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让路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8 04:36:30

晚上八九点钟,临时决定去附近的菜店买块姜。姜这种调味品,其实是可有可无的。但若煲肉汤,姜又是所有菜谱里的标配,功能是去腥。出巷口时,看到一辆垃圾车,有点奇怪地停在路中央。习惯性地往驾驶室看了看,没人。这就更奇怪了,简直匪夷所思。云龙路也许是青岛最短的一条路了吧 走在云龙路上,我常有这种想法。这条路又短又窄,路边停满了车,错车就很不容易。我第一次开车来青岛时,绕了三圈才把车停好。那辆垃圾车停在巷口,它再往前开几米,右转就到徐州路了。它停在那里,别的车就无法通行。绕到垃圾车前面,才发现迎面是一辆宝马。开宝马的,是个中年男。那人坐在驾驶室里,车窗打开着。显然,两辆车僵在那里,谁都不让谁。大概僵持了很久,垃圾车驾驶员都把火熄了。站在路口的有三四个人,分不清谁是驾驶员,谁是看热闹的。我是去买姜的。只听宝马男道:“你白楞谁啊 你白楞 ”那三四个人里,有人辩曰:“谁白楞你了 ……你不白楞我怎么知道我白楞你 ”我有一种辨别鲁地方言的本领,听得出是鲁西南口音。一边走,一边意识到自己忍不住的笑意,“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看你 ”小孩子吵架才用的话术啊。两个成年人,幼不幼稚 好不好玩 天不天真 可不可笑 其实,宝马男退几米就能把车倒出巷子,垃圾车出去之后,他就能通行。垃圾车体量大,巷子深深,不容易给宝马让路。何况,垃圾车是公共事务用车,私家车让一让,不应该吗 我是这样想的。多大点儿的事儿啊 有时间这样僵持、对峙、胶着,干点别的不好吗 至于吗 不就是让个路吗 买完姜回来,两辆车还杠在那里。幸好是晚上,车辆稀少。如果宝马和垃圾车后面各有车欲通行,大概也会促使他们中的一方做出决策,让一让路吧。我随手就拍了张照片。就是头图那张。本来想发个朋友圈感慨一下的。想想还是算了。本来经过宝马车时,我还想劝那个中年男一句,“你就退让一下呗”。终究是说不出口。脑海里正浮现着几个关于“让路”的故事。只听路边一人对坐在宝马车里的中年男说:“他就是个干活的……”正常人都能听懂那个意思:开垃圾车的司机,他就是个干活的。晚上八九点了,人家还在干活,在工作,你就别难为人家了。你就让一下路,让他过去就行了……宝马男有没有说话,说了什么,我没听到。回到家,站在窗口往下瞅了几眼,看到垃圾车还停在那里。恰好我读过几个关于“让路”的故事。有的可能是真实的,有的可能是传说,是杜撰,其实故事里的事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传播的道理。第一个故事,老罗在今年元旦“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讲过,是曾国藩讲的。老罗用这个故事引出了一个关键词“躬身入局”。两个农人,各自挑着沉重的担子,相遇在乡间狭窄的田埂上,谁都不愿意让路。谁先让,谁就得踩进泥水里。这时候来了一个旁观者,自己跳进水田,对其中一位说:“来,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一会儿, 你侧身过去。”让路的事就成了。曾国藩总结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如果没有旁观者呢 要么,那俩人其中一人先退一步,礼让三分,海阔天空;那俩人要么就横下心僵在那里,谁都别走,看谁犟得过谁,哪怕日落天黑,等到花谢。两个挑沉重担子的农人,家会离得很远吗 论起来,乡里乡亲的,不至于狭路相逢互不相让。故事是好故事,我不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哪怕是曾国藩讲的。温良恭俭让之社会,内心谦卑之人,远远地看到田埂上来了个挑担子的人,多半会先自行停下,待对方过来,再通行。即便俩人不说话,也会心有灵犀。这种情况,在乡间狭窄的道路上,经常会遇到。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以前去泡颐尚温泉。去颐尚每次都要经过一座小桥,那桥只能容一车通过——。每次,河对岸若有车,双方都会有一种默契,要么等对面的车开过来,我们再通过;要么我们先过河,对面的车再开过来。如果各不相让,相对而行,就只能在桥中央形成对峙。桥就在那里,路是死的,人是活的。第二个“让路”的故事,我也不以为是真的。虽然故事的主人公是后世几乎人人都喜欢、敬仰的苏东坡。话说某日,苏东坡大学士行走在狭窄的田间小道,迎面碰到一位挑着重担的农妇。苏东坡玩心大发,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是读书人,你应该让我。”这就不对了,一个女人挑着重担,大学士不让路不说,还为难人家,这哪像读书人所为 他不应该帮着去挑担子吗 所以这故事是瞎编的。宋朝的农妇都不简单,不但挑得了重担,也吟得了诗作得了对。她对苏东坡说:“我出一个上联,你对下联,对出来了我就让你过去。”农妇出的上联是“一担重泥拦子路”。这上联出的非常的巧妙是个谐音联,“重泥”谐“仲尼”,“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一语双关。苏东坡想了好一会儿,有点无地自容,周围此时已经聚集了不少旁观者,他们见农妇难住了大学士,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灵机一动,顺势答出下联“两岸夫子笑颜回”。这一“让路”的故事,也有传说主角是唐伯虎。第三个关于“让路”的故事,发生在贝多芬和歌德身上。也许大概很可能是真的吧。说的是贝多芬和歌德一起散步,迎面撞见贵族出游的队列。歌德见了,立刻让路,而贝多芬说:“让路的应该是他们,而不是我们!”歌德还是摘下礼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贝多芬则背着双手,阔步向前。结果贵族认出是贝多芬,连忙脱下礼帽向他致意,其侍从们也毕恭毕敬地分列两边,目送贝多芬挺胸而过。我从前还是个少年,看这个故事,会觉得贝多芬有风骨,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现在已然人到中年,再看这个故事,却更敬重歌德,以为他做人低调有内涵。还有一个著名的歌德让路的故事,我也很喜欢,透着聪明劲儿。他在魏玛的路上散步,迎面走来的是一位文学评论家。评论家骄傲地说:“我从来不给愚蠢的人让路。”歌德听了微微一笑,说:“我与你正好相反。”说着,就给这位评论让了道。令这位评论家面红耳赤,尴尬不已。贝多芬和歌德是同时代的伟人。所说俩人只见过仅此一面,还因“让路”问题不欢而散。歌德后来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贝多芬不幸是一个倔强之极的人,他认为世界可憎,无疑是对的;但这并不能使世界对他和对旁人变得愉快些。我们应当原谅他,替他惋惜,因为他是聋子。”歌德对贝多芬的评价据说仅此一次。此后,他一生都不曾对贝多芬作过任何评论,“保持绝对的缄默。”目睹垃圾车和宝马路狭路相逢,想起这几桩出关于“让路”的故事。无非是提醒自己:在路上,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推荐:我都年过半百了,也还是他们眼里的那个小孩啊

