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黎明破晓前》(Before Sunrise)、《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Sunset)和《爱在午夜降临前》( Before Midnight)并称“爱在”三部曲。
分别拍摄于1995年、2004年和2013年。
三部影片由同一个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执导,拍摄、上映时间跨度18年。男女主角扮演者也没有易人。
爱情故事也历经18年,由火车上的偶遇发展到有情人终成眷属。
期间我确认了好几遍,男主角杰西由伊桑·霍克扮演,变化不大,人到中年看上去愈发成熟、有魅力;饰演女主角席琳的朱莉·德尔佩在《爱在》2里有些憔悴,“午夜降临前”复又有了青春少女时期的样子。
真是难得。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看到爱情的美好样子。
也许导演在拍摄第一部《爱在》时并没有规划成三部曲。随着岁月的更迭,思想的沉淀,念念不忘的人,就又拍了后来的故事。
假如我在1995年的时候看过《爱在黎明破晓前》,时隔九年之后的2004年看《爱在日落黄昏后》……观后感肯定和现在不一样吧
现在,一口气看完“爱在”三部曲,是一种奢侈,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
在别人的爱情故事里,动自己的感情,有一点点遗憾,是爱情故事被浓缩到了几个小时讲完。
《爱在》三部曲被很多人奉为爱情圭臬。
这三部影片最大的特点是大量的对话。边走边聊,咖啡馆聊,路边休闲椅上聊……靠男女主角俩人聊天撑起三部剧。
我以前看小说,就非常不喜欢大段描写的那种,最喜欢看对话。
《爱在》这种电影,似乎更考验编剧的台词功底,而非演员的表演功夫。
《爱在黎明破晓前》是男主角杰西与女主角席琳第一次的相遇,一个美国男孩,一个法国女孩,俩人在火车上邂逅,杰西邀请席琳在维也纳下车同游,第二天黎明再回巴黎,席琳同意了。
两个原本陌生的年轻人,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游逛,边走边聊各种的话题,互生好感,发生一夜情,黎明时已难舍难分,俩人相约半年后维也纳再相聚。
《爱在日落黄昏时》是杰西与席琳九年后的重逢。杰西成了畅销书作家,到巴黎的书店签售,参加活动。席琳成了一名环保工作者。她在书店里看到海报,知道杰西的到来,也看了他写的书。
日落黄昏前杰西就要乘飞机离开巴黎。俩人在短暂的重逢时间里,边走边聊,交待了各自的过往。
席琳因奶奶过世错过了九年前的约定日期,杰西赴约了没等到她,后来步入婚姻,有了儿子,但并不幸福。席琳仍单身一人,恋爱屡屡受挫。
很明显,俩人仍有爱意。
不然,杰西不会写那样一本自传体的书。关于9年前的邂逅,浪漫的一夜,黎明破晓前的爱。
影片结尾,杰西坚持送席琳回她的公寓,听她自弹自唱,知道她还爱他。而他看她的眼神,还像9年前在维也纳一样。
飞机就要飞了,送他去机场的司机还等在楼下,俩人何去何从 《爱在2》没有交待就结束了。留下一个悬念。
我猜他不会离她而去。
果然。
《爱在午夜降临前》,杰西与席琳生活在了一起,俩人还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影片开场,是杰西送儿子回美国。
九年前,巴黎黄昏日落之时,杰西决定留在赛琳娜身边,但婚后的生活一地鸡毛,远没有想象中美好。
在希腊度假胜地的午夜,俩人矛盾爆发,婚姻也面临着危机。
《爱在》贡献了大量经典台词,也是很多话题的出处。
看《爱在黎明破晓前》我才意识到,豆瓣上“父母皆祸害”小组的得名也许正源自这部影片。
《爱在黎明破晓前》是爱情最初的浪漫本色。
《爱在日落黄昏时》是面对现实和爱情的选择。
《爱在午夜降临前》则是爱情落实到现实生活之后的柴米油盐。
杰西对席琳说:“如果你想要真爱,那么这就是真爱。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不完美,却是真实的存在。”
也许这就是爱情的真谛吧。当,青春的浪漫和激情褪去,午夜梦回时,才发现实实在在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不知道导演演员会不会继续拍下去,再拍出一部《爱在人生边上》。我是很期待的。
也许会吧,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出生于1960年,今年60岁。活到东木老爷子现在的年纪还有30年时间,也说不定。
几十年过去,杰西、席琳垂垂老矣,失智甚至失能,俩人相伴走到了人生终点,回想维也纳火车上的相遇相识,回想巴黎书店的相逢,回想希腊海边的夜话……
只觉人生圆满。
时光流逝,爱依然。
推荐:
《山居七年》:原来生活可以是这样的
《隐秘的角落》:朱朝阳是不是坏小孩
谢谢你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3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