后来想的却是:这老婆婆老了老了,躺在床上,有没有想过自己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养了一堆孩子都不孝 据说有三四个儿子呢。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的发生是无缘无故的。
发生任何事,都可以想一想:“我做过什么 ”或“我没做什么” 导致这件事的发生。大到一个国家被侵略,可以反思出“落后就要挨打”;小到一个人被家暴,也可以反思“我是不是好欺侮”。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
在农村,一个老年人过得惨,儿女不孝,外人通常都会指责那些不孝的子女,有没有人去追问一下那个老人:你怎么养孩子的 这难道不是你养育的结果吗 你给他们讲过“墙头记”的故事也是好的呀
让他们从小就在心里种下“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赡养父母是子女的义务”,大俗一点可以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大雅点是“首孝弟,次谨信”。等等。
我原来公司老板经常讲一番话,说在招人的时候一定要招孝敬父母团结兄弟姐妹的,“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跟兄弟姐妹都搞不好关系,跟同事也往往也无法合作。”
现实一点说,广大农村地区过去绝大多数的人养儿就是为了养老。
主持人梁继璋对儿子说的一段话曾在网上广泛流传: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的下半辈子,同样的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
梁继璋对儿子说的话,不是所有父母都说的出做得到的。那是需要底气的,至少是实现了财务自由的。
那个乡下的老妇人,如果在儿女尚小时也说得出这种话,算得上一种自信自立自强的教育,儿女成器,大概率会争相奉养安度晚年。
自己养了孩子,到头来对自己都不孝敬,做父母的不应该反省吗
年轻时候是怎么当父母的 怎么教育孩子的 说句不好听的,养出这样的孩子,虐待父母的孩子,对社会可能都是一种危害。
做父母的,如果养育子女的方式正当,既便不像窦燕山那般“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也不会养出不孝子孙。
哪怕没文化,只要是教子有方,到老来也能安享晚年。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前两天看到篇文章,昆明一个老人“吃外卖等死”,老人七十多岁,失能。一开始小儿子每隔两天就会去看看,做好两天的饭菜放冰箱里,后来就给老人点外卖,渐渐地儿子也不再去看老人,连感冒药都点外卖让送过去。
大概有人采访过老人的儿子,据说是“生活困难”、“难以抽开身去照顾老人”“还有自己家要养”,等等。
积极一点看,这个老人不是没人管,小儿子至少还给点外卖。若是谴责他不去看望老人,不孝敬,老人是不是也反思一下:怎么就养出了这样的儿子
前段时间还在网上看到上海一家四口的故事。这一家四口蜗居在19平方里,71岁的父亲“为省电钱每天凌晨两点起来干活,同时做着保洁、护工等工作”。如此努力,是为了两个37岁至今仍旧单身的双胞胎儿子存钱买房!
父母心固然可怜。
可是,儿子都37岁了,还跟父母一起住在蜗居里,还靠老父亲起早贪黑身兼数职,当父母的,就不反省自己:身为父母,是怎么把儿子养废的 !
就算存钱在上海买了房,哪个女人会嫁给你家37岁的巨婴
除非眼瞎。
好气啊。
不行,我得跟小曦同学说:我可指望你养老呢!你得好好赚钱!将来你要不养我们老,现在就从我家滚……滚……滚……
我也得好好赚钱。即便没人养老,也住得起养老院,用得起机器人,我连机器人名字都想好了。
每个人都会老去。
话说回来,当我老了,沙发上打盹,她若对我不闻不问,我能不能想得起来:我做过什么 或者没做什么
令别人这样对我。
推荐文章
养老还得靠自己没有什么好抱歉的,这就是生活对不起,我只尊重值得尊重的老人今日荐书写给儿童的人文地理百科《你好!中国》全6册原价228.6元/套 现99元/套包邮,敬请放心购买。点 下单,微信支付!谢谢你在看
虽然你没有做过什么,但是,别人在没有确定目标之前,肯定会怀疑所有人,尤其像这种不太说话,不太在人面前表现的人,对别人来说感到很神秘,肯定就是怀疑对象,所以,别人总认为这种人肯定做过,或者,根本没有做过的事,总认为是这种人做的。
自我反省有什么好处
自我反省有什么好处,一个人在工作或者出事时,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此时就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加以改进,这样才能提升自己,下面为大家分享自我反省有什么好处。
自我反省有什么好处11、自我批评可以让人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有些人不懂得自己的缺点是什么,狂妄自大的人特别适合自我批评,可以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的缺点,从而改正,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自我批评可以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一些平时对自己看不起的人,觉得自己深不可测的人,通过自我批评可以发现你身上的可爱和亲切,对于改善人际关系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3、自我批评可以促使自己进步,并且是真真切切的进步。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管你多么优秀,也不管你多么有能力和魅力,都是存在缺点和不足的,通过自我批评,可以让自己在不足的地方改进,从而进步。
4、自我批评可以改变家庭氛围或者工作氛围,可以带动大家一起进步和改变。凡事都需要有一个带头的人,当一个主动开始自我批评的时候,周围的人也会被感染和影响,同时思考自己的不足。
5、自我批评的好处还包括,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当然是长时间的作用,一次两次的自我批评就会形成形式主义,但长期坚持,不断改进的话,就可以让自己保持积极正能量,保持进步,也会让身边的人,让自己身边的事情都变得积极正能量,长远看,自然是促使社会进步。
自我反省有什么好处2 1、避免遗忘。
遗忘是人的天性,好了伤疤忘了疼,常常发生。人脑的特性就是如此,只有反复强化,才会形成长期记忆,这是艾宾浩斯曲线告诉我们的。所以,学生总要复习,才能巩固知识;运动员要不断训练,才能形成肌肉记忆。
避免遗忘有一点很关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个年代,节奏太快,内心往往赶不上物质的脚步,唯有常常反省,常常为内心更新血液,才能不忘,不至于太迷茫。所以很多人都说要结果导向,要以终为始,要有结构化思维。
2、提高自己。
仅仅避免遗忘还不够,那叫原地踏步,我们的目的是向上攀登。反省的好处就在于我们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于是,扬长避短的方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来。所以,很多人要做周总结、月总结、年度总结,公司也往往要求员工做总结,公司也常常召开总结会议,国家也在不断总结过往,开辟未来。
3、 避免麻木,重拾生活的美好。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往往如此,失去了才知道后悔。因为失去之前,早已麻木,诸如亲情、爱情、健康等等。因为人会习惯,会适应。这是人类演化而来的能力,能帮助我们适应环境,这很好,但也不好。不好的地方就在于容易让人麻木。