“买枪的路上……”

谢谢你在看

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让路

【 #一年级#导语】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看着图片来写话。但是,其实“看图写话”四个字中包含着几层意思:看一看、想一想、讲一讲和写一写。当学生看到一幅图后,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输入大脑进行想象加工,然后又把想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通过“讲”这个环节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让路》,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有一天,小白兔在森林里玩耍。他发现河对岸的风景很美,草长得又绿又密。小白兔想去对岸看看,他看见有一座独木桥能走到对岸。独木桥又长又窄,一次只能过一个人。小白兔快步地走上独木桥,当走到桥中时对面来了一位老山羊爷爷,手里拄着一根拐杖,慢慢地走上独木桥。小白兔连忙往回走,对老山羊爷爷说:“老爷爷,您先过去!”老山羊爷爷微笑着,点点头说:“小白兔,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篇二】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小白兔要去咪咪家做客。

她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高兴地走着。去咪咪家的路上有一条河,这条河是村子里最深的一条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这座桥只能容下一个人走过去。小兔走上了桥,她把双手展开,保持着自己的平衡。

刚好,对岸的山羊村长也走上了独木桥,小兔看见山羊村长想:山羊村长年级这么大了,他是我的长辈,我应该让他先过。于是小兔说:“山羊村长,您先走吧。”山羊村长说:“小兔先走。”小兔摇摇头又说:“您是长辈,您先走。”小兔纵欲说服了山羊村长,山羊村长乐呵呵地拄着拐杖走上了桥。

山羊村长一步三晃地走到了独木桥的中央。突然停住了脚步。他看着湍急的河水,感觉头一阵一阵发晕。心就像“十五个吊桶大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小兔看见山羊村长的这个状态,就在河对岸高呼:“山-羊-村-长-别看水,看前面!”山羊村长抬起头,继续颤颤悠悠,走走停停地向前进,终于过了桥。他感激地对小兔说:“小白兔,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小兔告别了山羊村长,高兴地上了桥,去咪咪家做客了。

【篇三】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只小兔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在上学的路上。

草地绿油油的,鲜花盛开了,五颜六色的,远处还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刚上独木桥,小兔就看见猴阿姨和调皮的小猴弟。小白兔说:“猴阿姨、小猴弟弟,你们先过桥吧。”猴阿姨说:“谢谢你,谢谢你。”小兔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猴阿姨、小猴弟过桥后。小兔也过桥了。

让路,只是一件小事,但能让人感到幸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2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