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他是蒋介石一生中最不喜欢、最不愿见的人,他代表了民国气质,他是大师中的大师

凌泉 2023-07-28 06:30:21

李慎之先生:“二十世纪是鲁迅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胡适的世纪”。胡适与民国是命中注定的 。如果民国少了这样一位谦谦君子,民国好像就黯然失色了。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民国极有国际声望的驻美大使,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者,他一手缔造了民国的气质:早期鲁莽冲动,新旧交揉;到后来风流温厚,澄澈明亮,终成一代大师,开创一个时代的风潮至今。胡适先生1891.12.27—1962.02.24中国文化中最深入人心的人格,便是君子。但何为君子 君子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该怎样做君子 若求答案,毫无疑问,世间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适。陈丹青说胡适:“完全是学者相,完全是君子相。”唐德刚说胡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罗尔纲说胡适:“我还不曾见过如此一个厚德君子之风。”钱钟书说胡适:“统言之,胡适之品格绝高于蔡元培等。”君子不降志、不辱身1958年,在一次就职典礼上,蒋介石致训:“应担负起复兴民族文化之艰巨任务......”,胡适站起来,一开口就说:“总统,你错了。”然后逐条驳斥蒋介石,蒋介石气得全身发抖。蒋介石原来是去“致训”的,结果成了“聆训”。蒋在当天日记中愤慨记录:“今天实为我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横逆之来。”这就是“不受左右”的胡适。“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学者王元化说:“我这辈子,最欣赏胡适这句话。”(拘谨、忐忑的蒋介石)君子言而有信、行而有义清末民初,喝过洋墨水或富贵显达者,纷纷追求“自由恋爱”的新观念。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却是一个例外。1912年正月,郭沫若屏住呼吸揭开盖头,发现新娘竟长着“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他立马奋身奔出洞房,五天后离家出走。张琼华独守空房68年,一生无子女。1906年,鲁迅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新婚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从家中出走,去了日本。朱安独守空房41年,一生无子女。1917年,留美归来的北大教授胡适迎娶了“父母之命”的江冬秀。胡适内心也曾抗拒过,但终因“不忍伤几个人的心”而没有推翻婚事。婚后,胡适写了一首诗自我宽解:“岂不爱自由 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郭沫若、鲁迅、都是大师,但胡适却是大师中的大师,言而有信,行而有义。君子周急不济富胡适不仅造就了出色的文化学术成就,而他超凡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胡适不仅资助过林语堂,还有吴晗、罗尔纲、周汝昌、李敖、沈从文、季羡林、千家驹等一众才子。还资助贩夫走卒,因他交友从不论贫富贵贱。一次,卖烧饼的袁瓞来胡适家闲聊。胡适说:“我喜欢游泳,可鼻孔长了小瘤,呼吸不便。”袁瓞说:“好巧,我鼻孔也长了一瘤,恐是鼻癌。”胡适立即提笔写了封信,让袁瓞交给台大医院院长。信中说:“这是我的朋友袁瓞,一切费用由我负担。”当年民国,很流行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胡适仗义疏财,由此可见一斑。君子不受虚荣、不祈妄福1929年,胡适从北京到上海的旅途中,意外碰见了老朋友瑞典国家学会十八名会员之一斯文·赫定。赫定说:“我想提名你做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胡适果断而婉转地拒绝了。胡适难道不好名吗 胡适非常之“好名”!但他“好名”,有两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君子好名,取之有道”。“不接受来历不明、言过其实的虚名。”二是“成名后,就不要辜负这个名声”。“对名誉始终保持着一种警惕和反省。”1962年2月24日,胡适突然心脏病猝发,这位伟大的谦谦君子与世长辞。整个天下,哭声一片。梁实秋说:“但恨不见替人。”但蒋介石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他在日记中写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李敖说:“40年来,能够一以贯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宣传他所相信的,而且在40年间,没有迷茫,没有‘最后见解’的人,除了胡适之外,简直找不到第二个。”正是这样一个温暾的谦谦君子,才能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现,不世故。以这样一个平和的态度,在那样污浊的世界里特立独行60年。小编精选了《胡适经典文集》(7册),带大家走进这位谦谦君子。一生坚持“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胡适,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集大成者之一。他温和理性的风度,坦荡光明的胸怀,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在充满绝望斗争的中国,的确是一种异数。胡适的学问是二十世纪的中国罕见的,即使从今日看来,也是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读胡适的感觉是“其言或可商”,他的思路绝对非凡。难怪著名学者熊培云说:错过了胡适,我们便就错过了一百年。他的那些观点,思想,正照耀在当今,句句直戳现实。胡适的影响岂止于一个学科的范围,实际上他对整个中国现代思想都产生了不可回避的影响,这便是为什么直到如今我们仍需读胡适。在这套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胡适能够成为一代思想启蒙导师,他对社会、个人、文化、学术有哪些看法,他为人处世、做学问、看世界的方法是什么。他的人格思想,影响了后来一大批声誉卓著的学者和政治领袖。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胡适之,他的名字当时引无数英雄美人竟折腰。胡适其人,乃中国近代煌煌钜子,若要谈论他,小编这寥寥千字,是说不完的。我们还是翻开《胡适经典文集》,走进大师中的大师吧!书香四溢,共享经典