4、改善情绪。
众所周知,记日记,能改善情绪,其实那也是一种反省。反省让人得以将不快的经历分解,还可以回味愉快的经历,同时对此制定措施,以在将来更好地扬长避短,这又能产生一种希望。
5、有助于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反省,就是这样一个渠道。不断自问、剖析的过程中,与自己更多的交流,就让人更加了解自己。
自我反省有什么好处3我们在遇到矛盾或冲突时,容易委过于人,认为是别人在与自己过不去,却忽视了自身的原因。总之,缺少自我反省的精神。事实上,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些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有哪些错误,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之所以要反省,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主观原因,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总存在着个性上的缺陷、智慧的不足,而年轻人更缺乏社会阅历,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只说好话,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也故意不说,因此这就更需要你自己通过反省来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
那么,我们每天需要反省什么内容呢?是不是专门要弄得自己不高兴,跟自己过不去?答案是否定的。以下几个方面就值得我们去反省。
一是人际关系。我们不妨想想,今天做过什么对自己人际关系不利的事?今天与人争论,是否也有自己不对的地方?是否说过不得体的话?某人的友善表示或厌恶行为是否还有别的原因?
威廉·斯坦哈已经结婚18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从早上起来到要上班的时候,他很少对自己的太太微笑,或对她说上几句话。斯坦哈觉得自己是华尔街最闷闷不乐的人。
后来,在斯坦哈参加的人际关系学培训班中,他开始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了反思,发现自己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缺少微笑。于是他决定亲自试一个星期的微笑。
斯坦哈要去上班的时候,会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着说一声“早安”;他以微笑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他对地铁的检票小姐微笑;当他站在交易所时,他对那些以前从未见过自己微笑的人微笑。
斯坦哈很快就发现,每一个人也对他报以微笑。他以一种愉悦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满肚子牢骚的人。他一面听着他们的牢骚,一面微笑着,于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同时,斯坦哈还发现微笑带给自己更多的收人。
斯坦哈跟另一位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对方的职员之一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年轻人。斯坦哈告诉那位年轻人自己最近在微笑方面的体会和收获,并声称自己很为所得到的结果而高兴。那位年轻人承认说:“当我最初跟您共用办公室的时候,我认为您是一个非常闷闷不乐的人。直到最近,我才改变了看法:当您微笑的时候,充满了慈祥。”
二是做事的方法。反省今天所做的事,做的是否得当?怎样做才更圆满?
有一个在贸易公司上班的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朋友反问。
“没有。”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么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朋友说道,“你把他们的公司当做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那人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
“学的怎么样?可以向老板拍桌子了吗?”
“可是,我发现最近老板对我刮目相看,对我委以重任,还加了薪,提升我为部门主管。”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又不反省自己,却一味怪老板;现在,你进步很好,老板当然会对你刮目相看了。”
三是生命的历程。反省自己至今做了些什么事,有无进步?是否在浪费时间?目标完成了多少?
当然,不反省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失败,因为一个人的成败和个人先天条件、后天训练,以及时运都有关系,天底下也有从不反省自己,却飞黄腾达的人。但话又说回来,你怎么知道他人从不反省自己?看看那些伟人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都有反省的习惯,因为只有反省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做错事。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智慧本不如“伟人”,反省就更加必要了。
反省,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但人在事务繁杂的时候很难反省,因为情绪会影响反省的效果。我们可在深夜独处的时候反省,也可在林中、海滨,甚至咖啡屋,在自己独处的时候反省,也就是在心境平静的时候反省——湖面平静才能映现自己的倒影,心境地平静才能映现今天所做的一切!
反省的方法,可因人而异。有人写日记,有人则静坐冥想,只在脑海里把过去的事放映出来检视一遍。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真正有效就行。
自省也不能流于一种形式,每日看似反省,但找不出自己的问题,甚至对错不分,那就很值得注意了。一个名叫秋男的日本孩子,在他差一个星期就可以离开感化院时,和一位心理专家进行了谈话。
专家问他在感化院待了一年多学到了什么?有没有好好反省?他的回答竟是:“这一年我一直在反省,当初为什么会失手被逮住,结果发现是因为我找了一个笨手笨脚、没见过世面的共犯。这次出去以后,我一定要物色一个靠得住的伙伴;而且今天在这个城市作案,明天一定要换另一个城市下手,绝不在同一个地方连续作案。”
这,居然是秋男蹲了一年感化院的“收获”。
心理专家又问秋男:“当老师教育你不要再偷东西时,你有什么感觉?”
秋男回答:“我觉得他们好像是张着嘴在吐气的金鱼,说了一堆我从来没有听过的神话。”
这样的“反省”,是不是非常可怕?
培养正确的反省习惯吧,它能修正你做人的方法,给你指引明确的方向,而且,它不是让你在众人面前进行自我检讨,也不会花掉你的一分钱,为什么不去做呢?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1158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慢下来,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