《胡适经典文集》(7册)

正版发行,178元/套

包邮,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由于新疆/西藏/青海/海南运费较贵,每套需补收30元运费差。点击 直接购买,货到付款!

民国四大美男究竟都有谁?

一、周恩来(1898年3月5日 ~ 1976年1月8日)
原 籍 浙 江 绍 兴, 出 生 于 江 苏 淮 安。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总理

近代中国第一号大美男首推咱们敬爱的周总理,我想总理的生平就不详细介绍了。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可以大致概括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最后配上周恩来和妻子邓颖超合照

二、汪精卫(1883年12月1日~1944年11月11日)
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广东番禺人。

近代中国第二号美男要数汪精卫。虽然他是个大卖国贼,但当年他是国民党左派的领袖,还是孙中山的亲信。
1903年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费生,次年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1905年7月谒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8月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在1924年1月的国民党“一大”上被孙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后出任中央宣传部长。历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等职。1938年12月离开重庆,发表“艳电”,公开投日叛国,充当大汉奸。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1944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最后配上汪精卫妻子陈璧君受审判照(她也跟着汪一起卖国了)

三、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
字汉卿,号毅唐,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子林詹家窝铺。

中国近代第三号美男要数张学良。这位世纪老人刚于2001年去世,享年100岁整。
为张作霖与原配赵夫人的长子。生于一九○一年 (清光绪二十七年) ,至今走过一个世纪,为中国现代史上风云人物。为直系军阀大头目张作霖的儿子,更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做过巨大贡献。1936年,与共产党有所接触,拒绝蒋中正剿匪命令。12月12日挟持蒋中正,史称西安事变。25日亲送蒋回南京。31日,被判处十年徒刑。这就是有名的“西安事变”。

四、梅兰芳( 1894年10月22日~ 1961年8月8日)
京 剧 表 演 艺 术 家。 工 旦。 原 籍 江 苏 泰 州, 长 期 寓 居 北 京。

中国近代第五号美男要数京剧泰斗梅兰芳了。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突然发现建国初期的大师都是民国时期的,建国后的人才呢?跑哪里了?

那么民国大师有哪些呢?

王国维,词学泰斗,戏曲先锋,近代考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弟子:顾颉刚,赵万里,姜亮夫等。

梁启超,近现代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在哲学、文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光有建树。弟子:徐志摩、蔡锷、胡适、谢国桢等。“中华民族”这个词就是他第一次提出来的,纵观其一生,做到了古代读书人“进则谋划天下,退则着书立说”的终极境界。

民国大师梁启超

章太炎,近现代朴学大师,小说大师,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小学方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经学方面,四书五经,出口成章,诸子百家,信手拈来。弟子: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鲁迅,朱季海等。

陈寅恪,近代史学大师,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通晓多种语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以外,精通于梵文、藏语、突厥语、西夏语、契丹语,同时还精通小亚细亚等多种已经消失的小语种,通晓语言约18种,堪为语言界奇迹。被誉为“教授的教授”、“大师的大师”,梁启超曾说:“我梁启超虽然著作等身,但我所有的著作加起来,也没有陈先生的三百字有价值!”

黄侃,其在经学、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并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弟子:徐复,潘重规,潘锦等。

刘师培,其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既在政治舞台上有令人瞩目的表演,从革命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到清廷幕僚、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又在学术舞台上连创佳绩,甚至与章太炎齐名,并称“二叔”。其为横跨政、学两界的声名显赫的人物,其在学术上所做影响最为深远和取得成就最大的事情,是有关“中国文学”、“文学史”课程的讲授与《中国古文学史讲义》的出版上,他使《文选》派在文派之争中获得胜利,并在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奠定垂之后世的“典范”。弟子:黄侃,陈中凡,郝立权等。

王力,其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另外,其在音韵学方面也成就颇高,他的《汉语诗律学》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和语言特点作了精到的研究,对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钱穆,与陈寅恪、陈垣、吕思勉并称“史学四大家”。黄仁宇评价说:“钱穆先生可能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前接后带到现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师。”

季羡林,其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其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其学术研究范围涉及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堪为世界上少数几位能精通佛教梵文的大师,吐火罗文,印度古代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唐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德国及西方文学,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散文及杂文创作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卓有建树的成绩。

钱钟书,自幼天资过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其在清华读书期间,横扫清华图书馆;留英期间又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泡了几年。后又随妻子杨绛留法一年,饱览巴黎大学图书馆藏书,读书之多,古今中外罕有能比。为学渊博精深,冶古今于一炉,融中外为一家。精通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中英文造诣之高,无出其右。代表作:《围城》、《人兽鬼》、《钱钟书散文》、《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宋诗记事补遗》、《容安馆笔札》等。弟子:栾贵明等。

民国时期,中国大学达到世界前沿的学科数量已经不少,如清华之文史、数理,北大的文史,协和的医学(以及中央研究院涵盖的部分领域)都名扬海外,此外,交通大学和北洋大学的工学、金陵大学的农学、南开的经济学、东吴的法学等,都初具国际知名度。自然,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一线学者:以清华为例,中国学方面有陈寅恪、赵元任、冯友兰、萧公权、刘文典(就是那位和蒋介石对打并把老蒋一脚踹倒在地上起不来的那位国学大师);数学方面有孙光远、华罗庚、陈省身等;物理方面有萨本栋、吴有训、赵忠尧等;化学方面有高崇熙、萨本铁;生物学农学方面有戴芳澜等;皆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一线学人。

自然科学方面的有如下各位:?陈建功(1893—1971),我国著名数学家。他于1928年在日本发表的论文《具有绝对收敛富里埃级数的函数类》达到当时国际数学研究先进水平。主要著作有《三角级数论》《实函数论》等。?苏步青(1902—),我国著名数学家。大学三年级时,他用英文撰写了论文《一个定理的扩充》,在日本数学界引起轰动。?李四光(1889—1971),主要著作有:《中国北部之科》(1927年)、《中国地质学》(1939年)、《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1945年)、《冰期之庐山》(1947年)、《地质力学概论》(1962年)等。?华罗庚(1910—1985),1938年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这期间写有《堆垒素数论》,他的《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获1956年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论、矩阵几何等许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竺可桢(1890—1974),主要著作有:《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年)、《东南季风与中国雨量》(1934年)、《中国气候概论》(1935年)、《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1944年)、《物候学》(1963年,和宛敏渭合写)、《中国气候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1964年)、《我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之初步研究》(1966年写成,1972年补充修改定稿)

侯德榜(1890—1974),1933年,出版了震惊世界制碱界的巨著——《制碱》,将索尔维制碱技术系统向全世界公开,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世界制碱权威的崇高地位。1937年,他创建的我国第一座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南京永利氨厂建成。至此,化学基础工业的两翼——碱和酸,在中华大地崛起,为我国现代化工事业奠定了基础。

吴有训(1897—1977),我国著名物理学家。1937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不久任西南联大校长。吴有训对物理学的贡献是从20年代起,就对x射线散射理论进行研究。

茅以升(1896—1989),1933年任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1937年9月,大桥落成,桥长1322米,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己设计的第一座铁路、公路双层大桥

梁思成(1901—1972),1944年,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在他笔下诞生。?哲学伦理方面的有如下各位:?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哲学),金岳霖的“可能的现实”(逻辑学),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等。?文学方面的有如下各位:?茅盾(1896-1981),代表作《子夜》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巴金(1904-2005),代表作《家》是他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巴金(1904-2005),,代表作《家》是他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出版过三十多版。?老舍(l899-1966),,代表作《骆驼祥子》在国内外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叶绍钧,又名叶圣陶(1894-1988),代表作《倪焕之》,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傅雷(1908-1966),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代表译作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鲁迅(1881-1936),代表作《阿Q正传》《狂人日记》,被鲁迅是世界文化的巨匠,他翻译了前苏联大量作品,代表作《海燕》。徐志摩(1897-1931),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等,散文集《落叶》等,一生中翻译过大量泰戈尔的诗。

鲁迅照片

郁达夫(1895-1945),著有《郁达夫诗词抄》、短篇小说集《沉沦》。

沈从文(1902-1988),代表作《边城》、《长河》等。

钱锺书(1910-1998),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张爱玲(1920-1995),代表作有《传奇》、《流言》等。?林语堂(1895-1976),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夏衍(1900-1995),翻译出版了高尔基的《母亲》,其主要著作有:电影剧本《春蚕》、《上海24小时》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等。?赵树理(1906—1970),著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有《赵树理文集》。

在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有杰出成就的包括: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系统工程专家,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胡先骕,为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熊庆来,是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王助,中国航空事业先驱,波音飞机之父;陈省身,现代微分几何之父,1943年发表《闭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公式的一个简单内蕴证明》。

杨振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民国那个动乱的时代为何出现如此多的大师呢?

1、教育完全免费。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毛泽东就是在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的。1946年国民政府制定了《教育宪法》,定位准确,要求明细,兹列举几条:“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平。”等等。

2、教育经费。《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业内人士可以对照60年前的这个标准算今天的账,看看有没有差距。

3、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待遇极高,首先能让他们衣食无忧,过上体面生活,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搞研究。鲁迅从1912年开始,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每月可以从教育部领取到350大洋工资,再加上他的稿费和其它收入,月薪超过500大洋,他的收入两、三个月就能在北平买下一座四合院。这些收入足够生活得很体面了,知识分子怎么能没有努力工作,全身心研究学术的动力呢?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讲师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20世纪40年代的《教育宪法》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远远超过县长。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让今人望尘莫及,汗颜不已。

4、多样化的教育格局。当时的中国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形成了一个参差多态而又富有弹性的“差序格局”。南开中学就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跟公立学校比起来有灵活自由的优点,当时的文化环境足以让私立学校生存并且发展,社会上对于私立学校也没有偏见,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时的文化生态,同时也得益于民国教育家的胸襟。

5、不惜代价办教育。抗战前全国有4亿人,当时的西部只有1.8亿人,抗战爆发后大后方涌入了5千万人口,而当时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全国的30%,民生工业只占5%,却要养活50%以上的人口。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当时的国民政府却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据著名学者何兆武所述: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大学生不仅免学杂费,而且还免每天的午餐费,如果学生上学仍然有困难还可以申请助学救济金,且助学救济金在大学毕业后可以不还。同时,抗战客观上为我国的西部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使西部诸省在基础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7年底开始在四川、河南、贵州、陕西、湖南、甘肃、江西、安徽等地先后成立了22所国立中学及3所国立华侨中学,先后培养教育了10万“战区流亡学生”。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杰出人才就是这些国立中学培养出来的,比如: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著名诗人贺敬之、国防科工委主任上将丁衡高等。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些国立中学于1946年逐步复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谱写了一个残酷战争期间中国教育的传奇。

6、大师们在成名之前,都练好了扎实的童子功,对后来学术上帮助很大。这时期的知识分子从灭亡的清政府走过来,自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学习,打好了深厚的基本功。再后来,他们又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洗礼,并不学习和消化西方文化的精华,学以致用,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学养储存,为以后的学术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时期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可以说是才高八斗,学贯中西,都具有真才实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5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